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65.020CCS B 65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26862023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规程2023-01-18 发布2023-04-18 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14/T 2686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虫情监测.15防治技术.26防治效果检查.27档案管理.3附录 A(资料性)沙棘木蠹蛾形态特征和危害特性.4附录 B(资料性)红缘天牛形态特征和危害特性.5附录 C(规范性)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检查表.6DB 14/T 2686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
2、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崔亚琴、苗彤、高计青、高洁、姚丽敏、赵平、孙向宁、孙永明、冯丽娟、史磊、董华平、申慧。DB 14/T 268620231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沙棘主要蛀干害虫沙棘木蠹蛾(Eogystia hippophaecola)和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的虫情监测、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检查和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沙棘主要蛀干
3、害虫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 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沙棘木蠹蛾沙棘木蠹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木蠹蛾科(Cossidae),是危害沙棘的钻蛀性害虫,以幼虫蛀食沙棘根部和干部。沙棘木蠹蛾形态特征和危害特性参见附录A。红缘天牛红缘天牛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是危害沙棘的钻蛀性害虫,以幼虫蛀食沙棘干部和根
4、茎部。红缘天牛形态特征和危害特性参见附录B。4虫情监测踏查在沙棘分布区,沿林道、林缘及自然分界线进行踏查,查看有无沙棘整株枯死、树叶发黄等受害症状。调查记录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的发生范围及危害情况,调查表见附录C。灯诱沙棘木蠹蛾成虫期,在沙棘灌木林缘,每5 hm2设置1台黑光灯,调查记录诱集沙棘木蠹蛾成虫数量,调查表见附录C。性诱沙棘木蠹蛾成虫期,在沙棘林缘每1 hm2悬挂1个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调查记录诱集沙棘木蠹蛾成虫数量,调查表见附录C。DB 14/T 268620232标准地调查对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发生林地设标准地调查,按照林分面积大小设置标准地,5 hm2以下(含5hm2)设
5、置1块;5 hm2以上每增加5 hm2增设1块,每块标地面积0.1 hm2。在标准地内,采用对角线方法抽取20株样株,查看样株虫害侵入后是否有新鲜虫粪排粪孔,计算有虫株率。调查数据记录到附录C。危害程度划分沙棘木蠹蛾发生(危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分级指标按照LY/T 1681的有关规定执行,见附录C。红缘天牛发生(危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分级指标见附录C。5防治技术营林措施营造混交林,及时清除枯树、枯枝,集中销毁。重度危害林分平茬更新。物理防治沙棘木蠹蛾成虫期,每60 m设置1台黑光灯诱杀。生物防治5.3.1施用白僵菌轻、中度危害程度的沙棘林,在沙棘木蠹蛾和红缘
6、天牛幼虫期,利用孢子浓度为11010mL-1的白僵菌孢子悬浮液进行灌根或树干基部撒施菌粉,间隔15 d20 d后再施药1次。5.3.2释放天敌昆虫红缘天牛轻、中度危害程度的沙棘林,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按照1:10(天牛:蜂)的放蜂量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性信息素防治沙棘木蠹蛾成虫发生期,在沙棘林缘悬挂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器间隔距离50 m,悬挂高度为诱捕器底部距地面1 m,诱芯20 d更换1次。6防治效果检查检查内容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防治前和防治后有虫株率。以有虫株率减退率评价防治效果。检查时间灯诱或性诱在防治7 d10 d后检查,生物措施在防治2
7、0 d30 d后检查。检查方法按照本文件4.4中调查方法,进行防治前和防治后的检查。DB 14/T 268620233计算公式有虫株率减退率%=防治前有虫株率-防治后有虫株率防治前有虫株率 100(1)7档案管理及时收集整理虫情监测、防治措施和防治效果检查的文字、数据和影像资料等,归档保存。DB 14/T 268620234AA附录A(资料性)沙棘木蠹蛾形态特征和危害特性A.1沙棘木蠹蛾形态特征沙棘木蠹蛾(Eogystia hippophaecola)属鳞翅目(Lepidoptera)木蠹蛾科(Cossidae)。卵:椭圆形,出产时为白色,逐渐变为暗褐色,与沙棘树皮颜色基本一致。幼虫:初孵幼虫
8、体色为淡红色,逐渐变为红色,老熟幼虫化蛹前体色褪去,变为黄白色。幼虫头部及胸腹部具原生刚毛,5对腹足,第14腹足趾钩为双序全环状,而第5腹足(又称臀足)趾钩则为双序中带状。整个龄期内,幼虫头壳宽度为0.38 mm7.46 mm,体长为2.02 mm69.32 mm,体宽为0.667 mm15.74 mm。蛹:深褐色,被蛹,蛹长平均为38 mm。腹部背面具成排刺列,每腹节上有12不等。茧:土褐色,长椭圆形,中间略有弯曲,由丝与土缀合而成,外被一层土状物,内部灰白色,质地细密、结实。长度最长为66.4 mm,最小为34.0 mm,平均为50 mm,最粗处平均直径为16.5 mm。成虫:雄虫体长21
9、 mm36 mm,平均29 mm;翅展49 mm69 mm,平均60 mm;雌虫体长30 mm44 mm,平均35 mm;翅展61 mm87 mm,平均71 mm。触角丝状,伸至前翅中央。前足胫节内缘有1净角器,中足胫节末端有1对距,而后足除末端有1对距外,在其胫节中部还有1对中距,跗节均为5节。成虫前翅R2和R3脉间有1横脉,从而形成1副室,其位置略超过中室的一半,R4和R5脉有1短共柄,小中室略短于副室。M1着生于中室的前角,M2和M3接近中室后角,2条A脉游离。中室闭合。A.2沙棘木蠹蛾危害特性该虫4年1代,老熟幼虫于5月上中旬离开根部在土中化蛹,蛹期26 d31 d。成虫始见于5月末,
10、终见于9月初,期间经历2次羽化高峰;第1次在6月中旬,第2次在7月下旬。初孵幼虫6月上旬始见,10月下旬开始越冬。沙棘木蠹蛾以幼虫危害沙棘的主干和根部为主。初孵幼虫主要钻蛀树干的韧皮部,造成树木表皮干枯,极少数钻蛀木质部,于同年入冬前转移至地下危害,钻蛀根部,树根大部分被蛀空,导致整株枯死沙棘木蠹蛾幼虫生活隐蔽,整个生活周期内,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地下根干部为害,幼虫期天敌种类相对较少,且幼虫危害持续期较长,虫龄不整齐。成虫的生殖能力和扩散能力较强。DB 14/T 268620235BB附录B(资料性)红缘天牛形态特征和危害特性B.1红缘天牛形态特征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属鞘
11、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卵:长2 mm3 mm,椭圆形,卵为乳白色,外覆一层土色胶状物,形似一泥点。幼虫:初孵幼虫金黄色,近似圆锥状,头很小,褐色,前胸节显著膨大。老熟幼虫,体长18 mm22 mm,乳白色,头小,大部缩在前胸内,外露部分褐色至黑褐色,胴部13节,前胸背板前方骨化部分深褐色,中间为“十”字形淡黄带,后方非骨化部分呈“山”字形,腹背部步泡突凸形,垫状,在盘面具有3 条放射状洼沟。蛹:长15 mm20 mm,乳白色,渐变黄褐色,羽化前黑褐色。成虫:体长约9 mm20 mm,宽约3 mm6 mm,黑色,无光泽,狭长,被有细长、灰白色毛。头部短,
12、刻点稠密,被灰白色竖毛。触角11节,丝状、细长,雌虫触角与体长约略相等,雄虫触角约为体长2倍。前胸宽度稍大于长,两侧缘刺突短钝,背面刻点稠密,成网状。小盾片呈等边三角形。鞘翅基部有1对朱红色斑,外缘自前至后有1朱红色窄条,鞘翅狭长且扁,两侧缘平行,末端钝圆,翅面被黑短毛,红斑上具灰白色长毛。足细长,后足第1跗节长于第2、3跗节之和。B.2红缘天牛危害特性该虫12年1代,幼虫在虫道内越冬。次年3月4月恢复取食活动,4月上旬和5月上旬开始化蛹,下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即补充营养,交尾产卵,产卵期为6月上、中旬。卵6月底开始孵化,7月中旬为盛期。幼虫孵出后蛀入韧皮部与木质部间取食
13、,后蛀入木质部中,幼虫于10月下旬开始停止取食,开始越冬。红缘天牛主要以幼虫危害树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卵集中产于枝干的劈空周围和枝杈基部等处,其位置多在树木的中上部,幼虫无聚集危害和转移危害的习性。红缘天牛主要危害沙棘的干部,在根蘖苗上危害位置离地面约20 cm高度处以下,其钻蛀后危害方向既可上,亦可下,无规律,其蛀道近长扁圆形,长度2 cm8 cm不等,危害后在干基部的地面上有明显的木屑出现,极易被发现。红缘天牛主要在长势弱的沙棘上危害严重。DB 14/T 268620236CC附录C(规范性)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检查表C.1踏查记录表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检查踏查记录见表C.1。表
14、C.1踏查记录表调查地点:地理坐标:高程:踏查线路编号:踏查面积:林种:调查人:调查时间:日期编号调查株数死亡株数有虫株数备注123n总计C.2沙棘木蠹蛾灯诱记录表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检查沙棘木蠹蛾灯诱记录见表C.2。表 C.2沙棘木蠹蛾灯诱记录表黑光灯放置地点:调查人:调查时间:日期黑光灯编号诱捕数量(头)日最高诱捕量(头/天)诱捕器平均诱捕量(头/个)123n总计C.3沙棘木蠹蛾性诱记录表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检查沙棘木蠹蛾性诱记录见表C.3。DB 14/T 268620237表 C.3沙棘木蠹蛾性诱记录表诱捕器悬挂地点:调查人:调查时间:日期诱捕器编号诱捕数量(头)日最高诱捕量(头
15、/天)诱捕器平均诱捕量(头/个)123n总计注:当粘虫板粘满后需及时更换粘胶板。C.4沙棘木蠹蛾野外标准地记录表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检查沙棘木蠹蛾野外标准地记录见表C.4。表 C.4沙棘木蠹蛾野外标准地记录表调查地点:地理坐标:高程:标准地编号:标准地面积:林种:树龄:调查人:调查时间:样地号调查株数有虫株数幼虫数(头)有虫株率(%)123nC.5红缘天牛野外标准地记录表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检查红缘天牛野外标准地记录见表C.5。表 C.5红缘天牛野外标准地记录表调查地点:地理坐标:高程:标准地编号:标准地面积:林种:树龄:调查人:调查时间:样地号调查株数有虫株数幼虫数(头)有虫株率(%)123nDB 14/T 268620238C.6沙棘木蠹蛾发生(危害)程度标准表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检查沙棘木蠹蛾发生(危害)程度标准记录见表C.6。表 C.6沙棘木蠹蛾发生(危害)程度标准表种类调查阶段统计单位发生(危害)程度轻中重沙棘木蠹蛾幼虫有虫株率(%)1030317071 以上C.7红缘天牛发生(危害)程度标准表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检查红缘天牛发生(危害)程度标准记录见表C.7。表 C.7红缘天牛发生(危害)程度标准表种类调查阶段统计单位发生(危害)程度轻中重红缘天牛幼虫有虫株率(%)51010202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