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 5 月下乡村振兴103Rural Revitalization农村金融数字化助推贵州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赵庆兰,施若,金桃(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要: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关键的资源配置力量。农村金融数字化发展可通过融合科技力量、调整组织方式、优化业务流程等方式纾解传统金融存在的成本高、风控难等痛点,因此研究农村金融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题组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方面分析了农村金融数字化支持贵州省乡村振兴的实践状况,从农村普惠金融与科技融合度、农村
2、金融科技应用、农村金融数字化人才、数据资源价值等方面探讨了农村金融数字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建议。通过促进农村普惠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创新,突破农村金融科技应用的局限性,加强农村金融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农村金融数字化服务乡村振兴的数据基础,可以促进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于贵州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动金融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提高农村金融数字化服务水平,可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多元主体的新型金融需求,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关键词:农村金融;数字化服务;乡村振兴;贵州省中图分类号:F832.35;F3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3872.2
3、023.10.0310 引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然需要金融来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主体的资金需求。而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活水源头,其服务体系布局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可以有效促进各类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到农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在不断的探索与变革中前进,在支农助农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仍面临信贷担保机制未健全、风险管理水平待提高及金融服务不充分等问题1,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202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强化金
4、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数字化发展可通过融合科技力量、调整组织方式、优化业务流程等方式有效纾解传统金融存在的成本高、风控难等痛点,推动金融服务方式不断创新,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多元主体的新型金融需求。因此,农村金融数字化发展是农村金融持续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重要引擎。贵州省相关部门紧跟全国乡村振兴战略步伐。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印发了 2022年贵州省信贷政策指引,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产品,深化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目前,贵州省辖区内金融机构高度重视金融数字化发展,在新科技的推动下,积极搭建数字化产
5、品和线上服务平台,开辟支农助农的数字化路径。但是,贵州省在农村金融数字化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仍面临金融科技应用存在局限、数据资源价值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贵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1 农村金融数字化支持贵州省乡村振兴的实践1.1 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产业振兴需要在农村地区形成一批规模化、现代化的产业,激活农村沉淀资产并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带动农民增收。“十三五”规划实施后,贵州产业在全省的积极推动下得到了较大发展。白酒作为贵州省传统产业的重要支柱,在“十三五”期间,全省白酒产业贡献工业增加值占工业
6、比重的30%2。为进一步助力白酒产业提质增效,2021年建行贵州分行针对酱酒行业在仓储、资金周转、交易渠道等方面的发展痛点,打造“产业+金融+数字化平台”的酱酒产业发展模式,助基金项目:贵州省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数智”金融生态建设研究(2020XYB18);贵州省“政银保”模式对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2020XQN05)作者简介:赵庆兰(1998),女,贵州毕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理论与实务。通信作者:施若(1966),男,贵州贵阳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金融投资、大数据金融。2023 年 5 月下乡村振兴104Rural Revitalization推
7、酱酒企业发展壮大3。1.2 优化人居环境发展乡村产业体系,必须践行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2021年,贵阳银行通过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和创新绿色产品等措施,有效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并支持农村客运体系、排污处理等项目建设,既推动了绿色产业发展,又加速了生态农村建设进程。同时,依托科技力量,开通微信小程序、网银等线上金融服务窗口,向农户提供生活缴费、转账汇款等基础金融服务,实现农户日常金融服务不出户的美好愿景,切实增强农民幸福生活的获得感、满足感4。1.3 营造良好乡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是一种健康积极且异于城市文化的独特存在,主要通过信用体系的构建及信用文化的传播来培育文明乡风
8、。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乡风文明一直备受关注。2020年,贵州农信在全省上线“信用工程”系统,通过将村民遵守村规、破除陈规陋习等情况计入农村信用工程质量体系达标升级内容,激发农村居民改变乡风、摒除陋习、规范行为的内生动力,不断促进乡村诚信建设,营造良好乡村文明氛围,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活力5。1.4 创新乡村治理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更是有效解决基层群众参与度不高、参与能力不足、参与渠道缺乏等问题的良方。2020年,建行贵州分行以场景金融服务为基础,利用数字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搭建“三资平台+智慧村务+政务”平台,纾解基层政府存在的人口信息管理量大、村级事务管
9、理烦琐等痛点,为农户提供支付结算、代发补贴等便捷金融服务,实现村务、党务、财务的信息化管理,打造智慧乡村6。1.5 助力农户致富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实现生活富裕,增加收入是源泉活水。因此,要扩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021年,工行贵州省分行上线“工农e家”平台,通过该平台联动物流、农业大数据、运营商等企业,同时整合银行内涉农金融服务及产品,向农户提供集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物流配送、支付融资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有效打通农户“融资难、销售难、物流难”的堵点,开创农户获利、消费者获益的双赢格局7。2 农村金融数字化服务贵州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2.1 农村普惠金融与科技融合度低目前
10、,由于部分乡镇金融机构受硬件设施及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掣肘,产品大多复制推广总行或分行的模式,然而总行或分行严重匮乏对当地农村金融需求的认知,使得推出的“三农”产品与金融科技粘连度低、功能单一且多为信贷类产品,如“政贷通”“辣椒贷”等,单一化的信贷类产品难以有效迎合不同阶段的农村经营主体的差异化需求。此外,贵州部分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农户的信息搜集工作起步晚、大数据征信发展较缓慢,导致通过大数据平台审批贷款流程等功能尚不成熟,不能很好地利用大数据平台避免信用风险,农村金融机构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度低。2.2 农村金融科技应用存在局限一是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贵州省65岁及
11、以上老年人口有445.65万人。由于老年人口数字设备拥有度低、应用能力差及对新型金融科技产品的排斥,抑制了金融科技应用的广度。二是乡村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条件未达到金融科技发展需求。贵州省广大农村地区的网络状况尚不完善。2020年贵州省互联网发展报告 显示,截至2020年12月,贵州省农村网民规模为915.9万人,占全省网民总数的38.2%。由此可见,部分农村地区互联网端和移动手机端普及率低,部分农民不具备上网条件,阻碍了金融机构开展的便捷支付及生活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应用。2.3 农村金融数字化人才匮乏人才是提升一个国家和一个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资源。农村金融数字化发展,离不开既掌握科技知识又熟
12、悉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支持。但受到贵州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薄弱、工作环境及薪酬待遇不理想等因素制约,贴近“三农”一线的区县、乡镇基层分支机构相关人才储备不足。数字化人才短缺,导致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当前,贵州正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加上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 2022 2号)文件支持,全省上下积极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2023 年 5 月下乡村振兴105Rural Revitalization展新局面。因此,贵州省迫切需要提升金融人才队伍的规模和质量,充实风险管理、科技金融等专业金融人才库。2.4 数据资源价值未
13、充分发挥一是未充分发挥农村征信体系效能。贵州省农村人口流动性大,截至2021年10月底,全省脱贫人口外出务工规模达335.6万人8。农村逐步空心化,部分农村人口家庭资产、消费情况、投资理财等数据不在本地,客观上导致征信机构对农户信用等级的评估不准,形成信息漏洞,征信体系的效能应用受阻。二是数据共享不足。金融机构内部不同部门拥有不同数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且存在多套业务系统,数据整合困难。此外,大部分企业鉴于数据本身价值不愿共享数据,而政府在公开数据方面也十分谨慎。因此,数据整合难度大,以致数据资源价值难以充分发挥。3 农村金融数字化助推贵州省乡村振兴的建议3.1 促进农村普惠金融与科技融合一是加
14、强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中国人民银行贵阳支行可激励辖区内金融机构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视角出发,实地调研并总结农村生产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经济特点,并依托科技力量,为“三农”发展提供符合的数字化支农产品。同时,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农户消费、出行、医疗等各场景数据,向农户推荐更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实现农村金融数字化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二是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科技能力。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支持“三农”工作的中坚力量,一方面,应紧盯科技前沿技术,制定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结合自身经营规模、市场定位、扩展需求等情况,尝试建立专门的科技研发团队,提高自身金融科技建设能力9。3.2 突破
15、农村金融科技应用的局限性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10。对此,应引导资金优先投向贫困地区,完善农村移动通信建设,提升网络设施水平,以此打通农户获取金融信息的渠道;补齐农村金融科技硬件基础设施不足的短板,如优化营业网点布局,提升硬件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等,筑牢金融科技产品或服务的基础支撑。同时,针对农村地区老年人口多的现状,金融机构应尽量打造通俗易懂、容易操作的产品。在产品宣传方面,可在营业大厅增设产品咨询台,主动为老年客户讲解金融科技产品的特色、操作流程等,必要时可手把手教客户金融科技产品使用方法,进而提高金融科技产品的接受度、普及率,增加用户黏性,突破农村金融科技应用
16、的局限性11。3.3 加强农村金融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村金融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12。政府层面应加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围绕贵州农村地区产业和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制定人才需求目录,有效规划农村金融科技人才成长道路,鼓励人才在不同金融机构间跨企流动,强化实操,夯实人才基础;完善人才入乡激励机制,鼓励数字化人才“上山下乡”。金融机构层面可积极开展对原有员工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员工利用新技术处理投资理财、风控管理等业务的理解力和执行力;通过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及待遇政策,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并在科研创新及科技人员经费投入方面给予更多资金支持,以此调动金融数字化人才的工作潜力,激发科技人才创新能动性。3.4 夯实金融数字化服务乡村振兴的数据基础数据作为农村金融数字化发展的关键要素,有助于金融机构精准掌握农户需求。一方面,要加强信用文化的传播,培育各农业主体的信用意识。依托互联网平台,在多元化的场景中嵌入各类金融服务,提升金融和农业的融合度,探索农业生产信息数字化模式,提高征信评估信息的准确度。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还可协助相关政府部门完善新型农业主体在生产经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