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纪录片的中国故事叙事策略_郑荣.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717530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纪录片的中国故事叙事策略_郑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历史纪录片的中国故事叙事策略_郑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历史纪录片的中国故事叙事策略_郑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3期采写编160影视论坛一、历史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特征(一)阐述真实的中国故事。纪录片在英语中蕴含“档案性、文献性”意义,在法语中蕴含“真实性、历史性”意义,“真实”与“历史”成为纪录片的核心特征。而历史纪录片作为纪录片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关注的是历史长河中发生的人、事、情,“真实性”成为其最根本的特征,由此也成为历史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最突出的价值。讲好中国故事是在跨语境中完成的,是要向国外群众展现真实的中国人、中国事、中国情,“真实故事”才能让国外群众了解中国,也只有“真实故事”才能获得国外群众认可,真正打动国外群众。历史纪录片在本质上就是采用现代影像技术来“复原”乃至于“再

2、现”历史故事,纪录片复活的军团依托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考古和研究,讲述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纪录片河西走廊描绘了从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登基到21世纪2000多年河西走廊的发展变化;纪录片冲天凭借中国第一代空军飞行员日记和亲属回忆,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战史。纪录片真实的人、事、情向国外群众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深化其对中国的认识。(二)创造唯美的场景氛围。法国学者德拉热在历史学家与电影中提到:“电影(包含纪录片)是一种历史影像化的特殊形式,电影如同历史学家的书籍、论文一样是对历史的一种叙述方式。”历史影像化是历史纪录片的外在表征,也是其叙事内容的处理与创作形式,其将文字、图片记载的故

3、事转化成形象、生动的视觉影像,在“还原”历史场景之后的虚拟情境中跨时空地阐述故事,尤其是当前动辄投入数千万元成本,采用最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创造出具有强烈唯美性、逼真性的故事情境,大大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与共情体验。纪录片河西走廊运用电影化情景再现的拍摄手法,制作团队在中国十个影视基地拍摄230场情景再现,篇幅占到整个纪录片的60%,还在河西走廊进行春季空镜拍摄,采集河西走廊星空和八一冰川镜头,再搭配以杜读管演奏的具有亚洲西部风情的背景音乐,创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审美、时空韵味的故事情境。这激发了国外观众的观看兴趣,增强其对历史纪录片所讲述中国故事的认知、理解深度。(三)建构巧妙的叙事结构。历史纪

4、录片是对历史故事的影像化表达,但绝不是事无巨细、平铺直叙的“记录”,而是围绕特定主题,在有限的时间、剧集中阐述历史故事,该故事可能包括数个事件、大量人物、诸多场景,也可能跨越多个区域环境与历史时空。这决定了历史纪录片十分注重对叙事结构的设计,既阐述清晰、完整的故事内容,又要生动、有趣。纪录片河西走廊遵循历史时间性,分为十集:使者(西汉),通道(西汉),驿站(西汉),根脉(魏晋),造像(南北朝),丝路(隋朝),敦煌(盛唐),会盟(元朝),苍生(明朝),宝藏(当代),形成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的故事体系。每一集纪录片又在“虚实结合”的叙事结构中,采用了管中窥豹的叙事方法、时序变形的叙事顺序、蒙太奇的

5、悬念搭配、个性化镜头与音响效果的悬念建构,大大强化了纪录片的趣味性与观赏性。历史纪录片巧妙的叙事结构设计进一步提升了国外观众的视听欣赏体验与内容认知深度,强化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效果。(四)明确的思想情感指向。历史本身无法割裂过去、当下和未来,历史的背后必然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属历史纪录片的中国故事叙事策略郑荣历史纪录片将镜头对准过往的人、事、情,其“纪实性”与“再现性”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故事,“影像性”与“共情性”创造出雅俗共赏的魅力,从而决定了历史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文章系统总结出了历史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特征,提出了当前历史纪录片存在的问题,继而从讲好中国故事的角度提出了历史纪录片叙

6、事策略,从崭新视角审视历史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价值,为此类纪录片更好地策划和创作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历史纪录片;中国故事;叙事策略内容提要161影视论坛性、价值诉求、情感理念,并对当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产生映射、思考与指导,而从更宏观的意义上也在传播、展示、表达特定人、组织、区域、国家的精神与形象。历史纪录片的创作不再单纯地传播历史知识,提供“文化快餐”,而是拥有更深刻的思想情感、目标任务、价值诉求的指向性。这进一步决定了历史纪录片在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的传播中国文化、表达中国理念、展现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形象的突出价值。纪录片河西走廊通过视觉影像和电影话语传达历史及人们对历史的见解,反映

7、了中西交流悠久的历史,展现了中国人发展、合作、共赢、和平的精神,而这也恰恰是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诉求。历史纪录片通过讲述真实历史故事的方式来表现中国现实追求与时代精神,其明确的思想情感指向性的创作初衷,契合讲好中国故事来塑造中国形象、助力大国崛起的终极目标。二、历史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面临的问题(一)缺少对国外观众需求与理解的重视。讲好中国故事在跨文化、跨语境中完成的,主要是面向其他国家观众来展现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而差异化的文化和语境必然带来迥然不同的接受需求与理解特征。目前,中国历史纪录片十分精彩,无论是选题广泛性、叙事技巧性,还是制作的精致性,都达到了较高

8、水平,获得国内观众的一致好评。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中文或者是英文国际电视台播出的历史纪录片大都是对国内热门纪录片的简单翻译与重播,很少有创作团队能够专门面向国外观众,立足于其接受需求与理解特征来展开历史纪录片的选题、策划、制作和传播工作,从而推送出满足国际观众认知需求、契合国际观众理解特征的优秀历史纪录片。根据国内观众需求和理解特征创作的历史纪录片,面向国际观众进行传播,必然存在着无法满足需求、认知不准确甚至是理解错位问题,不仅无法激发国际观众兴趣,反而带来不良信息和观念,从而降低历史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尤其是在网络媒体慢慢化解跨国传播障碍、自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历史纪录片传播能力弱表

9、现得尤为明显。(二)缺乏与国外文化之间的对接。采用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关键要能够激发国外观众的兴趣,获得国外观众的理解、接受与认可。中西方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紧密联系,而彼此之间的商业贸易、文化交流等活动,则构成了中国历史纪录片吸引国外观众的重要叙事主题。这些事件既蕴含着重要的和平、互惠、互助、发展之类的精神,契合讲好中国故事来传播国家精神、塑造国家形象的初衷;同时也能够触发国外观众的历史记忆,从更宏大的视野、更独特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历史与世界文化,获得耳目一新的认识,继而增强对中国历史纪录片趣味性、价值性的认可度。目前,除了河西走廊玄奘等少数历史纪录片融入了国外文化知识以外,大部分历史

10、纪录片都仅仅关注的是国内历史,聚焦于本国历史上的人、事、情,而很少关注同一历史时期其他国家的历史状况及其对于中国特定人物、特定事件、特定走向的关系与影响情况。这固然不影响国内观众对于历史纪录片的欣赏与体验,但从讲好中国故事的角度来说,显然弱化了国外观众的兴趣,甚至造成纪录片认知障碍,降低了传播国家精神、塑造国家形象的叙事价值。(三)缺乏对历史故事真实性的考究与表现。“真实性”是历史纪录片的核心价值,是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引导国内与国外观众正确认识中国历史、感受中国精神、评价中国形象的重要因素。当前,历史纪录片均是秉持真实性原则进行策划和制作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缺乏对历史故事的

11、深度考究,缺乏对叙事语言的规范处理,从而出现了大量似真非真甚至是野史、戏说的内容,给人们带来错误的历史知识。部分历史纪录片中刻意表现秦始皇嬴政是吕不韦与赵姬之子、嫪毐觊觎秦王的王位而阴谋叛乱、汉将李广陷入匈奴包围圈力战而死等情节,显然有悖历史真实性。也有一些纪录片过度使用电影手法,一方面加入了大量表演性的内容,看似十分精彩,实则模糊了纪录片与电影之间的界限,给人以虚假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创造出脱离现实生活的唯美叙事情境,对于场景的表现超出了叙事的需要,过度唯美、无限煽情而影响到历史纪录片的真实性,给人以虚假的观看体验,甚至质疑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国外观众缺乏对中国历史的基本认识,很容易对此类历史纪

12、录片产生错误理解。三、历史纪录片的中国故事叙事策略建议(一)依据中国国际传播战略做好选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国崛起的关键时期,需要与之匹配的国际形象与国际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任务,而承载着丰富历史故事、拥有良好视听效果、具备鲜明思想导向性的历史纪录片理应积极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国内创作团队需要依据中国国际传播战略来做好历史纪录片的选题工作,一是从宏观层面,根据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发展主张、价值诉求和核心目标,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亲、诚、惠、容”等理念,从历史角度挖掘相关选题,通过讲2023年第3期采写编162影视论坛故事、摆事实的方式,潜

13、移默化地传播这些思想观念。二是从微观层面,结合我国在国内和国际社会谋划的大型工程、项目和战略,从历史层面挖掘纪录片选题,展现中国发展、国际合作的历史背景、文化因子及其背后所暗含的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思想,这既能够为大型工程、项目和战略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国外观众对于中国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成果的认同感,继而塑造优质国家形象,获得良好国际话语环境。(二)根据国外观众特征建构叙事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拥有不同的历史认知方式和需求。中国历史纪录片要想获得国外观众的认可,则必须深入研究目标观众群的历史认知方式、欣赏需求、观看心理等,据此来建构针对性的叙事内容,最大限度

14、地激发目标观众群的兴趣,满足其观看需求,适应其观看心理,从而增强对历史纪录片叙事内容与潜在思想的理解深度与认同效果。国内媒体机构可以邀请国外优秀纪录片团队,联合进行历史纪录片策划和制作活动。国内团队负责历史纪录片的内容建构、素材搜集与整理、后期创作活动,而国外团队则依据国外目标观众群特征对于纪录片叙事内容、叙事方式、创作手法给予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在双方共同努力之下推送出既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新颖性,又契合国外观众需求与特征的优秀历史纪录片作品,获得国外观众的认可,增强历史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作用。国内媒体也可以主动展开对国外目标观众群的调查和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来策划和制作历史纪录片,逐步积累借助

15、历史纪录片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经验。(三)专家把关历史纪录片的真实性。历史纪录片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与创作手段越来越丰富,在推动历史纪录片蓬勃发展、实现多样化叙事价值的同时,也充分显现出了“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当前,历史纪录片创作需要邀请专家从以下两方面把关作品真实性:一是历史纪录片的叙事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不能出现知识错误、场景错误的问题,更不能将野史、道听途说的内容纳入历史纪录片,如果部分历史信息不确定,则可以征求专家意见,将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内容呈现出来,保证观众能够理性看待这些信息;二是历史纪录片要有趣、生动,但一定要避免“戏说”历史,专家要严格把关历史纪录片的叙事内容,表现形式可

16、以有趣生动,但知识必须保证严肃性与正确性;三是历史纪录片对于情境、氛围的表现一定要服务叙事内容,避免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尤其是要避免对于情境、氛围夸张处理与过度渲染,造成历史纪录片“电影化”“泛娱乐化”,给观众带来虚假性的观看体验,降低了观众对纪录片叙事内容的信任度与理解深度,甚至还有可能使观众对叙事内容产生错误认识。专家也承担着把关历史纪录片创作质量的任务。(四)强化历史纪录片叙事过程引导性。历史纪录片固然是传承历史、推广知识的重要方式,但从讲好中国故事的角度来说,其还承担着传播中国理念、表现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形象、争取中国话语权的重任。中国历史纪录片创作还必须强化叙事过程的思想、情感、观念引导性,在纪录片之中要结合内容,适时地点缀当前中国发展现状、发展观念与发展诉求方面的信息,实现历史信息与当代中国的完美融合,促使观众在欣赏历史纪录片过程中,不自觉地深化对中国现状的认识,增强对中国发展理念和行为的认同感。中国历史纪录片在结尾部分,可以采用完整剧集或者是精炼片段的方式,从历史事件拓展至当代中国发展,形成对历史纪录片的“点题”,进一步增强国外观众对于历史纪录片创作初衷与核心思想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