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购并:世界潮流 以美国为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购并浪潮正迎面向我们扑来。美国第一 联合银行和第一忠诚银行的合并,购并总资产达1237亿美元。德国奔驰集团和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涉及金额达920亿美元。美国福特和英国美洲虎、美国通用和日本五十铃及瑞典绅宝、意大利菲亚特和法国雪铁龙已经或正在商谈合并事宜企业购并:挡不住的世界潮流。 企业购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正常的、普遍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市场经济先行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企业购并史。购并作为迅速实现资本集中和企业规模扩张的有力杠杆,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居功至伟。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历过了轰轰烈烈的四次购并浪潮,而世界范
2、围的第五次企业购并浪潮又正向我们迎面扑来。五次购并浪潮 作为世界性的购并浪潮,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美国是一个产权交易极为活跃的国家,企业购并频率之高、规模之大堪称世界之最。购并是建立工业帝国的典型美国手段。一位学者这样写道:在美国,企业家之所好是收购对手的股票;把对方的厂房资产全部接管起来,把各种截然不同的企业熔化在一个新的、令人惊异的复合组织中。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已出现过四次购并浪潮: (一)第一次购并浪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掀起了第一次企业购并浪潮,它使美国工业从一个新生儿迅速成长为巨人。从1895年到1904年,约有3000家企业在横向兼并中消失,其中包含5家以上企业的合并占
3、75,包含10家以上企业的合并占26。由此而导致了在某些部门控制本部门生产不低于50的98家托拉斯和控制生产不低于60的57家托拉斯以及控制生产不低于80的26家托拉斯的建立。美国钢铁公司、国际收割机公司、美国橡胶公司、杜邦公司等著名大公司都在这次浪潮中崛起,这些大垄断组织对后来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企业购并浪潮的主要形式是同行业企业之间的购并,即所谓横向兼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而工业股票的大量上市和企业购并促办人的出现,成为这次购并浪潮中引人注目的特点。工业股票的上市,为企业购并提供了新的手段-股权收购,以及新的场所-证交所,据统计,这一时期60的购并
4、事件是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完成的。企业收购促办人是以促成企业购并为手段从而获取佣金的人员,类似于现在的经纪人。他们的出现降低了企业产权交易的费用,推动了企业购并的发展。 (二)第二次购并浪潮第二次购并浪潮发生于本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在工业中共有4029次购并,其中1929年一年即发生1245起,为历年之最。这次购并浪潮的主要形式是纵向兼并,即产品生产过程中处于两个相邻生产阶段上的企业的兼并,如在制铜工业中,铜冶炼企业与铜加工企业之间的兼并。投资银行家在这次购并浪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投资银行一方面通过融资向收购方提供足够资金,另一方面又雇佣了一些受委托人员,专事寻找可能进行购并的对象。当时人们一致
5、认为在兼并活动中十次有九次都是投资银行家起了核心作用。 在这一阶段,许多购并活动不是出于垄断动机,而是企业家通过收购或转让产(股)权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的一种经营活动。此后,企业产权的买卖日渐成为企业家们日常经营业务的一部分,资本运营理念日益盛行。 (三)第三次购并浪潮第三次企业购并浪潮发生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时间长,规模空前。据统计,1960年-1970年间,购并数目达25598起。特别是在60年代末达到了高潮,仅从1967年至1969年,被购并的企业就达10858家。这次浪潮的主要方式是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购并,即混合兼并。1966-1968年间,横向兼并仅占77,而混合兼并占816。这种
6、方式上的巨大变化并不仅是执行反托拉斯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企业为降低经营风险,实行多元化经营的结果。同时,在这次浪潮中为了规模经济或追逐垄断而进行产权买卖的动机已退居次要位置,更多的是将经营产权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的方式。 (四)第四次购并浪潮 第四次购并浪潮始于本世纪80年代,规模之大令人瞠目。1980-1987年企业产权交易总数已突破2万起,平均每起购并晌的交易额在1989年达47974万美元,10亿美元以上的购并在1985年达37起。超级规模的购并在石油、化工等行业屡见不鲜,最有代表性的有: 1984年3月,谢夫隆石油公司以133亿美元购进美国第5大石油公司海湾石油公司;1986年初,壳牌石油
7、公司以365亿美元购进美国贝里奇石油公司的全部资产;1985年底,通用电气公司以60亿美元买下美国无线电公司;1986年4月,纽约3家广告公司通过购并创立了资产达50亿美元的世界最大广告公司。 在这次浪潮中,战略驱动型的交易取代了混合兼并而成为主要形式。多样化战略是这次战略驱动型交易的具体形式。而且这次多样化战略集中于相关产品之上,不再象第三次浪潮那样进行单纯的无关兼并。 金融工具的创新在这次浪潮中起了巨大作用。为了满足大规模企业购并对巨额资金的需要,金融界大量发行一种资信低、风险大、利率高的债券,这种债券被称为垃圾债券。垃圾债券的出现,可以使小公司用杠杆融资方式筹措巨资,进行收购活动。例如,
8、亨利克莱维斯为了收购雷诺烟草公司,由米尔肯为其发行垃圾债券筹资,结果以250亿美元的高价买下了雷诺烟草公司,其中靠发行垃圾债券筹得的资金占9904。 最新一次购并浪潮又扑面而来 第四次购并浪潮到1990年,已渐近尾声。但随着美国经济景气回升,1992年企业购并风云再起,1993年企业购并出现了历虫上第三个高记录,1994年购并总金额达3360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40,1995年企业购并9170起,金额达7591亿美元,1997年企业购并交易额达到创纪录的9190亿美元。其中交易金额较大者有:(1)美国第一联合银行和第一忠诚银行以交换股票方式合,成为美金融史上最大的银行购并案,购并总资产达1
9、237亿美元。(2)贝尔大西洋公司同NTMEX公司的购并,合同金额达2134亿美元。(3)英国电信公司同美国微波通信公司的购并,合同金额2127亿美元。(4)SBC通信公司同太平洋电信公司的购并,合同金额1652亿美元。(5)世界通信公司同MFS通信公司的购并,合同金额1356亿美元。(6)波音公司同麦道公司的购并,合同金额1334亿美元。(7)迪斯尼公司与美国ABC广播公司的购并合同金额190亿美元。迪斯尼公司的最大竞争对手时代华纳公司亦不甘落后,以80亿美元的价格购并了特纳广播公司。(8)美国第一洲际银行以103亿美元购并第一商业银行,其交易额创美国银行购并的最高纪录。 近年来,汽车工业的
10、购并活动最为引人注目。1997年全球汽车工业有700多次购并活动,交易总额达280亿美元。1998年5月7日,世界汽车工业两大巨头德国奔驰集团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宣布合并为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成为最具轰动性的新闻。这一合并行动所涉及的市场金额高达920亿美元,堪称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工业合并。戴姆勒-奔驰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克莱斯勒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公司。按1997年的销售额计算,两公司合并后年销售额可达1330亿美元,将是仅次于美国通用和福特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公司。两公司合并后一只脚踏在欧洲,另一只脚踏在美国,各有各的市场,且又互相利用双方多年经营起来的销售网络,同时又集中了
11、科研和财政力量,当使双方都收益匪浅。据奔驰公司估计,仅每年节省的费用就可达50亿马克之巨。南德意志报的评论说,这次合并是经济全球化的一股射流,它说明,谁要成为当今全球大角色,谁就再也不能依赖出口,必须和别人联手,以便掌握世界市场,抵御风险。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汽车工业的重大调整才刚刚开始,新的合并案将不断涌现。据一些媒体透露,已经或正在商谈合并的著名汽车公司有:德国奔驰与日本日产、意大利菲亚特和法国雪铁龙、美国福特和英国的美洲虎、德国大众和英国吉普罗孚、美国通用和日本五十玲及瑞典绅宝,日本本田公司据说也在悄悄物色对象。从长远看,随着更大规模的合并案水落石出,象今天航空工业那样的寡头垄断局面,也
12、有可能在汽车工业出现。 与历次购并浪潮相比,最新一轮购并浪潮呈现出新的特点:(1)购并的资产规模巨大。购并额在百亿美元以上的购并案已出现数十起。 (2)跨国购并比例显著提高,且规模巨大。如日本索尼公司对美国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的收购,松下公司对美国MCA公司的收购,韩国现代集团对美国ATL丁一GTS公司的收购,美国普强公司对瑞典法玛西亚公司的收购等。(3)此次购并浪潮并非一般的市场投机行为,而是一种带有全球战略和长期目标的投资行为,反映了当代企业经营的新趋势,被称为理知购并。 (4)第三产业成为购并重点。其中,金融、电信、交通运输业成为大公司竞相角逐的领域。 (5)混合购并比例提高,进一步打破了行
13、业界限,突出了增强企业实力、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竞争能力的战略思想。 在21世纪将临之际,西方国家掀起的席卷全球的这股规模空前、声势巨大的企业购并浪潮,有其深刻动因:企业购并是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全球化、企业无国界化的必然产物。世界经济的复苏为企业购并创造了客观条件。降低高额交易费用的迫切要求。企业为谋求长期发展而采取策略联盟计划,力图控制和垄断市场。政府管制的放松,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但是,经济规模并不等于规模经济,企业购并必然会造成垄断,从而不利于市场竞争,尤其跨国垄断组织的日益扩张,势必导致国际不公平竞争,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发达国家行业巨头来势愈益凶猛的抢滩和攻城掠地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