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丹江口调水调水量报告.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591842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丹江口调水调水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丹江口调水调水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丹江口调水调水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丹江口调水调水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丹江口调水调水量报告 从水调、磨调到水磨调 水磨调也称水磨腔,代指昆曲。关于“水磨的解释有两种说法:一说以木贼草蘸水打磨器物,使之更加润滑;一说加水研磨糯米粉,使之更加细腻。这种称谓能形象地让人感受到昆曲具有经“水磨后的流丽悠远。 “水磨字眼最早出自明沈宠绥(。-1645年)的度曲须知:“(昆曲)调用水磨,拍捱冷板。从此,曲坛上就传出了“水磨调的称谓,其曲调特征在同篇度曲须知也有介绍:“声那么平上去入之婉约,字那么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透过这些文字的描述,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昆曲已经字正腔圆,委婉动人了。遗憾的是那时没有录音设备,今人已不能领略到当时的演唱风采了。

2、 但也有学者认为这里的“调用水磨是分别运用了“水调和“磨调。观点是否准确呢。先应回忆昆曲形成过程中的“水调和“磨调两个开展阶段。 传说隋炀帝杨广在开凿大运河时,率先创作了可歌可奏的水调,后开展为唐代宫廷大曲,并在民间流传,因此曾在唐诗中得以歌颂,如白居易的杨柳枝词有“六幺水调家家唱的诗句,就是说,当时已十分流行“六幺和“水调了。但水调如何模样,由于未留曲谱和音响,所以今人不得而知。到了宋代,水调继续在传唱,留下的水调歌头词牌应该和水调存有联系。 到了元末,水调又有了新的开展。有位诗人叫萨都剌(1282-1355年),曾留下一首叫作澛港河的七律,开篇第一句就是“吴姬水调新腔改,虽然只有七个字,却

3、勾勒出元末水调的存在状态:一是被吴地歌妓在传唱,使水调更具吴侬软语的韵味;二是水调的歌腔已有创新而引人入胜,因此得到了诗人的点赞。 由于萨都剌还是一个戏迷,当他听到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水调后,觉得意犹未尽,很想再有欣赏的时机,就决定前往那个闻名遐迩的玉山佳处,那里有名甲天下的家班,还有高朋满座的雅集,他就奔向昆山的娄江之滨,不但饱赏美曲,而且还诗兴大发,在玉山草堂雅集中留下了他撰写的生动篇章。 应该说,当时的“水调离昆山腔的雏形很接近了,后经顾坚、顾阿瑛、杨维桢等曲家一起打磨,昆山腔终于横空出世。 “磨调字眼最先出自魏良辅(生卒时间不详)的南词引正:“北曲与南曲大相悬绝有磨调、弦索调,乃东坡所仿

4、伎人将南曲配弦索,直 为方底圆盖也。南词引正大致写于明嘉隆年间,是对早期曲坛的回忆文字。时称北曲为“弦索调,明曲家王骥德(1558-1623年)在曲律中说:“北之歌也,必和以弦索。由于当时的北曲常用弦索乐器伴奏,故命名之。那么“磨调所指应该是南曲。可以推测当时磨调和弦索调并存于世,由于南曲纤细,北曲高亢,成为性格互补的两种腔调,后来,魏良辅将它们熔于一炉,丰富了昆曲的表现力,完成了“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昆曲改良任务。但在设计唱腔时,魏良辅反感“伎人将南曲配弦索,就是混杂了南北曲,造成了“方底圆盖的不伦不类。 其实,魏良辅写作南词引正时,对于南曲还有多种称谓,如南戏、南词、南辞等,而“磨调是一种俗称

5、,大概是由“水调引申而来,因那时的南曲已有一字多音,一波三折的缠磨形态了,就顺着“水调叫出了“磨调。至于“乃东坡所传,只是魏良辅的一家之见,想想也有可能。苏轼(字东坡)是宋代的大文豪,生于北宋,考中进士后,先在开封当官,后大宋南迁后,又在苏杭一带活动,有时机接触弦索调(北曲)和磨调(南曲),由于文人喜爱唱曲,就分别仿制了磨调和弦索调两种唱腔,而得以流传下来。在曲圣魏良辅的眼里,东坡先生还有传曲之功,所以记名立传。 人说昆曲历史600年,这是从魏良辅改良昆曲成功算起的时段,其实,漫长的孕育阶段应从隋唐开始形成的“水调算起,足有2023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水调由隋炀帝杨广首创,后在唐宫发扬光大

6、,紧接着被文人纷纷仿制,使这种腔调越来越趋向于高雅的品格,至南宋(苏东坡在世的年代)已经蜕变成“磨调了,成为南曲的代称。此时,“水调已经不存在,而被前赴后继的曲家改良成“磨调了。所以,当明末清初的沈宠绥写作度曲须知时所说的昆曲“调用水磨,不应是“水调和“磨调的组合,而是直接采用了“水磨调。 至此,“水磨调是从“磨调改良来,其间又经历了四五百年,旋律形态根本不能与过去的“磨调同日而语。根本和沈宠绥同时代的曲家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说:“今又有昆山(腔)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息。昆曲已像经蘸水打磨的器物、加水研磨的米粉那样晶莹剔透,细滑缠绵,因此美称为“水磨调,最终成为“百戏之祖的昆曲。 杨瑞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