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业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研究_杨毅.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2120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研究_杨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业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研究_杨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业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研究_杨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年第6期(总第182期)广 西 教 育 学 院 学 报GUANGXI JIAOYU XUEYUAN XUEBAONO.6,2022(Serial NO.182)收稿日期:2022年4月27日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尾矿坝溃坝机理的物模-数模-原型联合研究”(51969010)、昆明理工大学思政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三管一体”管理模式研究(109920200005)的成果。本文作者除了杨毅、孔维宁、杨博之外,还有陈仕龙。现代工程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远。这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工程技术人才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专门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

2、,工程技术人才需要具备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等重要素养。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工程中的“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秉承高度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物多样、和谐发展”等发展理念。因此,工程伦理教育成为各层次人才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教学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中国思维,达到“启智”“审辨”的目的,培养思想政治正确、人文素养合格、社会责任感强、专业知识厚实、工程能力突出的工程类人才,引导学生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伦理意识去解决工程的中国问题乃至世界问题。我国关于工程伦理教育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却在摸索中不断

3、进步和创新。本文首先探讨当前工程伦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以昆明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改革为案例,解析各项措施。一、工程伦理学教育的主要问题“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可概括为四个维度:信息资源能力、工程技术能力、工程伦专业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研究杨毅1,孔维宁1,2,杨博1,等(1.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伦理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伦理道德素质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研究时间尚短,不管是政策、普及度还是社会认可度等方面,都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工

4、程伦理学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及培养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融入自身学科的特点,将本专业涉及的工程问题及案例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创造精神及科学精神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昆明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探索、实施专业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改革,为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些许建议和思路。关键词: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电气工程学科中图分类号:U461;TP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410(2022)06-0199-05-199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理素养、沟通协调能力。新时代的工科学生要成为专业知识过硬,兼顾具备工程管理与协调能力的现代工程师。

5、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对学生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是工程教育及伦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通过接受与其专业领域相关的工程伦理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职业认同感,培养自身的创造精神,承担起优秀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当前,我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仍存在教育普及度不高、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不规范、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不符合工程伦理学教育要求等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研究者的研究,将工程伦理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归为以下四个方面:教育政策问题、教师团队组建问题、教材建设问题以及社会共识问题。(一)高等学校工程伦理教育尚未全面铺开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是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逐步拓展

6、延伸出来的,目前尚未普及至全部本科教育当中。以云南省高校为例,开展过工程专业认证的高校和专业,已逐步开设工程伦理学课程或者进行培养计划的修订,如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但是,很多高等院校、专业尚未开设工程伦理学课程,比如民办院校、高等职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专科院校。也就是说,工程伦理教育在高校中或者说在高等教育中的普及度还不高。同时,我国缺乏较为全面的工程伦理教育政策和法规。教育政策是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实施的风向标,在构建符合现代工程观的新型工程伦理教学体系进程中,具有指导性意义。例如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仅一级指标的第七项教学效果的6个二级考核标准中的“7.3思想

7、道德修养”与学生的伦理素质相关,该指标的考核观测点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心理素质”1。但没有具体明确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向以及评判标准等。由于政策性文件并没有体现出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导致培养方案的制定也有偏颇,这对工程伦理的教育教学有较大影响。(二)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工程伦理学课程属于交叉融合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有相关文献表明“目前各高校的工程伦理教育发展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师资问题”2。一般来说,工科院校通常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作为工程伦理学课程的任课教师。他们拥有系统的伦理学知识,但缺乏与专业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无法将伦理学知识与专业相关课程及知识点进行有效融合。同

8、时,在面对专业相关的工程案例时,无法深入分析该案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如果由专业学院的教师授课,则会出现缺乏系统伦理学知识的问题。在美国,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将多学科背景的教师与具备工程背景的教师整合起来,比如将具有社科、人文、管理等学科背景的教师与具有工程经验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3,共同参与教学。但是,仅靠大学中的某一学院或部门想组织起这样的教学团队难度较大,需要政府、高校全盘布局,打通各个环节,使各方通力合作。比如昆明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认证前,工程伦理学课程的教育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担任。进行专业评估后,从2019级开始才由电气工程学科的专业教师

9、担任授课教师。而研究生阶段的授课,一直都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担任。由思政课教师授课时,教师选取的案例往往与电气工程无关,学生学习时很难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由专业学院教师授课时,工程案例更多选取的是电气工程相关案例,但是缺少伦理学研究的深度。所以,教师团队的合理组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磨合是工程伦理学教学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综上,如何组建一支综合素质全面、专业素质过硬的工程伦理学教学团队,是工程伦理教育及工程伦理学课程建设的难点之一。(三)工程类专业的伦理学教材建设不完善教材是开设一门课程的重要保障,教材建设是建设一门课的重要基础。由于我国开展工程伦理学研究较晚3,研究群体较少,所以

10、著作出版-200数量少、更新频率慢。而且,针对某一专业的工程伦理学著作就更少。但是,随着近年工程伦理教育的大力推广,我国已在工程伦理学领域取得初步成效。只是,要想长足发展,尚需解决不少问题。我国工程伦理学的课程目标是让当代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工程伦理意识、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掌握相关专业的工程伦理行为道德规范、具有工程决策能力。那么,不同的专业领域,其教材也应有所不同。以电气工程学科来看,电力行业可用的工程伦理学教材匮乏。大多开设工程伦理学课程的院校更多采用的是综合性的工程伦理学教材,偏重伦理学理论研究,工程案例涉及面广泛,但是缺少电气工程的案例分析。学生在使用教材过程中,无法将伦理学知识与电气工程

11、关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四)企业、行业协会和研究群体需协同发力一是企业尚需明确的工程伦理规程规范。每一个行业都有其行业标准、执行规范,但是工程伦理方面的行业规范依然不健全。同时,企业对工程伦理方面的研究课题数量少,支持力度小,甚至没有相关课题支持。企业对工程伦理相关问题的重视程度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企业或者行业协会资助的关于工程伦理的项目更是凤毛麟角。由于我国的大型企业和央企、国企以及省属企业等公有性质的企业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它们的发展对国家的影响不可估量。因此,在企业中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中提升工程伦理的作用,对工程乃至对国家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力。二是工程(行业)协会对工程伦理规范的制

12、定相对滞后。因此,应该积极推进由政府主导、企业及社会各方参与、工程协会制定的工程伦理规范。三是工程伦理学研究的人员相对匮乏,工程伦理学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除了国家层面的引导外,需要社会进一步提升认可度,进而促进群体效应。二、工程伦理学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一)加强顶层设计与课程建设1.政策引领全国工程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已经在2016年举行的全国工程伦理教育论坛暨新闻发布会提出要强化工程伦理课程建设,推进工程伦理教育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工程专业研究生4。在教育政策方面,国家应该加强关于工程伦理教育的顶层设计,规范教育教学模式与扩大工程伦理教育的政策覆盖范围,明确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进一步引导高校为培

13、养合格的工程专业大学生制定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方式。要促进不同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共建工程伦理学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科性质与专业特点,与相应的企业合作,总结出该行业的伦理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根据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工程专业认证政策以及企业和社会对工程伦理的需求,合理共建新型工程伦理学课程。利用各校以及各个专业的资源优势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共同享用。要加强各个工科院校的交流联系。高校间交流经验、融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工程伦理课程的良性发展,培养合格的未来工程师。2.政府基金及企事业单位课题的支持人文社科基金和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应支持高等学校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及其相关研究,设立专项研究课题。这些

14、课题可以包括道德与工程的关系、工程师伦理道德的问题、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伦理性问题、具体专业中的伦理学相关问题等研究方向56。政府基金从策略上肯定了工程伦理学研究的意义,对工程伦理教学与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带动其他社会力量(比如企事业单位等)对工程伦理研究的重视和给予更多的投入。(二)组建高水平工程伦理师资队伍工程伦理教育是一个文化、经济等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相融合的培养过程,它的教育内容涉猎广泛,因此需要组建一支高水平、具有专业素基础教育探究杨 毅,孔维宁,杨 博,等专业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研究-201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质的工程伦理教师团队。加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

15、背景的工程师或工程技术人员与工程伦理课程教育的教师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构成工程伦理课程的双师型课堂,可以有效解决工程伦理教育与工程实践脱节的问题。首先,鼓励担任工程伦理教学任务的高校教师进行广泛的交流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并与相关专业的任课教师配合教学,取长补短。其次,可邀请伦理学研究,甚至哲学、社会学、人文等方面的资深教师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所有专业教师的伦理素养,让“思政元素”走入学生课堂。再者,发挥高校自身教育资源优势,聘任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校外教师,在经验分享以及实践案例教学过程中,传授工程师职业伦理和行业行为规范。另外,学校可与企业签订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基地协议,

16、将担任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的教师选派到企业中,以调研、跟班运行、实习实践等方式了解企业生产运行中存在的伦理问题,获取“第一手资料”,反哺课堂。最后,政府及学校可以设立“思政明星教师”“思政明星课堂”等奖项,鼓励教师争当“明星教师”、争创“明星课堂”。昆明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由专业教师讲授工程伦理学课程,经过课后调研,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效果较好。专业老师“更接地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这个专业和专业中存在的伦理问题。(三)推进因“材”施教,多角度创新课堂改革对于“材”,本文特指两个方面,即“教材+人才”。教材,顾名思义,就是要进行课程的教材建设。如前所述,应该组建多门类、多学科相融合的教材编写队伍;教材当以学生的专业为背景,加入伦理学知识,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明白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带着一颗“仁善”“明责”之心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西方教材不符合我国国情,不适合我国学生使用,因此,应研发、使用本土化的教材,加入更多的思政元素。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多年来稳居世界首位,中国工程实践的形态丰富多彩,应该考虑设立专门课题,组织多元的、资深的教师组建成专业化的教材编写队伍,让更多元的思政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