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编号:1008-3812(2022)06-056-05辽 宁 省 交 通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JOURNALOFLIAONINGPROVINCIALCOLLEGEOFCOMMUNICATIONS第24卷 第6期2 0 2 2年1 2月Vol.24 No.6Dec.2 0 2 2高职学生“双面”社交失衡的危害及化解对策基于高速互联网、智能移动电子终端、新型社交软件的社交媒体时代的深入发展,使得兼具开放性和自主性优势的网络社交成为常态。人类社交活动拥有了现实和网络双空间,“双面”社交方式的即时切换成为普遍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双面”社交切换失衡现象也有所扩大,
2、尤其在综合素质相对偏低、自律意识相对偏差、社交自信相对偏弱的高职学生中,“逐渐出现的一些沉浸于虚拟社交中无法自拔、社交技能弱化、网络虚拟社交伦理道德淡漠等问题”,造成网络“社牛”、现实“社恐”的双面状态,使得部分学生线下社交意愿减弱,在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时感到紧张、有压力、不自在,出现现实社交焦虑,进而出现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对个人顺利完成学业产生了危害,须深入研究,寻求对策。1青年学生“双面”社交失衡的现状及成因1.1“双面”社交切换常态化社交是人的天性,小孩出生便天然地拥有与人交往的本能。社交是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必然需求,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依赖。网络传输
3、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输平台功能的日趋完善和强化,弥补了现实社交的劣势,形成了虚拟网络社交空间。在即时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智能算法信息推荐、碎片化信息浸润、同质化信息聚集等方面,极大地超越了现实社交方式。人们的社交活动更大程度和更多时间情况下倾向于使用虚拟网络社交空间,甚至对面相坐也习惯使用社交软件而非直接的口头交流。对于经过社交敏感期训练的大多数成年人,虽然也经常运用虚拟网络社交手段,但需要进行切换时,他们往往能够自由切换、从容适应现实社交生态。1.2青年学生“双面”社交失衡处于成长期的高职学生,从出生就经历虚拟网络世界的熏习,如因家庭或个人原因在现实世界中接受的教育不够完整,错过社会
4、交往能力养成的敏感期(即儿童或少年时期与他人、与大自然接触少或频次不够),很容易被动地沉溺虚拟网络社交空间。一方面,不自觉地享受虚拟网络的“人明我暗”的社交安全感,进而对与网络空间规则、标准等不一致的现实社交产生陌生感与不适应,甚至恐惧现实社交。有研究表明,“习惯只通过社交媒体与他人进行在线互动的大学生,更容易在现实社交中出现社交恐惧心理,从而侧面证实社交媒体的使用与依赖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大学生面对面人际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只关注某一种信息源或只关注使自己愉悦的网络产品,长此以往便会“自我塑造”,像蚕一样将自己封闭于自我选择的狭窄信息空间中,陷富浩李蒨(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1
5、10122)摘要信息网络的高度普及、智能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和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形成了现实和网络“双面”社交切换的常态化。高职学生受多种因素影响,过度沉迷虚拟网络社交,造成“双面”社交切换失衡,导致现实社交恐惧,影响正常完成学业。必须从社会层面的关注与育人策略的调整、学校层面的普查与团体辅导的干预、家庭层面的认知与和谐氛围的营造、个人层面的自律与社会位置的恰适等四个方面予以化解。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交失衡;化解对策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2-09-19作者简介:富浩(1965),男,内蒙古丰镇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应用写作。56富浩等:高职学生“双面”社交
6、失衡的危害及化解对策第6期入“信息茧房”(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总体而言,这种“双面”社交失衡在部分高职学生身上的体征就是网络“社牛”、现实“社恐”,在虚拟网络空间社交活跃度较高,能够迅速与陌生人打成一片;回到现实中则羞于表达,不善于主动沟通,甚至有意躲避与朋辈的交流,表征显示为孤独、离群,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严重者可能无法与宿舍同学共处,陷入人际交往矛盾,完全不适应集体生活,无法完成正常的学业。1.3“双面”社交失衡的成因(1)当下的高职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从小就经历虚拟网络世界的长期熏习,对虚拟网络空间有天然
7、的喜好和适应。第49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已达1.8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94.9%,远高于成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其中,小学生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2.1%。未成年人在学龄前接触互联网的比例达到33.7%。”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过于强调外部评价,导致一些学生在建立自我认知时过于依赖外部因素,忽略了自我评价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一些强制性、命令性的教育方式也会打击孩子主动表达的积极性,使之过分在意他人评价,一旦经历连续的来自家长或教师的负面评价,则可能极大干扰敏感期社交能力养成,其结果就是社交恐惧。(3)受到孩子培养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
8、社会现象及传统望子成龙思想影响,家长把仅有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补课、上兴趣班,客观上挤占了本该属于学生的与他人多接触、与大自然多接触,多参加体育活动、集体劳动等比网络社交建立的联系更紧密、更有力、更有效的现实社交,本质上是人为剥夺了形成良好社交能力、体悟良好社交愉悦的机会。(4)部分学生父母离异、父母长期外出打工,致使他们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应有的温暖和安全感,转而在网络社交空间寻求一种补偿和安全慰藉,一旦进入所谓“舒适区”便难以自拔。2青年学生“双面”社交失衡的危害2.1沉迷虚拟网络社交虚拟社交大多为“点赞式”或“广播式”的社交,总体感受是前一刻徜徉在社交网络可能享受着娱乐与喧嚣,下一刻放下手
9、机却变得更加寂寥而孤独。这种使人离开网络就感到寂寥、孤独的设计思路,使得它天然具有容易使人“上瘾”的属性。高职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相对宽松,如果本身自制力不强,有事无事刷手机,客观上加速了虚拟社交网络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入侵,而智能算法推荐信息的加大,使部分学生不知不觉中被社交网络所绑架,以致沉迷网络而疏远现实的人际交往,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在真实社会中社交技能水平不升反降,直接影响社会技能学习。2.2导致现实社交恐惧高职学生如果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沉迷于网络,渐渐地疏远了同学、老师、朋友和亲人,社交面变窄,人际关系冷漠,与真实的人际关系隔绝,交往能力下降,个人极易产生焦虑、孤僻、压抑、冷淡等心理障碍。现
10、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依赖和人际困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且人际关系困扰严重的人群网络依赖行为越严重。其表现就是对任何社交活动都害怕、恐惧、焦虑,程度较轻的可能无法和他人正常的交流和沟通感情;程度较重的会引起一系列躯体症状,如机体免疫力降低,面对现实社交会出现头晕、头痛、恐慌、心烦;心理自卑加剧,在即将面对陌生人和社交场所之前,预想一系列可怕情景,进而出现预期性焦虑,这会导致患者理解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降低;心理情绪失常,心理常处于复杂状况,可能会无法自控地出现过度的担心,丧失自制能力,担心自己会做出不道德或者违法的行为,甚至认为自己会精神失常。2.3影响正常完成学业出现“双面”
11、社交失衡的学生,因沉迷网络“社牛”的快感,造成网络依赖,大部分精力用于上网,时常逃课,逐渐荒废学业,学习成绩下降,考试不及格,严重者甚至被退学。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使用和依赖会导致大学生学业拖延这一现象。大学生在手机社交媒体上逗留的时间越长,现实中用于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就越短、越紧张。”“长时间的网络使用往往预示着更大可能的网络成瘾。究其原因,长时间的网络使用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个体从事正常学习、社交等活动的时间,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挤占他们正常的学习、社交时间必然在一定程度上57辽 宁 省 交 通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2022年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正常的人际交往。”3青年学生“双
12、面”社交失衡的解决对策3.1社会层面的关注与育人策略的调整高职学生“双面”社交失衡现象应得到全社会层面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推动社会层面关注青年学生“双面”社交失衡现象的总的工作原则。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各级组织、城市街道、社区、社会公益组织,应形成合力,从不同角度关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双面”社交失衡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思考,青年学生“双面”社交失衡的本质是个人意志品质薄弱所致
1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养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历练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这些重要论述,为教育部门调整育人策略提供了重要指导。我们要抓住培养意志品质、锤炼坚强的进取精神、历练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等方面,调整各级各类学校的育人策略,在保证知识传授足量稳质的同时,以教育行政法规的形式固化设置必要的简明心理学、劳动教育学课程,完善配套的关于学生意志品质、心理素质、人生态度方面的实践活动安排,使青少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成长阶段能够接受足额的
14、意志品质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育,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人生态度。3.2学校层面的普查与团体辅导的干预青年学生“双面”社交切换失衡,本质上就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因此,运用普遍的量表测试和团体辅导干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高职新生入学一个月内,应规范运用教育部制定的网络量表为测试样表,开展测试。测试前要进行动员,向学生讲清测试没有针对性,应以客观的心态对待测试,自然、客观地作答,不要有意回避问题,确保测试的准确度。测试后,应及时察看测试结果和统计数据,对可能存在一级二级心理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分析是否存在“双面”社交失衡的现象。必要时可通过看档案、当面谈话或私下了解入学
15、后学生身上出现的一些现象,进一步确认是否存在“双面”社交失衡的状况,程度如何。事实证明,量表测试为一级的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多数伴有社交障碍或社交恐惧症。以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某专业2020级一名男生为例。该生入学即表现为线下社交意愿弱,基本没有现实社交和朋友,而在网络世界,他又表现出“社牛”状态。入学之前,自己就建立QQ群,组织各种线上活动。因无法适应集体生活,被迫休学后,他还以学长身份为下一届同学建立年级QQ群,向他们介绍学校信息,过程中表现得非常自信、从容,完全沉溺于网络“舒适区”。但量表测试显示该生为一级心理问题,有轻度幻觉、妄想等症状。这说明,量表测试分析比对主动干预,是规范且有
16、效地应对学生“双面”社交失衡的正确方法。基于量表测试,以预防、早发现、早干预为目标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可发挥学校相对封闭、容易组织、具备心理干预力量的优势,有计划地开展团体辅导干预,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如一些院校建立了“校-系-专-班”四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全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定期组织心理教育培训,适时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对重点学生的关注关心关爱,及时安排心理门诊治疗。而针对那些“双面”社交失衡的学生,较为有效的主流模式是团体咨询和主动干预。团体咨询可以为网络依赖偏重的学生创立一个无压力的环境,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归属感,同时给每个人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机会,鼓励他们相互交往、相互监督,有利于改善学生人际交往的羞怯、交流恐惧、社交回避等现象。团体咨询的主导者为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也可外聘心理咨询师)。一般会运用团体动力理论做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团体咨询的原则和各种方法,如音乐疗法、放松疗法、心理游戏、行为疗法等,动静结合、寓教于乐,使被干预学生能较快脱离过度依赖网络社交的窘境。3.3家庭层面的认知与和谐氛围的营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