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1156-2019引言传统黑釉瓷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唐代较为盛行,至宋代黑釉瓷的制作达到项峰,诞生了许多价值连城的传世精品。譬如:黑釉木叶纹、黑釉油滴、黑釉剪纸贴花、黑釉兔毫窑变、黑釉虎斑玳瑁等一大批珍贵的传世之作,被多个国家博物馆珍藏,甚至誉为国宝。至明清时期,由于人们审美观的转变,青花瓷、各种颜色釉、釉上彩瓷的相继诞生,再加上各大黑釉瓷产区原材料的枯竭,致使其许多宝贵的制作技艺失传断代。传统黑釉瓷因其采用天然原料、纯手工制作、古法柴窑烧成,真正体现了火与土的完美结合。其釉面温润,装饰手法丰富,色彩变化绚丽多姿。至近现代,硅酸盐化工原料配方、电窑、气窑等现代技术的介入,使得黑釉瓷批量产出,而这种现代工艺所造就的黑釉瓷与传统黑釉瓷貌似神离,相去甚远。黑釉瓷传统制作技艺的恢复,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技艺传承价值、艺术美学价值与经济价值,而制订传统黑釉瓷的制作技艺标准,对保护和传承传统黑釉瓷的制作技艺更是意义重大。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