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宏事件视角下的成事及相关词语研究_倪涛.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492944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事件视角下的成事及相关词语研究_倪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宏事件视角下的成事及相关词语研究_倪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宏事件视角下的成事及相关词语研究_倪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宏事件视角下的成事及相关词语研究倪涛,(安徽艺术职业学院人文学院,安徽合肥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开封 )摘要:基于宏事件的视角,汉语的成事及其相关词语充当了编码“状态变化”的形式实体。这样不仅可以在语义上统括各类“成事”,还有利于揭示成事和动词的内在联系并解析成事标志和“了”的隐现,以及成事句的句法特征。总体上,成事和相关词语可以编码“致使”“非致使”和“自变”三类事件。其中,除了表示意外情况,成事相对于动词具有“顺向 逆向”和“超额 欠额”四种实现类型,而动词则相对于成事呈现出语义的递增系列。此外,在使役交替和论元实现上,成事句的种种表现也隐含着深刻的语义动因,与其编码的事件是内在联系的

2、。关键词:成事;动词;状态变化;实现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成事)“”,“”,“”,“”“”(了),“”,“”,“”,“”“”,“”,“”“”“”“”“”,“”,“”:“”(成事);关于“成”“成”和“结果宾语”,汉语界在 世纪 年代进行过专题研究,如吕叔湘、吴为章和邵敬敏 等。世纪初,少数学者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其中,陈昌来立足于语义概念,引入了“成事”()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成事”和相关动词。这一描写性研究虽深化了学界对“成事”的认识,但也留下了进一步深入的空间。陈昌来认为:“成事主要是句子语义结构中因施事者的动作行为所产生或所引发出的新的

3、事物或新的现象,是因施事的动作行为而形成或达成的新的客体在动作第 卷第期 年月 宜春学院学报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宏事件视角下英汉颜色词的形义界面研究”(项目编号:)。作者简介:倪涛(),男,安徽蚌埠人,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河南大学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认知语义学和英汉比较。行为的过程中,从无到有产生或出现的新事物或新现象。”()显然,这一定义规避了“结果宾语”的范围争议。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除了“从无到有”和“从旧到新”,“从有到无”和“从新到旧”同样也构成了“成事”。同时,陈文对“成事”及相关动词分别进行了语义划分。这种分类虽然比较详尽,但忽

4、略了成事与动词的内在联系。此外,对于成事句中的相关成分,如成事标志和“了”,陈文也未深究。由此,本文以认知语义学的“宏事件”()为理论背景,将成事及相关词语处理为编码“状态变化”()的形式实体。这样不仅可以在更高层面上统括各类“成事”,还可以明确成事和动词的语义关联。此外,立足于事件的语义分析还将有利于揭示成事标志和“了”的隐现,以及成事句句法变式的内在动因。一、成事及相关词语的事件语义与先前研究不同,本文并没有将“成事”和相关词语分立看待,而是立足于各个成分的语义联系,将其一并纳入事件的概念结构。如此,句中的“动词”“成事”“成事标志”和“了”共同构成了编码事件的“动词复合体”()。这一观点

5、与邵敬敏和赵贤德将“成”看作为“词结”或“准短语”的判断是内在一致的。不仅如此,本文发现,“成事”及相关词语还可以编码不同类型的事件。(一)事件的概念结构语义上,“成事”等同于事物状态变化的结果。但就“状态变化”而言,()认为其有如下三种概念化模式:()()()()在上述模式中,类型一和类型二突显了“性状”的抽象位移,而类型三则属于“性状”的时间历程,表示事物经过变化具有了相应的性状。由此,本文认为,成事及相关词语所编码的事件属于状态变化的第三类概念化模式,因为从本质上看,“行为”及其“结果”表征了事件发展的内在顺序。由此,参照宏事件的概念框架,()本文认为,在成事句中,“成事”属于“背景实体

6、”(),“受事”充当了“焦点实体”(),与成事相关的动词隐含了事件的“激活过程”(),“成事标志”编码了事件的“系联功能”(),而“了”则进一步突显了变化的终结和结果的实现。(二)事件的语义类型如前所述,先前研究对“成事”和动词分别进行了划分,但由于忽略了两者的内在联系,因此已有的分类难免缺乏系统性。与之不同,根据事件内在的力量传递,本文认为,成事及相关词语可以构成三类事件。其中,“致使事件”描述了一个致使情景,其中所包含的两个子事件构成了致使关系。例如:()工人们已经打好了地基。当然,也有的致使情景从表面上看不出两个子事件,但却可以通过语义还原进行分析。例如:()地基打好了。上句编码了“非致

7、使事件”,但仍隐含了一个致使情景。因为,其同样包含两个具有致使关系的子事件:“打地基”和“地基好了”。除了上述两类,成事及相关词语还可以编码自动情景,构成自变事件,表示事物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发生性状的改变。例如:()衣服上破了三个洞。()那条鱼已在原地干缩成一个鱼干。(三)事件的形义标志成事句中,“成”是一个重要标志。同时,语料显示,“了”在成事句中也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对此,先前研究并未深入探究。然而,立足于宏事件的视角,本文认为,成事标志和“了”均是编码状态变化的形式实体。其中,成事标志编码了事件的“系联功能”,即状态变化的“转变类型”,因此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此外,成事和受事的转换实际上也是与

8、成事标志的隐现内在相关的。下例中,加上成事标志的句子编码了致使状态变化,语义上包含“施事活动受事成事”,而不加成事标志的句子则编码了一个简单的活动,即“施事活动受事”。()他观测出了一颗新的行星。()他观测了一颗新的行星。同理,从事件过程来看,“了”不仅标示了动作的起始和终结,还突显了事物结果状态的实现。因为,句中的成事和动词只有在“了”的“动态”和“有界”作用下才能被纳入事件过程,也才能编码状态变化的“起始”和“终结”,以及变化结果的实现。二、成事及其动词的语义关联认知语义学认为,()动词表示施事发出的一个特定行为,其所词化的意义相对于行为结果具有不同的语义容量。由此可见,成事和动词并不是相

9、第期 宜春学院学报 第 卷互独立的,而是内在关联的。(一)成事的实现类型通常情况下,“成事”是指行为过程中自然、必然或预定出现的新事物或新现象。因此,成事的作用就是表达或确认相关行为目的的实现。然而,施事行为有时也会产生预期之外的结果。例如:()他做好事做出了一些麻烦。()这封信丈夫保存出了许多麻烦。上例中,动词“做”和“保存”通常蕴含了一个中性的结果。然而,例句中的成事“麻烦”却表示了一种意外情况,超出了动作原本的语义范围。除了表示上述的意外结果,成事在表示行为目的实现的方向和程度上也有所差异。立足于“实现”的方向,成事相对于动作可以表示“顺向实现”()和“逆向实现”()。例如:()把我的直

10、发烫成了卷发。()一看那把椅子,拆成了七八十块木片。上例中,“烫发”通常蕴含着“卷发”的结果。因此,成事相对于动词的实现与人类的认知预期是基本一致的。同理,“拆”与“七八十块木片”也是契合常规的。语料显示,这种“顺向实现”占据多数,即成事所编码的结果与动词所词化的行为目的是大体一致的。然而,“逆向实现”也是存在的。例如:()马蜂竟然蛰好了我的风湿腿。(自拟)()没想到他最后竟玩成了游戏高手。(自拟)上例中,由于成事“风湿腿”“游戏高手”和行为“蛰”“玩”并不符合常规认知,因此句中出现了表示意外的词语“竟然”和“没想到”。根据“实现”的程度,成事还可以表示“超额实现”()或“欠额实现”()。例如

11、:()这块红薯已经被烤成了老牛筋。()弟弟把塑料桶踢出一个洞来。根据词典释义,()“烤”表示“将物体挨近火使热、熟或干燥”。因此,成事“老牛筋”显然超出了动作的目的,属于“超额实现”。同理,“一个洞”也超出了“踢”所蕴含的“倒下”。同样,除了“超额”,还存在着“欠额”的情况。例如:()他把铁丝折成了一根曲线。(自拟)()生米也能煮成夹生的饭。(百度)根据词典释义,()“折”意为“断;弄断”,因此“折成曲线”表示实现不足。同理,“夹生的饭”相对于“煮”来说也是一种欠额实现。(二)动词的语义递增由上述分析可见,成事相对于动词存在着不同语义类型。同样,相对于成事,动词也呈现出依次递增的语义容量。如下

12、图所示:图 成事及其动词的语义关联图示“固有完成义动词继发成事”,其语义集合可以表示为“,”。其中,动词表示施事的目的与行为本身并存,即施事对结果的意图通过动词所描述的行为就可以实现。由此,该行为所描述的事件可以表征为一个单一事件。但是,如果添加了继发成分,其整体就构成了一个复杂事件,表示行为所导致的状态变化。语义上,继发成事往往与动词的语义无关。例如:()他两手合起比划成一个大大的圆。()北京队赢了个四比一。()轮圈和钢丝辐条锈成了酱红颜色。“未定完成义动词完成成事”,其语义集合为“,”。其中,动词表示施事的目的超出其行为本身。语义上,此类动词包含了施事想要实现的目标,但目标是否最终实现却是

13、未定的。但是,一旦添加了完成成分,其整体就表示了行为目标的实现。语义上,完成成事与动词的语义是密切相关的。此外,正是由于目标实现的未定意义,此类动词还可以同时连用受事和成事。例如:()推选出第二梯队人选。()四天之后,他被推选为中华民国总统。“蕴含完成义动词确认成事”,其语义集合是“,”。其中,动词也表示施事的目的超出了其行为本身,但此类动词不仅包含了施事想要实现的目标,而且还蕴含了目标已经实现。然而,这种实现义具有可撤销性,需要添加成事来进行确认。语义上,动词和成事编码了一个复杂事件。正因为如此,这两类动词一般都属于及物动词,而且此类句中还常常使用“把”字句和“被”字句来凸显这种致使义。例如

14、:()他把鱼熬成鱼汤。()我的脚被砸起了一个大包。“完全完成义动词赘加成事”,其语义集合是“”。其中,动词表示施事的目的已经超出其行为本身,即动词不仅包含了施事想要第期倪涛:宏事件视角下的成事及相关词语研究 第 卷实现的目标,而且还表示目标已经实现。因此,此类动词所附加的成事虽可以进一步明确动作的结果,但其作用实际上是赘加的。例如:()那位政治家创建了这个政党。()轰隆一声,炸出了一个巨大的土坑。三、成事及相关词语的形义映射先前研究认为,与“成事”相关的动词主要分为“二价动词”或“一价动词”。()鉴于其自身的循环论证,“价”并不能准确预测成事句的诸多句法格式。此外,更重要的是,动词的“价”还很

15、难解释成事句在及物与不及物结构之间的转换。与之不同,立足于事件的视角,成事句的句法表现与其动词的语义结构是密切相关的。或者,更准确地说,与成事及相关词语所编码的事件是内在联系的。(一)成事句的使役交替如前所述,本文将成事句所编码的事件分为三类。其中,致使事件内含一个完整的致使链,具体包括“施事受事行为结果”三个力量传递的“节”。因此,此类事件在句法上通常呈现为及物结构。然而,对于同一情景,人们识解的视角可以有所不同,因此对致使链的“截取”也会有所差异,由此便形成了不同的句法结构。例如,非致使事件仅是截取了“受事行为结果”两个力量传递的节,因此呈现为不及物结构。此外,事件理论认为,动词是对现实事

16、件的词汇化,因此动词的语义可由“事件结构”进行形式化表征。根据“事件模板”(),致使事件编码了一个复杂的事件结构,包含“致因”和“结果”两个子事件,其概念结构可以表征为 。所 以,在论元实现中,致因词根的主论元和结果词根的宾论元分别被投射到事件模型所提供的两个结构论元的位置上,从而在句法上呈现为及物结构,如“爸爸砌好了炉灶。”此外,如果事件使因符合广义的施事,那么该动词就具备了“非及物化”()操作的可能,即向论元结构映射的外部使因受到抑制,从而在句法上呈现为不及物结构,如“炉灶砌好了。”(二)成事句的句法变式至于成事的句法表现,先前研究虽发现了其存在着诸多变式,但并未深究各种句法格式的内在联系。然而,根据事件的投射机制,上述问题可以得到充分解释。除了及物结构与不及物结构的使役交替,本文认为,“把”字句主要用于突显对受事的处置,而“被”字句与主动句具有相同的逻辑意义。因此,这两种句式与及物结构具有相同的论元结构,其差别仅在于语义映射中内论元的前移并由此产生的表层结构的不同。此外,如前所述,成事句可以经过非及物化操作呈现为不及物结构。但同时,潘海华、韩景泉 认为,汉语受“话题突显”的类型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