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都分12.重点、难点和关键.本章教材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本章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学好本章教材的关键也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除其本身是学习重点外,它还是学习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与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础。本章教材的难点是配方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分式方程的验根问题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3.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需2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12.1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约5课时12.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约2课时12.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约2课时*12.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约2课时12.5二
2、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用公式法)约2课时12.6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约4课时12.7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约3课时12.8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约2课时%12.9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可以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约2课时小结与复习约4课时3第十三章函数及其图象I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会根据坐标确定点,由点求得坐标2.使学生了解函数的意义和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会发现、提出函数的实例,并能够用描点法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3.使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会画出一次函
3、数的图象,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4,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并会用公式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和对称轴,¥使学生会用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和对称轴,并会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5.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6.使学生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主要内容及其地位作用.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函数的概念、表示法、以及几种简单函数的初步介绍
4、.首先,从画函数图象的实际需要出发,给出直角坐标系,建立起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然后,由变量的观点出发,结合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出函数的意义,并针对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介绍了函数的一些有关概念;接下来,学习函数图象的知识,并结合从解析式列表到描点画图的过程,引出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在有了函数的初步知识之后,教科书依次介绍了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其中讲到这几种最基本的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图象以及部分性质等,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上看,由直线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到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由列代数式到确立函数解析式,由代数式的值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与函数值,由正、
5、反比例关系到正、反比例函数,由一次方程(组)和不等式到一次函数,由二次方程(组)到二次函数,由解方程到待定系数法,等等,本章不少内容都是以学生学过的数、式、方程等知识为基础展开的.同时,在应用旧知识的过程中,也就起到了复习、巩固、提高的作用,此外,从数学自身的发展过程看,正是变量与函数概念的引人,标志着数学由初等数学(常数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尽管本章只是讲述了函数的一些最基本、最初步的知识,但是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是十分有益的。4在初中阶段,本章的内容,特别是有关函数图象的部分,进一步加强了代数与儿何的联系.此外,从变量与函数概念的引人,函数的实例
6、,一直到简单的应用,又时时与物理、化学等学科交织在一起从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看,有关函数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讨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时,越来越多地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函数的内容在其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又如,计算机日渐普及,学习、使用计算机是需要函数图象的有关知识的.正是由于函数知识的重要性,在高中数学中,将更多、更深人地学习、研究函数。2.重点、难点和关键本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无论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的理解,还是对函数的意义和函数的表示法的了解,都离不开对于具体函数的认识.本章介绍的几种函数中,以一次函数为最基本,并且数科书中对一次函数的讨论也比较
7、全面.学习了一次函数之后,学生就对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讨论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有关问题就有基础了.本章的难点是对函数的意义和函数的表示法的了解.先看函数的意义,函数有不同的定义方法,本章采用了“变量说”来定义函数,这种定义有便于学生接受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例如关于“变量”、“对应”这些词汇,并没有给出比较明确的定义,这就妨碍了对函数定义本身的了解。此外,与初中代数的其他主要概念比较,“函数”难在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不像“有理数”、“代数式”、“方程”等,学生在小学就学过,尽管程度深浅不一,再看函数的表示法,基于上面提到的原因,学生遇到的函数实例还不多,而教科书上又是以
8、解析式表示的函数为主,所以对于用列表法、图象法表示函数的认识只能是比较初步的学习本章的关键是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尽可能地减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例如,在引人函数概念时,要尽量利用学生在小学就学过的正反比例关系等知识,在学习函数的初始阶段,采用“变量说”定义函数,是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的.又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要注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时,还有与几何知识相联系的问题。3.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7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13.1平面直角坐标系约2课时13.2函数约2课时13.3函数的图象约2课时13.4一次函数约1课时13
9、.5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约2课时13.6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约2课时13.7二次函数y=ax2+bx十c的图象约3课时13.8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约1课时小结与复习约2课时5第十四章统计初步I教学要求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等概念的意义,能指出一个简单的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的容量是什么.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知道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就越精确。2.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会用简化计算公式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会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3.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求法4.了解样本方差、总体方差、样本标准差
10、的意义,会用计算器计算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会根据同类问题两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5.理解分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的意义,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会就一组数据列出频率分布表和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6.通过实习作业,初步掌握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I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主要内容及其地位作用,在初中代数里,“统计初步”是自成体系的单独一章,安排在整个初中代数教材的最后.本章所介绍的是统计学中的一些最初步的知识。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计算、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推断的科学,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重要数学分支,今天,统计学的应用已渗透到整个社会
11、生活的各个方面.事实上,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离不开数据,而处理数据就要用到统计知识.许多科学都建立了相应的统计学,例如教育统计学、医学统计学、体育统计学等.可见,学习“统计初步”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它对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和进一步学习都很有好处这一章在提出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的概念的基础上,又以平均数为例,介绍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为了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介智了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为了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介绍了方差与标准差:,为了弄清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介绍了整理一组数据,并获得其频率分布的方法,在内容安排上,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没有一开始就提出较为抽象的总体与样本的概念,而是从对一组数据的整理、计算入手,先介绍学生熟悉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接着介绍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等概念的实际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概念,以及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方法,由于统计的特点是与数据打交道,解题时往往计算较繁,费时较多.对此,学生可能感到不太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