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获取试卷更新,请关注公众号:gwyeasy(公务员考试挺简单),一个上岸考生分享经验和答疑的平台。2008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党群)真题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申论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满分100分。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3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写)准考证号。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草稿纸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材料1:关于阅读,有过一个形象的说法:
2、渔民在阅读海洋,农民在阅读大地,医生在阅读病人,气象人员在阅读天空。凡是用眼睛看到的、用心去体会的,都是在阅读。然而,在信息社会到来之时人们才真正感到阅读的必要和压力。连续几年,有关机构对我国公众阅读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尽管各方对所获数据的解读见仁见智,但国人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却是不争的事实生活节奏太快,没时间读书;社会压力太大,没心情读书;信息渠道太多,不需要看书;图书价格太高,没有钱买书。阅读没有高下之分。无论是为学业前途而读书、为职场进取而读的“功利阅读”,还是为获取信息而读、为体验时尚而读的“浅阅读”,不仅无可非议,而且应当受到尊重。但是,这并不是阅读的全部意义。没有人能重来一次但对于一
3、本书来说,“当你读完它时,你可以回到开头处,再读一遍,如此一来,你会对生命有进一步的领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使我们的生命体验一次次得到延展和升华。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之后,阅读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阅读对一个人的生存发展,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越来越重要。人们的阅读呈现日渐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其实正是文化发展、文化繁荣的标志。材料2: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近日联合发出关于认真开展2008年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决定在过去两年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通知要求,要通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风尚,让人们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
4、长知识、陶冶情操、感受快乐,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通知要求,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期刊、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形式,广泛宣传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广泛宣传出版发行单位和图书馆、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在解决群众看书难、买书难问题方面作出的各种努力和先进典型,特别要广泛宣传各行各业向边远农村群众、国家贫困县学校、边疆哨卡、进城务工人员开展捐赠助读的好做法好形式。通过宣传,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多读书、读好书,踊跃捐赠、共享阅读的舆论氛围。各地各部门可参照上述三个阶段三大主题,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全民阅读活动。今后每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将会同文
5、化部、教育部、广电总局、总政宣传部和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全民阅读活动行动计划,推动指导活动开展。通知指出,要大力倡导开展捐赠助读活动,努力培育文明社会风尚,开展捐赠助读,是现阶段缓解部分困难群众买书难、看书难的有效途径,也是培育文明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要创新公共出版服务方式,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扩大受益范围,提高捐赠质量,增强服务效益。当前,要把捐赠助读的重点放在解决农村和边远地区、民族地区未成年人和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上,积极实行政府采购、企业赞助、社会赞助等方式开展捐赠,继续实施“送书下乡”等便民措施,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更好
6、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材料3:一些人反映:如今生活节奏太快,没时间读书;社会压力太大,没心情读书;信息渠道太多,不需要读书。近日,“百名公职人员阅读习惯”调查活动结果公布。统计数据显示,尽管绝大多数公职人员有较强烈的读书需求,但工作太忙、应酬过多正成为影响干部阅读的最主要因素。专家呼吁,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应尽量减少“文山会海”和不必要的应酬,让阅读成为公职人员的良好习惯。“百名公职人员阅读习惯”调查由中国图书商报和瞭望东方周刊共同组织。调查活动在黑龙江、江苏、重庆、广东、陕西五省市进行,选取了100名党政干部作为样本,其中大多数为厅局级干部和县处级干部,含少量科级干部。调查显示,党政干部
7、普遍有较强烈的读书需求。绝大多数公职人员认为,阅读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决策水平。接受调查的党政干部中,超过80%的人认为,读书的最大作用在于“提高个人修养”,超过50%的人认为阅读有助于“方法借鉴和知识积累”,不太看重通过阅读获得信息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接受调查的公职人员在回答“什么影响阅读”的问题时,都将应酬多、工作忙作为首选因素。有的干部表示,平时“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阅读;有的干部表示,平时“应酬太多”,影响了阅读。只有13%的人认为目前“没有可靠的读书信息,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接受调查的百名公职人员中,65%的人表示会“专门抽出业余时间”读书,这表现出他们对阅读的重视;38%
8、的干部喜欢“在出差的飞机上和火车上”读书;选择在“专门进修的时候阅读”的干部比例相对于在“睡前家里阅读”和“单位组织读书活动时阅读”的比例更高一些,为19%。一些干部表示,每天下班回家很晚,或在路上要耽搁很长时间,晚上很少有闲暇时间读书。公职人员在年均购书数量上呈现出年龄差距。调查显示,有近50%的公职人员每年购买6本以上的图书;40%左右的干部购买4本6本书;极少数干部每年只购买1本3本书。其中,30岁40岁和50岁60岁的干部购买的图书册数较多,40岁50岁的干部购买数量相对较少。公职人员印象深刻的书和最常阅读的书有哪些?调查显示,公职人员印象深刻的图书品种比较丰富,有大众畅销书,也有文史
9、哲类畅销书。湖南科技出版社的世界是平的一书就得到不少干部的青睐。除了畅销书,公职人员对一些中外领导人的传记及领导人所著的图书印象也比较深刻,如毛泽东传、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学哲学用哲学等。另外,许多干部对西方经济学、学会正面思维等经管类图书以及中国近代思想史、万历十五年等历史类图书的印象也比较深刻。调查发现,人物传记类、政治类和经济类图书最受公职人员欢迎,其中,阅读人物传记的干部比例最高,达到65.3%,另外,有40%左右的公职人员经常阅读文学艺术类和决策管理类图书。材料4:公职人员忙,这在情理之中。公职人员应酬多,有时也身不由己。然而仔细想想,除了繁杂的日常公务外,还有多少是忙在了“文山
10、会海”、迎来送往中?还有多少是忙在了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中?还有多少是可以免掉的“请吃”、“吃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与其忙于一些不必要的交际应酬,为寒暄和“面子”殚精竭虑,还不如静下心来,读点书,既利于身心健康,又利于事业发展,更利于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这也是建设学习型党和学习型社会的应有之义。多读书,读好书,于己于国都大有裨益,对于党政干部来说更是如此。作为党政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少些烟酒味,多些书卷气。2008年5月14日,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教学工作会议上表示,根据目前面临的党情和国际、国内形势,新一轮的大规模干部培训将突出思想理论教育,坚持不
11、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干部,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培训干部,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干部。材料5:近年来,随着读屏的人越来越多,读纸与读屏的争论已成为业内外争论的热点。这对出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读纸,就是指以阅读书籍报刊等以纸张为信息介质的传统阅读。传统阅读内容丰富,可进行有深度、系统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在人生成长、文化传承方面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读屏也就是看电脑、看手机、看电视转播等,读屏式的阅读也有自己的特色,如及时、快捷、片断、浅显等,但也还存在不足,目前还不能简单取代传统的、其他的阅读方式。传统阅读已经有几千年了,人们有很深
12、的习惯,包括价值取向。这些都应很好地继承,但也不能因为网络、数字的浅显等优势,就满足于现状。应该说,21世纪网络或数字出版是重要的趋势,但不是全部。在这种趋势发展的同时保留传统也是必要的,读者也有广泛的需求。二者一个浅显、快捷;一个专业、深厚。正是这两种层次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不能因传统废读屏或是因读屏废读书。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说,“两种阅读方式各具特色,人们可各取所需。因此我们一方面在坚持出版纸质图书的同时,也成立了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进行数字出版。从深层次考虑,我们鼓励编辑更多地进入数字出版、网络出版之中,进而引导数字出版、网络出版向深度、系统发展。”材料6:
13、现代社会生活特点是在大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许多人终日为房子、车子、票子奔波,没时间读书;同时,社会生活趋于多元化,人们的业余生活丰富了,可以去娱乐、健身和其他消闲,这也对阅读构成了挤压;再加上教育升学的压力对学生们阅读时间的挤压,孩子们初中时代就开始少读书,高中就更少了,学生们往往是一天10多个小时都在忙于应试式学习;另外,农村阅读仍然较城市差,有些农村还缺少书读,许多农民距购书点有四五公里之远。农家书屋在改善农民读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普及任务仍很艰巨。阅读是公益事业,短期看收效不明显,但长期作用大。不能今天读了书,明天就见黄金屋。还有专家建议,国家应建立推广机构,中小学应规定一定的
14、阅读时间,媒体要有专门的读书版面和频道,出版单位要捐赠图书、培养读者,社会可开展阅读竞赛,逢节假日举办诵读等活动。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阅读活动一定会开展得更好。材料7:眼下,不少人读书趋向“浅化”和“功利化”,很多职业人士的阅读兴趣多集中在投资指南、求职宝典、考试辅导、消费资讯、时尚热点、八卦娱乐类的图书和杂志上,学术类、社科类的书籍虽然也在其阅读范围内,但在数量上相对处于弱势。在这样的阅读需求环境下,许多优秀的社科类著作很难得到广大读者的积极回应,一些作者甚至需要大量赠送新作,才能扩大读者对相关领域的了解。有些人不愿去读经典原著,而只读别人的解释,这就有可能曲解了作者意图,甚至以讹传讹,造成
15、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重的后果,说不定比不读更坏。功利化的阅读容易使人沉溺在浅层次的生活情境上,使自己的生活变得狭隘单调,放弃获得全面深刻认识世界的机会,放弃获得全面深刻认识自身的机会。材料8:社科类著作论述的主题大多宏广,涉及的问题也颇为广泛,没有具体的功利性指向,如资本论不会教我们如何在股市乘风破浪,论法的精神也不是常用法律速查手册,这是一部分人不肯读、不愿读它们的原因。但这些著作传承着人类的精神价值,是人类最深度思考的结晶,唯有借助它们,我们才有可能超越生存、享受等浅层次的问题,思考社会人生的宗旨,从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思考中获得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而这种认识直接关乎我们的人格养成和生活态度
16、。从这个角度说,只读“有用”书,便成“无用”人。这就如同一个人交友无数,但细数起来却只有酒肉没有知己,那该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多读一些“无用”书,看似无用,但是其精神价值却能让人受用一生。材料9: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读好书可以使人进步,让人生充实。纵观古今,无数伟人之所以谱写了辉煌的人生,正是因为他们博览群书,储备了渊博的知识,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阅读仍是人们获取知识、增广见闻、提高才干的必要途径。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留下了泽被后世的中华经典。“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先人创造的经典不
17、该被束之高阁,应当融入人们的生活,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成为强国富民的利器。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原本不是死板迂腐的教条,只要深入地阅读和思考,就能发现其中蕴涵着无数深刻的哲理。“君子和而不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些先祖们智慧的结晶,对于当今的社会乃至未来,都有很好的教益。万隆会议是外交史上成功的典型范例。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这不正是中国儒家经典“和而不同”思想的实践与升华吗?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不也能从先人的这些思想中得到启迪吗?经典的魅力在于其本身具有不断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值得后人去完善和补充。在新的时代,我们应当重视这些珍贵
18、的文化遗产,阅之用以强国利民,修身养性,益志博德。任何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都需以精神文明为助推器。没有深厚文化积淀为背景的国家,其生命力就不能算强大,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材料10:中华古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亦能增加我们的民族凝聚力。阅读中华经典不仅对经济发展超速、文化领域滞后的倾向有所修正,还能使全民重视先祖的优秀精神,使中华经典得以传承、发扬光大。“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任何人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都必须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中华经典博大精深,它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通过阅读,人们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属。当我们在吟诵品味庄子的“知不可奈何而安
19、之若命”之时,那为烦嚣所累的心灵是否可以构建一个清新超脱的家园呢?唐诗、宋词、元曲饱含精华无数,字字珠玑,清丽扼要,动人心弦,难道不能充实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吗?提倡阅读中华经典,并不是登高一呼就能解决全部问题,关键是要真正重视起来,引导人民行动起来,不断改善阅读环境,为能读书、读好书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在全社会弘扬读书上进的风气,使读书人、爱书人受到全社会的尊重。通过加强中华经典的现代阐释,针对不同的人群,分别提供白话翻译本、简体字本、繁体字原本等多种载体,使大家能够真正读得下、读得懂,对经典感到亲近和熟悉。通过不断加快图书馆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步伐,价降下来,让普通的工薪阶层都能买得起书,藏得起书
20、,使藏书成为人们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阅读特别是阅读中华经典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发的学习乃至快乐有益的生命体验时,我们的精神家园将不断充盈,国家的软实力也将大大增强。三、作答要求第1题: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之后,阅读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请结合给定资料,概述当今信息社会公众阅读呈现的主要特点。要求:概括全面,表述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100字。第2题给定资料反映出,当今社会“读纸”与“读屏”两种阅读方式并存,请根据给定资料,分析“读纸”与“读屏”的关系问题。要求:简明扼要,表述清楚,字数不超过350字。第3题给定材料中指出,当前不少人阅读趋向“浅化”和“功利化”,请结
21、合给定资料,简述如何解决“浅阅读”盛行和功利化阅读泛滥问题。要求:思路开阔,针对性、可行性强,有条理,字数不超过400字。第4题请结合你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和体会,以“阅读经典 传承文明”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符合题意,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字数在10001200字。2008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党群)真题参考答案(来源:华图)第1题:审题要点:一题一问,要求概述当今信息社会公众阅读呈现的主要特点。什么是特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就此题而言,实际上是要求在概括当前阅读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此题答题范围不明确,需根据话题锁定。要求部分的“全面”,强调要点要
22、尽可能多;要求部分的“准确”,强调要点表述规范;要求部分的“条理清晰”,则意味着要分条作答。解题思路:审题过后,带着问题读材料。建议先浏览材料,根据话题锁定答题范围材料1、3、5、6、7。材料1: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材料3:年龄差距明显,阅读内容个性化。材料5:阅读方式多样化,读纸与读屏并存。材料6:城乡差距大。材料7:阅读趋向“浅化”和“功利化”参考解析:1.现状不容乐观,没时间读书,没心情读书,没有钱买书。2.年龄差异明显,城乡阅读差距大。3.内容个性化,人物传记居多。4.方式多样,读纸与读屏并存。5.趋向浅化、功利化,以实用信息为主,阅读经典少。第2题审题要点:一题一问,要求分析“读纸”与
23、“读屏”的关系,也就是要求分析读纸与读屏两种阅读方式的联系与差异。要求部分的“简明扼要”,就是说表达要简洁明了,不重复,不罗嗦。要求部分的“表述清楚”,则意味着分条分段作答。解题思路:审题过后,带着问题读材料。建议先快速浏览材料,根据话题锁定答题范围材料5,然后重点材料重点阅读,挖掘要点。材料5:读纸、读屏的内涵,各自的优劣。将以上信息点整合就可。参考解析:读纸与读屏作为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读纸是指以阅读书籍报刊等以纸张为信息介质的传统阅读。读纸专业、丰富,可进行有深度、系统的阅读,有助于人生成长、文化传承。读屏是指通过电脑、手机等以屏幕为特征的电子媒介获取信息的现代阅
24、读。读屏及时、快捷、片段、浅显,但在深度、系统性和丰富性上不及传统阅读。读纸是传统,读屏是趋势,二者矛盾运动构成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不能因传统废读屏或是因读屏废读书,而是要各取所需,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不断提升个人修养,推动文化繁荣。第3题审题要点:要求简述如何解决浅阅读盛行和功利化阅读的问题。注意对策要紧紧围绕“浅阅读、功利阅读”展开。要求部分“思路开阔”,意味着此题要点可能源自材料之外,大家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思考。要求部分“针对性、可行性强”,强调对策要针对浅阅读、功利阅读展开,并且要具体。要求部分“有条理”,说明对策要分条分段撰写。解题思路:审题过后,带着问题读材料。建
25、议先快速浏览一遍材料,根据话题锁定答题范围主要是材料2、7、10,然后重点材料重点阅读,挖掘要点。材料2:开展全民阅读,捐赠助读活动。材料7:浅阅读、功利阅读的弊端。材料10:阅读中华经典。参考解析:针对浅阅读盛行和功利化阅读泛滥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如下:第一,高度重视,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形式,广泛宣传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第二,建立荐书机制,引导人们的阅读取向。普及读书知识,使人们了解什么是好书、怎样读好书,在全社会弘扬读书上进的风气,使读书人、爱书人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第三,加强对中华经典的现代阐释。组织专
26、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对经典著作和各类专业性、学术性著作进行通俗阐释,降低公众的阅读门槛,培养人们阅读经典的兴趣。第四,大力开展捐赠活动。创新公共出版服务方式,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积极实行政府采购、企业赞助、社会赞助等方式开展捐赠。第五.大力开展助读活动。继续实施“送书下乡”等便民措施,不断加快图书馆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步伐。第4题审题要点:要求以“阅读经典,传承文明”为题写一篇文章。什么是经典?从材料可知,指的就是论语、孟子等中华文化古籍。什么是文明?核心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经典、传承文明什么关系?阅读经典是手段,传承文明是目的;阅读经典是角度,传承文明是归宿。要求部分的“符合题意”,强
27、调全文要紧紧围绕“阅读经典,传承文明”展开,不能跑题,也不能偏题。要求部分的“观点鲜明”,意味着开篇就要强调阅读中华经典的价值,亮出论点。要求部分的“内容充实”,强调一是要注意分析论证,论据要典型新颖,论证要合理周密。二是强调要联系当下实际,联系当前国人的阅读现状来写。要求部分的“结构完整”,意味着这篇文章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一应俱全。要求部分的“语言生动”,意味着文笔优美,注意表达的丰富性、多样性,适当多用形容词、副词。解题思路:阅读经典传承文明第一段(开头):开门见山,亮出论点阅读经典传承文明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第二段(分析):为什么要读经典?(强国利民,修身养性,益志博德)第三段
28、(分析):为什么要读经典?(强国利民,修身养性,益志博德)第四段(对策):如何读经典?第五段(对策):如何读经典?第六段(结尾):收束全文,深化主题。参考解析:阅读经典 传承文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却似乎离我们越走越远。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民族的悲哀。阅读经典,传承文明,不仅是当下每个中国人的现实需求,更是我们当代中国人应当肩负的神圣使命。什么是经典?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她是泽被后世的民族瑰宝,从诗经到论语,从二十四史到“四大名著”,浩如烟海。文化典籍蕴含的至理真言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对于我们现在的生产生活
29、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阅读经典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打开心胸,对于个人的成长意义重大。古往今来,通过阅读经典,饱览群书,最后做出一番成就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代领袖毛泽东骑在马背上都在看书,他曾说过“一日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可见他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大量的阅读了保证了他在各种复杂的情景中,都能保持头脑清醒,最后做出恰当的决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其次,经典中所蕴含的普适性原理对于现在的行政决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语中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我国现行的中央集权式的行政管理体制正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事实证明,它是符合我国的具体实践的,建国
30、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各项胜利,现在的中国正大踏步地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再次,阅读经典是传承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需要传承下去,要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国民的文化自豪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通过阅读经典来实现,现在全国各地兴起的国学热,中小学生集体诵读经典以及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相继挂牌都是积极的信号,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来,一起传承中华文明。阅读经典,传承文明,需要你我共同努力:第一,以全民阅读为契机促使人们端正阅读认知,切实将阅读作为获取知识、增广见闻、提高才干、传承文化的有效途径。第二,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们的阅读取向,养成读有深度、有内涵、健康向上的好书的习惯。第三, 加强对中华经典的现代阐释。组织专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对经典著作和各类专业性、学术性著作进行通俗阐释,降低公众的阅读门槛。仰观使命之大,我们满怀豪情;俯察任务之重,我们充满自信。让我们以更加坚强的意志、更加坚定的行动、更加坚实的步伐,更好地担当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辉煌篇章!-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