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农经/2023 年 4 期作者简介:张亚倩(1997),女,汉族,山西长治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社会发展。DOI:10.16675/14-1065/f.2023.04.015山西县域经济发展推动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张亚倩摘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振兴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措施。在新的发展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为山西经济提供支撑,深入剖析了相关问题,包括城乡、县域之间发展不均衡,特色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人才“空心化”,旅游业遭遇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冲击等,提出了有效的解决路径。关键词:山西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文章编号:1004-7026(2023)04-0054-03中
2、国图书分类号:F323文献标志码:A(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34)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振兴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措施。2020 年,山西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对于承接城市经济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繁荣、解决城乡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以县域为切入点,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一项亟待完成的重要任务。1山西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1.1山西县域经济为山西经济发展提供支撑2020 年,受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山西 91 个县域 GDP 达到 9 181.9 亿元,约占山西 GDP 的
3、52,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 965.4 亿元,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17.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山西县域工业企业 3 870 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4 750.9 亿元;山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 2 296.6 亿元,其中山西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 1 761.5 亿元,约占山西经济预算收入的76.7,山西县域经济发展为山西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2特色农业产业稳步提升在农业生产领域,2020 年山西农作物播种面积354.151 万 hm2,粮食总产量 1 424.3 万 t,较 2019 年增长约 4.6;山西财政拨付保费补贴资金 3.
4、39 亿元,实现保费收入 12.92 亿元,提供风险保障 847.53 亿元。2021 年山西省财政厅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供风险保障超 900 亿元,持续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在特色产业方面,山西拥有 30 多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中沁州黄小米、平遥牛肉、阳城蚕茧、永济芦笋、左权绵核桃、祁县酥梨、太谷饼、左云苦荞等都是具有山西县域特色产品。各县(市)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山西县域经济。除此之外,依托县城辐射效应,在周边形成交通便利,住宿、餐饮、娱乐等功能齐全的特色小镇,例如太原森栖小镇、长治振兴小镇、晋中玻璃器皿小镇、临汾紫砂小镇等,服务农村带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煤炭资源型产业作
5、为山西的支柱性产业,发展势头仍然强劲。1.3山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变化显著,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山西县域普遍扩建改造;2020 年山西公路绿化66 544 km,其中县、乡、村公路绿化里程 52 796 km;山西有行政村 19 884 个、村卫生室 27 223 个,执业(助理)医师 7105 人,乡村医生 29404 人,卫生员 2011 人;电视、广播的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 99.7和 99.2,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提升明显,这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山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2.1城乡、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2020 年山西城镇居民人均
6、可支配收入 34 793 元,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4.6;2020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 873 元,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7.5。即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但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却由 2019 年的20 360 元提高至 2020 年的 20 920 元。根据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的比较数据可知,城镇居民人均储蓄余额由 2019 年的 12 103 元增长至2020 年的 14461 元,农村居民人均储蓄余额由2019 年的 3 174 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3 583 元,二者差距已有4 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发
7、展不平衡影响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另外,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县域经济在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的特点。从各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支情况、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工农业生产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数据来看,县域发展不均衡现54象一目了然。2.2县域营商环境和发展模式亟待改善一是部分县域的工业产业仍采用相对传统的发展方式,很难吸引到优质的企业。山西分布着大量的煤矿资源,随着煤矿资源的大量开发,形成了“一煤独大”的局面,构成了资源依赖型、结构单一型的工业企业类型,带来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增长。当前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指导下,为实现“减污
8、降碳协同增效”的目标,不断探索和实践,推动社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转变发展模式,摆脱资源依赖型发展格局至关重要1。二是在营商环境层面存在不足。首先,部分县域地区环境有待改善。对于各项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延续性有待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从而造成了企业掌握的基本信息不对称。其次,一些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不高。目前存在工作形式僵化、审批周期较长、手续繁杂等问题,办事流程不清晰、工作导向不明确,致使创业者走弯路。2.3山西县域人才“空心化”,结构性矛盾突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山西县域常住人口约占山西常住人口的 60,此外乡村常住人口占山西常住人口的 37.47。通
9、过系统分析人口数据和变动态势发现,近年来乡村常住人口呈下降趋势,但山西县域和城镇常住人口呈上升趋势,在县域地区汇聚了大量的农村人口、中低收入群体。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人才总量偏少,缺乏高层次人才。近年来,各地通过实施人才引进政策,使县域人才在数量与质量上有所增长,但是总体上仍存在人才不足的情况,尤其是缺乏高层次人才,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二是人才分布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短缺,尤其是涉及农业、畜牧等种养殖业的人才不足,影响乡村振兴实现的进程。传统型人才较多,创新型人才较少,人才多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且由于人才机制僵化,人才政策不配套,吸引力较弱,出现引进人才难的问题。
10、2.4山西县域旅游产业受社会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旅游业是一个由衣、食、住、行、游、购、娱、体等综合产业构成的产业。2019 年,山西总共接待国内游客有 83 390 万人次,国外游客 4.98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8 026.92 亿元。2020 年,山西总共接待国内游客33 253 万人次,国外游客约 1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2 920.08 亿元。通过 20192020 年数据对比可知,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对旅游业的冲击很大。从 2021 年到现在,随着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旅游业呈回暖趋势,但防控也十分严格,分批次、分时间段等分流手段在旅游业较为常见。需要不断实践探索以山西县域
11、为基础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全面改革创新现有资源的利用开发方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山西县域经济和社会现代化,重点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3.1多种举措促进山西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山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突破旧有的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模式,由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转变为创新驱动新模式,解决县域与市区、县域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一是创新发展模式。以“互联网+农业”的电子商务开发模式扩大县域特色产业、农产品市场,为山西县域产业兴旺带来契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重点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加快推进电商进农村、“快递进村”“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工程,这是农民脱离贫困、实
12、现致富的方式。二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据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山西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2 年的 5.558.735.9 演变为 2020 年的 5.443.451.2。2022 年随着原煤、钢材等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工业占比提升,服务业占比回落,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5.749.644.7。突破传统的“一煤独大”格局,优化产业结构,以现有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发展半导体、光伏、碳基等产业,实现能源高地转变为创新高地,促进现代农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纵向与横向融合发展,为山西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三是创新协同发展。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等方面存在不足、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
13、影响山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要平衡县域之间的发展,要以先发展地区带动后发展地区,为后发展地区提供经验指导。从县域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探索适合不同县域类型的振兴路径。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新的基础设施相对于传统的基础设施而言,其在加速数字化转型、拉动新经济发展、支撑新业态形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推动后发展地区跨越式发展县域经济起到了引领性和先导性作用。要抓住国家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的重大政策机遇,坚持规划建设和经营服务结合、市场引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创新驱动和应用引领相结合,超前谋划总体规划设计,不断完善多元投资机制,有序拓展多维应用空间,加速释放多重撬动效应,
14、为山西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夯实根基2。3.2创优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破解发展“瓶颈”一是创新开放招商模式,加大招商力度。敢于打/农经研究/3推动山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55山西农经/2023 年 4 期破行政招商的限制,充分调动企业的招商活力,形成招商引资的连锁效应和集群效应,完善产业链招商图谱,精选产业链招商项目,深入推进集群招商、链条招商,延长“上下游”、补齐“前后端”,不断迈进价值链的中高端。二是营造良好的工业生态环境,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发展县域工业,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业生态环境。推进后发展区域经济迭代升级,必须把产业生态放在首位
15、,坚持项目规划、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四位一体”,有机结合招商引资、金融创新、营商环境、项目建设、科技支撑等措施,形成“雨林式”工业生态环境,支撑县域工业转型和发展。三是打造良好的产业平台。产业发展离不开平台支撑,要依托现有产业集聚区、孵化区、创新示范区等产业平台载体,培育产业集群,推动县域产业集群式发展,通过培植龙头领军企业,壮大企业群体,提高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一批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助力后发展县域全速进入跨越式发展新轨道,促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3.3创新人才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
16、资源,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强化人才要素供给。面对人口结构性变化的新态势,必须全面审视和梳理人才政策,在人才工程规划、用才机制、培养模式上提出新的突破措施,拿出更加精准的“政策大礼包”,加快形成各类人才在县域安家落户、竞相奔腾的生动格局。以产业平台和科研平台为依托,吸引人才,集聚要素,形成以产聚才、以产促产、以产互融的发展模式。二是创新人才机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集聚程度不同,导致大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大部分县(市)不但面临着引进人才困难的问题,同时也出现了本地人才大量流失的现象。在经济落后的地方,农村劳动力的全面就业和农民的非农化转移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供应技能人才远远无法满足工业发展需求。各县域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从如何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的角度出发,优化和完善人才制度,这是绝大多数县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重点3。3.4优化旅游产业发展,开启发展新模式自 2020 年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如何发展旅游业成为影响山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一是打造智慧旅游。开创一种全新的农村旅游形态“云旅游”,在内容、感官、体验上依托技术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