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馨雅资源网 https:/ 更多资源请登录学魁网 http:/ 第一讲:先秦秦汉考点考法与解题技巧第一讲:先秦秦汉考点考法与解题技巧一、先秦时期一、先秦时期1.1 早期中华文明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1.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考点一:考点一:【文明起源文明起源】考法一:代表性遗址1.旧石
2、器时代:元谋人、山顶洞人2.新时期时代:(1)北方: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2)南方: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3.旧石器、新石器区分(1)打制石器vs.磨制石器(2)未出现农业vs.出现了农业考法二:多元一体,中原核心1.多元一体,中原核心是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2.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特点。考点二:考点二:【三皇五帝三皇五帝】考法:三皇五帝与华夏认同 三皇五帝的认同即是对华夏文化的认同考点三:考点三:【早期国家早期国家】考法一: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城市、差别(阶级)、监狱、祭坛、宫殿。考法二:早期国家出现的过程考法三:“家天下”1.本质:部落联盟向国家的转变2.根源:生产力的发
3、展认出重要遗迹、画出来他们的结构图、肯定出文物题、考唯物史观;时代特征必须背死了;百家争鸣记住核心思想、意义会考主观题馨雅资源网 https:/ 更多资源请登录学魁网 http:/【史料实证选择题史料实证选择题】1.多则史料辨析:(1)找到多则材料的共同点,即为答案(2)多则史料分歧过大时,则不断探索、搜集更多史料2.二重证据法文献史料需要与文物相印证,存在矛盾时以考古证据为主要依据。馨雅资源网 https:/ 更多资源请登录学魁网 http:/3.传说的史料价值 传说非信史,但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4.传反向考古题给定结论,为其选择合适的史料馨雅资源网 https:/ 更多资源请登录学魁网 h
4、ttp:/考点四:考点四:【内外服制内外服制】考法一:基本史实考法二:与分封制的关系1.是分封制的雏形2.相比分封制更加松散考点五:考点五:【分封制分封制】考法一:分封制的基本史实1.内容:授土授民,封邦建国,层层分封,代代世袭。2.对象及主要国家(1)亲族:燕、鲁、晋、吴、卫(2)功臣:齐、秦(3)先代贵族:宋考法二:分封制的特点1.上下级等级严密2.相比内外服制,君臣关系得到强化考法三:分封制的影响1.有利 (1)扩大了疆域(2)加强对商代遗民和边疆的控制(3)影响地域文化、姓氏文化(4)促进文化交流(5)形成了“天下一家”的认同2.不利:割据隐患考法四:“封建”的两重含义1.中国传统语境
5、下的封建:封邦建国2.考点六:考点六:【宗法制宗法制】考法一: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考法二:宗法制的特点:家国一体(家国同构、血缘与政治相连结)考法三:宗法制的影响:1.缓解贵族内部矛盾2.对社会观念的深远影响馨雅资源网 https:/ 更多资源请登录学魁网 http:/(亲人、血缘、家庭、家风、家训、祠堂、祖坟、宗庙、孝悌观念、重男轻女观念)考法四:同姓不婚,异姓通婚 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基础考点七:考点七:【礼乐制礼乐制】考法一:礼乐是分封宗法的体现考点八:考点八:【早期政治特点早期政治特点】考法:1.最高权力尚未集中,但有加强趋势2.具有神秘色彩,但逐渐消退3.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参考家国一体
6、考点九:考点九:【敬天保民敬天保民】考法:1.体现了德治的观念,有利于对统治者的约束。2.与商代相比较,更具有人文色彩。考点十考点十【青铜器青铜器】考法一:以小见大1.经济:发达手工业的体现。2.政治:分封等级、宗法观念的体现。3.文化:文化交流的体现。考法二:著名青铜器(了解)利簋:记载了牧野之战、商周断代的依据何尊:记载了营造洛邑、“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散氏盘:记载了一场土地交易考点十一:考点十一:【井田制井田制】考法一:基本史实-土地国有,所有权归属天子考法二:瓦解的倾向-西周中期已经出现考点十二:考点十二:【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考法一:识记内容1.制度:分封宗法瓦解,
7、官僚政治出现,各国改革变法2.战争:争霸兼并战争频繁3.阶级:奴隶主贵族阶级衰落,地主阶级崛起4.社会:“士”阶层活跃5.经济:铁制工具出现,井田崩坏,私有土地出现,工商业发展6.文化:百家争鸣,私学出现7.民族:华夏认同出现并扩展考法二:总特点-社会大变革时期考点十三:考点十三:【分封宗法的瓦解分封宗法的瓦解】考法一:基本史实1.西周后期已有瓦解倾向2.春秋时期开始瓦解,但仍有约束力3.战国后期作为制度最终瓦解4.分封宗法遗风始终存在于古代社会考法二:表现1.王室衰落2.诸侯争霸兼并战争3.小宗取代大宗4.礼制的破坏馨雅资源网 https:/ 更多资源请登录学魁网 http:/考点十四:考点
8、十四:【贵族政治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官僚政治】考法一:官僚主义取代贵族政治过程1.官僚政治于战国时期出现2.官僚政治于秦汉确立并完善3.贵族政治始终存在遗存考法二:官僚主义出现的标志 俸禄、印信、升迁、任免、布衣卿相、士、客卿、食客考点十五:考点十五:【华夏认同华夏认同】考法:形成与发展1.春秋时期出现 标志:强调蛮夷与华夏的区别2.战国时期扩展(1)代表:秦、楚(2)原因 经济文化交流逐渐频繁 各国间战争频繁D.商业兴盛考点十六:考点十六:【铁犁牛耕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土地私有】考法一:铁制工具的出现1.通过考古证据判断铁质工具的出现2.通过其他信息推断铁制工具的出现考法二:生产力进步改变生产关
9、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过程 2.问根本原因/直接影响考点十七:考点十七:【变法运动变法运动】考法一:各国变法背景-即时代特征考法二:识别变法措施1.土地改革:废井田2.县制改革3.官制改革:奖励军功考法三:商鞅变法的特殊性1.秦国优越的条件:地处偏僻、贵族势力弱2.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各国变法中最为彻底考点十八:考点十八:【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考法一:出现背景-即时代特征考法二:识别百家学说馨雅资源网 https:/ 更多资源请登录学魁网 http:/1.儒家(1)孔子:仁爱(有等级)、礼乐、德政、有教无类(2)孟子:民本、性善、缓解社会矛盾(3)荀子:性恶、王道、恢复社会秩序考法三:百家
10、代表阶级及其地位1.孔子:奴隶主贵族阶级2.老子:奴隶主贵族阶级3.战国儒家:新兴地主阶级4法家:新兴地主阶级5.墨家:平民阶层考法四:百家之间的关系1.都出自对社会矛盾的思考二、秦汉时期二、秦汉时期1.3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通过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考点一:考点一:【秦的统一秦的统一】考法一:意义1.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2.提高了国家的组织动员能力3.促进民族交融考法二:识别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城防、驰道直道、灵渠 考点二:考
11、点二:【郡县制】考法一:设立过程1.渊源(1)春秋最早出现县(2)战国有郡有县,商鞅设立县制2.秦代设立郡县制之前进行过讨论3.郡县的设立有其必然性考法二:特点 关键词:垂直、直接、有效、流动考法四:县的地位 中国地方行政在两级到三级间变化,但县始终是最基础的行政级别 秦汉:郡县 魏晋:州郡县 隋唐:州县 唐宋:道(路)州县 元明清:省府县考点三:考点三:【三公九卿三公九卿】考法一:基本史实及其职能1.丞相:统领百官识别教材内外的相关措施;建立起措施与统一的联;馨雅资源网 https:/ 更多资源请登录学魁网 http:/2.太尉:最高武官3.御史大夫:监察官(后代凡是带有御史字样的官职都与监
12、察有关)考法二:“家天下”的特点 三公九卿中大量职能部门服务于皇室而非国家考法三:朝议、廷议 一种集体决策制度,一定程度约束君权。考点四:考点四:【秦代的法律教化秦代的法律教化】考法:特点1.秦律细密严格且具有实用性2.秦代不排斥礼仪教化考法二:设立考点五:考点五:【秦的灭亡秦的灭亡】考法一:深层原因 秦制与六国地区的“排斥反应”考法二:“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代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为后代所继承考点六:考点六:【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君主专制】考法一:区分1.中央集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变化,体现于地方官制2.君主专制:中央政府内,皇帝与中央官的矛盾变化,体现于中央官制3.新教
13、材已不强调二者区别,经常混用,理解即可 考法二:地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法七:郡国并行制的影响考法七:郡国并行制的影响1.割据隐患,威胁集权2.维护了汉初的统治考法二:推恩令 and so on1.景帝时期已有弱化诸侯王的政策2.推恩令不是削弱诸侯王的唯一手段3.加强集权不是推恩令的唯一影响考法八:中外朝考法八:中外朝考法一:识别中朝 侍中、侍郎、尚书、给事中、散骑考法二:以内制外 中朝相对于外朝是内臣。中国古代政治中,内臣逐渐掌握更多的权力,逐渐成为新的外臣,然后出现新的内臣对其制衡。考法九:刺史制度考法九:刺史制度考法一:特点 秩卑权重,以卑临尊。历代监察官基本都具有此特点。考法二:
14、变化 西汉时期为监察官,东汉后期成为行政官,州也成为地方行政区划。考法十:察举制考法十:察举制馨雅资源网 https:/ 更多资源请登录学魁网 http:/考法:作用影响1.考察才能和德行,有利于选拔人才2.有利于世家势力形成,不利于选拔人才(东汉)考法十一:汉代经济制度考法十一:汉代经济制度考法一:汉初的经济制度 十分宽松。目的是恢复经济发展,但也会带来弊端。考法十二:汉代经济制度考法十二:汉代经济制度考法二:识别汉武帝经济制度1.识别制度:币制统一、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征收重税。2.目的:(1)配合政治上的集权加强。(2)增加政府收入,为汉匈战争提供经济基础。考法十三:董仲舒新儒学考法十三:董仲舒新儒学考法一:识别汉武帝经济制度1.识别制度:币制统一、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征收重税。2.目的:(1)配合政治上的集权加强。(2)增加政府收入,为汉匈战争提供经济基础。更多优质资源请登录馨雅资源网()获取。唯一分享渠道请认准馨雅资源网,别处获取的均为盗链,无任何保障。请认准唯一分享渠道馨雅资源网【馨雅资源网 https:/ 更多资源请登录学魁网 http:/https:/】!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