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 期2024年1 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Education JournalNo.1Jan.2024劳动与游戏的关系辨析兼论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余瑶李静(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孝教育学部,重庆4 0 0 7 1 5)摘要:在幼儿劳动教育实践中,对劳动与游戏关系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与效果。劳动是人的类本质,自由是游戏的根本属性,劳动与游戏既对立又统一。幼儿劳动教育要注重游戏精神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增进其趣味性,以更好地达成劳动教育的育人目的。同时也应认识到,游戏并不等同于劳动,幼儿劳动教育应坚持教育的严肃性
2、,防止过度游戏化对劳动教育本真意蕴的遮蔽。关键词:劳动;游戏;劳动教育;幼儿劳动教育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 0 9 5-1 7 6 0(2 0 2 4)0 1-0 1 1 6-1 2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育人价值。幼儿时期是劳动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奠基作用。劳动与游戏是幼儿劳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对范畴,“劳动”是劳动教育的本体论范畴,“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阐明劳动与游戏的关系是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前提,其回答直接关涉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效果。然而,当前学界对劳动与游戏概念本身的界定,尤其是对两
3、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深入探讨,导致教师及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要么脱离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将劳动教育与游戏割裂开来,致使劳动教育成为儿童生活的负担;要么将劳动教育完全等同于游戏,收稿日期:2 0 2 2-0 4-0 7作者简介:余瑶,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李静,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新发展阶段脱贫地区农村幼儿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机制构建研究”(22BSH077)。第1 期致使劳动教育的形式大于内容,劳动教育的本真功能未能真正发挥。辨析幼儿劳动教育中劳动与游戏的关系,有助于纠正幼儿劳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偏差,更好地
4、推进幼儿劳动教育实践。在汉语中,“游”表示一种自如的、随意的活动。说文解字中“游”意为“旌旗之游也”,随风飘动的旌旗之飘带引申出了自由、悠闲的含义。游还指游憩、游玩,如诗经中所述:“噬肯来避”2 1 。“戏”本义为角力,竞赛体力之强弱。说文解字中“戏”被解释为“,三军之偏也。一日,兵也”3 。此外“戏”还有“演戏”“戏言”的含义,指事情是虚幻的,不真实的。例如“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4 。合成词“游戏”一词基本上保留了“游”和“戏”的含义,主要指随意的、自由的玩要活动。在西方,不同时期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游戏进行了深人论述,形成了思想史上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游戏说”。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
5、多德在对游戏进行论述时,都看重游戏服务于现实生活的作用。柏拉图曾多次在法律篇国家篇等著作中论述游戏的教育作用。他认为,参加符合法律的正当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养成遵守秩序和法律的精神,使儿童成为品行端正的公民。因此,教育者应在游戏中引导、培养儿童,使其在未来成就自己的事业。5-6 1 亚里士多德认为游戏是服务于严肃活动的“游戏是为了严肃的工作”,“幸福生活离不开勤劳,却不在游戏之中”7 。近代以来,德国哲学家康德,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荷兰历史学家赫伊津哈等人都先后对游戏进行过研究和讨论。康德和席勒对游戏的观点主要体现在艺术认识的讨论中。康德以游戏性来说明自由艺术的特征,“即一种本身就使人快适的事情
6、而得出合乎目的的结果(做成功)”8 。如此,游戏就具有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因而它是自由的。席勒同样认为游戏内在地包含了愉悦和自由的成分,“像人的身体器官一样,人的想象力也有自己的自由运动和物质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它不与形象发生任何关系,仅仅为自已的独断独行和无拘无束而感到快乐”,并将游戏的自由本质提到了人本真的生命状态的高度。“只有当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而只有当人在游戏时,他才是完整意义的人。”1 0 赫伊津哈在文化中探寻游戏元素时,明确指出“游戏是自由的,是真正自主的”。在游戏中,儿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愿地进行游戏。游戏的开展以其自身为目的,而非任何外在的要求或需求所驱使,“它从来
7、不是一桩差事”1 2 。尽管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但自近劳动与游戏的关系辨析一、游戏:自由的本性117118代以来,自由始终都被认作是游戏的基本特性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4年二、劳动:人的类本质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劳动具有双重意义:一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强调劳动是改造自然,满足人类需要的物质活动。另一种是哲学意义上的劳动,强调劳动是人的类本质。马克思对劳动的经济学解释主要体现在资本论中,将劳动定义为“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1 3 ,即劳动是通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来有目的地改造世界从而创造物质财
8、富的活动。但马克思不仅强调了劳动增加物质财富,满足生存需要的一面,他更看重劳动创造人自身的作用,【1 4 即哲学意义上的劳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实现人的类本质力量的活动。动物“是其自已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为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1 1 5。“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证明自已是类存在物。”1 6 在这里,马克思所谓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都指代“劳动”。在马克思看来,人和动物都通过劳动搜取生活资料,但动物的劳动是其生存的本能,而人的劳动不
9、仅出于谋生的要求,还是人类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人通过劳动使自已成为类存在物。也就是说,在劳动过程中人产生了对象意识,人将自已面对的客体作为对象,使生命活动成为自己意志的或自己意识的对象,实现物为人而存在、人为人而存在。同时,劳动不仅使人把主体与客体区分开来,也使人在克服主客体的对立中发展自己、确证自己。在劳动中,人需要不断塑造、形成对象,从而使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得以体现,并将其作为自我意识发展的动力,此时劳动就促成了人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因此,劳动作为使对象体现出主体意图和目的的对象化活动,充分体现了人自由自觉的本质属性。三、辩证统一:劳动与游戏的区别与联系作为幼儿劳动教育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对劳
10、动与游戏关系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与效果。历史上针对幼儿劳动教育中劳动与游戏关系的探究不绝如缕,产生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更为强调幼儿教育中劳动与游戏的对立性。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人物是康德,在他看第1 期来儿童必须习惯这样的劳动学校里进行的是一种强制的培养。让儿童把一切看成游戏是极其有害的,他必须有时间休养,也必须有劳动的时间”1 7 。另一种观点则是强调幼儿教育中劳动与游戏的一致性。这一观点以苏霍姆林斯基为代表,他认为“人们千百次地讲到:学习是劳动,不能把它变成游戏。但是不能用一道万里长城去隔离劳动和游戏幼年时期的劳动活动同游戏紧密相连”。1 8 两种观点在教育思想史上都
11、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劳动教育观念,深刻地影响了教育实践活动。近年来在劳动教育受到空前关注的背景下,不少学者亦对幼儿教育中劳动与游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梁艳萍 1 9 认为现实劳动难以完全超越异化,劳动与游戏处于“平衡一动摇一平衡”或者“紧张一松弛一紧张”的无限运动中;赵荣辉 2 0 认为儿童的游戏与劳动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但两者可以融合,劳动可以过渡到游戏,游戏也可以过渡到劳动;江晨等人 2 1 则认为对于儿童而言,劳动即游戏。教育实践领域的一线工作者,对劳动教育中劳动与游戏的边界该如何界定,对劳动教育中劳动与游戏的地位该如何衡量,对如何将
12、游戏精神融入劳动而又不失劳动的本真意涵等问题也存在很大的困惑与疑问。因此,从多种维度对游戏与劳动的关系做出分析与澄清,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实践探索的要求。(一)劳动与游戏的一致性1.育人目标的一致性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劳动与游戏的目标都指向育人,即儿童的发展。首先,劳动和游戏都是一种身体性活动。在劳动与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将身体与认知对象相连接,基于自身身体的体验、感受和经历来感知世界、理解世界,主动构建自已的经验世界,获取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经过儿童身体体验所构建的知识就不再是悬浮于儿童真实世界之上的抽象知识,它契合了儿童的认知特点,更容易进入儿童的生命之中,为儿童所接受。同时,在这种身体性
13、活动中,儿童不断地运用、锻炼自已的大小肌肉,促进了自身的身体发育。其次,劳动与游戏都有益于儿童情感的丰富。在劳动与游戏中,儿童需要主动调动自已的认知与情绪,与自我、他人、他人的劳动以及周围世界积极互动。而这种积极地感知、建构自身与周围世界的过程反过来又不断生发、深化着儿童的情感体验。最后,游戏和劳动作为一种交互性的活动,还关系到儿童亲社会性的发展。儿童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历与他人的合作与冲突,逐渐学会在帮助他人、与他人合作与分享时兼顾自身与他人的利益,走出自我中心。如此,儿童的羞耻感、责任感、同情心等亲社会性劳动与游戏的关系辨析119120情感逐步发展起来,亲社会行为也逐渐增加。2.自由
14、本质的一致性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一项自由的活动。他曾在其著作中多次批判劳动的异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下的劳动被异化为手段,丧失了自由性和自主性,最终导致了人的异化。马克思强调:“自由王国只是在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2 2】“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2 3 人类只有在自由劳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个体全面自由的发展。在劳动过程中,人自由地运用体力和智力,实现能动主体和受动对象的统一,在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中达到自由状态。劳动作为人类维持生存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它不仅能够创造出劳动产品使人的生存性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还能使人在劳动所创造的世界中反观自身确证自已
15、的价值。通过劳动,人类以自已的生命活动为意志对象,实现生命活动由自在存在向自为存在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自由性与自主性得到实现。因此,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自由地实现自己的现实化。游戏同样是儿童自由生命的体现。游戏是由儿童内在动机引发的,合乎儿童意愿的,没有外在目的约束的自主性活动。在游戏中,儿童能够挣脱现实的束缚和限制,基于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支配并开展自己的游戏,充分体验身体和精神的自由。因此,在促进人自由本质的实现上,劳动与游戏具有一致性,正如杜威所说:“游戏和工作同样是自由的,它们都能从本身引起动机”。2 4 因此,劳动与游戏都是人对自身潜力的自由运用,是人自由本质的显现,是在目的与
16、手段的统一中使人达到自由状态的活动。3.平等诉求的一致性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劳动是一种个体活动,因此在劳动中人并不必然地与他人发生关系。2 51 但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劳动也必然地发生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所以劳动不仅创造物质产品,同时也生产和再生产社会关系。在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劳动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认为异化劳动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当劳动者在强制性力量的压迫下被动地从事劳动,劳动产品不属于劳动者时,就产生了人与人异化的阶级关系。超越异化劳动的途径之一就是建立“积极的共同体”。2 在共同体中,“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
17、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2 7 ,劳动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具体来说,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彼此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实现劳动目标,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劳动者之间结成更为亲密、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在劳动成果的实现上,劳动既是为我存在也是为他存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4年第1 期在。劳动者通过自已的生产创造劳动成果。当劳动成果进人市场流通,与他人进行交换时,劳动就满足了他人的需要。同时,劳动者的个人需要也要从其他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中得到满足,最终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关系。这样,劳动就将人从狭隘的利已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了一种为全人类谋取幸福的事业,人与人之间也就
18、收获了更为平等快乐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历史把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因而自已变得高尚的人称为最伟大的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2 8 同样,游戏也内蕴着对平等的追求。同一游戏活动中,儿童遵循共同的游戏规则,在游戏规则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在游戏活动中,游戏者与另一游戏者都被游戏活动所规定 2 9 ,游戏者面对相同的游戏规则,构成某种“对话”关系:可能是朋友关系,也可能是敌人关系。但这都是游戏本身赋予他们的角色,表面上的某种对抗关系,也恰恰说明了他们在遵循着相应的游戏规则共同协作完成一个游戏,本质上还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二)劳动与游戏的区别1.目的的差异性:功利性
19、与非功利性虽然劳动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生存,但它首先是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需要而存在的。“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3 0 1 马克思的话道出了劳动对维持人类社会生存的独特价值,人类要想生存下去,首要前提就是个人肉体的生命延续。劳动是维持人类肉体生存的必要手段,正是通过劳动,人与无机界进行物质交换,为人的生存和繁衍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劳动不同的是,游戏没有外在的目的,游戏的目的就是游戏本身。游戏自始至终自足于自身,它存在于欲望、物质等现实事物之外,游戏的结果无须对生活的进程做出贡献。在游戏中,儿童能够摆脱所有物质和精神的纠缠
20、,摆脱现实世界的拘束,专注于当下而忘却任何外在的目的。即使是竞争性的游戏,儿童也会专注于游戏的过程而忘却游戏结果的输赢。倘如游戏有了某种外在的目的,游戏就会异化为工作甚至是某种强迫性质的劳动,游戏就不再是游戏。康德曾对游戏的这一特征有过充分论述,他将自由艺术比作游戏,将雇佣的艺术比作劳动,认为游戏是自由、快适的,而劳动则是功利的,自由的艺术本身就具有吸引力,雇佣的艺术只能通过结果来吸引人,因而是强制性的。3 1 2.对象的差异性:对象性与非对象性劳动包含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过程三种要素,在劳动中,劳动者必然要“面对”某种加工的对象,劳动就是要改造对象使之符合自身的需要,因劳动与游戏的关系辨析
21、121122此,劳动具有对象性。在劳动中人把自已对象化,而对象变成了“他的”,变成了人的对象,从而实现人与对象的本质统一。在对象化世界的过程中,个体将自身劳动持续作用于某个固定的劳动对象,以实现占有、改造自然物的目的,并以此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也就是说,劳动必须把自身作用于某一劳动对象,且在劳动的过程中必须专注于这一对象。如果说在劳动中劳动者必须专注于某一对象,那么游戏者在游戏中恰恰要摆脱对游戏对象的关注。“在游戏中,对象的客观性和它的效应、对象世界的现实性(这种现实性不断地迫使人承认它)等等都一下子失效;游戏者完全按照自已的爱好对待对象,他变得自由于对象,甚至根本不理踩对象。”3 2 马尔库
22、塞的话告诉我们,与劳动不同,游戏并不依赖于对象。在游戏中人超越了对象的现实性,使自已进入自由王国。也就是说,游戏者只有摆脱了游戏对象,才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体验到游戏的真谛。3.情景的差异性:现实性与假想性在劳动中作为劳动主体的人将自已的本质力量实现出来,通过劳动将主体的力量作用于对象世界,此时作为劳动主体的人才是现实存在的人。“一个有生命的、自然的、具备并赋有对象性的即物质的本质力量的存在物,既拥有它的本质的现实的、自然的对象,而它的自我外化又设定了一个现实的、却以外在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不属于它的本质的、极其强大的对象世界。”3 马克思的这段话深刻地表明劳动是人之为人的现实力量。人只有在劳
23、动中运用自身的自然力实现“人化自然”,展现出自已的类本质力量,才能成为现实的人。劳动的现实性还表现为劳动创造着现实的对象世界。劳动作为人的实践活动必然要把人的力量作用于自然界,经过人类劳动改造后的现实不再是客观的自然界,而是打上了人的烙印,成为“内容丰富的、活生生的、感性的、具体的、实践的、以人为主体的”现实。此时“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3 4 与劳动的现实性相反,游戏是一种假想性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创造出区别于现实生活的游戏世界,并且以假想的形式安排与支配世界中的一切事物。“与玩耍相对的并非是严肃,而是真实。尽管孩子满腔热情地沉浸于游戏的世界,他还是相当清楚地把游
24、戏的世界与现实区别开来”35“在游戏中,他好像比自己高一个头想象的行为、虚构的场景、自发的创造,以及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计划和动机,都能在游戏中得以实现。”3 6 弗洛伊德和维果茨基都表达了游戏的假想性与非现实性。假装和幻想是儿童游戏的潜在原因。在游戏中,儿童通过各种游戏材料,以假想的形式对现实世界进行再现或再造。儿童借助于游戏的符号象征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与困惑,传达和嵌人自已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4年第1 期感觉和情感,以及对抗外在干扰以实现自己的愿望。总之,假想是儿童内在力量的展现,是儿童掌控世界的手段。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游戏总要与现实发生某种联系,儿童的游戏归根结底必然是对现实生
25、活的反映。但在游戏过程中,假想、想象都是作为儿童游戏的整体形式和实质内容存在的。4.结果的差异性: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劳动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的前提。人以劳动为中介来实现自已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生产某种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并且通过劳动成果来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需要。人在劳动的过程中改变了自然界的原初样态,创造出满足人类需要的新的人化自然。因此,劳动必然地具有生产性。在劳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自然界成为人创造的作品和现实,人真正地成了类的存在物。而游戏活动则没有生产性。法国学者罗杰凯洛伊斯归纳了游戏的六大特征,其中之一就是非生产性。在他看来,“游戏不创造财富或商品,因此不同于工作或艺术。在游戏结束时,
26、所有人都可以而且必须在同一点重新开始。没有收获或制造任何东西,没有创造出杰作,没有积累资本”3 7 。换句话说,从游戏开始到结束时,除去游戏材料在游戏者之间的转移变化,游戏不增加任何生产的物质或任何新因素,既没有创造商品,也没有创造财富,游戏结束时的情况与游戏开始时相同。加维也认为游戏是非生产性的活动,游戏更多的是获得一种愉悦的体验,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努力。3 8 同样说明了游戏不需要获得某种结果,也不生产任何物质或精神财富。劳动与游戏的关系辨析四、对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的启示123综上,劳动与游戏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劳动与游戏的一致性为劳动教育与游戏精神的融合提供了可能。儿童天性活泼好
27、动,在幼儿劳动教育中合理地引人游戏因素往往能激发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也要注意:游戏不能等同于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在游戏之外还需要关注劳动教育的目的,即“人”的培养,具体来说,包含劳动认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以及劳动态度等的培养。游戏不等于儿童学习发展的全部,幼儿劳动教育也不能完全简化为“游戏”,否则就会对劳动教育的效果造成干扰。因此游戏只能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一种手段,幼儿劳动教育在合理运用游戏的同时,也要注意劳动与游戏的区别,防止过度游戏化对劳动教育本真功能的遮蔽。(一)合理利用游戏,增强幼儿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幼儿时期是个体习惯养成和认知发展的关
28、键时期,但这时儿童的身体124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过重的劳动训练会影响儿童身体的健康成长。同时儿童天性活泼好动,机械重复的劳动不仅会对儿童造成压抑,难以激发他们对劳动的积极情感,也使劳动教育沦为简单的劳动训练,扭曲了劳动教育的本意。因此,将幼儿劳动教育与游戏因素相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游戏与劳动都具有本质的自由性,在幼儿劳动教育中合理地吸收游戏因素是对劳动自由本性的恢复,儿童只有切身地感受劳动的自由性才会对劳动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达到劳动育人、成人的目的。因此,幼儿劳动教育应将游戏的积极情绪体验、主动性、创造性意蕴内隐于劳动实践,让儿童在劳动中充分地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创造
29、出让自己满意的劳动产品,从而产生获得感与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首先,在游戏中提供真实的劳动介质。儿童的游戏中往往含有很多劳动的元素,比如过家家中的做饭、上班、养育孩子等等。但儿童这种“劳动”实际是对真实劳动的一种模拟,具有假想性,它对儿童劳动价值态度的影响是有限的。如若要让游戏中的劳动元素更加深刻地发挥出劳动教育的价值,就需要我们为儿童提供真实的游戏介质一一劳动材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内容,将儿童的游戏需要和兴趣迁移至真实的劳动中。如此一来,儿童既可以在真实的劳动情景中获得游戏的快乐,也可以在游戏中深化对劳动的体悟。其次,拓展劳动教育的形式,在集体劳动中融合劳动与游戏
30、。劳动与游戏的融合在集体劳动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儿童天性是合群的,相比于单独劳动,他们更愿意与同伴一起劳动。在儿童与其他小朋友结伴劳动的过程中,不仅情感得到了交流,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避免了单独劳动的枯燥与乏味。可以说对儿童来说,集体劳动就是一种游戏。幼儿劳动教育应尽可能创造集体劳动的机会。这不仅可以提升儿童对于劳动的兴趣,也可以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地相处。最后,对劳动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进行游戏化地设计。劳动重复性、艰苦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与儿童天性相左,这时就可以设置一些游戏环节来激发儿童的兴趣。比如在打扫卫生时,可以设置“猫捉老鼠”游戏,由幼儿扮演“小猫”,看谁能又快又好
31、地把“老鼠”(垃圾)捉到垃圾桶。这样,儿童既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也得到了劳动的教益。(二)重视劳动本真意蕴,避免过度游戏化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干扰幼儿劳动教育在合理引人游戏因素的同时,也不能过分夸大游戏的作用。劳动需要儿童在精神和体力上的付出与努力,难以与游戏的自主性、愉悦性等时刻保持同步,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某种对抗。在幼儿园劳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4年第1 期教育中片面强调游戏,让游戏负载过多的教育功能,既会导致游戏乐趣的丢失,也会带来劳动意义的遗落。因此,幼儿劳动教育在引人游戏因素的同时也应正视劳动的严肃性,避免劳动教育的“泛游戏化”。首先,幼儿劳动教育要正视劳动的艰苦性,加强儿童意
32、志力的培养。只有劳动给儿童带来愉悦的体验时,儿童才会产生劳动的意愿。劳动的快乐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但劳动的快乐性并不意味着劳动的娱乐性。劳动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是由劳动的目的性和对象性决定的。劳动是儿童将劳动固定在劳动对象之上,从而产出精神或物质产品以满足自已需要的过程。劳动要求儿童专注于劳动对象,避免其他不相关的事物干扰,以使劳动持续进行下去。此外,儿童要想通过劳动收获相应的成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只有儿童运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这些困难,才能真正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与自豪。与劳动不同,游戏者只需享受游戏本身的快乐而无须得到教益性的内容。因此,劳动教育不能一
33、味追求快乐,幼儿劳动教育的根本着力点仍在教育而非游戏,不能让游戏的娱乐性压倒教育的严肃性。劳动是艰苦的,因此劳动教育要加强儿童意志力的培养,要在儿童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当地增加劳动任务的难度,并在精神和思想上给予儿童相应的教育和鼓励。在劳动中增强儿童的意志力,为劳动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定的信念。其次,幼儿劳动教育要充分关注劳动的谋生功能,培养儿童生存性劳动技能。作为人维持自身生命存在的必要手段,劳动具备现实性与生产性。对儿童来讲,劳动的谋生功能暂时没有显现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幼儿劳动教育的现实性和生产性。儿童要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就必须学会适应社会生活,掌握基本生存技能,这是个体生存
34、的必备条件。此外,儿童唯有正视劳动的现实性与生产性,才能在更深层次上生发出对于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苏霍姆林斯基曾证实,儿童如若不能通过亲身经验与体验去感受劳动对于自身生存和生活的重要性,他就不可能真正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劳动只有成为经济上的需要时,才具有教育力量。”“3 与劳动的现实性与生产性相反,游戏是假想性的、非生产性的,过分游戏化会导致劳动意义的失落。幼儿劳动教育要努力为儿童创造真实的劳动场景,并适当培养儿童的生存性劳动技能。幼儿园可以拓宽劳动教育的场所,比如利用家长开放日等,让儿童将自已亲手做的食物、手工等劳动产品进行售卖,感受劳动成果带来的自豪感和喜悦感,培养儿童热爱劳动和劳
35、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只有让儿童接受真实的劳动锻炼,真正做到观照实践、融人实践、改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已的能力,儿童才能成劳动与游戏的关系辨析125126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人。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4年参考文献:1汤可敬.说文解字(二)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8:1 3 7 5.2周振甫.诗经译注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6:1 59.3汤可敬.说文解字(四)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8:2 6 9 6.4张燕婴.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 0 0 6:2 6 4.5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二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3:
36、3 9 6-3 9 7.6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三卷 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3:3 8 9.7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 卷)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7:2 2 6.831月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2:1 4 7.9 10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张玉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 0 1 2:9 2,4 8.1112 赫伊津哈.游戏的人:文化的游戏要素研究M.傅存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1 4:8,9.【1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2 0 7
37、-2 0 8.【1 4 王晓升.从异化劳动到实践:马克思对于现代性问题的解答兼评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劳动概念的批评 J.哲学研究,2 0 0 4(0 0 2):2 1-2 8+9 5.1 5】1 6 3 3 3 4】马克思.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5:53,54,1 0 2-1 0 3,9 2.【1 7 康德.论教育学 M.赵鹏,何兆武,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52 8.1 8 】3 9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毕淑芝,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8:1 0 2-1 0 3,9
38、.1 9 梁艳萍.游戏与劳动的辩证法 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 1,3 8(0 4):3 5-4 0.20赵荣辉.论儿童劳动的合理性 J.全球教育展望,2 0 1 1,4 0(0 1):6 4-6 8.21江晨,赵峻岩.劳动即游戏:儿童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 J.教育理论与实践,2 0 2 0,4 0(1 9):13-17.【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7:8 1 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9:3 8.【2 4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39、 0 1 4:2 0 9.【2 5肖恩塞尔斯,高雯君.马克思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概念 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 0 0 8(0 0):3 7 2-3 9 2+4 1 5.【2 6 徐俊峰.自由劳动:马克思建构“共享发展”思想的内涵要旨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7(12):76-84.【2 7 2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1 8 7,4 59.29彭富春.说游戏说 J.哲学研究,2 0 0 3(0 2):3 9-4 5.【3 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2 8
40、9.【3 2 马尔库塞.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M.李小兵,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 9 8 9:2 1 6.【3 5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美文选 M.张唤民,陈伟奇,译.上海:知识出版社,1 9 8 7:2 9,2 9.36 L S Vygotsky.Mind in Society 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102-103,102-103.37 Caillois R.Man,Play and Games M.Evanston: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01:6.第1 期【3 8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
41、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1 4 5.劳动与游戏的关系辨析127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and GameThe Development of Labor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YU YaoLI JingAbstract:In the practice of labor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understand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mes and labor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mp
42、lementationand effectiveness of labor education.Labor is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s,andfreedom is the fundamental attribute of games.Labor and games are both antago-nistic and unified.Childrens labor 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play spirit and labor education,enhance their
43、 interest,and better achievethe educational purpose of labor education.At the same time,we should also re-alize that games are not equal to labor,and early childhood labor educationshould adhere to the seriousness of education to prevent excessive play from ob-scuring the essence of labor education.Key words:Labor;Games;Labor Education;Early Childhood Labor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