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验交流symposium第 56 页2023/2 (下)总第405期不同年龄段群体养老模式选择与影响因素以山东省为例文/南昌工学院徐天姣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人均寿命增加、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家庭结构核心化和小型化等因素使得养老问题成为当前社会重点关注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所占人口比重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3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所占人口比重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4.63个百分点。全国老年人口
2、比重持续上升。2021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解读山东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指出,根据七普数据显示,山东省60岁及以上人口达2122.1万人,占比为20.9%,高出全国水平2.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36.4万人,占比为15.13%,高出全国水平1.6个百分点。到2025年,预计60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2400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将超过24。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既是老年人的福祉所在,也可以让年轻人未来可期。不同年龄段群体养老模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政府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基于山东省老龄化率较高以及老龄化进程较快的现实,结合2
3、021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山东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养老事业发展需加强人民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转变、坚持需求导向和关口移前的特点,选取该地区不同年龄段群体作为调查样本具有较强代表性。通过对山东省内不同年龄段群体养老模式偏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山东省养老政策的制定和未来养老模式的走向提供有力参考。二、文献回顾随着养老事业的发展,多元养老模式迅速发展,当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仍然是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而家庭养老在现代社会更多地表现为居家养老。目前学界对于养老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形势下养老模式的发展以及创新和对主流养老模式的选
4、择及影响因素两方面,从养老模式的创新方面来看,许多学者研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龚俊杰认为,医养结合的创新型养老模式是当前切实可行的养老模式新选项,比如“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能够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从主流养老模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方面看,张栋认为养老观念、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收入情况对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有影响,其中养老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孙德秋等人认为对养老机构的了解程度和家庭成员及家庭结构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对养老机构了解度越高的人越容易接受机构养老,子女越多的人越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焦花等则认为,年龄、文化程度、子女个数、家庭经济支持能力、是否孤独、养老金是否足
5、够等变量对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有学者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进行分类,王召青等提出相对于低龄老人的高居家养老意愿,中高龄老人更加愿意选择机构养老。仅有少量文献提到中年人的养老意愿,如罗锦云等提出中年人对居家养老意愿明显较高,其中配偶离异或已故、子女个数少、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以及目前未与子女居住的深圳市中年人的养老意愿偏向于机构养老,如薛原等认为婚姻状况、是否赞成老年人居家养老和一些因素(收入水平、邻居关系、居住社区是否有社区卫生中心以及需求因素中自觉精神状况等)影响中年人选择不同养老模式。当前学界对养老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养老模式的创新上,学界对于青
6、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研究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年龄段群体对于养老模式选择偏好的比较分析关注不足。对于从不同时代背景下成长的中年人和年轻人,他们的养老意愿是否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又是什么因素导致的。通过对比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差异进行分析,对未来不同年龄段群体的养老规划和养老服务的精准供给、国家养老政策的制定完善,提供一定参考。三、不同年龄段群体养老模式的选择现状(一)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2019年“山东省不同年龄段养老模式选择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山东省14个地市1950年及以后出生的人群,调查采用多地【摘要】本文以山东省为例,聚焦研究不同年龄段群体养老模式的选择,分析不同年龄段群体
7、选择养老模式的偏好,并从传统观念、经济、人际关系和养老机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山东省养老政策的制定和未来养老模式的走向提供参考。【关键词】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养老模式第 57 页2023/2 (下)总第405期区随机抽样的方法,由调查员持问卷上门进行一对一访问,并在调查后对问卷进行仔细检验、删除缺失值和其他不合理问卷,因此数据质量较为可靠。本次调研共获得有效问卷4086份,占总问卷数的97.3%。本文将青年人设定为1981年及之后出生的民众,他们的成长过程经历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变革,是我国新生代力量以及未来发展支柱,对于该群体的研究有利于呈现我国养老模式的未来
8、发展趋势。将中年人设定为19611980年出生的民众,他们的成长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改革开放的实行,对于该群体的研究有利于反映养老观念的蜕变。将老年人设定为1960年及之前出生的民众,该群体大部分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后,身上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其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和采纳程度相对弱于青年人和中年人,但是他们又生活在养老观念现代化、家庭核心化的背景下,当思想的封建固守与新时代的文化发生冲突时,对于该群体的研究有利于完善当前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符合其现实需求的养老服务。本研究探讨山东省内不同年龄段群体对于养老模式的偏好及影响因素,养老模式分为三种,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
9、,影响因素包含四个方面,分别为:传统观念、经济、人际关系和养老机构发展状况。旨在明确符合民众养老意愿的养老模式,以期为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体养老服务需求以及完善适宜的养老模式提供参考依据。(二)样本基本情况。本节统计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子女状况样本的基本情况。从调查对象的性别来看,男性占48.16%,女性占51.84%,男女比例大体持平;从年龄来看,各年龄段人数较为相近,说明样本数据能够较好覆盖不同年龄段人群,具有较强代表性;从文化程度来看,23.96%的人属于小学及以下学历,40.60%的人属于中学学历,35.44%的人属于大专及以上学历;从所在地区
10、来看,乡村占44.86%,市区和县城占55.14%。从子女状况来看,有两个及以上的孩子的占47.85%,有一个孩子的29.00%,没有孩子的占23.15%。从婚姻状况中,已婚人数占72.93%,单身人数占22.44%,丧偶人数占4.63%。(三)不同年龄段群体养老模式偏好分析。本节统计了不同年龄段群体对于养老模式的选择。表1不同年龄段人群对于养老模式的选择同意居家养老同意机构养老同意社区养老青年人1083971105968.54%61.46%67.03%中年人1156940108969.10%56.19%65.09%老年人53840647564.59%47.74%57.02%如表1所示,在现有
11、的三种主要养老模式选择中,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的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比重分别为68.54%、69.10%和64.59%,各个阶段受访者认同该养老模式的比例均在半数以上,其中,中年人支持该养老模式的比例最高,原因可能是:首先,中年人没有立刻面对养老的问题,目前城市中年人有养老规划的比例还比较低,大部分中年人还没有意识到养老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养老的意识不够强。而具有养老规划的中年人思想还比较传统,更加注重在家养老以及家庭的照料作用。其次,中年人受“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影响依旧十分明显,其注重家庭氛围,认为退休后应当回归家庭,由子女赡养,他们普遍希望能够在退休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服务于家庭。老
12、年人和青年人支持该养老模式的比例紧随其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受传统孝文化影响较为深刻,依旧以居家养老为主,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实行,传统的依靠子女的居家养老模式受到冲击,青年人的思想发生改变。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比重分别为61.46%、56.19%和47.74%。其中青年人同意机构养老的比例最高,老年人同意机构养老的比例最低,即随着年龄阶段的递增,对机构养老的支持比例递减,青年人比老年人同意该项的比例高13.72%。老年人对于机构养老的支持比例低可能是受到传统文化、对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了解程度较低以及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原因影响。而中年人和青年人相比于老年人
13、,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小,对于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的了解度更高,且更愿意接受和尝试新鲜事物,因此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更高。此外,文化程度、子女数量也会影响是否选择机构养老。与张美红指出的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与机构养老的研究结果较一致,问卷数据结果显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分别为15.13%、18.29%和64.30%,老年人文化程度最低,支持机构养老的比例最低,青年人文化程度最高,支持机构养老比例最高。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为一个子女和无子女的比重分别为26.17%、38.97%和79.81%,老年人子女较少的比例最低,支持机构养老的比例最低,青年人子女较少的比例最高,支持
14、机构养老的比例最高。原因可能是子女较少的群体更加担心增加子女的生活负担,而愿意尝试其他养老方式。愿意选择社区养老的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比重分别为67.03%、65.09%、57.02%。各个阶段受访者认同该养老模式的比例均在半数以上,其中青年人支持社区养老的比例最高,老年人支持社区养老的比例最低,即随着年龄阶段的递增,对社区养老的支持比例递减。相较老年人而言,中青年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小,能利用互联网获悉更多相关支持政策,对未来社会化养老的信心更足,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更快且能力更强。另外,文化程度也会影响是否选择社区养老。其中,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参与社区养老的倾向性更高。问卷数据结果显示,老
15、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分别为15.13%、18.29%和64.30%,老经验交流symposium第 58 页2023/2 (下)总第405期年人文化程度最低,支持社区养老的比例最低,青年人文化程度最高,支持社区养老的比例最高。这与程欣指出的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社区养老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四、不同年龄段群体选择养老模式的影响因素(一)传统观念因素。本节统计了不同年龄段群体对于“养儿防老”“去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的看法。表2不同年龄段群体对于“养儿防老”的看法年龄阶段赞同反对合计青年人1030550158065.19%34.81%100%中年人1175498167370
16、.23%29.77%100%老年人63220183375.87%24.13%100%如表2所示,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赞同养儿防老观念的比例分别为65.19%、70.23%、75.87%。“养儿防老”在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中依然有重要影响,但是老年人对该观念的认可度相对最高。一方面,虽然“养儿防老”在老中青三代都有着一定影响,但是在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中有着最为深厚的观念基础;另一方面,受到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养儿防老”已经不再是国人对于家庭养老的唯一选择,青年人和中年人对于其养老观念逐渐淡化,使得养老责任承担主体的认知逐渐转变。民众更希望日后自身的养老问题可通过依赖社会和自己得以解决。表3不同年龄段对于“去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的看法年龄阶段赞同反对合计青年人726854158045.95%54.05%100%中年人817856167348.83%51.17%100%老年人43340083351.98%48.02%100.00%如表3所示,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认为“去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的比例分别为45.95%、48.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