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四氢噻吩中毒反应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585912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四氢噻吩中毒反应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四氢噻吩中毒反应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四氢噻吩中毒反应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四氢噻吩中毒反应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氢噻吩中毒反响案例分析 2022年2月20日上午约7时50分,重庆市发生一起在生产过程中因违章作业而产生的四氢噻吩中毒事故,其中学生47人,成人43人,相继发生不同程度中毒,现将调查及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现场情况1.1永川市大南初中位于永川市南大街办事处麻柳3社,距城区3公里,距学校南边约300米处是天然气公司储气站,在储气站及学校周围皆为农户,近几天,天然气公司为防漏检查,向天然气内参加臭剂(四氢噻吩)。在存放四氢噻吩的房间内因储藏铁桶产生泄漏和在将四氢噻吩参加天然气过程中因出现洒漏,使四氢噻吩气体向周围弥散,因其浓度较高而导致周围人群中毒。事件发生后,重庆市疾病控制中心对气站作业现场进行

2、了现场有毒物质检测,用质谱进行组分分析,证实在现场及周围环境中存在2,3二氢噻吩、3-乙基噻吩、四氢噻吩和N-N-二甲基硫脲等物质。1. 2中毒经过2022年2月20日上午约7时50分,永川大南中学学生正在上早读课时,部份学生嗅到阵阵臭气。约9时许,臭气明显加重,部份学生出现昏倒,学校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对学生进行了紧急疏散。紧接着,周围农民也不断出现头昏等病症,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分别把病人送入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永川市人民医院和永川市中医院。在本次事故中产生不同程度中毒病症的人员有90人,其中学生47人,周围农民43人。其中27人因病症较重收入住院治疗,其他病人经门诊对症处理后返家。返家

3、人群中又有四人第二次到医院复诊,经对症处理后病症消失。2 临床资料在本组病例中,发病年龄3-72岁,其中男性41例,女性49例,90例四氢噻吩中毒的全部病例都有头昏,乏力,恶心等病症。少数病人出现呕吐,3例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一例血压增高(过去有高血压史),一例出现约6-7小时的轻微腹痛,有一例3岁小孩出现发烧,体温38.8oc。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肾功能正常,肝功能检查正常,心电图检查正常,脑电图检查有两例患者出现以慢波增多为主的轻到中度异常,胸部透视及胸部照片检查正常。治疗经过90例患者系陆续来到医院,大局部病人经门诊对症处理后好转返家,门诊一般使用天麻素片,维生素C等药物。有27例患者

4、因病症较明显而收入住院观察,入院后立即吸氧,静脉给予能量合剂和激素。有原发疾病的高血压适当给予降压药进行治疗,经治疗3-5天后,病症消失而全部痊愈出院。未留下后遗症。3 善后处理事故发生后,在辖区政府的领导下,卫生、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参加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工作。公安、环保等部门对事故现场的剩余化学品进行封存,对泄漏到地面上的四氢噻吩液体进行表层去除,去除物进行集中统一处理。对去除后的地面水泥三合土进行封闭覆盖。处理后的现场经环境检测分析,未检出相应毒物。对肇事单位进行了行政处分,并承担中毒所有患者的医疗救治费用。4 讨论4.1本次中毒事件中,中毒人数多,但病症不是很重。接触

5、毒物时间为半小时到3小时不等。没有出现十分严重的中毒患者,但中毒原因清楚,系群体发病,在现场检出以噻吩类物质为主的化合物。所以,诊断为噻吩类化学物质中毒的诊断可以成立。在职业病诊断标准和以往的文献报导中没有见到有相同内容的资料,故我们认为,本组病例可诊断为噻吩类化学物质中毒反响。4.2 四氢噻吩是一种含硫饱和杂环化合物,分子量88.1,系一种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不易被空气氧化,相对密度为1.000,溶点为-96oc,沸点为119 oC, 不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丙酮、苯混溶。在国际上兴旺国家中广泛使用为燃气气味添加剂,俗称“加臭剂,在成品中四氢噻吩的含量为98%。本品有麻醉作用,小鼠吸入蒸汽

6、2小时的LD50为27g/M3。中毒时呈兴奋状态,表现为共济失调,麻醉,最后死亡。慢性中毒实验小鼠行为异常,体重增长停滞和肝功能改变。4.3四氢噻吩作为一种加臭剂,国内已经广泛使用。但引起中毒在国内尚未见报导。本组病例因泄漏的四氢噻吩量不是太大,空气中的有毒物质浓度不是太高,所以中毒者病症相对不是太重。经及时积极处理后病症很快消失。如遇到贮罐爆炸或大量四氢噻吩泄漏时,遇空气时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蒸汽比空气重,一般沿地面扩散,积聚在较低或封闭的区域(如下水道、地下室或罐内)。遇到明火都有爆炸的危险。在遇到泄漏等事故时,撤离人员应向上风向转移,不得进入地势低洼的区域。进入封闭的室内空间时应先进行通风。如出现燃烧时用水灭火时可能不起作用,可用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水或抗溶性泡沫灭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