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课程教育路径探析_陶咏琪.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80608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课程教育路径探析_陶咏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课程教育路径探析_陶咏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课程教育路径探析_陶咏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年10月总第157期作者简介:陶咏琪,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方法研究。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课程教育路径探析陶咏琪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党的十九大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并对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中国”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而在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高生态文明意识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对此,本文在分析生态文明课程重要意义及其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探究了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以期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生态素养以及生态文明习惯的人才,为人类的可持续发

2、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析2012 年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了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高校要以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为契机,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以及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进步。一、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一)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本要求高校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能够做到生态文明知行合一的青年大学生,既满足了落

3、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同时也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意识层面上,它有利于高校大学生正确认识生态环境的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通俗话语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重要性认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过程,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在实践层面上,能够促进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理解,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志愿服务等途径自觉实现其生态文明行为落实和习惯养成,促进高校大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将生态文明培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全方位培植高校立德树人的生态文化圈。(二)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新视角作为德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具有

4、高度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重要载体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关系到人们内在的价值观和是非判断。工业文明以来,带来了经济的高度增长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规模化的生产使得商品种类琳琅满目,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与消耗,导致能源匮乏、环境日益恶化。为了避免这一现象,高校就需要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纳入思政课教学体系中,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生态文明意识,唤醒人们的“生态道德良知”,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双赢。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教育不仅纵深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新视角。(三)为推进高校教育现代化提供动力推进高校教育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教育内

5、容与形式的创新。在新的时代背景与形势之下,与时俱进地将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一方面,是对高校教育内容的拓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十九大更是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028国的重要目标,这是当前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回应;另一方面,是对高校教育形式的创新。高校作为人才和创新高地,需要以多形式、多种类、多渠道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形式的创新发展,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添砖加瓦,为新时代培养具有知情意行的生态文明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高校教育现代化提供动力源泉。二、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困境(一)生态文明

6、教育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淡薄导致其主观能动性不足。究其根源在于他们对生态文明知识没有系统深入地学习,无法对其形成客观认识。主要表现在当前部分大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态环保知识,对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建设的政策法规不够了解,如限车令和禁塑令等,这也表明目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在主观上尊重支持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却未做到思想落实到行动,无法做到知行合一,如不能牢固树立绿色消费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存在明显的过度消费特点,这从某种意义上侧面表明,部分大学生主体责任意识缺失,主观能动性不足。(二)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完善的生态课程体系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

7、推波助澜,是生态文明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一环。相比于农林院校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工类和文史类院校并未充分将生态文明相关知识纳入现有课程体系之中。除去生态学和生物学等专业,其他专业并未将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系统地进行课程安排。而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课程,在内容中针对性地体现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较少,更不用说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大学生作为活跃在大众传媒的环境中先进群体,接受着不同渠道和质量的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不健全,势必会弱化生态文明教育学科影响力。(三)生态文明教学方式有待创新随着经济政治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文明进步,教育者对人才的培养方式要及时与当下教

8、育目标要求相适应,要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状况,选择最为恰当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有效成果。实践教学对于理论知识的验证和拓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高校思政课更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少以生态文明教育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内容,导致学生难以通过实践活动巩固生态理论知识。同时,生态文明教育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生态伦理哲学和生态自然学科等,而目前生态文明教育并未在全社会普及其价值理念,这就导致生态文明教育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教育载体亟待优化,教学方式有待创新。三、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探析(一)提升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首先,高校要充分运用理论教育法,在生态文明教育中,教师要用科学的理论知

9、识丰富学生的思想并指引实践。其次,高校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力。以完善的政策法规和严格的生态法律法规等丰富的资源,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再次,高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作为人才第一资源,应当有目的、有意识地为生态文明教育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而教师作为一线工作者,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本领,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兴媒介来探索拓展能发挥生态文明教育实效的教学方法。此外,还要重视家庭的影响力。家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对于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情操的培养与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高校可通过家校社一体化联动,构筑家校社生态网,通

10、过潜移默化与理论教育协同作用,更好地普及生态文明知识。(二)培养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情感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充分认识自然,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从而加深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情感,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其次,高校要培养学生生态审美。高校大学生应该用眼睛和情感去发现和感悟自然之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此促进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情感的培育和生态文大学论坛029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年10月总第157期明建设。再次,高校要积极创设生态情境。在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可以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与生态情境创设有机结合。提高课堂趣味性与课堂效率,提升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在思政

11、实践课堂教学中,高校要大力开展绿色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发展融入办学理念、人才培养以及校园建设与管理,坚持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线,将大学生生态素养和生态情感培养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情境,增强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情感,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三)培育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首先,高校要提升大学生生态危机意识,在当前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高校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增强学生对自然的认识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其次,高校要积极开展教师生态教育培训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拓展其生态文明知识的深度和宽度;同时,需要将生态文明素养考察纳入教师师德考核标准,定期组织有关生态文

12、明的研讨会,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鼓励教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科研理论实践,做到科研与教学并重。同时,教师可从本专业优势出发结合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拓展生态文明研究的内涵与外延,以身作则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高校要发挥思政课理论引导作用。在高校还未普遍设置生态文明专项课程时,高校应积极在思政课的内容体系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因此,高校思政课应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方法,健全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这是高校思政理论课顺应时代发展的 要求,也是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的必然要求。(四)增加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实践首先,高校要合理利用理论指导实践,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调研活动,去农村贫困

13、边远地区,带领学生走访了解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也可以鼓励学生寒暑假期在社区实习,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生态文明知识对负责小区的自然环境问题进行集中卫生整治;还可以通过生态文明典型案例,结合“两山”论,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生态实践。其次,高校也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要在校园文化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元素,更要打造优质的“节约型校园”和“循环型校园”。除去传统以学校或学院为单位的绿色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外,高校也可以搭建网络平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学习,为学生提供教育平台,营造绿色学习氛围。同时加大高校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打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新模式,使生态文明教育能够达到知识转化、行为自觉,助

14、推绿色校园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最后,高校还应增加生态教育基地建设,带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使其能够在培育意识过程中加深理解,激发自身主体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同时,高校也可以与当地教育局及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生态教育基地建设,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通过参观实践了解社会生态问题,从而对当前社会生态问题进行正确审视和价值判断。四、结束语生态文明教育事业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是课程理论教育,更是实践行为和生活习惯教育。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和行为规范,努力培养具有良好生态文明素质和自觉保护环境行为的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提供源源不绝地生力军,向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砥砺前行。参考文献: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22.2 胡晓红.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及途径探析 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1-12.3 李昌祖,屠佳.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探析 J.高教与经济,2008(4):4.0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