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23No.3962023年第 1期(总第396期)比 较 教 育 研 究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No.General 3 全球教育治理研究摘要拉斯韦尔 5W 传播理论提出了传播过程的五个关键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以此作为分析工具,中国教育在国际传播中应构建包括政府、学校和民间力量在内的多元协同传播主体;推广普适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传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分享中国教育扶贫的经验、中国特色的教学研究制度、教育对外开放理念,以及教育战略规划经验;打造多方位的传播渠道,通过大众传媒、人际传播、境外办学和国际平台
2、推动中国教育走出去;找准关键传播对象,在国家层面将意见领袖作为关键传播对象,在区域层面以支点国家作为关键传播对象。除此之外,为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中国在教育国际传播的过程中还要秉持“共享”的理念,善于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的成功经验,采用分众化的传播策略以及相应的叙事技巧。关键词中国教育;国际传播体系;教育对外开放;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图分类号:G5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23)01-0003-11DOI:10.20013/ki.ICE.2023.01.01基金项目:201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一带一路国家与区域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9
3、JZD052)。作者简介:刘宝存,男,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婷钰,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中国教育国际传播体系刍议 基于拉斯韦尔5W传播过程理论视角 刘宝存,王婷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875)一、引言: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
4、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1教育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对外开放是构筑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构建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体系,推动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同世界分享中国教育经验,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是一个新的研究问题。王保华、葛自发研究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的策略,提出高等教育质量对外传播的策略包括传播者的国际化、传播内容的国际化、传播媒介的国际化、受众观
5、念的国际化。2这是目前仅有的从传播学视角研究1.2023No.3962023年第 1期(总第396期)比 较 教 育 研 究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No.General 4 图1 拉斯韦尔5W理论分析框架来源: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8.中国教育对外传播的文献。还有一些学者虽然没有直接使用“中国教育国际传播”这一术语,但实际上也研究了中国教育国际传播的策略。例如,孙志远研究了中国教育走出去的战略问题。他认为,中国教育走出去的行动主体应该是作为抽象行动者的国家和作为具象行动者的各类组织,内容载
6、体包括可直接投入的器物与资源和可学习借鉴的知识,走出去的路径包括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融入和开拓全球教育市场以及充分利用我国主导的倡议、框架和机制。3张天雪从理念与规划、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空间资源、内容载体和竞争力6个维度设计了中国教育走出去的指标体系。4张民选等人探讨了“如何讲好中国教育故事”这一命题,认为讲好中国教育故事要树立正确的对外教育传播理念,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把握成人学习规律,开展跨文化交际研究,让故事成为学习与发现的对象。5此外,学术界关于中国教育国际化、来华留学、出国留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等问题的研究,也或多或少涉及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问题。基于文献梳理,
7、我们发现目前学术界尚未有关于中国教育国际传播体系构建的系统研究,本文拟在这方面作出尝试。关 于 国 际 传 播(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ommunication)的概念,学术界有多种界定。罗伯特 福特纳(Robert Fortner)认为:“国际传播的简单定义是超越各国国界传播,即在各民族、各国之间进行的传播。”6蔡帼芬在其著作国际传播与对外宣传中将国际传播定义为:“通过各种传播工具、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的信息或其他传播活动。”7董璐认为:“国际传播是在民族、国家或其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进行的,由政治所规定的、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沟通。”8上述表述都认
8、同国际传播活动的跨民族性和跨国性。具体来看,国际传播又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国际传播包括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狭义的国际传播仅指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9鉴于教育国际交流主体的多元性与形式的多样性,本文中采用广义的国际传播概念,它不仅包括以政府为主体的在大众传媒基础上进行的跨国传播,还包括组织、个人等依托访问、会议等形式进行的跨国传播活动。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 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在1948年发表的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一文中提出了研究传播过程需要回
9、答的五个问题,即5W,分别是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由此衍生出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众和效果,同时也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分别是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如图1所示)。本文将以5W理论作为分析框架来构建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体系。需要指出的是,5W理论中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取得了什么效果”,是在传播完成后对结果进行的评估。但在本文中,我们以5W作为分析框架来构建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体系,是对传播过程的探讨,而非对
10、结果的研究。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的是如何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效果。EC1.2023No.3962023年第 1期(总第396期)比 较 教 育 研 究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No.General 5 二、谁来传播:构建多元协同的传播主体传播者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传播过程的导控者,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10伴随着全球化和新媒体的涌现,国际传播主体经历了从单一的政府扩展至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多主体参与的转变。在中国教育国际传播的过程中,要构建多元协同的传播主体,明确不同传播主体的权利义务边界,形
11、成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分工协作的传播态势。(一)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毋庸置疑,在漫长的国际传播历史上,在诸多国际传播主体中,一国的政府始终是最为活跃、最具能量和影响力的传播主体。程曼丽指出:“政府承担着国际传播控制者与管理者的职能,即大众传播中所谓把关人的职责。它决定本国是否加入和如何加入国际传播过程,采取什么样的信息接收方式,怎样建立自己的国际传播系统,在哪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它还要代表国家就国际传播中涉及的相互关系问题签订国际协议,并代表国家在国际性的公约组织中发表意见,体现国家意志。而这些都是国家以外的其他组织机构和个人难以做到的。”11因此,我们要充分肯定政府在教育国际传播中的
12、作用。具体来看,政府在教育国际传播中应承担政策制定、行为规范和协调管理的职能。一是政府要做好教育国际传播的顶层设计,明确教育国际传播的具体目标,制定教育国际传播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使教育国际传播工作具备前瞻性和方向性;二是政府要规范多元参与主体的传播行为,加强对跨国教育传播的制度供给和法律保障,使教育国际传播工作有制可依、有规可守;三是政府要协调和整合其他传播主体。不同的传播主体有着不同的传播特点,也代表着不同的利益。如果不同传播主体之间能够达成一致的利益目标,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整合,那么就会对国际传播产生积极作用。但同时,政府也应该转变观念,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国际传播中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万能的
13、,要避免“大包大揽”式做法。陈瑞志在谈及中国文化外交时认为,政府在文化外交中的作用过于突出,是导致文化外交不太成功的原因之一。“在实施主体、议程设置、传播渠道等方面,文化外交过于依赖政府,有违文化外交的特性”12。政府在教育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应明确自己的职能边界,形成多方合作意识,为其他传播主体开放空间,打造教育国际传播主体的多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小政府化和大社会化。(二)学校:发挥主体作用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是我国教育实践的主阵地,承担着知识传播和知识分享的使命,理应成为我国教育国际传播的主体。在我国教育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
14、面:其一,学校要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教育的国际传播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流的国际传播需要强大的综合实力作为后盾,我国教育国际传播中“给”的能力取决于我们“有”的能力,要想在国际教育传播中拥有一流的位置,就必须要在教育上有一流的贡献。陶行知在 对于参与国际教育交流运动的意见 一文中认为,中国参与国际教育交流需要有所准备,且要早些准备。他指出,“准备一层,绝不可以单在对外或广告上做功夫。那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平日的成绩和随时的势力”13。对于中小学来说,中国四省(市)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就是办好教育,增强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例证。对于高校来说,要建
15、设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加强原创性的知识生产和理论贡献,提升学术国际影响力,增强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助力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其二,学校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展示中国教育的成果。张民选等人在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研探的命题一文中谈到了讲述中国教育故事可能有的三种做法:一是等人上门;二是自卖自夸式的吆喝;三是躬身入局,参与国际活动。其中,第三种是吸引别人来听中1.2023No.3962023年第 1期(总第396期)比 较 教 育 研 究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No.General 6 国教育相对有效的方式。14参与国际交流与合
16、作是中国向世界展示教育的渠道,作为传播主体的中小学,可以通过参与国际教育测评,对外进行师资援助、创办国际学校、开展中外伙伴学校交流计划等方式对外传播中国教育。作为传播主体的高校,要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通过海外分校、孔子学院、鲁班工坊等海外办学项目进行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加强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合作,积极主办或承办大型国际会议,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国际学术活动,通过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的形式实现科研成果和研究经验的全球共享。(三)民间力量:发挥公共外交功能众多学者都对民间传播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肯定。杨奇光、常江泽指出,不同于由官方主导的国际传播活动,民间力量的作用效果一方面表现为对于官方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补充,另一方面也作为官方话语体系的“缓冲器”,柔化着国际传播领域可能存在的尖锐矛盾。15从传播效果来说,由于一些国家的民众对政府渠道的“宣传”存在本能的戒备甚至抵制,民间传播因其非官方行为往往更能被他们所接受。16相较于官方传播主体,民间力量在国际传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教育国际传播中的民间力量可以是社会团体,也可以是公众个人。诸如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