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传统幼儿园数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把数学知识当作一种需要记忆的知识进行训练式教学,而不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来建构数学知识;教师往往关注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而无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较多以集体授课的形式为主,幼儿个体参与性不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久而久之,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减退,享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艺术,特别是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更是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问题。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德国有位学者说:“将15克
2、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让幼儿掌握初步的数学概念,必须找到直观的切入点,从情境的现实出发,让孩子在原有的知识水平的根底上,思考新的知识问题,并对下一个情境活动充满期待新公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
3、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为了让幼儿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有用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加里宁;数学是美丽的霍金。根据儿童数概念开展的理论研究以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采用儿童最喜爱的“情景化模式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景化、“生活化模式是幼儿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之一,它是儿童自发的、自愿的活动,没有任何社会功利目的,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并能在真正意义上满足幼儿的需求,最能促进幼儿的开展。情境教学强调以特定的气氛,激起热烈的情绪,在优化的情境中,鼓励孩子“观察“操作“发现, 让幼儿主动地参与情景中,并通过合作交
4、流,自动操作数学材料,主动探索,让孩子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促使孩子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幼儿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与获得数学经验。有效地提高幼儿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幼儿素质教育改革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幼儿数学教育“情景化、“生活化, 是指在数学集体活动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情景化。即幼儿园数学教育以情景、生活为为根本途径,它具有三层含义:1幼儿数学教学情景化。借助情景活动、的内容,将数学的目的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情景活动本身的内容和规那么,使幼儿在活动中
5、摆脱“完成目的的包袱,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的满足。2幼儿在各类情景活动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将数学融入各类情景活动中,一方面能让幼儿在情景活动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另一方面,能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积累数学经验,稳固数学方法,领悟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的乐趣。3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并获得数学的认知方法和探索方法,并使这些方法成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工具。那么教学实施的关键:一是数学活动的生活化;二是一日生活的数学化。因此,我们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和生活教育理论,在大班幼儿数学活动中进行了数学活动
6、情景化、生活化的实践研究,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开展过程,让他们有更多的时机去体验,特别是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外一些教育家,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古希腊教育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叫做“产婆术,他借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鼓励学生主动求知。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他
7、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设立目的,制定教学方案,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杜威把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向前大推进了一步。国内外研究者在探索幼儿数学教学情景化历程中,按情景在教学的成分及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程度来划分,曾走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辅助期。在这一阶段,情景活动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引起幼儿对所知对象的好奇心,或调节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第二阶段为组合期。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从仅是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智力的开展,这一变化推动了情景活动在教学中的介入,根据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为充实的教学活动。第三阶段为融合期。情景活动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充分和恰当的运用,教师把
8、数学教育的内容、要求融于一个或几个情景活动之中。当活动结束时,教学要求也随之到达。第四阶段为整合期。情景化活动作为教学过程,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促进了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友爱、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开展。因此在这一阶段,情景化教学已发挥了对幼儿进行整体教育的功能。教学情景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开展的主体。继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情景化的实践研究,体现了尊重幼儿学习的特点,坚持面向全体幼儿和全面开展教育的方向。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根底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的解释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他认为:“教育必
9、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由自我建构的,“教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与开展,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如何帮助幼儿自我建构。对于数概念的获得,皮亚杰指出,“假定儿童只是从教学中获得数概念和其他数学概念,那是一种极大的误解。相反,在相当程度上,儿童是自己独立地、自发地对开展这些观念和概念的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幼小的儿童不是学会算术的,而是重新创造算术的。儿童的真正生活情景应是儿童重新创造算术的背景。日常生活情景中儿童所遇到的各种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刺激了儿童进行数思维的自然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数概念,这就是说,日常生活情景
10、为儿童建构数概念提供了时机,当儿童处于自主和主动的状态,知识的建构才有可能。 三第纳斯的数学学习理论 第纳斯的数学学习理论旨在使儿童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和容易。他强调数学都是以经验为根底,儿童应从现实经验中抽象出概念和结构,儿童就按一种固定的自然过程进行学习,即先进行游戏或实验,获得经验,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上升为概念和结构,这便是顿悟和理解,最后利用重组起来的概念、结构进行练习应用。 四维果茨基的最近开展区学习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如果使教学符合儿童的水平,仅仅归结为符合儿童的现有开展水平,从儿童开展的观点来说,这种教学是无效的,因为这种教学不是引导开展,而是追随开展。他指出:“教学的本质特征在于
11、创造最近开展区,即适当高于儿童的现有开展水平,儿童经过努力能到达的区域。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儿童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儿童努力追求的积极性,因此是最有吸引力的。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原那么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寓数学教学于情景化、活动化活动中的内容、方法、模式及相应的评价标准,使教学内容的选择能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开展需要,教学方法的运用能调动幼儿学数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 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数学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情景中逐步领会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大小、多少、相邻数高矮等并通过分类、排序、比拟、推理等智力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新精神的个性品质的开展。 二课题研究的原那么1、联
12、系生活实际原那么。 幼儿的一切学习均从生活实践活动中获取。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数学活动的建构,其活动的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注意设计幼儿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情节,引起幼儿的兴趣。 2、重视和理解幼儿对数学概念的自我建构。 数学活动是在应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中小班幼儿那么有大幅的提高,他们对事物已有了较强的认识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注重大班幼儿自己发现、自己探索、自己建构。教师在活动中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3、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那么。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
13、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开展速度的快慢和开展水平的上下。大班幼儿是一个参差不齐的群体,由于各个幼儿所出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幼儿所得智力开展水平、思维能力也不同。所以我们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的时候必须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那么。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发现不同的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并针对幼儿不同表现施以适当的教育。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4、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和教
14、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那么。 在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主导性与幼儿主体性同时存在、相互依附,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游戏中要多给幼儿动手的时机,及时地为幼儿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的提出问题,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的操作过程;同时老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着眼点在于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使他们敢于乐于尝试,对幼儿活动中所处的问题作“画龙点睛的讲解、演示、点拨并帮助幼儿找到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法,并引导幼儿作为探索过程的一分子参与其中。与幼儿平等自由的交流,发挥教师、幼儿的双方面的潜力效能。
15、五、研究的内容 一合理投放动态性的材料 1、投放动态性的材料 2、投放有美感的材料 3、投放多元化的材料 二数学教育情景化、生活化的指导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园中四班43名幼儿。 二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为主。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者,幼儿为研究对象,家长辅助为参与者,以教育的相关活动为研究题材,以日常的教育情境为研究情境,以改良教育活动为研究目地的研究。案例研究法: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观察研究法:不加控制,不加干预,不影响其常态的自然存在的条件下,通过人的感觉或借助科学仪器和各种视听工具,有目的、有方案地对自然社会的现象和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并作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最终形成文字成果。七、研究的措施及方案 一合理设置数学活动的情景 情景的设置要适合不同年龄班和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开展;情景要有多功能,使每个幼儿能在不同水平上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活动;情景设置要便于幼儿从多种角度探索、实践,并不只让幼儿获得知识,更应探求如何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开展,开发幼儿的智慧潜能。 1、设置动态性的情景 、因材施教设置不同情景; 、依据目标及时调整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