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_十年真题-7-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docx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170500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_十年真题-7-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1_十年真题-7-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1_十年真题-7-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1_十年真题-7-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1_十年真题-7-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1_十年真题-7-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七单元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2019浙江4月选考,14,2分)请看下图报影,下列项中对该报章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北京这个千年古都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B.北京市人大、政协等相关政权组织已经产生C.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D.该消息标志着“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答案A根据报影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并改名北平为北京”的内容可知北京将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故A项正确;当时人大尚未成立,故B项排除;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1月,故C项排除;“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2、议上做出的决定,该报道不能成为其正式更名的标志,故D项排除。2.(2015安徽文综,17,4分)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答案C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论联合政府和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作的报告,都不符合题干材料中“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的限定,故A、B、D错误。选C。3.(2011浙江文综,19,4分)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

3、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答案D由题干中的“北平”可以判断这次会议召开于新中国成立之前,故排除A;B项与题干主旨无关;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从与会代表的打扮可知代表具有广泛性,故选D。4.(2011福建文综,19,4分)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

4、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份。”这些就构成了()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答案B从毛泽东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旧民主主义经济形态是私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以公有制为主,均不符合材料所展示的经济成分的特征,A、C两项错误;半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只是材料中诸多经济成分中的一种,D项错误。5.(2011北京文综,19,4分)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

5、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2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A.1946、1949B.1952、1956C.1966、1976D.1978、1982答案B表中“开始年”公有制企业产值占48.7%,私营和个体手工业产值占51.3%;“结束年”公有制企业产值占98.8%,私营和个体手工业产值占1.24%,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3年开始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是解放战争时期;C项是“文化大革命

6、”时期;D项是改革开放开始时期,A、C、D三项都与三大改造时期不符。评析本题为图表资料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从图表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学生解题的关键是要对图表信息正确分析阐释。6.(2017天津文综,9,4分)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D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就,

7、说明这一时期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据此分析只有D项符合要求,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发表于1956年之前,故均可排除。7.(2015江苏单科,12,3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答案D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5年。A项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初,B项的时间是1954年,C项本

8、身说法欠妥。选D项。命题评审本题着重考查考生提炼材料有效信息以及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读懂材料、结合所学不难选出正确答案。8.(2019课标,31,4分)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答案D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以俄文书刊借阅量的变化设置历史情境,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本题体现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有助于学生从历史

9、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正确的国家观。1954年中国的“一五”计划刚刚开始,而“一五”计划中的许多工业项目是苏联援助建立的,当时中国的建设者们迫切需要了解苏联情况,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因此才会出现材料中俄文书刊借阅量大增的现象,据此分析可知D项正确。当时科学研究尚未与国际前沿接轨,故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故B项错误。当时借阅俄文书刊主要是为了学习苏联先进的工业技术,而不是反思苏联经验,故C项错误。命题评审本题属于典型的“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命题方式。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主干知识并联系主干知识进行分析。9.(2019课标,31,4分)下图是1953年

10、创作的年画。该作品()数他劳动强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答案D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艺和经济建设,旨在考查考生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试题以年画作品切入,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劳动。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人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经济建设中。从材料信息看,年画数他劳动强突出对劳动的宣传,引导人们热爱劳动,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故选D项。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年画数他劳动强属于写实画,故A项错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于

11、1956年基本确立,故B项错误;1956年,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解题思路时空定位法。注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953年”,结合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状况回答即可。10.(2018课标,31,4分)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D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从漫画信息可知,1953年,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叩开了“锰”“铜”“钨”“石油”“煤”“铁”等矿产资源开采的大门

12、,这说明当时中国重工业得以发展,反映了当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故选D项。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排除A项;在古代中国已经开始了对矿产资源的开采,排除B项;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排除C项。规律总结“反映”类试题的答案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次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解答此类题目要透过现象去寻找本质。11.(2016课标,31,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

13、案A据题干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的投资额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说明当时我国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优先发展重工业,致力于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仅涉及基本建设内部投资比重的变化,未涉及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增加或减少,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12.(2015课标,31,4分)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由图中信息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钢、生铁

14、和发电量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美、英两国,这是由于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迫切需要改变工业落后面貌而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排除C项;B、D两项与史实不符。评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可以从材料中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对比入手,联系当时中国经济结构状况回答。13.(2014海南单科,24,2分)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15、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答案D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出行政区域扩大的信息,与题干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有很大渊源,这与新中国“一五”计划有关,故D项正确。14.(2012海南单科,24,2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16、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答案A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一五”计划期间,苏联给予中国很大帮助,许多重工业企业集中于东北,是因为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故A项正确。美国对华包围封锁与我国重工业集中于东北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此时,抗美援朝战争基本结束,中国和“联合国军”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故C项的说法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中日关系发生改变是在1972年,故D项错误。15.(2014课标,31,4分)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

17、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C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是当时我国国民经济不发达、粮食生产短缺的产物。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农民生产的粮食只能由国家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这样农民的经济生活就被纳入了国家计划体制,故选C项。1952年底,我国农村经济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故A项与史实不符;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属于经济政策,与农村政权建设无关,排除B项;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形成了城乡二元体制,农村并不能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18、,排除D项。评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形势入手,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渐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等知识分析各选项。16.(2014北京文综,18,4分)“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答案C题干歌谣中的关键信息有“单干变互助”“小组变大组”“合作社”。透过这些有效信息可知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措施,即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故C项

19、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是包产到户、分田单干;中共八大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A、B、D三项在题干中均未体现,应排除。17.(2014安徽文综,17,4分)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单家独户的经营”“个别卖地”表

20、明此时处于农民土地私有制阶段,“乡上的人民代表”说明其反映的现象出现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据此判断材料描述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故A符合题意。B、C、D均实行土地公有制,个体农民不能买卖土地。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提供的经营方式和土地所有制形式。18.(2014江苏单科,9,3分)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

21、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答案C从题干材料中的“亚非国家”“西方缺席”等信息可判断此次会议是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此次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因此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中的“亚非国家”不符;B、D两项与题干中的“西方缺席”不符。19.(2014广东文综,18,4分)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放弃“一边倒”政策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2、方针答案B中国政府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亚非拉地区新兴的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据此分析可知B项正确。20.(2015广东文综,17,4分)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答案B本题考查对表格信息的解读能力,要注意对表名和表格内容进

23、行全面分析。表格信息涉及中苏贸易总额连续三年持续增长,中美贸易总额急剧萎缩,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总额变化不大。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商品涌入中国,故A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改革开放后,中国与美国贸易总额不会出现急剧萎缩的情况,C项与表格信息不符,可排除;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此时中苏关系破裂,不会出现中苏贸易总额连续三年持续增长的情况,可排除D项;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政策,促使中苏贸易总额连续三年持续增长,而美国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与经济封锁政策,导致中美贸易总额急剧萎缩,故正确选项为B项。21.(2012山东文综,14,4分)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24、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答案A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在处理中印、中缅之间关系时提出来的,是发展与邻近国家及新兴民族国家友好关系的重要体现,目的是要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A项正确。由题干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可排除B、D两项;C项说法明显错误。22.(2011海南单科,25,2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25、。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所以选A。其他三项均不是提出于1955年,可排除。23.(2015课标,31,4分,0.295)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

26、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D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展国家经济建设。在教育上广泛开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经验,故D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A项错误;到1952年底,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俄语热”不能体现文化教育改革问题,C项错误。方法技巧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时空中思考。建国之初,新中国一穷二白,如何才能迅速改变落后面貌呢?结合新中国初期借鉴苏联经验发展生产等知识不难得出正确答案。24.(2014天津文综,9,4分)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

27、、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答案B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2年”可判断此时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新中国即将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再结合题干中的“工科系”“多科性工业大学”等信息可判断新中国即将开展工业建设,因此B项符合题意。此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高校的院系调整并不仅仅局限于天津地区,同时也不单纯是为了天津的经济建设,排除D项。25.(2013课标,31,4分)

28、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答案A材料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的特点。各高校以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为指定教科书与文化部举办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教育,构建适应新中国政权的意识形态,故选A项。B项中的“全党”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并非其主要目的;

29、D项中的“全新形式”表述不当。解题思路教育为社会服务,体现社会需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新中国初期的教育受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外交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打上了深深的意识形态的烙印。本题以教材为切入点,说明当时新中国教育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色。26. (2017课标,31,4分)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C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加大了教育发展力

30、度,婆媳上冬学反映了这一时期开展的扫盲教育,该作品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故选C项。传统文人画注重意境,A项与题干作品不符;该作品并未受到西方流行画派的影响,故B项错误;该画注重现实风格而非艺术想象,故D项表述错误。27.(2016海南单科,24,2分)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答案D从材料信息“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

31、”可知,这一举措旨在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故选D项。思路点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内形势错综复杂,需要中央在各方面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纷繁复杂的国家事务、领导经济恢复工作。其中,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牢牢掌握宣传舆论工具,把中国的新闻事业改造成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28.(2017课标,31,4分)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

32、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答案C本题中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这就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所需的人才,从而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据此分析C项正确。29.(2018北京文综,19,4分)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

33、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答案A由材料可知,中国被美苏认同为五大国之一,这表明抗美援朝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故A正确。1951年正值冷战时期,缔结和平公约是针对朝鲜问题,并不代表放弃冷战对峙,排除B;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排除C;朝鲜半岛至今未统一,排除D。30.(2020天津,17,20分)(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70、80年代,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生,总计200余人。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任用,如严复、詹天佑等。摘编自近代留学生与中

34、外文化材料二甲午战后,赴日留学出现高潮,到1905年,留日学生达8 000余人,其中多为自费。在孙中山发动反清革命中留日生成为骨干力量,辛亥革命时留学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如邹容、黄兴等。民国时期,从世界各国归来的留学生成为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他们中涌现出一批中国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而且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摘编自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材料三1949年12月,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动员国外留学生早日回国,统筹解决回国留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安排。50、60年代,2 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越的

35、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邓稼先、钱学森等。摘编自中华留学教育史录(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留学生留学和归国情况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10分)(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留学生归国的原因。(6分)以近代以来一位杰出的留学归国历史人物为例,简评其志向情怀和历史贡献。(4分)答案(1)从主要学习技艺到全方位向西方学习;从服务于晚清政府到投身于社会革命;由政府派遣到多渠道留学,人数由少到多。洋务运动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急需建设人才;国家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妥善

36、安排;留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忱。简评略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二可知,19世纪70、80年代,留学生主要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19世纪末至20世纪,全方位向西方学习,归国后由为晚清政府服务到投身于改变中国社会的革命,留学渠道及人数也有所改变。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19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展洋务运动,19世纪晚期中国民族危机加深,20世纪初期发生辛亥革命。再根据材料二中提到“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回答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这一背景。(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提到的时间“1949年12月”“50、60年代”,结合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37、立、国家需要大批建设人才、国家重视等分析留学生归国的原因。根据材料“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可知,留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情也是归国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小问,可结合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工作态度及突出贡献进行简要分析。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2013安徽文综,17,4分)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答案D题干强调的是“主要取决于”,即

38、决定性因素,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并不是中国人平均寿命增加及学龄儿童入学率上升的决定性因素,故A、B两项错误。当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并不完善,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故D项正确。2.(2015福建文综,18,4分)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答案D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1957年

39、以后中国工业总产值高速增长,而农业总产值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大跃进”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的,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图片反映的信息不符。3.(2014大纲全国,19,4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记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答案D材料信息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浮夸风,而许多参观者普遍认为

40、这是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无限的表现,其实际上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故选D项。由材料中的“1958年”“农业社”可知此时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浮夸风而非生产效率的真实提高和粮食产量的真实增长,排除B、C两项。4.(2013海南单科,24,2分)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D.

41、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答案C1958年处于“大跃进”时期,“高指标”“浮夸风”的风气,影响到了文化艺术领域,故出现了题干所述的现象,选C。A、B、D均不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可排除。5.(2013重庆文综,9,4分)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0835805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1090547457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

42、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答案A由表格数据可知,19581960年重工业产值与1957年相比大幅度提升,这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说明此时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左”的错误,因此A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从1960年重工业产值与轻工业产值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来看,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谈不上形势好转,因此B、C、D三项均与表格信息或史实不符。6.(2013山东文综,14,4分)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

43、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理解。从材料中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及“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等信息可知答案为D项。A、B、C三项在当时都是合理且必要的。7.(2012课标全国,32,4分)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

44、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答案D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把材料信息与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经济建设情况相结合,正确分析此时期的阶段特征。20世纪50年代末,中美关系仍处于敌对状态,并没有发生“急剧变化”,故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两国关系已趋于恶化,材料信息高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故可排除B、C两项。从材料信息看,该评估认为“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而实际上,由于“大

45、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了挫折。因此,这一文件的判断与当时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D项符合题意。8.(2016浙江文综,19,4分)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答案B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故选B项。知识拓展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1)1949年新中

46、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冷战”形势的影响, 中国一度大规模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设备,重点建设国防工业。后来,坚持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在核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及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而使我国科技进入了由“以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过渡的发展阶段,在载人航天、计算机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9.(2015广东文综,16,4分)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答案D1961年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故可排除A、B两项;题干材料“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说明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 历史2024版.新高考版 .5·3A版 > 7_第七单元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5_10年高考真题分类题组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