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翻译实践史书写研究”(编号:18BYY019)的阶段性成果。【主持人语】(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任东升)“国家翻译实践”是基于中国本土创生的译学概念构建起来的国家翻译学,是以服务国家翻译战略和国家翻译治理需求为价值导向的应用型超学科研究体系。本专栏的三篇论文分别研究了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的发展脉络、理论动向和实践应用。关于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的几点思考 回望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的演进历程,思考国家翻译学的超学科属性,辨正国家翻译实践核心概念,展望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融西立中”为指针的中国翻译理论发展路径。国家翻译实践视域下的“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语种翻译 聚焦
2、“十七年”时期红色经典小语种翻译活动,探究红色经典小语种翻译生成模式,为当下“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翻译实践中的文化经典互译提供历史借鉴。基于 求是 英文版的国家政治话语译介模式研究 一文从功能、主体和策略三个层面对 求是 英文版的译介模式进行考察,认为 求是 英文版在传播我国的政治“声音”并解构西方话语体系“一语独霸”他塑中国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的几点思考*任东升(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摘要:近十年来,围绕“国家翻译实践”这一中国本土原创性译学概念的研究成果,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反响,开始引起国外学者关注。国家翻译实践研究历经概念化、理论化两个发展阶
3、段,步入学科化发展轨道,有望促进译学知识生产和话语创新,为翻译学中国学派的构建与发展做出贡献。站在学科化发展新起点上,本文在回望国家翻译实践研究演进历程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其学科归属,辨正相关概念,展望发展趋势,指出以“融西立中”为指针的中国翻译理论发展路径。关键词:国家翻译实践;演进历程;学科化;融西立中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242(2023)01-0052-050.引言“国家翻译实践”作为中国本土原创性译学概念,创生于 2012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翻译实践中的 外来译家 研究”(任东升主持)。2018 年首届“国家翻译实践与对外话语体系建构高层论坛”(
4、青岛)标志着“国家翻译实践”成为新时期我国译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论题。2021 年“第二届国家翻译实践与对外话语体系建构高层论坛”(青岛)标志着国家翻译实践进入学科化发展轨道。国家翻译实践历经十年发展,在国内产生重要反响,已成为中国译学论域中的一个知识生产孵化器。站在学科化发展新起点上,我们有必要回望研究历程,反思面临的问题,思考未来发展趋势。有鉴于此,本文就关涉国家翻译实践研究发展的若干问题提出思考,供学界同仁参考。1.国家翻译实践研究演进历程国家翻译实践是主权国家以国家名义为实现自利的战略目标,自发实施的自主性翻译实践(任东升,高玉霞 2015:93)。该定义依照“主体+行为”的逻辑方式,明确
5、了翻译作为一种国家行为的行为主体(主权国家)、行为动机(实现战略目标)、行为特征(自发自利)和行为目的(争取话语权、维护国家利益)。国家翻译实践概念创生的理论意义,在于国家作为翻译主体的地位首次得到明确,并在认识论上深化了学界对翻译类型、翻译主体、翻译现象的概念认知。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牵涉面广,研究对象具有超复杂性,因此研究方法具有鲜明的跨学科集成性特征,吸收了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外交学、国家安全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养分,朝向“超学科”理论建构,除能够有力推动翻译学的理论发展,还有望成为一种创新性理论资源反哺其所关涉的学科。从研究发展历程看,翻译研究的“国家意识”萌生于“机构翻译”研究。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翻译机构作为研究对象进入我国学者视野,出现专文研究古代翻译机构特征及翻译方法(余文 1951)。新世纪初,2023,No 1Serial No 1972023 年第 1 期总第 197 期外语研究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52DOI:10.13978/ki.wyyj.2023.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