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财务共享若干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_黎精明.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01217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财务共享若干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_黎精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财务共享若干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_黎精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财务共享若干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_黎精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网状扩散机理及防控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1BJY127)【作者单位】1.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65;2.湖北产业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武汉430065黎精明1,2(博士生导师),曹泰舸1对财务共享若干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摘要】针对财务共享基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务发展问题,采用规范研究方法,构建财务共享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对财务共享的客体、主体、范围、模式等核心要素进行理论剖析,借此探寻财务共享发展的内在规律,研判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财务共享的主体和客体都有极大的扩展空间,特别是非竞争性财务资源定当成为未来财务共享的

2、重点对象,目前流行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本质上属于组织或集团内部B2C型财务共享范畴,可以预期,对一切具有使用价值的排他性财务资源进行跨界整合共享,将是财务共享发展必然的大趋势。【关键词】财务共享;财务资源;共享模式;基础理论【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994(2023)04-0012-7一、引言当今社会正快速步入共享经济时代,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到共享雨伞、共享厨房、共享床铺、共享办公空间,再到共享数据、共享知识、共享技术俨然万物皆呈共享之势。与此大环境相适应,财务领域的共享也在蓬勃发展。近年来,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积极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且财

3、务共享的深度和广度仍在不断深化和扩展;在学术层面,“财务共享”也成了近年财务领域研究的高频词汇之一,以“财务共享”作为“篇名”或“题名”进行精确检索,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8月底,维普资讯、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上的文献数量分别为6922条、9981条、9024条。将这三个数据库中重复文献剔除后的测算结果表明,近八年“财务共享”文献量的年均增长率高达8.2%。这充分表明,财务共享既是财务实务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财务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综观现有文献可见,有关财务共享的学术研究涉及财务共享模式构建与实践(刘明朝和杜洋,2019)、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李闻一等,2017)、财务共享的

4、经济后果(刘娅和干胜道,2021;李闻一和潘珺,2021;周婷婷和王舒婷,2021)、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管理模式的适应性调整(杨寅和刘勤,2020),以及RPA、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财务共享实践中的应用(吴文静等,2021)等诸多方面。从研究范式看,多数文献是以行业或企业为例进行个案(或案例)研究。冷静分析不难发现,既有文献基本属于应用研究范畴,其所关注的主要是实践层面的问题,仅有韦德洪和陆韵佳(2020)等少量学者的研究触及财务共享的主体、客体、路径等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换言之,目前有关财务共享应用层面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但有关财务共享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薄弱。理论是实践和

5、应用的基础,在推动财务共享事业发展的进程中,不仅要“埋头犁地”,更要“抬头看天”,前者要求我们扎实做好财务共享的实践和落地工作,后者要求我们深刻把握财务共享的内在规律,并借此研判财务共享的发展趋势。由此观之,补齐财务共享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短板,对于准确把握财务共享发展规律、深入推进财务共享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鉴于此,本文拟对财务共享若干重大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相应探究。二、财务共享的基本理论框架作为财务共享理论体系建构的前提和基础,首先需要对财务共享概念进行科学界定,而其核心是准确认知什么是财务共享。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先对“共享”的概念进行相应考究。虽然“共享”是社会经

6、济生活中的热点词汇,但是其定义不完全一致。“共享”DOI:10 19641/j cnki 42-1290/f 2023 04 00212 财会月刊2023.04在 英汉辞海 中的解释是:对于某种具有使用价值的经济资源,由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分享其价值,以求更充分地发挥其效用的业务安排;在 英汉西方经济管理辞典 中的解释是:资产所有者在不影响自身对资产使用或受益的情况下,将资产的部分或全部使用权让渡给他人的经济行为;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共享”又被称为“分享”,是将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人共同拥有或分享的活动。上述有关“共享”的定义虽然在文字表述上不尽相同,但具有两点相通性或内在一

7、致性:其一,“共享”作为一个行为动词,其宾语(共享的对象)是某种具有使用价值的经济资源;其二,将共享的当事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共享能够增进当事人的整体福利。以上述“共享”概念甄别为基础,可以给“财务共享”做出如下定义:所谓财务共享,是稀缺性财务资源的所有者,为更充分地发挥该财务资源的效用或使用价值,而将其所拥有的产权束中的部分权利让渡给其他利益主体,或者与其他利益主体共同分享其价值或使用权的经济安排。由此观之,财务共享表面上是对特定财务资源使用价值的共同分享,实质则是对财务资源相关产权(如使用权、受益权等)进行交易或再配置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升交易参与者的整体效用和福利。由上述“财务共享”的定

8、义可以看出,任何有关财务共享的经济安排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四个重要的基本问题:共享的对象是什么?即共享的客体问题。跟谁共享?即共享的主体问题。在多大范围内共享?即共享的范围问题。如何共享?即共享的模式问题。这四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财务共享的基本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三、财务共享的客体所谓财务共享的客体,亦即“财务共享对象”,它反映的是财务共享动宾结构中,其宾语“是什么”以及“理应是什么”的问题。前文已经述及,“共享”的宾语是“具有使用价值的经济资源”,自然地,“财务共享”的宾语理应是“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务资源”。由此观之,包括人、财、物、知识、技能、信息等要素在内的一切具有使用价值的财

9、务资源,从理论上说都可能成为财务共享的客体。由于有价值的财务资源通常具有明确的产权归属,其产权主体既有权力也有能力根据自身意愿将特定使用者排除在外,即现实中的财务资源通常具有排他性,这进一步意味着,财务共享的客体通常是具有排他性的财务资源。对于现实情景下的企业来说,其具有使用价值的排他性财务资源众多,这就决定了财务共享的客体名目繁多,可将其归纳为竞争性财务资源和非竞争性财务资源两大类别。1.竞争性财务资源。所谓竞争性财务资源,是指当一个利益主体正在使用时,其他利益主体就不能同时使用的财务资源。此类财务资源主要涉及人、财、物等要素。竞争性财务资源通常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不同利益主体只能串行使

10、用(串行共享),而不能并行使用(并行共享)。换言之,新加入的共享主体只能在其他利益主体不使用期间(该资源闲置期)使用。这意味着,此类财务资源在共享时,其承载能力是有限度的。当该资源被若干利益主体满负荷使用(无闲置期)时,其共享程度即达到极限状态。第二,任何共享参与者(含该资源的所有者)对该资源的使用都是有成本的,此类成本要么表现为付现成本(如共享付费),要么表现为机会成本(由于使用而失去的机会收益),并且在同等条件下,其成本额度通常和资源使用时长成正比例关系。在竞争性财务资源中,“人”是指从事财务相关业务的各层次人员,他们广泛分布在会计核算、成本管控、税务办理、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财务分析、资

11、本运作、审计鉴证、资产评估等财务相关业务领域,既包括一般财务人员,也包括各层次财务管理人员。“财”是指货币性财务资源,其核心是资金资源。事实上,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建立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以尽可能地避免资金闲置,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这本身就是财务共享的主要诉求和原始驱动力之所在。“物”是指一切具有空间形态的实物性财务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用房和办公场地、财务相关设备(如电脑、服务器、扫描仪、影像智能识别系统、财务机器人、OCR设备等)、有形财务平台资源(如财务共享展示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2.非竞争性财务资源。所谓非竞争性财务资源,是指当一个利益主体正在使用时,其他利益主体也能同时使

12、用,且增加使用主体不会显著降低原使用主体产权再配置方式所有者归属共享模式共享客体共享范围利益主体A利益主体B利益主体C利益主体n共享主体财务资源图 1 财务共享的基本理论框架2023.04财会月刊13的使用效果和使用质量的财务资源。此类财务资源主要包括知识、技能、信息等要素。非竞争性财务资源通常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零边际成本。此类财务资源建立或形成之后,使用者(共享者)的增加并不会导致资源生产成本的增加,资源生产者(维护者)无需增加额外投入来确保供给。换言之,新增加一个使用者的边际成本近似为零,共享不会带来“成本拥挤”问题。第二,可并行使用。对于此类财务资源,不同利益主体既可以串行使用(串

13、行共享),也可以并行使用(并行共享),还可以混行使用(随机共享)。因此,相较于竞争性财务资源而言,它具有巨大的共享承载能力。第三,耐用性。此类财务资源不同于实物性财务资源,其价值不会因为使用而衰减或减损,具有显著的耐用特性,因此无需进行折旧。第四,无形性。此类财务资源虽然使用的边际成本为零,但对于产权所有者而言,其构建或形成本身是有成本的。因此,此类财务资源虽然具有非竞争性,但通常具有排他性,其形成或构建成本可以(而且应该)在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摊销。这进一步表明,随着共享主体的增多和共享范围的扩大,资源的形成或构建成本将逐渐被摊薄,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由此观之,非竞争性财务资源属于无形资产范

14、畴,相对于竞争性财务资源而言,它具有更大的共享潜力和更广阔的共享空间,将成为财务共享的主要客体。在非竞争性财务资源中,“知识”是指由财务行为主体探索或发现的,并被检验或验证是正确(或科学)的财务经验、财务规律的统称。需要指出的是,根据信息对称性程度不同,“财务知识”又可以被分为通晓知识和专晓知识,通晓知识不具有排他性,通常处于自然共享状态,因此它不在本文论述的“共享”范围之列。本文所述的“知识”特指具有排他性的“专晓知识”,此类“知识”能为所有者或共同分享者带来预期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是企业重要的财务资源。“技能”是指财务行为主体通过学习、实践、钻研等方式习得或形成的,能科学高效地开展特定财务

15、活动或完成特定财务任务的方法、技巧、能力的统称,它本质上属于当事人的无形资产或知识资产,包括但不限于财务软件、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接口技术、数据加密方法、系统维护方案等。“信息”是指财务行为主体通过搜集、调查、访谈等方式汇集而成的有关财务经济活动或其结果的,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财务数据,它包括但不限于财务会计数据、管理会计数据、税务数据、财务分析数据、绩效评价数据等。事实上,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共享,这本身就是财务共享的原始动因和核心诉求。四、财务共享的主体所谓财务共享的主体,又称为“财务共享参与者”,它反映的是和“谁”共享的问题,这个“谁”即为财务共享的主体。诚如上文所述,财务共享主

16、体能够从共享活动中获得稀缺性财务资源的使用权,进而为其创造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财务共享的主体必然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换言之,从理论上来说,对于特定财务资源,一切对其具有使用需求的利益主体,都可能成为其财务共享主体。对于表现各异的财务共享主体,可以将其归纳为下述类型:1.个人或家庭。任何财务资源最终都必须由“人”来支配,财务资源的价值就在于其对“人”具有有用性。从这个角度来说,个人(自然人)或其家庭是财务资源共享最微观的主体。从自然人(或其家庭)角度来看,他们通常对货币性财务资源(尤其是现金资源)具有同质化需求,对实物性财务资源(如电脑、场地)以及财务知识、技能、信息等非竞争性财务资源具有异质性需求。在这方面的典型例证是:对于货币资金(无论其所有者是自然人还是企业法人或非营利性组织),当某些个人或家庭缺钱时,他们对其就具有切实的使用需求,这些个人或家庭便可能成为该货币性财务资源的现实或潜在共享主体;再比如,若某人是财务领域从业人员,那么他对有用的稀缺性财务知识、技能、信息等就会有切实需求,进而他也可能成为标的财务资源的共享主体。另外,对于企业内部各业务单位的工作人员(特别是财务从业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