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德育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思品课,在教学中从学校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德育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了使以后工作做得更好,现对本期德育工作总结如下;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得到加强。本学期,我抓住有利时机,紧密结合形势,挖掘德育教育内涵,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我们现在从是的教育是一种责任,更是一项事业。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教育艺术。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因为教师良好的形象是一点一滴形成的,要靠平时对自己一言一行的严格要求,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对着这些镜子学习做人,“勿以
2、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在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在教书育人生涯中锻炼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二、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品德不良的学生,担忧别人看不起自己,对人有戒心,有敌意,他们往往会认为教师有偏心,厌弃自己。由此,他会对教师抱着沉默、躲避、怨恨等态度,不肯接受教师的教育。因此,我注意情感的培养,亲近他们,真诚地关心他们,用感人的事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他们,入情入理才能入心,使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想得深,改得快。二、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动力。教师如果无视他们的自尊心,一味批评,指责。他们就容易表现出“破罐破摔的态度和对立的情感,因此,矫
3、正学生不良品德,我重视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在活动中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集体的荣誉,促使他们珍惜集体的荣誉,鞭策他们管住自己,抑制自己不良品德行为。三、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既要注意他们的一般特点,又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能一锅煮,一刀切,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为了因材施教,我经常接近这些学生,和他们交朋友,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家庭和个人一贯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细致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选择有效地教育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
4、一把锁。只有这样,才能翻开他们的心灵之窗,促使其品德向好的方面转化。四、强调校规制定班规,标准养成教育。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答复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抱歉,午饭后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他所提到,都属于行为养成习惯的教育范畴,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的大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
5、的。“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正确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根底,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我的教学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特情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在品德课上,我通过班班通让学生学习学生日常行为标准,以及学校的标准。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联系实际逐一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对学生进
6、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之烙印。尽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多数学生能够在我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开展为“自律。五、运用鼓励机制,深化养成教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典范、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鼓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我在课上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鼓励方式。以表扬为主,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区分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六、制定评价制度,落实养成教育。制定评价制度对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在对学生进行了常规宣传之后,我制定了“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