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书书第25卷第1期2 0 2 3 年 1 月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书写、认同和赓续:红色家书中伟大建党精神的多维映射齐尚晓(安徽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收稿日期:2022 09 01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研究”(编号:AHSKY2019D04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齐尚晓(1981 ),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实践,E mail:qsx1984163 com
2、。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勾勒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人格。红色家书是建党百年历史中留存下来的鲜活的、生动的精神印记和基因宝藏,是承载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和赓续红色血脉的场域媒介,是探察革命先烈个体精神凝练、关联伟大建党精神的微视域,是从历史书写、场景建构、记忆唤醒、认同聚塑、精神赓续等多维度映射出伟大建党精神的原初文本。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红色家书;书写风格;认同共塑;精神赓续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6927(2023)01 0001 0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志码(OSID):
3、DOI 号:10 13320/j cnki jauhe 2023 0001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而伟大建党精神凝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昭示其在新的伟大征程中开拓创新、奋勇前进的勇气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概念及基本内涵,并阐释它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间的历史渊源、逻辑关联和辩证理路。伟大建党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勾勒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人格,其核心要义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红色家书是“峥嵘岁
4、月的历史见证,是共产党人璀璨精神图谱的生动描画,也是赓续红色基因、彰显中国精神和力量的一份珍贵精神遗产”2。它是承载、映射伟大建党精神的原初文本和场域媒介,以红色家书为研究微视域,有助于从历史书写、场景建构、记忆唤醒、认同聚塑及精神赓续等多维度探察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意蕴、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一、书写语境和议题:红色家书中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映射家书是基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在特定人群间进行流转用以信息传递、情感互构及关系维续的介体,是传统社会日常化信息的承载和传递形态。同时,家书亦承载厚重的、鲜活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情感。概言之,家书是信息承载、传递的特殊载体,是情感寄托、心灵沟通及情绪宣泄的关系
5、纽带,是映射历史事件、社会百态、家国情怀和人生体悟的“旁观”视角。红色家书集家书的基本属性和自我特殊性于一体。从时间范畴看,红色家书生发于 20 世纪初期,延续至改革开放,其典型、代表性文本主要集中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时间跨度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本吻合,向前可延伸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于革命先烈海内外求学或革命事业孕育初创期,标志性时间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时期的革命时局最为艰辛、恶劣,革命斗争最为残酷、无情,革命情感最为热血、激昂,革命情怀最为真实、纯洁,理想、信念、希望、奉献、无畏、牺牲等属性赋予与叠加为家书着色,使其蕴含的精神意蕴与伟大建党精神相映射
6、。从书写语境看,这一时期的红色家书较少书写于安定祥和、温馨静谧的“家居之地”,更多的是在躲避白色恐怖威压的“逃亡之途”,或身陷囹圄、遭受酷刑、直面生死抉择的“至暗之地”,或身处刑场、即将牺牲的“死亡之地”,或奔波于战火连绵、生死无常的“战斗之地”,不仅勾勒出一幅战乱频仍、风雨飘摇、山河破碎、居无定所、哀鸿遍野的社会影像,更映射出无数革命先烈身上那股追求真理、坚守理想、忠贞爱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不畏牺牲的革命理想和精神品质。“一封家书,就是一座丰碑。”3从内容范畴看,红色家书不仅包括革命先烈的家信,还有遗书、“自由书”、“表白书”以及就义诗词等,所涉人物关系既有家人、亲友、同志,也有个体内心
7、独白或面向理想之中国、面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的表白,其内容议题涉及革命理想、家国情怀、人生体悟、时局评析及生死态度等。红色家书承载的是生动的、鲜活的历史片段,它在宏大的百年建党历史篇章中仅占微小之隅,却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革命先烈身上不仅闪耀着为了真理、理想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之心,还裹挟着革命尚未成功的些许遗憾、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对未来新中国的无限期望,共同雕刻成一幅幅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的中国共产党人群像。红色家书是建党百年历史进程中留存下来的鲜活的、生动的精神印记和基因宝藏,是承载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和赓续红色血脉的场域媒介,是探察革命先烈个体精神凝练、关联伟大建党精
8、神的微视域。红色家书中蕴含的革命精神、理想信念、人格魅力、梦想情怀等精神核心及品质烙印已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二、文本书写和价值呈现:红色家书中伟大建党精神的显性映射重温建党百年史不仅是遵循初心和使命的“溯源”之旅,也是以历史观照现实、净化思想灵魂、树牢理想信念、锤炼党性的“固魂”之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党员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我经常讲,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党章,重温自己的入党誓言,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4”红色家书是自白书,它所勾勒的是少数革命先烈的人物群像,所描绘的文本话语及内容属于私我的空间和关系范畴,所承载的信息意义和价值囿于个体心声言
9、说及情感寄寓。同时,红色家书也是宣言书,它所承载的是鲜活、生动的历史片段,所呈现的是不同时期、不同场景中革命先烈最真实的话语心声和情感写照。红色家书的意义和价值超越文本自身、时代局限及私我领域,是伫立于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红色丰碑”,一封封家书形塑出一个个形象灵动、性格丰满、事迹感人的人物群像,从侧面映射出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意蕴和风格印记。品味红色家书,筑牢精神家园。夏明翰致妻子郑家钧书寥寥数言,既有生死离别时的儿女情长,更有“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5的恪守真理、依循真理的坚定信念和殷切期望;裘古怀致中国共产党和全体同志书揭露了国民党残酷无情杀害革命党人的白色恐怖真相,爆发出“我愿意我
10、为真理而死每一个同志就义时都没有任何一点惧怕 5”的呐喊之声,真实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而英勇斗争、无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江竹韵致谭竹安书是其在饱受严刑拷打、生死难料之际书写的一封“托孤书”,也是寄希望于其子“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5”,承继和坚守伟大革命理想的“传承书”;王器民致妻子慧根书“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5;李卡致未婚妻徐云书“用自己的鲜血浇灌快将实现的乐园 5”;石涧湘致妻子刘惠兰书“我为人民谋解放,为马克思主义而甘心牺牲 6”等文本话语中,不仅表达了愿意用生命去捍卫真理、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决
11、心,还将之与人民大众的解放、幸福和利益密切关联,呈现出人民立场、人民中心的革命理念和不负青春、不负理想、不负人民的革命情怀;王稼祥致堂弟王柳华书呈现的是其在青年时期如何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如何准确认识革命的重要性、如何辩证地分析国民党左右两派的不同,客观探讨了革命的实现方式及其路径,“怎样革命才可实现呢?我们必须加入有组织的政党,一定的政策、一定的方法,群策群力,同去干国事才2第 1 期书写、认同和赓续:红色家书中伟大建党精神的多维映射可。7”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同党派团体、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强国富民之举失败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是人民觉醒后自觉选择的必然结果,从
12、革命先烈的思想认知和观念演变中可真切感知到革命道路的长远性、复杂性、艰巨性,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听党指挥、不怕牺牲、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书写在伟大旗帜上的革命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和要义。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是广义范畴内的红色家书和极具特色的“战时丛书”。“十一书”记载的是 11 位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每一封书信中皆蕴含形象的个性化精神品质。其中,以贺页朵“宣誓书”为例,它是历经战争磨砺、生活困苦的 20 年而完整留存下来的一份独特的、珍贵的入党誓词原始文本。“宣誓书”是贺页朵写给党组
13、织的“表白书”,文本中包括 24 字的宣誓内容、简单的手绘宣誓符号和个人基本信息,其文字未必工整,书写也存在些许错误,誓词虽简洁却铿锵有力、直抒胸臆,彰显出书写者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对党的无限忠诚及以生命来守护文本的决心。“十一书”中所记载的先进事迹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缩影和精神标识,“伟大建党精神正是来源于伟大建党实践,是伟大建党实践的观念映现和精神总结”8,所承载的是用鲜血和生命浇灌、铸就的坚定信念和绝对忠诚,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崇高荣光,他们用生命捍卫和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三、精神凝练及升华:红色家书中伟大建党精神的同向构筑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精神品质
14、,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人格,是百年建党史中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个体精神和集体精神的同向互构、深度融合和凝练升华,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不竭源泉。探究红色家书文本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前提是要清晰界定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色家书中蕴含的精神品质之间的逻辑渊源,两者之间不是相互遮蔽、相互消解、相互抵触的对抗关系,而是主流与分源、主体与分支的同根同源关系,其中占据主体和统领地位的是伟大建党精神。相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主体性、本源性、系统性,红色家书承载的精神品质是初始化、散发性和碎片化的,并蕴含着差异性的精神谱系分源。同时,红色家书所书写的是历史真实“微事件”,是革命先烈作为历史“小人物”所显露出来的纯碎且毫不
15、掩饰的心理情感,文本话语中所呈现的精神品质是最原始、不加雕琢的,映射出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和本质所向。文中所选取、参照的红色家书文本资料主要分散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同阶段,文本中的革命先烈均为共产党员,原始书信的采集路径呈现多元化,或委托他人转达得以留存,或藏之于自己随身衣物之中等牺牲后由亲朋整理遗物而得以留存,或在刑场上即兴而发、口口相传而留存,或藏之于某处住所等数年之后的房屋修缮被发现而留存,而留存下来、经过考证证实、信息较为完整的仅占据少数。建党百年历史布满了荆棘和挑战,充满了斗争和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从 1921年到 1949 年,我们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 3
16、70 多万人”9。从建党伊始发展至大革命失败前的短短 6 年间,“党由 50 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近 5.8 万党员 10”,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党的组织机构。但是“从 1927 年3 月到 1928 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达 31 万人,其中共产党人 2.6 万余人。11”这是新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所遭遇的一次重大生存危机,也是对其远大理想、信仰信念的重大考验。一些理想信念淡化、意志力薄弱、信仰根基动摇的革命信念不坚定分子纷纷宣布退党或脱党,更有甚者则公然叛变、摇身蜕变为反革命势力的刽子手或帮凶。总之,少数入党动机不纯、理想信念薄弱的人必然被时代所淘汰,而大多数革命意志坚定、对党忠诚敬畏的人必然成为新时代的奠基者和筑梦人。伟大建党精神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液、镌刻于灵魂深处的基因符号和精神印记,其伟大的首要之处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精神活力、魅力源泉并用之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所以,在先进、科学的理论观照下,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志向、理想信念超越传统社会生死观念的束缚,将生活化、社会化的生死认知从“私我之地”投射于中华民族兴亡大业境遇之中予以解构和重构。因此,基于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