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一次月考测试(B卷·能力提升)(解析版)(人教版).docx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808276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月考测试(B卷·能力提升)(解析版)(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次月考测试(B卷·能力提升)(解析版)(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次月考测试(B卷·能力提升)(解析版)(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一次月考测试(B卷·能力提升)(解析版)(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一次月考测试(B卷·能力提升)(解析版)(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一次月考测试(B卷·能力提升)(解析版)(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2022-2023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B卷(人教版)八年级 物理全解全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22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期末)甲、乙两人相距18m,同时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运动,其中甲的s-t图象如图所示。若两人运动了30s后相遇,则乙的速度为()A一定是1m/sB可能是0.6m/sC可能是2.2m/sD一定是1.6m/s【答案】C【解析】由图象知,当t甲=6s时,s甲=9.6m,则甲的速度由题意可知,最初甲、乙两人相距18m,两人同时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运动,运动30s时甲乙相遇,因3

2、0s内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v甲t=1.6m/s30s=48m所以,两人不可能是相向运动,只能是同向运动,若是甲追上乙,则有18m+s乙=s甲即18m+v乙t=48m解得,v乙=1m/s。若是乙追上甲,则18m+s甲=s乙=v乙t即18m+48m=v乙30s解得,v乙=2.2m/s。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2022江苏南通田家炳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速度公式v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比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多B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C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小D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答案】B【解析】A根据可知,物体

3、运动的路程,同时跟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运动时间有关,不知运动时间,无法确定运动路程;故A错误;B根据可知,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故B正确;C根据可知,物体运动速度大小与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有关,不知道运动路程,无法判断运动速度大小;故C错误;D根据可知,物体运动速度大小与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有关,不知道运动时间,无法判断运动速度大小;故D错误。故选B。3(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甲站途经乙站到丙站,已知甲、乙两站间的距离跟乙、丙两站间的距离之比为14,则该物体在甲、乙两站间的速度跟乙、丙两站间的速度之比v1v2,在这两段路程中所用

4、时间之比t1t2分别为()A14,14B11,14C11,41D41,41【答案】B【解析】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甲站途经乙站到丙站,因速度保持不变,故v1v2=11根据速度公式有,在速度不变时,所用时间之比等于通过的路程之比,因已知甲、乙两站间的距离跟乙、丙两站间的距离之比为14,故在这两段路程中所用时间之比t1t2=14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4(2022广西博白县博学中学一模)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

5、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答案】B【解析】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向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甲向南运动;三是甲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故选B。5(2022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甲同学骑自行车沿直线公路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一同原路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3倍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平均速度的2倍【答案】D【解析】AC由图像

6、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时两同学相遇,相遇前甲通过的路程相遇后甲通过的路程所用时间则相遇前甲的速度为相遇后甲的速度所以即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故AC不符合题意;B由图像可知,乙相遇前通过的路程则相遇前乙的速度所以即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故B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整个过程,甲通过的总路程乙经过的总路程甲、乙所用总时间均为则甲的平均速度乙的平均速度所以即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平均速度的2倍,故D符合题意。故选D。6(2022湖北八年级期末)夷陵区发展大道雨污管网改造及附属工程,自5月6日开工以来,项目建设“一盘棋推进”,场面火热,居住在发展大道周

7、围的居民生活出行等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校802班的小张同学为了安心学习,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A周末全线停止施工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C将家中的门窗关闭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答案】C【解析】A周末全线停止施工,虽然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但平时也有影响,且会影响项目建设,故A不符合题意;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增大的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将家中的门窗关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合理,故C符合题意;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乐器水瓶琴,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

8、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敲击的办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瓶子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C用吹气的办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D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吹气,音调依次升高【答案】B【解析】A用敲击的方法使玻璃瓶发出乐音,是因为瓶子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时,瓶内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音调依次降低,故B错误,符合题意;C向瓶子里吹气时,瓶子里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向瓶子里吹气时,瓶子里的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

9、,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8(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是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小红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小明沿铁管在水管的某一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水17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铁5100m/s),若实验中小明只能听到一次响声,则小明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范围是()As42.5mBss36.4m【答案】A【解析】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顺序(传声物质)依次是:铁、水、空气。设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米。要分辨(相邻的)空气和水传来的声音,

10、应有解得s142.5m要分辨(相邻的)水和铁传来的声音,应有解得s2255m要分辨(相邻的)空气和铁传来的声音,应有解得s336.4m所以,小明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s255m时,三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均等于或大于0.1s,能听到三次敲击声。小明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255ms42.5m时水和铁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不能区分),但水和空气传播的时间间隔仍然等于或大于0.1s,能听到两次敲击声。小明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36.4ms42.5m虽然空气和铁传来的声音时间间隔大于等于0.1s,但两次声音中夹杂着一次从水中传来的声音,使得相邻的两次声音时间间隔小于0.

11、1s,所以,只能听见一次声音。实验中小明只听到一次响声,则小明的位置距离敲击点的距离范围是s42.5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2022上海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a)所示,停在路旁的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问差,就能测出车速。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7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若汽车是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间隔时间为0.45

12、s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内汽车行驶了18mC汽车第一次按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行驶了102mD该汽车的速度是17m/s【答案】A【解析】A由题意可知,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7s,根据图b找到P1、P2的间隔格数为9格,则每小格表示的时间为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为t1=0.5(0.3s3)0.45s故A正确; CD由速度公式可得,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车收到时,汽车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s1vt1340m/s0.45s153m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t2=0.5(0.3s2)0.3s由速度公式可

13、得,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车收到时,汽车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s2vt2340m/s0.3s102m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ss1s2153m102m51m故C错误; 这段距离用时为汽车的速度故D错误; 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为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内汽车行驶了故B错误。故选A。10(2022上海八年级单元测试)如图所示的波形图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音色相同的只有甲、丙、丁B响度相同的只有甲、乙、丙C音调相同的只有甲、丁D都是乐音波形【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甲、丙、丁的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

14、:甲、乙、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甲、乙、丁的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甲、乙、丙、丁三幅图中发声体的振动都是规则的,因此都是乐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第卷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11(2022云南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八年级期中)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5s时两车相距_m,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运动。【答案】 0.5 西【解析】1由图示知,5s时,甲通过的路程1.0m。乙在8s内通过的路程为0.8m,所以其速度5s内通过的路程s1=vt1=0.1m/s5s=0.5m此

15、时两车相距的路程s=s甲-s1=1.0m-0.5m=0.5m2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的大,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而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出发,那么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后退,所以乙车是向西运动。12(2022云南大理八年级期末)已知两物体A、B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2,经过的路程之比是4:3,则它们的时间之比是_。另一物体C在某次运动过程中,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已知v1:v2=2:3,则v1:v=_。【答案】 8:9 5:6【解析】1根据题意知道,vAvB=32,sAsB=43,由知道,A、B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2物

16、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物体全程用的时间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又因为v1v2=23,所以,13(2022湖南八年级期中)在高速公路上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汽车的车速。它是根据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测出汽车的速度。如图所示,某次固定的超声波测速仪测出汽车正以40m/s的速度匀速向右行驶。设超声波测速仪连续发出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5s;那么该超声波测速仪所收到的这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_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答案】1.9【解析】设第一次超声波信号从发出到被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第二次超声波信号从发出到被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超声

17、波测速仪所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t,则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超声波前进距离为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超声波前进距离为汽车两次与超声波相遇的时间差为则汽车在t时间通过的路程两次脉冲运动的时间差已知汽车的速度为40m/s,则汽车的速度解得则超声波测速仪所收到的这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14(2022河南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八年级科技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会“吹口哨”的纽扣玩具。先将绳子绕缠紧,再将绳子交互进行拉开、收拢,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纽扣周围的空气 _产生的;拉绳越快,该玩具发出的声音的 _越高。【答案】 振动 音调【解析】12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

18、交互进行,声音是纽扣周围的空气振动产生的;拉绳越快,振动的频率变快,故音调变高。15(2022安徽芜湖三模)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发的,很多动物能提前感受到地震波的存在,可在海啸来临前逃往避难场所。已知地震纵波的传播速度为6000m/s,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距离海岸线180km,海浪移动的平均速度为150m/s,则岸边的动物在接收到地震纵波后的逃亡时间为_min。【答案】19.5【解析】根据得,地震纵波传到岸边的时间根据得,海浪传到岸边的时间岸边动物的逃亡时间16(2022安徽九年级专题练习)“五音不全”的五音是指中国古乐“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代音阶中的do、re、mi、sol、l

19、a五音,是指声音的_不同。(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答案】音调【解析】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五音不全”的五音是指中国古乐“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代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17(2020湖北黄石八年级期中)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速度是340m

20、/s),汽车的速度是_m/s。【答案】42.5【解析】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由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15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这34m共用时所以汽车的车速为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18(2020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甲所示:(1)依据照片可判

21、断,小球在做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如图乙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_;(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m/s;(3)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_v2(选填“”、“”或“=”)。【答案】 加速 C 0.75 0.5 【解析】(1)1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2A图A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A不符合题意;B图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

22、不变,B不符合题意;C图C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C符合题意;D图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C。(2)3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4AC段的距离sAC=sAB+sBC=5cm+15cm=20cm=0.2mAC段所用的时间tAC=tAB+tBC=0.2s+0.2s=0.4s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3)5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即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小球通过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比前半程所用时间少,那么时间tAD中点未到达路程sAD中点,所以v1v2。

23、19(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直到撞上金属片挡板。(1)现有刻度尺和停表,请你综合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分别测出小车AC段、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并写出主要实验步骤_;(2)设计实验表格_;(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填大或小);(4)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_m/s。【答案】 见解析 见解析 小 0.05【解析】(1)要测出平均速度,必须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出s1、s2、t1、t2,代入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2)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表格。

24、(3)斜面坡度越小,小车滑下来的时间越长,由此分析。(4)由图可知BC段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速度。(1)1用刻度尺测出s1和s2,让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用秒表测出物体从A点到达C点的时间t1和从A点到B点的时间t2,则在s1和s2两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设计的表格要记录路程、时间、速度。实验步骤:让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开始下滑,直到撞上挡板C,测出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t1。让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开始下滑,直到撞上挡板B,测出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t2。分别测出AC段路程s1和AB段路程s2,BC段路程s3,由计算出平均速度分别v1、v2、v3。(2)2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路程运动时

25、间平均速度s1=t1=v1=s 2=t2=v2=s 3=t3= t1- t2=v3=(3)3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使小车的速度小一些,时间长一些,这样是为了方便计时。(4)由图可知,小车通过BC段路程sBC=5.00cm,小车通过BC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BC=23s22s=1s由得,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点睛】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用公式去计算,所以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一定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分别测出路程s和时间t,在表格上要设计上记录路程、时间、速度。20(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1)如图甲所

26、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_(选填“图甲”或“图乙”)实验乒乓球会弹起;(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法。A推理B类比C控制变量D转化【答案】 振动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甲 B【解析】(1)1与发声的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2敲击右边的音叉时,右边的音叉振动发声

27、,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说明左边的音叉也振动发声,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图甲中的音叉会振动,将乒乓球弹起,但不会发出声音;图乙中的右侧音叉会振动,但是不能把这和中振动传递给左侧音叉,所以图乙乒乓球不会被弹起。(4)4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是利用了两种相似的现象进行比较,用到了类比法。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1(2022湖南新田县云梯学校八年级期中)(8分)瑞瑞在暑假期间,他乘如图所示的火车去北京时,观察到所乘坐

28、的火车共有16节车厢(包括火车头),上车后又请教了乘务员阿姨,知道每节车厢长15m。在行驶途中,他又测出了自己通过路边1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50m)的时间为15s。求:(1)火车的速度?(2)南京长江大桥长为1500m,此火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是多少?【答案】(1)30m/s;(2)58s【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他自己通过路边10根电线杆,而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50m,则他通过9段路程,每段路程为50m,他总共通过的路程为需要的时间为15s,则可知火车的速度火车的速度为30m/s。(2)由题意可知,火车共有1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15m,则火车的总长南京长江大桥

29、长为1500m,此火车全部通过大桥,则需要火车的车尾到达大桥的顶端,则火车全部通过大桥的路程火车全部通过大桥的路程为1740m,火车的速度为30m/s,火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火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为58s。答:(1)火车的速度为30m/s;(2)南京长江大桥长为1500m,此火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是58s。22(2020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9分)高速公路已广泛应用的ETC收费系统,对过往车辆无需停车即能实现收费,现有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以如图甲所示的速度匀速行驶25min后到达某收费站(如图乙),在进入距收费站s150m的ETC通道口开始减速,经t14s后运动至收费站左边界,然后再以6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s236m的收费站,不计车长,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辅习题 > 4-4、物理 > 4-4-3、初二物理上册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 月考试卷(007份)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