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1大众文艺一、背景“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多元的审美意识,积累了无数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全球化浪潮中,东西方意识形态、文化产生了不可避免地交流与融合。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工作不仅要注重艺术的民族性,更要注重中华民族的优秀审美元素的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造型是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不同类别传统艺术中造型风格与形式为主要教学内容,从传统艺术的造型语言特质切入,遴选出绘画、雕塑、建筑的经典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对其当代价值进行分析,并对其形态构成、色彩规律进行临摹与再创作,达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2、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这门课程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造型语言及色彩表现形式,并将传统艺术与个人经验、时代背景相结合,扩宽艺术视野,在美术实践中感受传统艺术的内涵,借助艺术创作将民族艺术精神赋予时代性。二、中国传统艺术造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相较于“科学、理性”的西方造型体系,中国造型艺术更习惯于借助“气韵、精神”去进行艺术再现,利用文化内涵去表达自然物象,是具有较强民族特色的艺术体系,也是建立文化自信较好的切入点。而如今高校大多数美术实践课程缺乏系统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对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整合,课程思政停留在表面,没有清晰的目标、过程设计和评价方式;另一
3、方面,美术实践类课程通常采用传统重视技法的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出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忽视了艺术本身的育人功能,本门课程的核心在于传统艺术的精神层面,造型只是文化的艺术表现,课程实施不该是仅仅借助现代绘画材料与工具进行临摹与表现,淡化了优秀传统艺术的思想性,没有发挥其最大价值。三、中国传统艺术造型课程思政价值分析(一)借助美育实现学科融合传统艺术文化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具有思想性、区域性、阶段性、历史性等特征,包含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借助经典艺术作品,去探索它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例如通过色彩艳丽、内容怪诞的楚墓帛画来了解楚文化、楚辞的美;通过题材丰富、情节生动的汉代壁画感受汉代的时代风貌与
4、汉赋的“体物写志”等。学科融合的研究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高等教育现代而言是必要的。(二)立足本土感受地域风貌传统艺术的发生、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历史性、文化性与区域性2。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地域性传统艺术内容融入,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也是学生了解家乡文化、民俗艺术获得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以豫南地区出土的画像石中常见的伦理道德题材历史故事为例,造型风格粗犷、构图疏朗,能够反映出河南地区人们朴素、简洁的审美观念与生活方式。遍布中华大地的传统艺术是历史发展的见中国传统艺术造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思考*王书煜1 张 岱2(1.信阳学院,河南信阳 46400
5、0;2.信阳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摘要:高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从绘画、雕塑、建筑等造型形式入手,对中国传统艺术造型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实现专业知识点与历史人文、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课程思政维度的有效融合,构建系统化的全方位育人课程设计。以中国传统艺术造型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为美术实践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课程思政;美术教育;传统艺术造型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05-0181-03*基金项目:2022年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程思政语境下传统艺术融入高校美术教学实
6、践研究(2022JY048)。文化教育182大众文艺证,丰富了各时代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作为未来可能承担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美术学专业学生,首先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还要有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并能够借助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能力来促进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三)传承经典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记录,影响着存在于其中的个体的思维、视野和情感,艺术作品是个体意识反应活动的产物,能够更加清晰地呈现时代的影响。通过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能够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特色、生活习惯、审美倾向等内容。比如具有较强装饰意味的新绛县稷益庙壁画以流畅紧凑的造型
7、方式表现了农业发展史;“吴带当风”的唐代人物造型所呈现的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唐代社会背景。艺术作品中不同的时代特色但统一的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意义和思政育人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在教学中,积极促进个体的艺术理想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借助造型语言传承经典,将时代精神的审美属性融入作品,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四、中国传统艺术造型思政教学设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艺术文化与人类发展进程密不可分,其独特的精神实质是美育思政元素的根基和渊源。基于课程专业教学目标导向,将教学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充分融合,对传统文化精髓和艺术内涵进行提炼整合,不仅要重视其中的文化元素层面,更要从核心价值观内涵层面入手,进行系统化的
8、整合与设计,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方法的契合,使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贯穿教学过程。使得课程教学活动在传承传统艺术造型绘画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中国传统艺术造型思政教学思路首先,结合课程内容涉及的美术学专业知识,对传统艺术中与创作年代、社会背景、历史发展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从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思想道德情感、传统文化底蕴,且与专业内容高度契合的教学素材与典型案例;其次,结合新时代风貌,从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出发的主题创作案例入手,搭配授课计划,对以上内容进行梳理与融合,按照“表现精神,造型缘由”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思政目标渗透知识、技能、情
9、感三方面。(二)中国传统艺术造型思政资源整合传统艺术形式中的思政元素非常丰富,从课堂教学的切入角度大致可以分为历史人文、道德伦理、文化典故、社会发展、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方面3。思政资源的挖掘突破传统技能课的范畴,系统化梳理书法、绘画、建筑、雕塑等各类经典作品,促进学生更加直观感受民族艺术精神。从课程教学素材看,主要切入点包括绘画、雕塑、建筑三方面。1.绘画:中国绘画的精神核心是人文精神,比如人物画的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文图互译、精妙绝伦的白描技巧;山水画中“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或秀美或险峻的壮美山和;花鸟画中向真向善向美的价值观、高尚的君子之道,以及其他包含经典传统艺术造型的绘画作品,都是
10、借助笔墨形式、画面表现、诗书画印的意趣来表达情感或思想境界。这些元素都是在进行美术专业实践课程思政育人时能够让学生获得审美享受与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道德的滋养。2.雕塑:雕塑是造型艺术和地域文化的重要结晶和典型代表。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天人合一”的造型理念,“以形写神”的造型方法在历代雕塑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商周时期造型优美、风格独特的青铜艺术,体现的社会物质文化,展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使其在世界艺术史上都占有的重要地位;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在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上,又富于个性化的艺术生命力,其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值得细细品味与研究。3.建筑: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负有盛名的建
11、筑,涉及中华文明文化学、经济学、社会学、美术学等方方面面。如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从模仿自然到万物与人为一体的中国古典哲学理念;规模最大的木制建筑群北京故宫,呈现出深邃、紧凑的宫殿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些经典的建筑艺术所呈现出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能够发展学生一丝不苟、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培养守正创新的专业素养与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这也是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造型方式案例知识点与思政要素思政维度绘画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传统造像,“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功能、传统线描艺术意识形态、道德伦理文化自信历代剪纸纹样剪纸的图形叙事,活态文化传承地域特色、文化典故千里江山图社会生产力
12、所带来的人工美、大自然造物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生态精神地方特色朱仙镇木版年画色彩浓烈、造型夸张、展示雕版印刷的发展民族审美观念、地域文化雕塑云冈石窟造像原始朴素的装饰性意味,符号化示意性的绘画语言审美演变、民族精神气韵龙门石窟造像造像民族化、世俗化演变,书法“魏碑”的艺术价值地域特色、价值取向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考古价值、浓郁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社会人文、地区风俗建筑赵州桥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浑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民族智慧长城坚不可摧永的意志和力量,英勇不屈的精神象征,防御功能的典范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表1 中国传统艺术造型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三)中国传统艺术造型思政目标1.提升审美素养。美术
13、学科课程学习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审美水平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与评价能力,才能够对美术创作行为的展开起到引导作用。这一目标的实文化教育183大众文艺现需要借助传统艺术中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精神的部分,深度挖掘,将中华的“美”元素应用到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2.丰富创作元素。具备视觉审美功能的传统艺术造型语言,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者,承载了传统文化传承与记录的重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离不开学生日常接触的社会环境与熟悉的生活场景,创作元素的来源可以立足地域角度探索课程资源的搜集与整理。例如比较早期的汉代画像石艺术,根据各地区民俗文化的差别呈现出不同的造型风格,年代不同也有不同样
14、式的区别,在学生自主课题研究时可以做横向对比去了解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再结合个人风格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去。3.创新绘画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美术呈现出的新面貌离不开科技带来的越来越丰富的绘画材料与媒介。而传统艺术表现的形式较为广泛,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创新绘画技法,借助多元的绘画语言打开创作思路与视野,创作符合时代气息的多彩艺术作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4。4.培养文化底蕴。人文素养不仅是传统艺术的精神内核,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艺术造型集个体的气质修养、精神需求与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于一体5。立足当下,
15、借助艺术创作实践体验艺术创作所传递的民族精神与时代意义,将本民族优秀文化深植学生内心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熏陶和影响。5.发展创新思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创新,传统艺术文化中的自我批判与自我警醒也是促进传统艺术发展的精神实质。传统艺术教育的核心应当使学生从典型作品中体会到创作者的生活态度,主观审美情感的表达及客观物象的艺术表现。从时代风貌中获得艺术创作过程中主客体交互所带来创作灵感,激活传统艺术精神,使传统艺术生生不息。(四)中国传统艺术造型课程教学方法1.参与式教学为主,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辅助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小组课题和个人“临摹+创作”实践等环节。教师的引导包含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
16、造型特点分析、课题研究的重难点突破、学生实践的示范与辅导等方面,侧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传统艺术造型中的文化精髓,不仅需要直接知识的认识、技法的训练、学科体系的完善,还要有自我体验和感悟,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课题的过程就是获得真实经验的最佳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确定课例案例的讨论上,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给学生提供内容优秀、材料丰富的造型艺术类别。2.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图片、影像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完成资料的收集、发现问题、产生审美倾向、发展专业兴趣。通过积极的主动探索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发展创新意识,线下教学时教师进行补充并完成问题的解决,形成完整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学习质量。(五)中国传统艺术造型课程评价模式艺术类课程具备基本的人文性、创造性、实践性、审美性等特征,能够提升个体的道德思想境界和审美素养。在传统的美术实践课程中,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主要围绕创作作品的表现展开,停留在技术层面的培育,缺失了对于素养、道德、情感的考查。基于人才核心素养培育导向,根据思政教学目标的顶层设计,结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