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六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3285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六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六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六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六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六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六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级学考过关达标练读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曲线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是()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A原始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 D环境文明解析:1.C2.C第1题,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加快,开始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第2题,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高,人类试图征服自然,环境问题日趋尖锐,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目前,我国“速生鸡”(在养殖过程中

2、,超剂量、超范围违规使用抗生素)事件已经被媒体揭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据此回答34题。3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4“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A BC D解析:3.A4.B第3题,危害人体健康违背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第4题,“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不能使用剧毒农药、增白剂、防腐剂等化学制剂。循环经济

3、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该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6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增加生产生活能源,显著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实现有机质还田A B C D解析:5.A6.B第5题,持续性原则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从图中可以看出,麦田、饲料厂和养猪场为沼气池提供原料,而沼气池中的物质又回到麦田,使农田向良性方向发展,同时发展了粮食加工、食品

4、加工、肉类加工等,发展了经济,因此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第6题,图中农业生产活动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小麦、养猪及农产品加工得到共同发展,实现了农产品的多样化,所以说法正确;有机质还田,改善了农田的施肥结构,但不能显著提高粮食产量,把生产中的作物秸秆、牲畜粪便等废弃物用来制沼气,改善了能源结构,增加了生活能源,没有增加生产能源,所以说法错误,说法正确。只有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公众积极参与,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等,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据此完成78题。7我国重点开发环境无害化技术,实行清洁生产的目的是()A将污染预防控制在生产全过程中B主要控

5、制生产产品的无污染C防止原料、燃料的污染D减少产品最终报废处理过程中的污染8带环境标志的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的优点是()A低毒少害,节约资源 B高质高能,技术先进C减少废料 D省时省力,净化环境解析:7.A8.A第7题,清洁生产可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根本在于生产全过程中对污染物的处理。第8题,环境标志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的优点。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旨在体现我们对治理污染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

6、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材料二目前煤炭仍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针对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鄂尔多斯地区某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了如下产业链。(1)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为主,主要原因是_。(2)在煤炭的开采与使用过程中,分别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材料二中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解析:第(1)题,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因此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仍然以煤炭为主。第(2)题,煤炭开采中的问题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煤炭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

7、,水体和土壤污染等。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对策: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第(3)题,从图中可知: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可以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等。答案:(1)我国煤炭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2)开采中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措施: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

8、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3)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级素养提能强化练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12题。1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黑土肥力下降农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A BC D2有利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全面发展核能C重点发展轻型工业,实现产业转移D发展交通,全面利用区外资源以保护本地资源解析:1.B2.A图示为东北地区,工业发达,对资源的需求

9、量大,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过度开发导致黑土肥力下降。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有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下图是我国人口数、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反映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A深刻的环境危机 B生活贫困C资源短缺 D人口素质过低4下列农业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有()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A BC D解析:3.C4.B从图中可以读出我国人口总数大,人均耕地少,说明资源短缺问题。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10、,会破坏生态环境,可以将部分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林地、草地开垦为耕地,但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陡坡开垦耕地、修梯田,会造成水土流失。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完成56题。5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三江平原 B云贵高原C山东丘陵 D闽浙丘陵6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环境效益主要作用是()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土地肥力A BC D解析:5.C6.D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式中有苹果种植,而苹果属于温

11、带水果,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第6题,题目要求是环境效益,而是经济效益。7读材料,回答问题。“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以沼气建设为核心,结合改圈、改厕、改厨、改院、改水、改路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在基本解决农村生活能源来源问题的同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在各类生态农业模式中,“四位一体”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图为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及结构图。(1)日光温室为沼气池、猪舍、蔬菜创造适宜的_、_条件;猪的呼吸、沼气燃烧为蔬菜提供_(气体),蔬菜的光合作用又为猪的生长提供_(气体);猪的粪便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为农户提供_,还产出沼渣、沼液,为蔬菜生产提供_。(2)结构示意图中所显示的生产过程1和2中,_的环境效益最大。(3)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有哪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农业模式的掌握以及生态农业在我国推广和实施的意义,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应该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回答。答案:(1)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氧气燃料(能源)有机肥料(2)生产过程2(3)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材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