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关键词:Keywords:北侧鸟瞰 苏圣亮酒店建筑公共空间建筑技术乡村时间剖面日常hospitality architecturepublic spacearchitectural technologyruraltime sectioneverydaynessAT 作品AT work47棠之酒店六片墙之间In between the six walls:the Begonia Inn1 因湖而生1.1 环境棠之酒店位于东江湖区域,隶属湖南郴州资兴白廊。资兴市为郴州市代管县级市,地理位置上处于湖南省南部,这里也是湖南、广东、江西三省的交界处。东江湖是资兴市的核心旅游资源,从地图上看包括两部分
2、,东江湖风景名胜区及东江水库。自 20 世纪中期水库动工建造至 1986 年 8 月完成蓄水,控制流域面积 4 719km2,占耒水流域面积 39.6%。东江湖的名称即由水库而来。2015 年,东江湖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 5A级旅游景区”。相比其他人工湖,这里的特殊之处在于水温。东江大坝 157m 以下的地下水流出到湖里,使水温保持在 412,在每年 4 月至 10 月间,清晨或傍晚时水温较低而空气温度较高产生温差,水蒸气雾化形成了雾漫小东江的自然景观。“旅行者的家”是棠之酒店的设计出发点。它采用以公共空间为主体的设计,让“停留、观看和感受”在其中成为可能。以酒店选址为基点向外辐射,有雾漫小
3、东江、东江大坝、兜率灵岩等一系列景点,加上被称为“小洱海”的白廊镇,形成可供逗留的“游览圈”。1.2 场地南北狭长水域的西侧沿岸,集中了随当地旅游业发展而兴起的酒店、民宿和村民自建房。与常见的乡村面貌不同,这里仍然是当地人居住、劳作、经营的地方。从1980年代村民自建的老房子,到2000年左右兴起的农家乐,再到近几年开发的公路、景观公园等基础设施,新旧并存,形成一幅矛盾又生动的景象。棠之酒店原建筑框架在一片梯田旁,是田地主人将一半梯田切割铲去搭起的“房子”,南侧朝向湖面。像这样的“房子”在村里不止一处,通过它们能读出建筑、梯田和村落的关系。2 棠之作为以东江湖为基础景观的新建酒店建筑,设计之初
4、需要面对以下三项问题。第一,选址的随机性。项目基地南侧朝向湖面,与湖泊之间隔着环湖道路以及一段坡地,存在一定高差。根据基地现状,设计方案将建筑顶部的露台及中部的公共空间与视觉位置相对较高的湖景对应起来,而一楼客房区受到道路、植被等影响无法尽赏湖景,则于外围另设庭院。另一方面,与城市建筑精挑细选的地址方位不同,当进入乡村环境,容易遇到地势、自然条件、介入程度参差不齐的人工痕迹等各种因素限制。在棠之酒店里,单就外部环境考量,湖景和梯田中的任何一样都称不上是极致的景观,但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置身于乡村”的环境条件得以成立。第二,原有框架的限制性。从建造的角度来说,棠之酒店既非改建,也非完全的新建,是
5、在原有的框架上做一个全新的建筑空间。而原有框架的产生具有其现实背景,依据当地政策,村民在自家宅基地搭建这样的“房子”就可以获得专项指标,继而再对外招租。项目对于原有框架的处理将在下文进行论述。第三,酒店入口的方位选择。项目基地南有环湖道路,北则临靠一条半山腰小公路,南北之间存在一定高差。在比较了不同方位的方案后,将酒店入口定在了北侧。3 空间与功能3.1 X轴和Y轴项目总建筑面积 1 717m2,将建筑的原有框架按照东西、南北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划分成 X轴和 Y 轴,前者展现为公共性,后者涵盖私密空间。3.1.1 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做法是制造并展示不同的空间特质,使之成为使用者感受的对象,希望
6、人们停留在此,能够抛却任何目的性而自由舒服地置身其间。建筑周围可纳入方案的景观非常有限,如果以具体名称描述它们,无非是梯田、湖面、树、公园等等,通常邻居家的房子不会被列入其中。因而撇去“名称”,在X轴上用几乎完全通透的空间将有限景观切碎,展示它们的不同特质;另一方面并不对景观加以过滤,而将其所有包括村民的住宅,以及住宅中的日常展现在眼前,使人在室内感受到室外的村庄氛围。无论村庄还是梯田,均以景观的方式从建筑两侧山墙方向进入室内,发生在建筑内公共空间的行为为村民所看见。将一座带有城市属性的建筑置入乡村场地时,让村庄居民理解它的使用相当重要。虽然如同切割梯田放入“房子”的动作一般,身处建筑内外部的
7、人群被进行了物理层面上的区分,但二者通过行为展示而相互感知,这种“了解”消解了陌生感,城市活动和乡村活动在矛盾中展开。3.1.2 客房区域整个建筑空间在 Y 轴上以平行的六片墙做了划分,从南部立面可以看到,其中的五片墙归置了客房区域,最东侧片墙隔出了上下通行区域。作为酒店的主体,客房部分在棠之酒店得到“特殊对待”。16 间客房朝南,立面端正,35m2的空间里容纳二人尺度的家具。阳台同样依据身体性的较小尺度,以立柱分割,提供了或坐或站立倚靠的选择,顶部客房拉高,造成“天花板消失”的空旷感。在这里的感受和公共区域不同,小尺度的运用使私密空间更贴近人本身。针对不同需求,在酒店二层设置了套房。另外,一
8、层的4间客房各自拥有一所小院,当每个院子的三扇门全部打开时,大、小庭院连通成为一体。3.2 多层次体验3.2.1 特意安排的酒店入口沿半山腰小公路到达酒店停车场,第一眼见到周维米凹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摘要:棠之酒店项目位于东江湖畔,作为风景名胜区内的酒店建筑,以“旅行者的家”为设计出发点,采用以公共空间为主体的设计,达成建筑内部和外部两种体验的相互感知,用建筑技术改变空间特质。人在空间中的行为动线构成时间的剖面,置入乡村场地的新建筑在矛盾与共生中展开日常。Abstract:As a hospitality architecture located in a scenic area on the
9、shores of Dongjiang Lake,the Begonia Inn is built with the goal and good wish to be the travelers home.The building brings its public space as the key aspect of design as it provides simple pleasure of mutual perception between exterior and interior,changing the character of a space with architectur
10、al technology.The movement lines of human behavior in the space forms time section,and the new building placed in the rural site unfolds in daily contradiction and sym-biosis.周维 Zhou Wei中图分类号:TU247.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953/j.at.2022.11.01148的是一座单层建筑。入口设置在北侧,进入酒店之前,4 层高的建筑大半被山体遮挡,走进才会发现,入口实际位于酒店四层,除了露台之
11、外,大部分活动都在下行空间中完成。在靠近湖泊的南侧亦设置了进出酒店的大门,平时基本上只有入住酒店的客人和村庄居民会在南侧走过,景象和北侧全然不同。3.2.2 复合动线从主入口进入酒店四层,身侧已能望见一缕湖面风光。随即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向上的楼梯通往露台,那里可以看到日出,有躺椅、浅水池、顶层楼板及六片墙组合而成的“桌子”;如果选择另一条路线,再进一道门就来到内部中庭,站在这里能够体验到 X 轴上的景观,位于三层的餐厅亦展现一隅。酒店中庭楼梯贯穿了公共空间,东南侧小楼梯可往返于客房区。沿中庭楼梯向下来到三层,是餐厅与咖啡厅的组合空间。餐厅座位的视觉高度与湖面齐平,坐着仿佛身在湖边。另一边的壁
12、炉则适合一群人围坐聊天,使空间活动更为丰富。这一层的东北侧预留了可举行小型会议的多功能厅,自带室外露台。二层的公共区东侧搭建了可踏出室外的小阳台,梯田植被触手可及。3.2.3 尺度的运用在非大体量的酒店里,公共空间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台阶、楼梯、走道、中庭以超常尺度的形式放置进来,使功能变得多样化。在这些地方,人们不仅是穿行而过,还可以或站或坐,或者漫步游览,而当这些行为发生时,单一的通行区域转化为复合的公共空间,更多的行为互动被创造和容纳。超常规的尺度使家的体验在公共空间里得以实现。3.3 乡村中的低能耗依据乡镇现有条件,搭建包括湖水灌溉、智能节电、降低碳排放等方面的低能耗系统。以东江湖为核
13、心,建立由“渗透排水沟生态池雨水湿地”组成的三级串联立体生态湿地模块,起到收集、转输、净化地表径流的作用,形成海绵景观体系。屋顶北部铺设了光伏发电板,形成“微型发电厂”,将每一度光伏电能输送上网,既是对传统供电方式的有益补充,同时以直接入网的形式给酒店带来一定收益。酒店的独立新风系统将室外空气过滤后引到室内,排出室内浑浊空气,从而达到不开窗也可以通风和净化的效果,有效组织室内气流,确保酒店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自然冷源,过渡季可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以实现节能目标。4 剖面与时间4.1 结构框架和空间框架并置剖面构建了两个体系,一是中部空间,二是客房区阳台。原本的“房子”仅有南北向承重结构
14、,新建中部空间以混凝土框架结构引入了天光和中庭,斜向的天窗使空间向上打开,中庭则成为酒店公共空间的基础。在中部空间,两组框架以白色和灰色区分,分别代表了结构框架和空间框架。在呈现上二者时有错位,看似为结构,实则为空间,六片墙亦属其中。在搭建过程中,削弱结构的表现力,让真实的结构框架和由客房房间延伸而出的空间框架并置,并将空调、管线等设备分散排布在框架里,隐而不露。4.2 建筑的两面性客房区阳台呈现为有进深的立面。在这个空间里,从室外往室内方向依次有栏板和柱子、混凝土座位、窗和门、与混凝土座位相对的室内木制长椅。由此,阳台空间扩展到了室内,将包括长椅在内的部分室内空间纳入其中。遮光电动卷帘设置在
15、木制长椅上方,当它降下时,以长椅为界的空间划分在外,形成区隔,卧室空间更为简洁单一。同时,收纳电动卷帘的框架承担了客房的照明。由此整合了设备的框架设计,改变了室内空间的使用场景。南侧垂直方向上与露台相连的阳台顶板被拉高,成为露台的桌子。将建筑结构的某一组成部分做成空间内的大尺度家具,这类“双面利用”的方法在项目中多有应用。4.3 时间剖面人是空间的主体。当使用者进入酒店,穿行于其中,建筑的剖面便被加上另一重维度,构成时间的剖面。从主入口下行,体验 X 轴方向上的前厅、中庭、餐厅、湖景,随后转换至 Y 轴方向进入客房,或踏上阳台感受室外,在每一次进出酒店时都能感受到这种不断的转向和变化。如果按时
16、间从早至晚推进酒店生活的体验,可以在露台观赏日出;随后的整个上午都能在餐厅收获来自阳光的暖意;在黄昏或至夜晚,喝酒聊天哪里都可以。在这里,“家”涵盖了整个酒店空间,片墙之间的客房是人们在旅途中的家,而公共空间提供了家的体验。5 结语与湖相隔的那一段坡地,湖水涨落变化在上面留下的印记,更像是时间流淌划下的刻度,一种具象的剖面表现。远观棠之酒店,既能感受到建筑体强烈的存在,又能看到它和村庄正在发生的相互感知。新建筑以当地人熟悉的材料被搭建置入乡村场地之中,寻求与环境对话,在矛盾和共生中展开日常。图片来源苏圣亮拍摄米凹工作室提供1,3,8,12182,47,911项目信息项目名称:棠之酒店业主:私人建设地点:湖南省资兴市白廊镇建筑设计:米凹工作室项目负责人:周维设计团队:叶葭焕、邓娴、吴雪婷、许曦文、周烨炯、白鹭(实习)、刘哲宇(实习)室内设计:米凹工作室机电顾问:上海三匠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照明顾问:米绅照明设计(上海)有限公司总建筑面积:1 717m2设计时间:2020.082021.03建成时间:2021.10摄影:苏圣亮1492350建筑原有框架被划分成X轴和Y轴,对应东西、南北两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