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心肺脑复苏的现况与发展.ppt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4890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PPT 页数:163 大小:13.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脑复苏的现况与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心肺脑复苏的现况与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心肺脑复苏的现况与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心肺脑复苏的现况与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心肺脑复苏的现况与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心肺脑复苏的现况与发展.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63页
亲,该文档总共1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的现况 与发展 郑大一附院急诊科 岳仙红 内容提纲 心肺脑复苏的起源与发展 心肺脑复苏的现况。心肺脑复苏的新进展 心肺脑复苏的适应症 心肺脑复苏的基本程序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所 采取的一种抢救措施 恢复心脏自主搏 动和血液循环 恢复自主呼吸 心肺脑复苏 (CPCR)心脏按压 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 人工呼吸 代替自主呼吸 心肺复苏是复苏的核心 脑复苏是复苏的目的 心肺脑复苏的结果 自主呼吸恢复 呼吸心 自主循环恢复 跳停止4.临床临床 死亡 1.复苏 成功 心肺脑复苏 神经功能恢复 只有心跳 无自主呼吸 无血压 3.脑死亡脑死亡 2.植物人植物人 自主

2、呼吸恢复 自主循环恢复 意识未恢复 一、心肺复苏的 起源与发展 我国古代心肺复苏急救技术的应用 1700多年我国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 略中记载:“救自缢死徐徐抱起,不得 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 肩,手少挽其发.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 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烦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 按莫置。西方国家心肺复苏术的发展 公元前800多年,英囯助产士应用口对口人工呼 吸挽救了新生儿生命 1947年美国Claude Beek教授首次报道为 一室颤患者进行电击除颤成功 1958年美国Peter Safar教授把口对口呼吸 作为呼吸复苏法的首选方法向世人公布 1960年Wi

3、lliam Kouwenhoven等发表了第 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同时Safar 将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按压结合起来,成为 心肺复苏的创始人 1966年,美国医学会拟定心肺复苏的 执行标准 建议急救人员掌握徒手CPR 1956年德国佐尔医生发明体外除颤 仪,英国最早使用,其次是美国 1988年提出早期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曾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被称为是21世纪心脏骤停的“灭火器”1992年10月美国心脏病学会修订了 心肺复苏指南,提出ABC(airway、breathing、circulation)的急救程 序。正式提出“生存链”。2000年8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循环

4、杂志上颁布了“2000”年心 肺复苏国际指南”,规范心肺复苏的抢救程 序。当时不失为最科学有效的救生方法,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并规定每五年召开 一次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会议。二、心肺复苏的 现况 突发 事 公共 件 救援 体系 成立 120 成立 急诊 复苏 专业 组 成立 急诊 科 我国心肺复苏现况 1985 1988 2002 2005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欧美发达国家非医务人员构成了院前急救队 伍的主体。警察、消防员、教师、大巴司机以及 车站、机场、码头等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由于其 工作性质,通常会在第一时间到达救助现场,成 为“第一救助人”,首先在他们中间普及急救知 识。我国 依

5、赖医院医务人员 设备 欧美发达国家 在社区公共场所放置急救设备,建立社区急 救程序和体系,让患者在5分钟的反应时间内得到 理想的急救。我国深圳、上海、北京(收费3万元|h).人员组成 欧美国家 受过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人 群、医院急诊科和ICU病房共同组 成,缺一不可。我国 主要是医务人员 公民CPR普及率 欧美国家:15 我们国家:1:130 心肺复苏成功率 欧美国家:10%我们国家:1%院外心脏停搏患者的生存率 欧美国家 30%70%我们国家 5%1%心肺复苏知晓率 欧美国家:普及 我们国家:记者对32名市民进行调查,结果只有2人知 道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场所 欧美国家:主要在现场 我们

6、国家:主要在医院 CPR的时效性 医学研究表明,心跳停搏510秒以上,由于脑缺氧,可发生昏迷;停搏15秒以上可发生抽搐;停搏3040 秒即可出现呼吸停止,60s瞳孔散大。脑占体重2.2 ,占心输出量 15,占全身耗氧量 20。大量证 据说明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可有50%的人被救 活,48min之间复苏,存活率仅有10 8min后开始 复苏,世界公认的“黄金抢救四分钟”时间就是生 命!我国今后发展方向 让每一个人懂得如何急救与自救。“人人捍卫生命,人人享有健康”构建“家庭、社区、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新 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因为心脏性猝死以上发生在运动场、家庭、社区和其他公共场所。我们急需

7、建立和完 善心脏急救和外除颤安全网络。也要在机场、火 车站、商场、超市、运动场馆、健身房等公共场 所安装体外心脏除颤器。在民众中专门开展心肺复苏术的教育 急救知识应列入中小学生教科书 目前专家一致认为心搏骤停后复苏 存活最重要的预测因素有 开始CPR的时间 开始除颤的时间 开始进一步生命支持时间 心搏骤停是否被目击 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原发性室颤预后 较好,心室停顿、心-电机械分离预后较 差。心搏骤停复苏后影响其存活因素是 开始CPR的时间 开始除颤的时间 开始进一步生命支持时间 心搏骤停是否被目击 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原发性室颤预后 较好,心室停顿、心-电机械分离预后较 差。大量研究表明

8、,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 心肺复苏,可有50%的人被救活,在 48min之间复苏,存活率仅有10,8min后开始复苏,脑组织几乎不可能 存活,病人就会进入生物学死亡阶 段,生还希望就变得极为渺茫。因 此,心脏骤停的最佳抢救时间只有短 短的4分钟,这就是世界公认的“黄金 抢救四分钟”。时间就是生 命!在五年一度的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 管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国专家经过 充分论证,对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 指南”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在2010 年10 月公布了期待已久的“2010年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三、心肺复苏新进展(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与 2005年比较)主要变动包括心肺复苏的优先次 序、低温治疗,

9、以及复苏后管理 等三个方面。1生存链:由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年的四早 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1)早期识别与呼叫;(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 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 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全面的心脏骤停复苏后期救治 2几个数字的变化几个数字的变化:(1)简化流程,删去“看、听和感 觉”,对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 吸(如仅有喘息)的成年患者,立即 启动急救反应系统(2)对未经培训的过路施救者鼓励其实 施只动手(只做胸部按压)的CPR(3)将“ABC”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

10、道和呼吸(4)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 为“至少100次/min”(5)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 5cm”(6)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7)强调团队抢救,对医务人员需完成的胸 部按压,气道处理,人工呼吸,检测心 律,电击除颤,以及药物治疗等可分工合 作同时完成(8)单人操作心肺复苏时不建议采用球囊通 气(9)避免过度通气(10)亚低温治疗:在心脏骤停 后,将体温降低到 3234摄氏度 并保持12小时到24小时,能显著 降低大脑受损害的几率。全身性好?局部好?早期好?晚期好?(11)复苏后管理:心脏骤停后,许多器官受到损伤,因此复苏 后的救治至关

11、重要。心脏骤停 复苏后救治的初期目的为:使 心肺功能及活命器官的血流灌 注达到最佳状态;将院外心脏 骤停患者转送至可提供心脏骤 停复苏后的综合治疗的重症监 护病室中 四、心肺脑复苏适应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搏呼吸骤停和猝 死 所有临终状态病人的抢救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在出乎预料的 情况下突然停止搏动。在瞬间丧失 了有效的泵血功能,从而引发一系 列临床综合征。直接后果是临床死 亡,得不到正确的抢救,将进展到 不可逆的生物学死亡。复苏时补液问题 含糖液体可损害脑细胞 缺氧乳酸加重组织酸中毒,应激状态下可 有胰岛素抵抗,对脑保护可能有不良作用,可引 起一过性高血糖并增加肝、肺负担 复苏时应选用PH在6

12、.的林格氏液或生理盐 水 出血先补盐后补胶体 林格氏液+代血浆 尽快补液 血溶量正常者补液无益肺水肿 脑复苏有效的体征:瞳孔缩小是脑复苏有效的最有价值和敏感的体征。但 应注意药物的影响。有对光反射,是良好的体征,但复苏早期难以引出。睫毛反射出现表示心跳恢复后神志可能很快恢复,角 膜反射亦然 挣扎,突然发生挣扎是复苏有效和脑功能恢复的早期 体征,但严重挣扎不好。肌张力增强和吞咽反射出现是脑活动恢复的体征。电击除颤 1947年美国Claude Beek教授首次 报道为一室颤患者进行电击除颤成功 人工呼吸 1958年美国Peter Safar教授把口对 口呼吸作为呼吸复苏法的首选方法向世人 公布 胸

13、外按压 1960年William Kouwenhoven等发 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同 时Safar将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按压结合起 来,成为心肺复苏的创始人 1966年,美国医学会拟定心肺复苏 的执行标准 建议急救人员掌握徒手 CPR 1956年德国佐尔医生发明体外除颤 仪,英国最早使用,其次是美国 1988年提出早期使用自动体外除颤 仪(AED),曾挽救了许多人的生 命,被称为是21世纪心脏骤停的“灭 火器”但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在五年 一度的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会议上,专家达成共识,对“2000年国际心肺复 苏指南”进行修订。在2005 年11 月的循 环和复苏杂志上进行公布

14、,成为目前最 为科学的“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二、心肺脑复苏的现况 国内、国外公民CPR普及率 我国心脏骤停、心肌梗死每年死亡人数 100万,院前占 60-70%;抢救成功率在 5%以下,有些地方甚至不足1%;欧美 国家心肺复苏成功率高达30%70%;在欧美国家,急救知识普及率相当高,急救员在整个人群的比例是15,在中 学就开设有专门的急救课程。我国的比 率不足1:130;中学还没有开设专门的 急救课程。目前专家一致认为心搏骤停后复苏 存活最重要的预测因素有 开始CPR的时间 开始除颤的时间 开始进一步生命支持时间 心搏骤停是否被目击 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原发性室颤预 后较好,心室停

15、顿、心-电机械分离预后 较差。因此让第一目击者,即发现猝 死现场的公众,掌握徒手心肺复苏 及自动体外除颤技术是挽救猝死最 有效的方法,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 对“第一目击者的急救知识培训。美国猝死病人高达70%的生存率,正 是得益于1/3人口接受过心肺复苏技 能的培训。三、心肺复苏新进展(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与2005 年比较)主要变动包括心肺复苏的优先 次序、低温治疗,以及复苏后管 理等三个方面。1生存链:由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 代 替 A-B-C 新指南建议对成人、儿童、婴儿(不包括 新生儿)从A-B-C更改为

16、C-A-B,理由是绝 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成人身上,有目击 者存活率高,心脏骤停的初始心律一般是 VF或VT,BLS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 除颤,在A-B-C程序中,会因开放气道,人 工呼吸而延误胸外按压,更改C-A-B,即强调 胸外按压的重要,另外,发生在院外的心 脏骤停,如果直接胸外按压,可能施救者 会更愿意去做。2几个数字的变化:(1)删去“看、听和感觉”,对无反 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如仅有喘 息)的成年患者,立即启动急救反应 系统(2)鼓励目击者只实施动手(只做胸部 按压)的CPR(3)尽量减少按压中断(4)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 为“至少100次/min”(5)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 5cm”(6)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7)强调团队抢救,对医务人员需完成的胸 部按压,气道处理,人工呼吸,检测心 律,电击除颤,以及药物治疗等可分工合 作同时完成(8)单人操作心肺复苏时不建议采用球囊通气(9)避免过度通气(4)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 为“至少100次/min”(5)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PPT素材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