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XX县区干旱问题的调研报告 1999年4月,自治区政协对XX县区的干旱、水资源和春播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五次座谈会,深入7个乡、8个行政村、7座水库、2023万亩水源修养林、2处井窖和节水灌溉大棚、多处硬化集水场、人工井窖、扶贫机井及压沙地等进行现场观察,听取介绍,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现将调研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1998年人秋后,XX县区与全区一样,气温持续偏高,1998年9月下旬至1999年4月中旬降水量只有2.7mm,占历年同期降水量的8,无降水日连续达200天以上,是继1973.1982.1987年后的又一个特大干旱年份,也是解放以来冬春降水量最少、气温最高、土壤含水
2、率最低、无降水时间最长的年份之一。旱灾严重困扰农业春耕生产和群众生活。由于旱灾影响,全县水库蓄水量仅296万立方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减少504万立方米,库灌区冬灌面积也随之减为1.81万亩,比历年减少1.19万亩。除南部2023万亩旱地勉强播种外,中北部地区30万亩旱地无法播种,夏粮播种仅完成28万亩,占今年春播原方案65万亩的44,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全县3.6万眼生产窖有1.4万眼没有蓄水,1998年造林2.7万亩只有1.38万亩存活,育苗285亩损失114亩;大局部地区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全县4.6万眼生活窖只有1.8万眼有水,截止4月23日,全县有x个乡镇、122个行政村、603个自然村、
3、19.8万人、6.6万头大家畜、18.3万只羊缺水。中北部还有两万头大家畜、2023万只羊缺草。 去冬今春的严重旱情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困难不是偶然的,它再次给我们启示:XX县区要实现脱贫致富,必须立足于兴水治旱,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对此,县委、政府已提出兴水治旱战略设想。但XX县区是贫困县,自身财力有限,需要自治区乃至国家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才能逐步实现奋斗目标。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施兴水治旱战略,大力开展灌溉农田,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条件 XX县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位于干旱带或半干旱带,农作物产量受降水量制约,低而不稳。据40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均降水量1956-19
4、79年平均352毫米,最低为1957年22023毫米,最高为1964年706毫米;1980-1998年平均365.4毫米,最低为1987年195毫米,最高为1985年588毫米。降水量不均衡,一是春雨少,秋雨稍多;二是北部降水少,年均260毫米,南部稍多,年均430毫米。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3倍左右。同时,由于人口剧增(1949年底全县人口为67601人,1957年20235,20230人,1987年281,559人,1998年368,856人),群众过度开垦荒地,植被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加剧。实践反复证明:改变XX县区农业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兴水治旱,大力开展灌溉农田。
5、建议: 1.充分利用本县境内的水资源,开发202317万亩灌溉农田。XX县区境内地表径流年均6860万立米,邻省县流人本县的径流约500万立米。对地表水的开发,应考虑到径流的年际变化和排洪、排沙、除去苦咸水等影响,全县水资源的利用量按实有资源量的40计算,近3000万立米。假设生活和工业用水占去15,可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量为2500万立米。如按常规灌溉方法每亩定额250立米,可灌溉2023万亩农田;如采用节水灌溉措施,每亩按150立米水计算,那么可开发灌溉面积17万亩。据县水利局材料,现有灌溉面积中,有库灌3.23万亩,井灌3.34万亩,小高抽1.85万亩,合计8.42万亩。由于工程配套不力,实
6、际保灌面积约有4万亩左右。 关于库灌,建议先重点落实西河流域。西河占全县面积50.3,占全县水资源45,应对现有水库群编制统筹防洪、蓄水调度运行方案,落实水库除险加固、扩容增效的工程配套技术措施,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库坝蓄水,保证在七、八、九月的汛期水量有50以上存蓄到水库群内。在高崖乡固海扬黄干渠修建泵站,利用间歇期将水扬人石峡口水库,既可增加蓄水,又与库内咸水中和,还能扩大上游灌溉面积。 2.充分利用雨水集流窖蓄,建设节水灌溉农田5万亩。要总结建设生产用窖的经验教训,在水资源难于开发,有必需的降水量,又有集水条件地方,可按照每窖容积60立米,配1亩硬化积水场、节灌设备和薄膜,保障1亩地的要求,
7、逐步开展稳定的标准窖灌地5万亩左右。在水窖和集水场建设中,通过试点大力引用土壤固化剂技术,以节约投资和提高窖、场质量。 3.充分利用现有两处扬黄水利工程,实施节水灌溉,扩大灌溉农田,向科学用水要效益。建议在兴仁扬黄灌区建设万亩节灌试验区。.如果措施得当,从甘肃引入的0,7立米秒流量,按日供水21小时、年供水150天计算,可引入灌区水量794万立米;节水灌溉每亩定额按150立米计算,可开展灌溉农田5万亩。以此类推,兴高李灌区的4立米秒固海扬黄配水可开展为20万亩灌区。节水灌溉可使两处扬黄灌区由现在的2023万亩扩建为25万亩,净增扬黄灌溉农田15万亩。 目前,XX县区有不充分灌溉农田21万亩,年
8、实灌农田约15万亩。设想制定十年灌溉开展规划,到2023年实现库灌、井灌、小高抽合计2023-17万亩,窖灌4-5万亩,扬黄灌溉20-25万亩,总计灌溉面积34-47万亩,使全县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一个根本的改变。据初步匡算2023年内净增实灌农田20-30万亩,约需投资23亿元,亩均投资202300元,技术经济指标也较为优越可行。 4.长期坚持以水土保持为重点的农田根本建设。要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有的兴修沟坝地,保水、保土;在人均占有山坡地较多的地区兴建隔坡梯田或高标的水平梯田,蓄水保墒。 5.尽快实施生命工程,彻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几十年来,XX县区几代人兴修大批水利设施,为全县农业
9、生产上台阶和农民群众的生存、生活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目前,仍有8.5万人、1万头家畜、5万只羊存在严重缺水问题,并主要分布在北部干旱带8个乡镇。这里非常需要改变人民群众生存、生活条件的生命工程,建议:(1)自治区有关部门搞调研、列方案、拨专款,将1987年开工兴建的兴徐蒿人畜饮水工程全面进行改造、修复,使这项花了一千多万元,群众需要而长期不发挥作用的生命工程起死回生,保障三个乡的人畜饮水。(2)面对海原十年九旱的现实,县党委、政府已制定全县的生命工程规划,主要是以北部干旱片8乡为重点,采取井、窖、塘坝和引水等综合措施,实施生命工程,在中部地区有水源的段源、双河、罗山等地兴建11处人畜饮水工
10、程,对现有灵光寺、黄石崖、黄谷等2023处人畜饮水工程进行维修改造等。(3)用5年时间彻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实现一般干旱年份不缺水,特大干旱年份不发生水荒的目标。 6.我区农田水利工程一般以地方、群众集资投劳为主建设,由于XX县区财政收入人均21元,群众生活困难,水利设备的正常维修没有保障,致使原有设施不能全部发挥抗旱减灾效益。据XX县区测算,维修、改造该县现有水利设施总需资金2256万元,建议自治区 水利部门能适当给予解决。 据了解,自治区水利厅为解决南部山区干旱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兴建了大量水利设施,最近又为XX县区实施兴水治旱战略和生命工程帮助制订规划。目前的主要困难是水利建设资金困难。
11、建议自治区财政增加水利建设投入;向中央申请给予水利建设的定期专项补贴。 二、大力推行退耕还草、还林,开展畜牧。改善生态环境 近年来,XX县区植被破坏面积大,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面积逐年增加,尤其北部紧靠腾格里沙漠,兴、徐、蒿等乡出现沙进人退的状况,已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减少水土流失,将25lsquo;以上坡地退耕还草、还林,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已势在必行。 1.将海源县列为国家生态农业重点县,在中北部实施以拦洪调蓄、淤地水保坝和沟坝地为主的皿1、水、田等全面生态农业综合治理,利用扬黄灌溉、井窖节灌等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开展有关产业,宜农那么农,宜林那么林,宜牧那么牧,特别是开辟
12、和开展林场、牧场、果园等。 2.加快开展水源修养林。XX县区南华山水源修养林一、二期工程明年将完成,已营造林木初具规模,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林业建设是功在当代,造福千秋的伟业,全国上下大抓植树造林、绿化国土的新高潮,是难得的开展时机,建议抓住机遇,将该林区第三期工程扩大为十万亩,尽快申报立项,并长期坚持造林,四期、五期、六期各十万亩,共开展到50万亩林区,将会更好地调节中部自然环境并保障县城与西安乡的供水。 3.大力开展以羊为主的畜牧业,逐步形成全县的支柱产业。从XX县区的历史和客观实际情况来看,适于种植玉米等饲料用粮和饲用草类,利于开展畜牧业。建议通过试验大力开展良种青贮玉米、优良牧草美国籽粒
13、苋、杂交酸模、紫花苜蓿等,以加强草原建设,改善草原生态;引进优良羊种波尔山羊、兴绿原羊,这些羊种单体重可超过2仞市斤,饲养效益高,出栏快,利用草原放养和圈养相结合,效益更高。养羊业及其深度加工的食品业、皮毛加工业、生物制药业将有可能开展成为XX县区的重要支柱产业。这完全符合现代农业专业化分工的大趋势。 三、实现以红寺堡移民搬迁为主的异地开发工作,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 为了尽快解决全县脱贫问题,XX县区方案五年内搬迁2023万人,建议自治区能尽量在近一、两年内给XX县区多安排一些搬迁指标,把那些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既无水,又难以通路、通电,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实施整村搬迁,这样既可保证那里彻底退耕还牧,还免去了水、电、路建设用资金。对人多地少的地区也要插花搬迁一局部,到达搬迁一户、宽松两户、解决三户温饱问题的目的。我们的意见是:移民搬迁应充分考虑各县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对于干旱带或半干旱带,水资源严重缺乏,近期不能解决人畜饮水和扩大灌溉农田的县、乡、村,应优先考虑搬迁。建议自治区就搬迁条件制定一些政策,引导搬迁工作顺利进行,发挥更大的效益。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