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NYT 5197-2002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2626342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6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YT 5197-2002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NYT 5197-2002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NYT 5197-2002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NYT 5197-2002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NYT 5197-2002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NYT 5197-2002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 c s 6 2.0 2 0.2 0s 3 5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N Y/T 5 1 9 7-2 0 0 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r e g u l a t i o n s f o ro r g a nict e a p r o d u c t i o n2 0 0 2 一 0 7 一 2 5 发布2 0 0 2 一 0 9 一 0 1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部发 布39 3N Y/T 5 1 9 7-2 0 0 2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I 3、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

2、业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本标准起草人:韩文炎、肖强、唐美君、马立峰、石元值、阮建云、金寿珍、傅尚文、卢振辉。N Y/T 5 1 9 7-2 0 0 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范圈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茶生产的基地规划与建设、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和采摘、转换、试验方法和有机茶园判别。本标准适用于有机茶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

3、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 B 1 1 7 6 7 茶树种子和苗木 G B/T 1 4 5 5 1 生物质量 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N Y 2 2 7 微生物肥料 N Y 5 1 9 6 有机茶 N Y 5 1 9 9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G I.3 2(R e v.1)联合国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识和市场导则3 墓地规划与建设3.1 有机茶生产基地应按N Y 5 1 9 9 的要求进行选择。3.2 基地规划3.2.1 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 常

4、作业,促进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3.2.2 根据茶园基地的地形、地貌、合理设置场部(茶厂)、种茶区(块)、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肥种植区和养殖业区等。3.2.3 新建基地时,对坡度大于2 5,,土奥深度小于 6 0 c m,以及不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应保留自然植被。对于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的基地,每隔一定面积应保留或设置一些林地。3.2.4 禁止毁坏森林发展有机茶园。3.3 道路和水利系统3.3.1 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连接场部、茶厂、茶园和场外交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3.3.2 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能蓄能排。有条件的茶园建立节水灌溉系统。3.3.3 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

5、、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带;梯地茶园在每台梯地的内侧开一 条横沟。3.4 茶园开垦3.4.1 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3.4.2 坡度 1 5 0 N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0l上的,建筑等高梯级园地。3.4.3 开垦深度在6 0 c m以上,破除土壤中硬19层、网纹层和犁底层等障碍层。35 茶树品种与种植N Y/T 5 1 9 7-2 0 0 23.5.1 品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茶类,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加强不同遗传特性品种的搭配15.2 种子和苗术应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但在有机生产的初始阶段无法得到认证

6、的有机种子和苗木时,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与苗木。15.3 种苗质量应符合G B 1 1 7 6 7 中规定的 1,2 级标准。354 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繁育的种子和苗木。3.5.5 采用单行或双行条栽方式种植,坡地茶园等高种植。种植前施足有机底肥,深度为 3 0 c m-4 0 c m,3.6 茶园生态建设3.6.1 茶园四周和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3.6-2 低纬度低海拔茶区集中连片的茶园可因地制宜种植遮荫树,遮光率控制在 2 0/-3 0%03.6.3 对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

7、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率。I64 对坡度过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或还草。3.6.5 重视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进生物多样性。17 每隔2 h m -3 h m 茶园设立一个地头积肥坑。并提倡建立绿肥种植区。尽可能为茶园提供有机肥源。I8 制定和实施有针 一 对性的土壤培肥计划,病、虫、草害防治计划和生态改善计划等。3.9 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包括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的使用和其他栽培管理措施。4 土坡管理和施肥4.1 土壤管理4.1.1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 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4 门.

8、2 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将修剪枝叶和未结籽的杂草作为覆盖物,外来覆盖材料如作物秸秆等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4.1.3 采取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4.1.4 提倡放养蛆t 和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但微生物不能是基因1:程产品4.1.5 行距较宽、幼龄和台刘改造的茶园,优先间作豆科绿肥,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但间作的绿肥或作物必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4.1.6 土壤p H值低于4.5 的茶园施用白云石粉等矿

9、物质,而高于6.。的茶园可使用硫磺粉调节土壤p H值至4.5-6.0 的 适宜范围。4.1.7 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 0%时,茶园宜节水灌溉。灌溉用水符合N Y 5 1 9 9 的要求。4.2 施肥4.2 门肥料种类4.2.1.1 有机肥,指无公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有机茶专用肥。但有机肥料的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表 1 的规定,并经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4.2.1.2 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只能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微量元素肥料在确认茶树有潜在缺素危险时作叶面肥喷施。微生物肥料应是非基因工程产物,并符合N Y 2 2 7 的要求。4.2.1.3 土壤培肥

10、过程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见附录Ae4.2.1.4 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N Y/T 5 1 9 7-2 0 0 24.2.2 施肥方法4.2.2.1 基肥一般每6 6 7 m 施农家肥1 0 0 0 k g-v 2 0 0 0 k g,或用有机肥 2 0 0 k g-4 0 0 k g,必要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 2 0 c m以上。4-2-2.2 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 采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在根际浇施;或每 6 6 7 m 1 每次施商品有机肥1 0 0 k g 左右,在茶叶开采前3 0 d-4

11、 0 d开沟施人,沟深1 0 c m左右,施后覆土。42.2.3 叶面肥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合理使用,但使用的叶面肥必须在农业部登记并获得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叶面肥料在茶叶采摘前 1 0 d停止使用。表 1 商品有机肥料污染物质允许含t单位为毫克每千克项目浓 度 限 值砷级3 0汞抓a福墓3铬毛。7 0铅簇6 0铜(2 5 0六六六(0.2滴滴涕G0.25 病、虫、草害防治5 1遵 循 防 重 于 治 的 原 则,从 整 个 茶 园 生 态 系 统 出 发,以 农 业 防 治 为 基 础,综 合 运 用 物 理 防 治 和 生 物 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拿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

12、生物多样性,保持茶园生物平衡,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5.2 农业防治5.2.1 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5.2.2 分批多次采茶,采除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瘦蜻、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抑制其种群发展。5.2.3 通过修剪,剪除分布在茶丛中上部的病虫。5.2.4 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数量5.2.5 将茶树根际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防治叶病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53 物理防治5.3.1 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卷叶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的危害。5.3.2 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

13、杀、性诱杀或糖醋诱杀。5.3.3 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5.4 生物防治5.4.1 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岭、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蜻、蛙类、蜘蝎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5.4.2 允许有条件地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5.5 农药使用准则5.5.1 禁止使用和混配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蜻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5.5.2 植物源农药宜在病虫害大量发生时使用。矿物源农药应严格控制在非采茶季节使用5.6 从国外或外地引种时,必须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病虫草随种子或苗木带人N Y/T 5 1 9 7

14、-2 0 0 25.7 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B o5.8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允许、限制使用的物质与方法见附录C,6 茶树修剪与采摘6.1 茶树修剪6.1,1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A ll 等方法,培养优化型树冠,复壮树势。6.1.2 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树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2 0 c m左右的间隙,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6.1.3 修剪枝叶应留在茶园内,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虫枝条和粗干枝清除出园,病虫枝待寄生蜂等天敌逸出后再行销毁。6.2 采摘6.2,1 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成品茶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

15、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树制宜的原则,按标准适时采摘。6.22 手工采茶宜采用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茶果与老枝叶。62.3 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提倡机采。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6.2.4 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 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叶变质和混人有毒、有害物质。62.5 采摘的鲜叶应有合理的标签,注明品种、产地、采摘时间及操作方式。7.1转换 常规茶园成为有机茶园需要经过转换。生产者在转换期间必须完全按本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操作。7.2 茶园的转换期为一般为3 年。但某些已经在

16、按本生产技术规程管理或种植的茶园,或荒芜的茶园如能提供真实的书面证明材料和生产技术档案,则可以缩短甚至免除转换期。7.3 已认证的有机茶园一旦改为常规生产方式,则需要经过转换才有可能重新获得有机认证。8 试验方法8.1 商品有机肥料中砷、汞、锅、铬、铅、铜的测定按N Y 2 2 7 执行。9 有机茶园判别9.1 茶园的生态环境达到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9.2 茶园管理达到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9.3 由认证机构根据标准和程序判别。N Y/T 5 1 9 7-2 0 0 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有机茶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坟培肥和改良物质裹 A.1类别称使用条件有机农业体系生产的物质农家肥茶树修剪枝叶绿肥茶树修剪枝叶、绿肥和作物枯杆农家肥(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粪 尿等)fCi1 JJJRiJIRiJIJJS J 1 JJJ饼肥(包括菜籽饼、豆籽饼、棉籽饼、芝麻饼、花生饼等)充分腐熟的人粪尿未经化学处理木材产生的木料、树皮、锯屑、刨花、木灰和木炭等海草及其用物理方法生产的产品未掺杂防病剂的动物血、肉、骨头和皮毛不含合成添加剂的食品工业副产品鱼粉、骨粉不含合成添加剂的泥炭、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服务业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