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类文阅读-23 月光曲天堂音乐(节选)那是1791年的圣诞夜,21岁的贝多芬当时穷困潦倒。他遇到了一个正在啜泣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的名字叫爱丽丝。她的邻居雷德尔老爹已身处弥留。而老人夙愿还未达成,他坚信如果不能满足他今生的最后一个愿望,就升不到天堂。“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贝多芬问。“他想去塔西提岛,去看看森林和大海;还想去阿尔卑斯山”爱丽斯一边擦眼泪一边说。贝多芬没有多说什么,用自己的大衣掩着小爱丽丝来到了雷德尔老爹的身旁。他看了一眼双目失明的老人,轻轻地走到墙角打开了那架几乎已经快要朽掉的旧钢琴。当这位青年音乐家的手指触到琴键的一刹那,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仿佛是天使在歌唱着为他指引方向。
2、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带着淡淡的当地特产咖啡的味道,还有阿尔卑斯山茫茫的雪峰在他脑海中旋转着,在他手指间旋转着他忘情地弹奏着,感觉自己的灵魂好像在飞翔“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森林,听到了鸟儿的歌唱。那是大海,还有远处的帆,美妙的阳光爱丽丝,你找到了一位天神,他带我找到了天堂的路”老人老泪纵横,挣扎着拥抱了正在演奏的贝多芬,“感谢您让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美丽的大自然。”“不,我想我们都要感谢这个天使般的女孩爱丽丝。请允许我把这支曲子献给你,我想永久地把这段曲谱记录下来,让它陪伴我走以后的路。”说完,贝多芬起身吻了爱丽丝之后,又走进了圣诞夜凛冽的寒风中。(选自科学思维总动员)
3、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1)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将死的时候。( )(2)形容处境困难,失意颓丧。( )2.“油然而生”的意思是 。像这样含有“然”字的成语还有 、 等。3.献给爱丽丝这首钢琴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用“ ”画出来吧。4.贝多芬为什么要把这首钢琴曲命名为“献给爱丽丝”?请写出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1)弥留 (2)穷困潦倒2.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示例:恍然大悟 焕然一新3.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带着淡淡的当地特产咖啡的味道,还有阿尔卑斯山茫茫的雪峰在他脑海中旋转着,在他手指间旋转着4.因为正是爱丽丝的善良打动了贝多芬,使他能够即兴创作出这首优美的曲子,
4、所以这首钢琴曲以“献给爱丽丝”为名,不仅是为了向爱丽丝表示感谢与崇敬,还是为了将爱丽丝的善良传播到全世界。贝多芬(节选)“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完全屈服。哦,能把生命活上千百次,那该多美呀!对于平静的生活,不,我觉得我已经不再适合过平静的生活了。”这段文字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丧失听力的绝望中写的。贝多芬个子不高,但有强壮的外表,前额鼓得圆圆的,头发浓密,方正的鼻子很短,颧骨凸出,有一张狮子般的大嘴(他的同时代人就是这么描述他的)。他长得不算英俊,但他的脸焕发出一种个性的力量。他有着强烈的个人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不在看似无法克服的境遇面前屈服。他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一生始终为着崇高的革命
5、理想而奋斗着。他号召人们积极表现人性,弘扬忘我无私的精神以及对人的同情心。他从不在任何人面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有一次,当贝多芬在一个疗养地遇见皇帝时,也没有向后者鞠躬。在贝多芬的作品中,音乐的每一个音符上都反映了他的斗争精神。海顿作曲时通常是没有任何障碍的,而莫扎特则在他的创作中常常受直观主导。贝多芬与这两位前辈大师不同。这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三位大师对自己的作品会长时间地斟酌,准备好的主题材料常常被他推倒重来。据说,在谱曲开始之前,他的脑子里就记下了准备创作时用的构思和主题。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又开始对作品的结构做改动,反复推敲、修改润色,直至达到他认为最为理想的形式为止。这样的创作过程
6、非常艰辛,所以,他一生的创作数量在所有大师中可能是最少的。(选自名人成长故事)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屈服( ) 强壮( ) 卑躬屈膝( ) 2.用“ ”画出文中描写贝多芬外貌的语句。3.文章的开头引用了贝多芬的名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4.文中写“贝多芬在一个疗养地遇见皇帝时,也没有向后者鞠躬”,表现了( )A.贝多芬始终为着崇高的革命理想而奋斗着。B.贝多芬弘扬忘我无私的精神以及对人的同情心。C.贝多芬从不在任何人面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5.贝多芬“一生的创作数量在所有大师中可能是最少的”,请写出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屈从 强健 摧眉折腰2.贝多芬个子不高,但有强壮的外表,前额鼓得圆圆的,头发浓密,方正的鼻子很短,颧骨凸出,有一张狮子般的大嘴3.这样写能够很快地把读者引入贝多芬的世界,让读者了解他的痛苦和坚强不屈的性格。4.C5.因为贝多芬的创作过程非常艰辛,经常对作品的结构做改动,反复推敲、修改润色,直至达到他认为最为理想的形式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