1、LY/T 2969-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森林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2)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长白山森工集团、内蒙古森工集团、中国吉林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荣胜、杨雪峰、李应珍、王树良、李莉、冯启祥、王耀国、高明福、孙红阳、苏东凯。LY/T2969-2018a)次生低产低效林:原始林或天然次生林因过度遭受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而形成的低产低效林;b)人工低产低效林:人工林因造林设计不合理或经营措施不当或遭受自然灾害而形成的
2、低产低效林。5.1.3按林分类型分5.1.3.1林相残破型5.1.3.1.1主要特征林分林相残破,结构失调,分布不均,郁闭度低,目的树种少,更新不良,已经出现逆向演替,林分生产力和生长量低、生态功能差、效益低下。5.1.3.1.2形成原因经营不合理或遭受自然灾害。5.1.3.2结构单一型5.1.3.2.1主要特征林分树种组成和林层结构简单,林下植被稀少,更新不良,林木生长势弱,林分质量差、蓄积量和生长量低,功能、效益低下。5.1.3.2.2形成原因造林设计不合理或经营措施不当或遭受自然灾害。5.1.3.3小老树型5.1.3.3.1主要特征林分林木个体发育不良,生长极其缓慢,林分质量和生长量低,
3、树木矮小,干材短、质量差,小径木为主,树木生长势弱、颜色暗淡,多长有苔藓、树挂等寄生菌,功能、效益低下。5.1.3.3.2形成原因立地质量差,不适地适树。5.1.3.4衰退过熟型5.1.3.4.1主要特征林分老龄过熟,霸王树、濒死木、枯死木较多,优良种质资源枯竭,保留下的种群遗传品质低劣,生长出现负增长,材质差,出材率低、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低下,生长发育退化,自然更新能力差,有的甚至已经丧失自然更新能力,整体衰败的林分(或林带)。5.1.3.4.2形成原因经营不当。5.2评判标准5.2.1通用标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判定为低产低效林:2LY/T2969-2018)林相残败,功能低下,并导致森
4、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林分:b)林分优良种质资源枯竭,具有自然繁育能力的优良林木个体数量小于30株hm2的林分;)林分生长量或生物量较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低30%以上的林分:d)中龄以上郁闭度小于03的林分:)遭受严重病、虫、鼠、干早、洪涝及风、雪、火等自然灾害,受害死亡木(含濒死木)比重占单位面积株数20%以上的林分(或林带),)经过两次以上樵采、萌芽能力衰退的灌木林:g)因未适地适树或种源不适的林分。5.2.2生态标准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森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判定为低效防护林:)植被覆盖度小于40%的中龄林以上的林分(降水量低于400mm以下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小于30%的中龄林):b
5、)林地土壤侵蚀模数大于或等于中度25001/(km2a)的林分;)防护林带,连续缺带20m以上或现有密度小于合理经营密度20%以上,以及生长、结构不良、防护功能差的林带:d)受中度风蚀,沙质裸露,林相残败的防风固沙林;)树种组成单一,结构不良、林相残败、防护功能低下、无培育前途的林分;)林分衰败,生态防护功能显著下降的成、过熟林。5.2.3经济标准以林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判定为低质低产林:)树高、蓄积生长量较同类立地条件林分的平均水平低30%以上:b)林分中目的树种组成比重占40%以下:c)商品材预期出材率低于50%;d)生产非木质林产品,连续3年产品产量较同类立地条件林分的平均水平低30%以上的林分:)生产非木质林产品,林木或品种退化,已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林分。6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措施6.1补植改进6.1.1适宜林分适宜于林相残破型和结构单一型的低产低效林。6.1.2方法方法包括:)均匀补植:对于郁闭度较低,林窗、林隙较多,且分布相对均匀的林分,选择优质壮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进行合理补植,b)团块状补植:对于呈团块分布的林分,选择优质壮苗,只对需要补植的林窗、空地进行合理补植;c)不规则补植:对于林木分布不均,有较多林窗、林隙分布的林分,按照见缝插针、填平补齐的原则,选择优质壮苗,在林窗、林隙处进行合理补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