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重点难点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一、复习铺垫1、摆一摆。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两个小正方形或一个大正方形。)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8根小棒,每4根一摆,可以摆2个小正方形。8根小棒,每8根一摆,可以摆1个大正方形。3、列式计算。摆两个小正方形:842(个),8表示什么?4
2、呢?2呢?摆一个大正方形:881(个)二、新课探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与数字打交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信,你瞧!(一)提出问题1、在学校组织的科技知识竞赛中,豆豆和小朋友齐心协力,赢得了冠军。老师奖给豆豆10枝铅笔,豆豆想:这10枝铅笔可不是靠我一个人得来的,我要分给大家,让大家和我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老师引导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3、想一想: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4枝呢?让我们来分一分!(二)探究新知出示记录表:每人分几枝分给
3、几人还剩几枝234561、指导操作。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个小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剩余?师生共同在表格中记录结果。2、自主活动。如果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分别可以给几人呢?你能用以上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分的不同结果记录下来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25523314226144、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中,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称为什么呢?1呢?请同学们看书自学。反馈交流,师板书:余数。带领
4、同学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有余数的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老师举例并在黑板上演示,并出题让同学上台演示。5、观察比较1052和10331这两道算式,师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三)小组合作分小棒1、用四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2、用八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3、如果给你的小棒是12、13、14、15、16根,可以摆多少个正方形?小棒的数目正好吗?有没有余下的小棒?4、同学们分小组先摆一摆,再分别用竖式和横式列式表达。(四)课程深入妈妈买了12个苹果。1、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1243(盘)除法也可
5、以用竖式计算。 3 商 除数 4 1 2 被除数 1 2 02、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12里最多有2个5,商2。1252(盘)2(个) 2 商 除数 4 1 2 被除数 1 0 2 余数10表示什么?余数2呢?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辨析余数产生的原因,为理解下一课时内容“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埋下伏笔。3、即时练习,学生口答结果,并用横式和竖式分别表示结果。A、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 )个,还剩( )个。B、有28个面包,每6个装成一袋,可以装( )袋,还剩( )个。C、手工兴趣组有36人,如果每4人为一组,可以分成( )组,还有( )人。三、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1)。(1)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2)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2、“想想做做”第1题(2)。(1)看图独立完成。(2)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3)观察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第(1)题是每几个一份,第(2)题是平均分成几份,两题都是平均分后有剩余,就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想想做做”第4题。(1)出示第4题图。(2)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3)集体交流讨论: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