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计60分1(2分)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12题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考点】25: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冰岛位置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附近,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冰岛正好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而冰岛以南是西风带,盛行西风,所以在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和西风带西风的影响下,冰
2、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解答】解:A、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附近,冰岛不受其控制,故不符合题意;B、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附近,正好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影响,故正确;C、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北风分别位于30附近和高低纬度地区,故不符合题意;D、东北风位于高低纬度地区,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以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为材料,考查了冰岛所处的气压带和火山喷发对交通的影响难度一般,熟练掌握气压带风带即可解答此题2(2分)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12题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3、()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考点】1K:地球的圈层结构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此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最上面是大气圈,中间是水圈,最下面是岩石圈,其中,生物圈位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要注意的是火山灰,其已经是漂浮在大气圈中,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出发,然后进入水圈、生物圈再回到岩石圈【解答】解:由题干“蔓延的火山灰”知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又根据“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最上面是大气圈,
4、中间是水圈,最下面是岩石圈,其中,生物圈为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到岩石圈。故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3(2分)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34题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D丁、甲、乙、丙【考点】19:地球自转的特征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的特征,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根
5、据图中四地6月22日和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判断四地的纬度【解答】解:6月22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当地为2326N;甲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52左右,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6左右,且为四地中最小,可判断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丁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62左右,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四地中最小,可判断丁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乙地接近南回归线,且位于南回归线以北。丁地12月22日太阳高度比甲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说明丁地比甲地更接近回归线,纬度比甲地低。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为乙丙丁甲。自北向南依次是:甲丙乙丁。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所以四地线速度由大至小为乙丙丁甲。
6、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的特征4(2分)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34题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C丁、乙、丙、甲D甲、丙、乙、丁【考点】1G: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即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求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用90减去该地与太阳直射点间的纬度差,利用该公式分析该地的纬度位置【解答】解:图中丙地6
7、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90,该地位于北回归线;甲地距北回归线大约33,距南回归线大约80,可推断位于北回归线丙的北方;乙地距北回归线44,距南回归线3,可推断位于约21S;丁冬至日、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都比乙小,丁位于乙的南方。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甲、丙、乙、丁。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正午让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推理时综合冬至和夏至的情况,并运用图形,方能思路清晰,不至出错5(2分)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两次大地震()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C能量源自地球
8、内部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考点】49: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地震的要素是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震级、烈度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解答】解:A智利地震震中位于太平洋沿岸,海地地震震中位于大西洋沿岸,故不符合题意;B智利地震震中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海地地震在美洲板块内部的断裂带上,故不符合题意;C地震能量源自地球内部,故正确;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的烈度,地质
9、构造,人口分布,建筑物的抗震程度,防灾减灾的意识和措施等多因素,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主要考查地震的要素,形成原因,致灾的影响因素,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全球海陆分布6(2分)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B终年光照充足C雨热同期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考点】82: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3
10、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不同【解答】解:根据图可以看出甲位于南纬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乙位于4060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光照不足,B、C、D错误;受西部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平原分布于沿海狭长的区域,所以甲、乙两地的耕地面积都较小,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图示的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包括图示的经纬度位置、板块位置、地形分布等;并结合地震的形成原因和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等内容分析7(2分)图1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2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
11、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78题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B受暖流影响C受寒流影响D受陆地影响【考点】2K: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地理意义,洋流影响沿岸的气温,暖流增温,寒流降温读图分析南半球大陆西岸为寒流,22等温线明显向低纬弯曲,由此判断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的原因【解答】解:读图分析,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是由于22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弯曲,说明是受到大陆西岸寒流的影响,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使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故选:C。
12、【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8(2分)图1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2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78题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2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考点】2B: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气候类型的判读,首先读图1分析四地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图1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判读,甲地为热带沙漠带,全年高温少雨;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丙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13、丁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然后分析图2气候资料图判读气候类型,图中气温曲线反映该地区全年高温,降雨季节长,从4月至10月为其雨季,年降雨量大约为1000多毫米,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解答】解:读图1分析四地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图1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判读,甲地为热带沙漠带,全年高温少雨;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丙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丁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读图2气候资料图判读气候类型,图中气温曲线反映该地区全年高温,降雨时期长,从4月至10月为其雨季,年降雨量大约为1000多毫米,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14、注意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热带季风气候虽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但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比较短,集中在678月份,年降水量比热带草原气候多。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判读都是高中地理重要的考点,这些考点规律性比较强,学生应总结归纳并强化记忆。对一些相似度比较高的气候类型,需从细节入手比较记忆,如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具有海洋性特点的季风气候等。9(2分)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910题。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AKLOP线BKMOP线CKMNQ线DKRQ线【考点】E2: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H:等高线地形图
15、;21:热点问题;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15: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分水线:地形向两侧倾斜,使降水分别汇集到两条河流中,这一地形上的脊线起着分水的作用,也称作分水岭【解答】解:两河的支流发源于分水线附近,看两河交界处即可,一般是山脊线。故选:B。【点评】该题考察了地形图的判读,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对地质地貌类型有熟悉的认识,可用排除法作答10(2分)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910题。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AKRQPT线BKMNQPT线CKLOPT线DKST线【考点】E2: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菁
16、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H:等高线地形图;21:热点问题;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15: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等高线是地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又称基本等高线【解答】解:由图中可以看出,KST线所经过的地区,经过的等高线最少,说明该小路所经过的地区地势较平缓,是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故选:D。【点评】该题考察了地形图的判读,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相对高度的计算,可用排除法作答11(2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184天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
17、锋面位置示意图回答1112题据图,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5月和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B6月和10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C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D9月和10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考点】2A:气压系统与天气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副高对我国的雨带的影响西太平洋副高北侧是北上暖湿气流与中纬南下冷气流相交的地带,气旋和锋面活动频繁,常常形成大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成为我国东部重要的降水带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解答】解
18、:A、根据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在5月雨带没有到达上海,7月雨带到达华北一带,故不符合题意;B、6月是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上海出现梅雨天气。10月雨带基本要退出我国陆地,故不符合题意;C、78月,雨带在华北一带,我国的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天气,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故正确;D、9,10月受冷锋南下的影响,雨带也基本退出我国大陆,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副高对我国的雨带的影响知道雨带的移动规律解题即可,难度不大12(2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184天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回答1112题小亮计划
19、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考点】AD:GIS的基本功能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该题涉及到的是GIS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等,能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地物空间分析及位置分析、趋势分析、模式分析,以及模拟结果【解答】解: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主要是利用GIS与其它信息技术相结合提供最优路径选择。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的是GIS的主要功能,适当识记即可地理信息系统目前主要应用于测绘、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市场分析等各个领域1
20、3(2分)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曲线、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考点】5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从三类用地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和付租能力以及用地规模来分析和考虑:三类用地中,商业用地面积比例最小,付租能力最高,在城市中心区面积比例增加;工业用地因用地规模较大,付租能力较低,主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居民区为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面积大,且分布于城市中心附近【解答】解:曲线
21、所占的比重最大,也就是所占的面积大,且位于城市的中心附近,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是居住用地。曲线用地规模比曲线小,且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外围,因此是工业用地。曲线的所占面积较小,且主要位于市中心,因此是商业用地。故选:C。【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地图的分析能力,以及影响城市用地的主要因素14(2分)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考点】54
22、: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学生主要是对于地图进行分析:曲线所占的面积大,且位于城市的中心附近是居住用地曲线用地规模比曲线小,且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外围是工业用地曲线的所占面积较小,且主要位于市中心是商业用地学生只要区别功能区在12千米处1990年是10%,2005年大约是15%功能区在1990年是38%左右,2005年大约是42%左右功能区1990年和2005年之间的变化不大,大约都在0%左右【解答】解:A、根据上面的数字分析可知:工业用地的比例增加,居住用地的比例增加,故不符合题意;B、同上分析可知:工业用地的比例上升,商业用地的比例变化不大,故正确;C、数字变化可以看出
23、:居住用地的比例上升,工业用地的比例上升,故不符合题意;D、居住用地的比例上升,商业用地的比例变化不大,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根据上题的判断处各曲线所代表的城市用地,结合图上的数字变化可以看出15(2分)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A乙城市圈70年代B乙城市圈80年代C甲城市圈90年代D丙城市圈90年代【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通常判断三率的高低以1%左右为低,1%以下为较低,12%为较高,2%以上为高,依次可以看出甲
24、城市80年代,乙城市60年代和70年代可能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增长模式【解答】解:读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标准,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甲城市80年,乙城市60年代和70年代。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掌握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相关知识16(2分)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乙城市圈 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
25、化速度慢、水平低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甲城市90年代人口迁移率较高,人口主要迁向城市,代表了发展中国家当前的城市化特点;乙城市60年代人口主要由从农村迁往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代表了发展中国家当前的城市化特点;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迁移率较低,代表了发达国家当前城市化的特点;丙城市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迁移率为负值,人口由城市迁往农村,代表了发达国家当前城市化的特点,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可以判断【解答】解:A、乙城
26、市60年代人口主要由从农村迁往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代表了发展中国家当前的城市化特点,城市化速度快、水平低,故不符合题意;B、乙城市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迁移率较低,代表了发达国家当前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故不符合题意;C、丙城市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迁移率为负值,人口由城市迁往农村,代表了发达国家当前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故不符合题意;D、甲城市90年代人口迁移率较高,人口主要迁向城市,代表了发展中国家当前的城市化特点;丙城市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迁移率为负值,人口由城市迁往农村,代表了发达国家当前城市化的特点。90年代,与丙城市
27、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掌握人口迁移、城市化的特点等相关知识17(2分)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718题、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考点】7D: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该园区农业生产是农业科
28、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其特点是: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解答】解:当地用冰雪融水灌溉作物,应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因此为水窖集雨。种苗培育属于农业技术研发。作物秸秆经过用于畜禽养殖,应为饲料加工。沼气是能源,应是供暖。沼渣用于作物种植,是肥料。进入沼气池,是作物种植的废弃物。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8(2分)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718题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小农经营B集约化程度低C商品率高D科技水平低【考点】62: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
29、形成条件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循环经济”倡导采用“低能耗、高利用、再循环”的方式发展经济,反对滥采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使所用的原料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如图中秸秆、沼渣、畜禽粪便都得到了合理再利用【解答】解:本题材料丰富,指向明确,题干中的“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尤其是图中的“销售都指向了“商品率高”的特点。得结论。故选:C。【点评】某种产品的商品率越高,表明该部门生产越发达,专业化程度越高,同社会其她部门关系越密切19(3分)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1920题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
30、,正确的是()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考点】3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影响自然带复杂程度和雪线高低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提取图示信息并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由图可知,该山的东坡、南坡自然带谱复杂,这是因为这两坡的山麓海拔低,相对高差大、垂直方向上水热条件变化幅度大该山体位于我国,北坡的纬度高、温度低,因此北坡的雪线高度低【解答】解:A、在我国海拔高度达到7500米只有西南的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
31、其南坡和东坡是向阳坡、迎风坡、纬度位置较低和相对高差大,因而自然带较为复杂,故正确;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水分和热量较少,故不符合题意;C、南坡和东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因而雪线较低,故正确;D、东坡积雪冰川带下限较低主要是由于东坡处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C。【点评】掌握基本的山地垂直分异规律、特点及影响其自然带的因素,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20(3分)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1920题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C位于湿润河谷
32、一侧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考点】3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本组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分异规律、特点及影响其自然带的因素图中根据有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和干旱河谷灌丛带分布特征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的基带一致,由于该山体有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可知它一定位于南方湿润地区;但是该山山麓地带分布的是干旱河谷灌丛带,故它位于干热河谷一侧。故选:AD。【点评】掌握基本的自然带分布特征及读图过程中注意重点知识点的理解,学会根据自然带推算区域特征,难度适中21(3分)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
33、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2122题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考点】49: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干旱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解答】解:A西南省区属于湿润地区,正常年份,大气降水能满足农业用水量,故不符合题意;B西南省区属于湿润地区,2010年3、4月间出现大旱,因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故正确;C西南省区属于湿润地区,故不符合题意;D.2010年3、4月间,因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晴天增多,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故尔出现大旱,故正确。故选:BD。【点评
34、】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结合区域特征分析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22(3分)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2122题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D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考点】49: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洪水的形成有下列原因:强降雨、大量冰雪快速融化、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堤坝溃决;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高,植被
35、覆盖率低;河道弯曲,纵向坡度小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和预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综合防洪,加强绿化,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等【解答】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降水量少,但高山积雪多,3、4月气温快速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形成洪水,紧急应对措施可疏浚河道、修堤筑坝。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熟悉区域特征23(3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
36、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ABCD【考点】45: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面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温度升高,产生地面辐射长波辐射(物理知识:物体受热温度升高,就要产生辐射;温度越高,波长越短,反之亦然);因为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所以大部分被大气(低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使得大气增温;大气增温,产生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其中较大一部分的大气辐射是射向地面的,因为这部分的大气辐射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所以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因地
37、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所以说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根据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分析,图中的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是地面辐射,是大气逆辐射,是太阳辐射【解答】解:根据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分析,图中的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是地面辐射,是大气逆辐射,是太阳辐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因此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环节是图中的。故选:AC。【点评】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此题难度不大24(3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
38、原因是()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B旱涝灾害增多C某些物种灭绝D土壤肥力下降【考点】45: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气候变暖,降水和水循环发生改变,许多地区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改变,许多物种可能灭绝;自然资源开发条件改变,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结构; 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危害人体健康【解答】解:所谓CO2的施肥效应是指CO2浓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助长作用,有些粮食作物的产量会提高。CO2浓度上升对粮食作物产量产生的影响将直接关系到
39、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全球粮食供应安全及人类适应对策。但是 气候变暖,降水和水循环发生改变,许多地区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比如旱涝灾害增多,影响粮食生产。故选:AB。【点评】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掌握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此题难度不大25(3分)如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A为资金B为技术C为劳动力D为原料【考点】81:区域的含义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E:地理关联图;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发达地区向欠
40、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解答】解:直接根据图示,并结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条件比较分析,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输送资金和技术,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输送劳动力和原料。故选:AC。【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比较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发展中的区位条件的差异,并结合产业转移的基本原理、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分析26(3分)如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
41、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三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D发达地区向欠发过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考点】84: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31: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4:利用地理事实;521:人口与城市【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和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对经济发达地区提供了产业升级的机会,降低了污染,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有可能造成环境压力【解答】解:A选项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
42、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污染较大企业不能承接,所以错误;B选项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转移的是低技术含量的,所以错误;C选项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故错误;D选项发达地区向欠发过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故选:D。【点评】本题以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产业转移的影响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二、非选择题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图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和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图材料二
43、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热量、水分条件好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畜牧业,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生态破坏(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能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考点】48: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62:农业地域类
44、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65: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从高原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来看,主要是水热不足,从图中分析东南部水热条件(2)高原北部属于内陆地区,几乎不受夏季风影响,干旱低温东南部为横断山落差大(3)纯识记内容【解答】解:(1)高原东南部河谷地区海拔低,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适宜发展种植业;高原北部降水少,气温低,植被以高寒荒漠、草原为主,适宜发展高寒畜牧业,但过度发展可能导致生态破坏(2)高原北部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充足,太阳能丰富;东南部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势陡、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3)高原东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因为青藏高原生态脆弱,所
45、以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故答案为(1)热量、水分条件好;畜牧业;生态破坏;(2)太阳能;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3)长江;黄河;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点评】需熟练记忆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要充分从题目中获取信息28(14分)图1为1990年和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结构图,图2是2006年各地原油生产、原油加工和乙烯生产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回答问题(1)图1所列国家中,与1990年相比,2006年新增的石油进口国中比重最大的三个国家依次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和俄罗斯(2)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国外方面:拓展石油供应渠道(来源地多元化);保障石油运输安全(运输方式多样化) 国内方面: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3)读图2原油生产比重明显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区有西北、华北、东北,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原油加工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原料,华东地区原油加工、乙烯生产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市场(4)石化工业园是由石油化学工业企业集聚而成的,其主要优点有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和有利于集中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