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5大众文艺一、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的内涵作为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印刻了无数先烈们波澜壮阔的革命道路,造就了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考察大别山地区,并强调,“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在经历了红色革命实践、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及全面发展阶段的不断演化,与中华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深入融合所形成的特定的文化形式。3它是展现我国近代救亡图存和民族自强的绝美画卷,是歌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2、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交响,也是我们党创新理论不可或缺的深厚本源。二、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融入艺术类高校党建工作的价值体现(一)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价值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融入艺术类高校党建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疏通大学生党员思想认知的节点,引导他们知行合一,深刻践悟我国独特的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所孕育的独特精神,符合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育方向。同时能够引导大学生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夯实思想之基,有效提升大学生党员群体的政治理想信念、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修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价值。(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价值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融入艺术类高校党建工作,能够
3、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在坚守民族本根的基础上,找准时代坐标和奋斗目标,投身到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事业中去,大力发掘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在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上下功夫,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体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价值。(三)增强党建工作活力价值以文化人,以艺育人,以曲动人。艺术类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中,若能尝试寻找与专业教育的相通之处作为突破口,架起与专业教育的桥梁,采用宽视角、多领域、全方位的教育理念,势必会增强党建工作活力,促进党建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凝聚着大别山精神的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便可以作为探索党建业务“双融合”模式的
4、切入点。艺术类高校因其党建工作开展对象的特殊性,成为运用红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助推艺术类高校“党建+艺术”双融合路径研究*魏媛媛(安徽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合肥 230012)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繁荣文艺事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集革命斗争、民族精神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为一体的艺术结晶,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镌刻着红色革命的烙印,承载着丰富的大别山精神。艺术类高校应立足自身优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充分挖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将大别山精神融入党史教育活动、专业课程教学、艺术实践活动中去,以“党建+艺术”双融合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为大学
5、生党员思想注入鲜活的红色基因,从而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质效。关键词:党的二十大;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党建+艺术”;“双融合”中图分类号:J60-4;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14-0165-03DOI:10.20112/ki.ISSN1007-5828.2023.14.055*基金项目:安徽艺术学院2022年度党建理论研究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党建工作之融合以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为例(项目编号:djyb2022003)。文化教育166大众文艺色音乐文化、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的最佳阵地。(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价值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融入艺术类高校党建工作,能够
6、引导大学生党员深刻领悟在艰难的革命历史斗争中,在内忧外患、国破山河的时代下所体现出的集体主义和昂扬向上的精神,内化为服务奉献、团结奋斗、锐意进取的新时代精神,成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丰富滋养,从而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能够有效调动大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依托展演、社会调研、艺术实践、专业比赛等,发挥青年党员“扛旗手”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动、辐射和影响其他大学生,积极服务群众,服务地方,服务社会,对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和基层党建“主心骨”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三、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助推艺术类高校党建业务“双融合”的路径探索(一)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融入党史教育活动
7、“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党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和最优质的营养剂,党史教育可以使人洞鉴古今。新时代艺术类高校要开展好党建工作,须要全力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基因,赓续伟大建党精神血脉,激励大学生党员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以史为鉴,学史明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4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即是这样一个具有鲜明历史性、时代性的载体。光辉的革命历史、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民间音乐基础,孕育出了大量优秀的大别山红色音乐作品。在艺术类高校党建工作开展中,可
8、以将这些大别山红色音乐作品串联起来,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窥见不同历史时期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不同的价值和意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红色音乐注重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张,展现广大军民对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认同,革命的方针政策得以广泛传播,也起到树立群众信心的作用,蕴含着救亡图存、共克时艰的精神面貌和除尽军阀、打倒列强、拥护新思想的价值取向。这些音乐内容叙事丰富、歌词内容表达直白,旋律音调朗朗上口,如豫皖青年学会会歌中,“军阀要除尽,帝强要除根;创建新华,改造社会,大责共担承。”运用苏武牧羊音调,创作如歌词所述一般的慷慨壮歌。又如反映立夏节起义的歌唱立夏节暴动,反映西
9、镇工农群众暴动的西镇暴动歌,反映红四方面军战斗胜利的红四方面军东征胜利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为人民,歌颂中国共产党的红军歌谣,展现军民一家亲的拥护青年当红军,以及为庆祝苏维埃成立而作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等歌曲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大别山红色音乐转变为针对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嘴脸,号召民众群起抗日,保家卫国,歌词内容虽较为单一,但集中蕴含着鼓舞士气、振奋军心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价值导向。如诞生于教师队伍的六安县小学教师抗日工作队队歌,“保卫中华民族尊严!保卫中国神圣主权!保卫中国每一寸土地!”歌词所体现出的抵御外辱的使命感不言而喻。又如宣传抗日救亡思想
10、的省动委会干部补习班班歌,鼓舞士气的我们的队伍千百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别山红色音乐转变为深刻反映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号召力,在领导全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的过程中取得的伟大胜利,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属性,成为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思想的重要传播载体。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顺应了唤醒、浸润、教化民众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凝聚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如太阳好比共产党歌唱党的好领导茶妹子等。基于音乐史学思维下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历史的价值探究,将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便有了一堂生动的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史与党史、“党建+艺术”双融
11、合的课。一方面,通过开设大学生宣讲团,讲授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在不同时期的价值,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史学领悟力,具备理解和认识音乐发展内在历史规律,以及洞察音乐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的能力,鼓励进行独创性思考,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借助党课、主题党日、红色教育实践等,探索采取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深刻领悟一代又一代革命人前赴后继地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决心,引导大学生建立共同的精神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这也是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二)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文艺创作导向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
12、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2在艺术类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秉持“以生为本、以用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文艺人才队伍,更应凸显能力导向、素养为基、个性发展、合作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鼓励大学生在进行音乐作品创作时,增强历史使命感,继承传统文化底蕴,倾听时代音调,把握时代节奏,创作厚植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主旋律”,成为守正创新的“主力军”。研究时不难发现,大别山红色音乐在传承过程中普遍存在“歌中歌”现象。即基于时代背景填词,并借用地文化教育167大众文艺方传统民歌,或寄调或稍做改编而来,以“新翻杨柳枝”赋予原作以新的时代精神
13、和生命力。如编自传统民歌打六望的新打六望,编自劳动号子车水歌的打倒反动派,编自民间小调十月相思的送郎当红军,编自传统民歌砍柴调的民族革命歌,以及编自民间小调八段锦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新中国成立以后,又被编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而家喻户晓。近年来,以大别山革命斗争历史为背景的多体裁音乐作品的创演也逐渐走入到校园、剧场中,如音乐舞蹈史诗红色薪传,民族歌剧风雪大别山银杏树下,音乐剧情恋大别山等。由此更加说明,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发展并不拘泥于单一形态,顺应时代、合乎情理、迎合审美的改编或创作,更能增强红色文化与民族民间音乐融合性,在相互交融中助推红色音乐文化发展。基于作曲技法思维下大别山红色音乐形态
14、特征的创新探索,将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融入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课程的系统化教学中,通过音乐形态分析手段,鼓励学生选择以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进行本体剖析,厘清诸如音乐要素、旋律发展手法等音乐形态特征,尝试用现代作曲手法,进行和声的编配、声乐作品器乐化的改编或创造性的自由引申等,拓宽传统音乐文化底蕴的传承空间;鼓励师生发挥专业优势,成立大型民族歌剧创作团队;以展现大别山革命斗争为背景,以弘扬大别山革命精神为内涵,以创作与时代精神同频、与大众审美共振的作品为目标,打造“徽风皖韵”优秀艺术精品等。此外,通过挖掘艺术类高校其他相关课程
15、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走深走实,也是党建业务“双融合”的体现。如安徽地方音乐安徽民歌等关联课程的教学中,鼓励大学生发挥地域优势,深入大别山地区开展调研,参加民歌传承人采访、民歌演唱采录等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地方音乐资料,挖掘资源“富矿”,逐步搭建起传承人口述史、录音录像、曲谱等档案数据库。(三)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融入艺术实践活动基于优秀作品展演,将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融入艺术实践展演,创新党建工作路径,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一是“请进来”。通过邀请传承人在校开展讲座、大师班、音乐会等活动,让民歌进校园,进一步提升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对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
16、的学习热情,拓展学习渠道,扩宽知识视野。二是“走出去”。组织带领大学生党员送文艺下乡,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等,进一步增强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党员强学力行。三是“演起来”。鼓励学生结合表演专业特点,开展内容丰富的艺术思政课、音乐党课、展演等,创演大别山红色音乐作品,提升红色音乐文化的艺术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四是“育人才”。从地方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及师资的现状和需求出发,加强大别山红色音乐资源人才的对口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借助开发大别山红色音乐资源,更好地宣传和推广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从而实现资源统筹与共享、学生就业与创业、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的校企合作。结语艺术类高校承担着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强能力、精才艺、善应用艺术人才的重大使命,应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舍我其谁 无我服务”的模范带头作用,凭着“青春有我 奋发有为”的蓬勃朝气力量,以“党建+艺术”融合的创新工作模式,把新时期党的建设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构建以德为先、德艺双馨的人才培养体系和高质量、创新型的党建工作体系。本文通过对大别山红色音乐文化内涵、历史及音乐内容的分析,充分发挥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