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字经济 互联网使用对个人收入的提升作用及分化效应研究李梦凡河海大学南京211100摘要 【目的/意义】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发展迅速,但个人的互联网应用能力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日益深化的互联网时代,探讨互联网使用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对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有重要实践价值。【设计/方法】基于CGSS微观社会调查数据,利用基本回归比较、探索性因子分析、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识别因果效应,并辅之以敏感性分析、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个人收入的提升作用与分化效应。【结论/发现】考虑应用能力,互联网使用的个人收入提升作用显著且稳定,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人口在互联
2、网使用受益更多,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收入提高效应更明显,年轻群体的互联网使用收入溢价更高,技能分层后互联网使用红利分化特征显著。在接入可及不均衡状况改善阶段,互联网使用收入提升效应显著。跨越该阶段以后,需重视如何应对互联网使用“红利分化”相关问题。关键词互联网使用;数字能力;处理效应中图分类号 F49文献标识码 ADOI 10.14071/j.1008-8105(2022)-4006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Effect ofPersonal Income from Internet UseLI Meng-fan(Hohai Un
3、iversityNanjing211100China)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Chinas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have developedrapidly,but there are still unbalanced and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capabilities.In the deepeningInternet era,exploring the impact of Internet use on pers
4、onal incom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for optimizingthe pattern of income distribution.Design/Methodology Based on CGSS micro-social survey data,the causaleffects were identified by basic regression comparison,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and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methods,supplemented by sensi
5、tivity analysis,robustness test and heterogeneity analysis,to empirically test theenhance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effect of Internet use on personal income.Conclusions/Findings Consideringindividuals application ability,the personal income improvement effect of Internet use is significant and stable
6、,theheterogene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ural population benefits more compared with the urban population,femalesincome enhances more than that of men,young group gets more than old group,and the skill stratification issignificant.In the stage of improving the imbalance in access availability,the
7、income increasing effect of Internetuse is significant.Crossing this stage,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how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dividenddifferentiation”.Key words internet use;digital capability;treatment effect第 25 卷第 1 期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Vol.25,No.12023 年 2 月Journal of UESTC(Social Sciences Edit
8、ion)Feb.,2023 收稿日期2022 07 04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18CJL046).作者简介李梦凡(1987)男,博士,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网络首发时间:2023-02-09 11:14:35网络首发地址:https:/ 引言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技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正以不可逆转的力量,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涉及诸多层面的深刻变革,不断刷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模式。人类正经历所谓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大众化应用,日渐成为人们社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互联网”相关内容。2017年,
9、党的十九大报告多处提及互联网,涵盖网络文化、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多个方面。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特别强调发展数字经济。近年来,中国的网络建设持续加速、应用环境全方位优化、基础资源保有量不断攀升,不仅在成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等事件上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也逐步成长为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之一。2021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正式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3.1亿(城镇6.8亿),占网民群体的31%;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网民群体占比近60%;有收入但月
10、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网民群体占比超过15%。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互联网行业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惠及人群愈加广泛。但在互联网普及率与互联网应用能力等方面,还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正像历次技术变革存在的多方面伴生现象一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化和扩散,“数字鸿沟”“数字贫困”等现象也在频频进入世界范围内的公众视野。已有研究指出1,“数字鸿沟”会经历两个发展阶段:首先是接入可及性差异阶段,这曾是数字鸿沟的基本形态;其次是互联网应用差异阶段,这个阶段会触发互联网红利差异。也就是说,随着数字鸿沟的发展,收入分配格局也将产生重要的动态变化。那么,在当前系列复杂综合因素的作用背景下,互
11、联网使用对居民个人收入的影响如何,其作用有无分化趋势,是本文尝试研究的主要问题。一、文献回顾(一)互联网使用与劳动者收入提升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中提及,互联网使用行为可使个体年收入增加46.5%,而且这对中低收入、中高技能劳动群体影响显著。陈玉宇和吴玉立较早地研究了个人电脑的使用与工资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利用2005年全国家庭普查数据,采用虚拟变量和趋势得分模型估计使用个人电脑的工资回报率。在控制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职业以及工资黏性等因素的情况下,回报率高达20%2。以农业领域的劳动者为例,许竹青等研究了信息的有效供给对农民跨越“数字
12、鸿沟”“享受信息红利”的影响。这项研究通过对农业信息短信服务与农产品的售价的因果关系以及内在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信息有效供给能显著提高易腐产品(豆角)售价,从而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收入3。曾亿武等研究了电子商务与农户农业收入的关系,发现前者显著地促进了后者,而增收差异可以追溯到物质、人力和社会资本在内的资本禀赋差异4。程名望、张家平研究了信息与通讯技术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该项研究先基于理论分析假设二者间的非线性关系,然后采用2003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验证。发现互联网普及对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影响,并确认时间拐点在2009年,这意味着互联网技术给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带
13、来了重要机遇。最后,还利用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CGSS2015),发现现阶段互联网普及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原因是其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效应相比城镇居民更大5。赵羚雅、向运华基于CFPS2016数据,考察互联网使用和社会资本对非农就业的影响,发现互联网使用使得农村居民非农就业概率提高了49.3%,社会资本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民非农就业的重要途径6。邱子迅和周亚虹通过匹配“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与CFPS2016和CFPS2018数据,从供需有效对接的角度,研究了电子商务与农村家庭增收的关系以及异质性7。刘生龙等研究了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的收入回报。该研究利用CFPS2010、CFPS20
14、14和CFPS2018的个人调查数据,采用广义随机森林模型、工具变量法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人口收入增加有显著因果效应,发现该效应在青年和较高教育程度人群中尤为明显,提出并验证了互联网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路径机制,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灵活的就业形式等8。罗楚亮和梁晓慧采用CMDS2016数据研究也发现,借助互联网找工作,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产生工资溢价效应,而且该效应在教育程度高、累计流动时间长的群体中更强9。28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第 25 卷(二)提升效应论争与异质性但是同时还有学者(如刘生龙等)指出,互联网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学术界仍有争论8。尽管该研究领域较有影响的克鲁格很早就利用美
15、国人口普查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电脑使用对个人收入具有10%15%的提升作用10。然而后续许多研究者质疑了克鲁格的研究与结论。汉德尔指出,该研究利用截面数据做回归,有可能存在遗漏变量导致的偏误,从而使得估计结果不具备说服力。贝尔的研究支持了这种质疑,他利用固定效应控制不可观测的个体差异之后,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工资的影响不显著11。类似的,皮施克做了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他考虑办公工具的选择性,利用德国的截面数据,发现白领工人在工作中使用的工具,无论是电脑还是普通铅笔,都会与高收入有很强的相关性。借此他指出,在不控制个体不可观测特征的情况下,简单的回归结果难以保证可靠的因果推断12。赵建国、周德水利用2
16、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了互联网使用与大学毕业生工资的关系。基于信息搜寻理论、运用倾向值匹配法和分位数回归法,发现前者对后者提高有显著作用,但随着分位点的提高,互联网使用的影响程度不断减弱,呈倒U形趋势。此外,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户籍差异性13。谭燕芝等考察了信息化与个人收入的影响以及城乡差异。该研究基于CFPS2014数据,发现在控制个人异质性特征的情况下,互联网使用能够对个人收入提升14%,城市样本中约为20%,但是农村样本并不显著。值得关注的是,这个研究还发现城乡互联网重视程度并无显著差异,回报率差异根源可能在互联网应用能力差异上14。蒋琪等基于CFPS2010、CFPS2014的面板数据,运用FE和PSM-DID模型,估计互联网使用对居民个人收入的影响,发现互联网对中年人、农村户籍群体、高等教育群体的影响相对较大,而认知能力和互联网用的学习用途,是可能的作用机制15。迪马吉奥和豪尔吉陶伊基于美国综合社会调查发现教育、认知能力和收入高的群体更多利用互联网“积累资本”,而非单纯娱乐16。这一观点,在邦法德利的研究中得到再次验证,后者利用瑞士数据发现,高教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