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样本STRATEGY劳动最美:劳动课程的校本建设文 卢 凤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劳动教育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课表中一门独立的课。如何着眼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好劳动教育课程,是众多学校面临的难题。重庆市璧山区剑山实验小学基于青雅文化特色,构建了雅行修养课程,在课程育人、活动育人、体验育人、协同育人理念下,构建了“劳动最美”校本特色课程。一、灵活渗透:用儿童的视角解读在信息化时代,生活方式逐渐远离土地。为此,学校从学生视角出发,精心设“劳动最美”特色课程,形成“覆盖学生全部生活”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将基
2、地观察课、技能训练课、班级创意课排入课程表,每期一次“劳动大比拼”关注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学段,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开展通识型劳动教育。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劳动走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能成为劳动的主人。通过将“劳动最美”系列课程纳入课程计划,学校针对不同学段,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开展通识型劳动教育课程。基于学校文化的多样化资源,开发特色化劳动教育课程。开展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班务和校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学习性劳动、工艺劳动、公益劳动等,以多种形式的劳动让学生的生活能力得到提升,理智得到培养,美好生活得以创造。结合学校青雅文化和区域特点,开设园艺、非物质
3、文化遗产、农耕、养殖、剪纸、烹饪、陶艺等特色课程。建设古道湾公园劳动实践基地,种植常见蔬菜、果树、粮食等,让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并合理开发、享用劳动成果。开展枫香湖儿童公园农耕劳动,引导学生认识传统的农耕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如风车、锄头、石磨、箩筐、扁担、谷耙、草耙子、连枷、簸箕、竹篓/竹筐、犁头、耙、舂米用具、鱼篓、谷筛、铁耙、锄头、蓑衣等;举行扁担箩筐赛、趣抬柚子等劳动体验,感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带领学生擦栏杆,捡扫落叶,体验清洁工的艰辛等。图 “劳动最美”课程41EDUCATION TODAY今日教育October 2023 二、深层实践:用多样的途径践行学校“推翻”教室的围墙,解放学生的
4、双手,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让学生“走出去”,建构没有围墙的劳动课程。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是深层实践最主要的途径。学校的“周三劳动实践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家务劳动分布到每个年级,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计划。实践活动具有梯度性与层次性,学生通过六年一贯的“周三劳动实践活动”,养成劳动习惯,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周六志愿者”亲子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学生通过在人行道旁进行交通劝阻、环境保护等,参与社会管理,对于劳动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在“校区种植园”,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一片“责任地”,学生通过规划、种植、养护、收获,参与规划设计、劳动实践、分享收获的全过程,为校园增
5、添美,同时种植园也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平台,积累了丰富的劳动教育管理和实践经验。选点突破为多样途径增添色彩。结合区域特点,为落实“中草药知识进校园”的举措,学校向地方规划馆申请了一块 300 平方米的空地,种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通过社团的方式进行管理。参与此社团的学生从中草药的认识、种植、药用价值、理财等方面着手,构建了一系列劳动课程,学生乐此不疲,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团队合作、劳动精神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劳动课程实施从始于活动方案走向始于目标,遵循的思路是“课程实施目标劳动教育成效评价劳动实践活动”,改变劳动课程设计观;劳动教育从散点走向系统化、序列化,改变劳动教育活动观。三、凝心聚力:用
6、协同的力量推进为营造“劳动最美”的氛围,弘扬劳动美德,学校通过劳动专题宣传栏、劳动提示语、“劳动最美”专题小报、劳动歌曲上墙等形式来营造一种无声的教育氛围,让学生从中受到“劳动最美”的熏陶。环境育人让“劳动美德”入脑入心。学科渗透和融合体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每周的个性涵养课程设置了手工、茶艺、烹饪等劳动,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从学习做各类菜式的劳动中获得了成就感,培养了对生活的热爱。家校合力是协同推进的最好力量。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家庭和学校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到孩子的劳动教育中。教师做好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学校定期召开由教师、家长、学生参加“劳动最美
7、”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劳动的重要性,作为教育路上最好的协同者,引导学生去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四、榜样示范:用评价的方式落地建立劳动评价制度、确立劳动评价维度已成为学校综合评价改革的一部分。学校以评价为导向,完善劳动评价机制,设置特色奖章,家校合力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坚持多主体评价和评价形式多样化。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养成的标志在于其勤于劳动、自觉劳动、勇于劳动创造。围绕这一终极目标,学校将劳动评价纳入学期统筹设计,班级每周一评,教师、同伴、家长随时督导,传承劳动精神,为终生好习惯奠基。采用时时评、处处评、人人评的方式,以评价促发展,唤醒师生、家长的认知,培养学生未来成长发展的品行和能力,为未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和外聘公司共智共力研发了成长观测平台,从学生入学即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档案记录。学生平时佩戴好一人一码的芯片,平台对于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劳动过程、劳动成果等进行实时“劳动记录”。四年级开始增加了记录主体,自己记录、同伴记录,以自评、互评的方式明确努力方向。每周三的“劳动实践日”分年级设置生活劳动,孩子在家整理衣物、收拾房间、洗衣物、做美食,家长可以上传图片、文字、视频记录孩子劳动的过程,并给予星级评价。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区剑山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