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太经济2023年第1期东盟“10+5”能源高质量合作与中国的策略选择余晓钟1罗霞2内容摘要:能源高质量合作有其深刻的历史、理论与现实逻辑,体现在合作的起点、过程与结果各个环节上。检视东盟“10+5”区域双多边能源合作现状、困境与基础,发现区域能源合作虽取得长足进步,但面临合作碎片化、机制重叠、环境欠佳、关系不稳、内容集中、结构失衡等困境。中国应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探索区域能源合作理念、关系、目标、模式、环境、内容、范围、主体、效益的系列改善与创新策略,以增强能源合作的稳定性、合理性、有效性、可持续性与韧性。关键词:东盟“10+5”能源合作高质量合作策略选择中图分类号:F114.46文献标识码
2、:A文章编号:1000-1052(2023)01-0021-10一、引言自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开始,东亚逐渐向东盟多个“10+1”拓展、升级、深化,成为亚洲区域合作的亮点。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标志着东盟“10+5”以经贸为核心的区域合作将进入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许勤华和袁淼,2021)。能源作为东亚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中日韩澳新与东盟在双多边合作机制促进下,在能源投资、贸易、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特别是中国与东盟间的能源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东盟各国更成为“一带一路”、全球能源互联网等倡议和组织的核心区域。东盟“10+5”各国在区域经贸合作获得
3、收益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复苏等多重压力。如水灾、飓风、海啸等气候灾难与空气、水土、森林等被污染破坏,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又如东盟“10+5”中多为发展中国家,国内工业化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大了区域内能源供需矛盾,能源安全压力较大。区域能源合作因政治分歧、领土争端、资源分配、大国博弈等因素,充满了较多不确定性。在东盟“10+5”各国正式签订RCEP带来的地区内产业链融合发展、推进并提升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与水平等机遇背景下,为应对共同挑战,理应推进区域能源走向高质量合作的新阶段。本文将重点界定区域能源高质量合作的内涵、结构与特征,梳理东盟“10+5”区域内双
4、多边能源合作现状、特点、困境,最后从中国角度,提出推进东盟“10+5”能源合作向高质量发展的策略选择。收稿日期:2022年3月7日作者简介:1.余晓钟,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能源管理。成都,610500。2.罗霞,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能源管理。成都,61050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能源革命驱动下的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22&ZD105);西南石油大学人文专项基金项目“双碳目标背景下国际能源共生合作研究”(2021RW034);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双碳目标下一带一路能源绿色合作创新研究”(SKA22-01)
5、。21DOI:10.16407/ki.1000-6052.2023.01.012ASIA-PACIFIC ECONOMIC REVIEW NO.1,2023二、相关研究回顾(一)东盟“10+5”能源合作能源作为东盟“10+5”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受到各国研究机构与学者的关注,取得了较多成果。从国内学界看,集中于东盟“10+5”区域内双边与多边能源合作问题研究,如中国与东盟、中日韩、中澳间的能源贸易、清洁能源、电力、能源法律及安全、合作风险等。这些研究多采用规范性分析方法,以问题分析为基础,以促进发展为导向,按照“能源资源概况能源合作基础与条件合作历史与现状合作机遇与前景合作挑战与阻碍因素提升策
6、略与路径”逻辑展开具体分析。总体看,地理位置毗邻、资源供需结构互补、政策支持是区域各国能源合作的共性基础和条件(黄丽,2019)。在已有合作基础、能源安全考虑、双边支持下,能源合作仍具良好前景,特别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在气候治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标准、基础设施等合作领域潜力巨大(丘舒予,2016)。虽合作双方在国情、合作领域、进程、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双多边能源合作中阻碍与挑战因素各不相同,但政治方面的风险挑战具有共通性(于鹏,2019)。构建或完善能源合作机制与法律机制,增强政治互信,是提高能源合作稳定性的共性选择。(二)能源高质量合作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一思
7、想后,学界从国际、国家、区域、行业、企业等角度探索了产品贸易、经贸、工程、制造业、物流业、境外合作区等各个领域的高质量建设路径。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论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动因是发展导向、创造机遇、合作共赢;方向是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胡必亮,2020);更密切的伙伴关系、利益分配、风险管理与监督评估等务实合作机制与支持体系是重要保障(李向阳,2020)。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虽受到部分学者关注,但现有研究较少。谢秋野(2019)分析了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能源伙伴关系成立)与必要性(挑战因素);张红梅(2020)提出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构建保障服务
8、体系、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建立区域油气市场交易平台、提升能源企业国际化水平等高质量发展路径;刘博(2022)提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深化完善能源合作实践,构建创新性、引领性、普遍性的能源合作理论体系,变革全球能源治理理念。整体看,学者多采用规范分析方法,秉持问题导向,基于当前“一带一路”油气或能源合作成果、挑战进行分析,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与政策建议,但未明确界定能源高质量合作的内涵、特征,也未有针对东盟区域的能源高质量合作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分析能源高质量合作逻辑,界定其内涵、特征,基于东盟“10+5”能源合作现状与困境,提出促进区域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化策
9、略,这也是本文的主要贡献。三、能源高质量合作的逻辑、内涵与特征(一)能源高质量合作的逻辑1.历史逻辑。能源合作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能源合作由不成熟、不紧密、低质量逐渐走向成熟、紧密、高质量阶段,蕴含着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从国际能源合作发展进程看,从产生到发展成熟必将历经艰难和复杂过程(郭晓立,2012)。从区域能源合作看,欧盟较早实现了统一能源合作,东北亚区域内虽具备能源消费与供应互补基础,但国际合作进程缓慢。从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看,在历经了多个发展阶段以后,在合作种类、对象、方式、通道、主体、领域方面实现了从单一向多元、丰富、复合、全方位的发展,合作的深度、广度得
10、以提升,在能源治理体系中的角色也从追随者、适应者向参与者、贡献者转变(朱跃中等,2018)。基于能源合作的已有成果,追求合作质量提升符合历史发展客观规律。22亚太经济2023年第1期2.理论逻辑。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作为能源高质量合作的理论指导。第一,速度与质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质变需以量变为基础和前提,基于能源合作数量、规模基础转向高质量阶段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增长方式、剩余价值理论是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聂长飞,2022),不仅可运用在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也可指导国际合作走向高质量合作;第三,更高质量
11、、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既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目标与宗旨(赵龙跃,2022),也将反向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能源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促进沿线区域能源合作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践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的应有之义。3.现实逻辑。从国际层面看,各国虽在维护能源安全和促进能源转型上有较多共同点与互补性,但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政策、利益诉求、合作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与分歧,能源生产、消费、利益分配领域的矛盾性与竞争性仍然存在,西方“霸权合作-制度合作-文化合作”理论并不能有效解决合作困境(熊兴和胡宗山,2015);从区域
12、层面看,东北亚区域由于政治互信缺乏导致能源合作进展缓慢,在面对共同能源供应安全与定价权缺乏问题上,理应走向高质量合作阶段。从国内层面看,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虽取得一定成就,仍面临诸多挑战,这加大了中国能源安全的地缘政治复杂性,能源进口价格变动敏感,能源企业面临不可抗力违约风险(富景筠,2020),中国需积极应对风险、提升竞争力与话语权,以提升海外能源合作质量。(二)能源高质量合作的内涵与特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系列论述(图1),可为能源高质量合作内涵的界定提供参考。图1习近平总书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系列论述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新闻资料整理。本文将区域能源高质量
13、合作定义为:区域内各国以已有能源合作为基础,为破解能源合作困境,适应合作新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秉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原则,通过能源合作投入、供给质量提升,实现更合理、有效、稳定、可持续、更具韧性、更高水平合作的过程。合作的“合理性、有效性、稳定性、可持续性、高韧性”是能源高质量合作的显著特征。其中“合理性”体现于能源合作种类、数量、强度、空间结构合理;“有效性”体现于区域能源供需互补、能源通道与综合安全、能源使用权得以保障;“稳定性”体现于合作理念、合作关系、合作政策兼容;“可持续性”体现于能源资源潜力、合作机制完善;“高韧性”体现于区域能源合作各层次主体适应新环境,应对风险的综合能力。
14、区域能源合作能否有序、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区域各国通过内部的自协调、自组织机理达到稳定状态。能源高质量合作特征体现在合作的起点、过程与结果各个环节,在合作的理念、关系、目标、模式、环境、内容、范围、结构、主体、效益等各个方面有不同的表现。结合当前国际环境,笔者认为区域能源高质量合作应以绿色共生为合作理念,在更紧密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支持下,以能源全产业链、全要素为合作范围,以清洁能源为合作重点,促进能源合作模式创新,发挥23ASIA-PACIFIC ECONOMIC REVIEW NO.1,2023能源合作多重效益,以实现共建能源命运共同体为最终目标。其中,合作理念与合作关系是高质量合作的起
15、点,也是各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内生诉求在对外合作中的表现,体现能源合作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以合作机制为核心的合作内容、范围、结构、模式是高质量合作过程,是贯彻落实区域合作理念与关系的系列务实合作,有利于支持合作目标实现与多重效益发挥,体现能源合作“合理性、有效性、可持续性”的特征。同时合作机制也是稳固合作关系、推进高质量合作的制度化保障;合作目标与合作效益是高质量合作的结果,也是高质量合作起点与过程的指引,将进一步检验能源合作质量的高低水平。在能源高质量合作过程中,以政府间合作为起点、企业合作为核心,最终目的是各国能源安全权与各国人民能源使用权得到尊重和保障。政府、企业等主体的抗风险、持续
16、合作能力的增强,将为能源合作贡献核心主体力量。四、东盟“10+5”能源合作现状与困境(一)东盟“10+5”能源双多边合作现状1.东盟内部的能源合作为应对国际石油危机与区域能源安全,能源成为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领域,并发展形成多个层面和以组织机构、原则规范和域外合作为核心的能源治理机制(袁正清和江思羽,2021)。在能源部长会议等组织机构的主导下,东盟形成如石油安全 东盟电网等双边的合作文件、条约与协定,并发起东盟能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近期重点将在区域电网、跨境天然气管道、清洁煤技术、节能与能效提高、可再生能源、民用核能与区域能源治理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2.东盟与日韩澳新间的能源合作在东盟“10+3”推动下,中日韩成为支持东盟能源中心(APAEC)能源合作计划的重要力量,并基于本身优势与特点,在东盟发挥着不同作用。如中国在分享能源技术、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能源合作对话、凝聚共识方面作出较多努力;日本则基于清洁能源技术优势,开展能源管理能力提升与技术扶持计划;韩国则致力完善能源政策并致力于提升能源治理能力。总体而言,东盟与日韩能源合作仍以油气贸易为主,日韩等国多以资金及技术优势参与东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