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播调研报告2篇 气候的变化关系到国计民生,做好气象信息的传播非常紧迫,我国气象事业自建国后开始开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气象信息的传播也不断地走向正规,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我国对气象传播的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发轫,近几年开展势头迅猛。在这种形势下,对当前气象传播研究的现状做一分析已是非常必要。 研究现状分析 总结上世纪末期以来关于气象传播的论文,大体可以分为这样三大类:一是对传统媒体气象传播的研究;二是新媒体下的气象传播研究;三是关于气象新闻写作、播送等方面的技术性指导。 在传统媒体中,电视无疑占据着最广阔的受众市场。xx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显示,天气预报节目是观众的最爱;xx年,
2、广西开展了气象信息接收情况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1114人中有88%是通过电视获取气象信息的,列各类媒体首位。所以在传统媒体气象传播的研究中,对电视媒体气象传播的研究是最多的。这一大类又可以分为三大局部: 第一局部是概括性地指出电视媒体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做好气象传播。比方河南人民播送电台魏峰的电视气象节目的创新,这篇论文分析并介绍了我国目前的电视气象节目的主要方式,然后提出只有创新才是媒体开展的出路之所在,最后对如何创新提出了建议。类似的论文还有XX省气象中心李党红的电视气象节目的价值要素浅析等等。 第二局部是结合具体理论分析当前电视气象传播现状。比方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立成的公共气象理念
3、下的气象电视直播,文章主要是运用公共气象理念结合具体的传播形式电视直播进行了技术性分析,从实践方面提出了电视气象直播的途径,包括演播室直播、现场直播、延伸直播及移动直播等。关于这方面的论文还有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强等的用新闻观念打造气象节目。 第三局部是个案分析。比方XX省气象中心范永玲等的展现气象魅力,炫出广告活力就是对太原电视台天气资讯电视栏目的个案分析,文章先是分析了当前电视气象节目存在的局限性,然后分析了天气资讯这一节目的主要特点,以及是如何躲避上述缺陷的,最后指出这档节目在受众中间反响强烈,深受受众喜爱。类似的论文还有温州电视台王晓峰的增强城市播送电视台应对气象灾害的传播能力、中
4、国气象局华风气象影视中心倪景春的中国气象频道传播价值及实现等。 对于报纸这一载体的气象传播的研究也有一些,但是远不如电视这么广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深圳报业集团深圳青少年报社王玮的“异军突起的天气预报浅析气象新闻在我国目前报纸中的现状,该文先是分析了天气预报在我国报纸中的报道现状,并对新兴的都市类报纸中的气息信息进行了分析,在提出了其中的一些共同特征后,指出了其中的缺乏及改进的方式。类似的还有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黄峥的气象新闻报道都市报不可无视的内容产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麦尚文的塑造新的咨询效劳品牌解读南方都市报气象新闻版和新鲜天气,新颖报道。对于播送气象传播研究的较少,比方XX省专业
5、气象局张姝丽的气象效劳信息稿件编写中播送语言的应用,该文从提高专业气象信息效劳质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应用播送语言写作的根本要求,重点从播送语言的遣词、造句和表述三个方面讨论了实现气象效劳信息稿件口语化的方法。 第二大类是对新媒体气象传播的研究,所谓的新媒体是指前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杂志,数报纸、数播送、 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电视等。在新媒体气象传播的研究中最多的是对 短信传播的研究。比方,XX省XX市气象局郭彩萍等的对气象短信制作的思考,文章运用传播学和新闻学中的有效传播的根本原那么进行了分析,并对气象短信的不断创新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类似的论文还有XX省气象局刘立成的略论
6、移动 气象短信息的有效传播等。另一方面的研究就相对笼统些,不再具体区分是什么样的媒体,而是用新媒体加以概括,比方,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石永怡的气象信息的新媒体传播,文章指出:气象信息的新媒体传播应该以效劳为导向,利用各种新兴媒体资源,实现对各级政府、目标消费者更加及时、精准、到位的气象效劳。 第三大类是关于气象新闻写作播送等方面的技术性指导,这局部文章就是从气象新闻制作的技巧方面,给我们提供一些指导。这方面的文章也不是很多,较有代表性的有丁焕新先生的气象新闻摄影的实践和探讨,该文由气象新闻摄影的内容和目的、气象新闻摄影的表现方法、气象新闻摄影要以人为本、如何搞好气象新闻摄影四个方面组成,高
7、屋建瓴地对气象新闻摄影做了全面的说明,并提出了很多实用性较强的方法。还有XX省气象局刘立成的天气预报主持语言的特点,XX省气象台钱有海等的如何实现气象效劳信息稿件的口语化等论文。 除了以上三大类的论文之外,还有局部论文从比较新颖的角度切入气象传播的研究,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气象传播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扩大。比方中国气象报李丹等的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气象新闻传播思想,挖掘整理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气象新闻传播思想。这些重要的思想对于指导气象传播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文章将其系统地罗列出来,有助于我们更容易的把握这些思想的深刻内涵,以便在实践工作中深入贯彻执行。 当前气象传播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通过上
8、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我国气象传播的理论研究已经有所成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看来,其中仍存在着一些欠缺亟待改进。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各种媒介研究的严重失衡,首先表现在对电视媒体的研究过于集中且出现同质化现象。同为传统媒体,对电视气象传播的研究占到绝大局部,而对报纸的研究较少,对于播送,在搜集到的论文中,仅仅只有1篇。并且对于电视媒体的研究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对于电视媒体技术性操作方面的论文多且雷同,很难找出新意。另外一个方面的表现是对于新媒体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网络上的气象传播,一些论文只是作为其中一局部,简单带过,并没有专门研究这个领域。据专家预测,到xx年,我国数电视接收机
9、市场规划将到达2050万台,整个数电视产业的规模将到达15000亿元,新媒体的开展态势乐观,我们的理论工作者更该成为新媒体气象传播的先行者,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二是对气象传播概念的界定还有待推敲。现在很多论文中出现的概念并不是气象传播,而是气象新闻,并且概念的界定大同小异,尚待推敲。论文中对气象新闻的定义一般表述为“气象新闻指媒体传播的天气、气候变化或气象事业开展、变动的事件或信息;“所谓气象新闻,是指涉及气象事业开展或由于天气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最新事件或信息;“气象新闻是指媒体传播的天气、气候变化以及气象事业重大开展的事件或信息等,这些定义都将气象新闻界定为事件或信息,其实从面意思上来看,
10、气象新闻应该首先具备新闻的必要特征,比方气象新闻报道的必须是事实,而且新闻是有时效性的,这些关键因素都没有在定义中得到表达,所以对气象传播中关键概念的界定还需要商榷研究。 三是对实践的研究较少。特别是报纸气象新闻的写作与编辑、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的播音与形象设计、播送中的气象新闻的播音等方面技术性的指导较少,而为了到达最好的传播效果,这些方面又是不可防止的。这些都需要从实践中提出有效的探索,但是对报纸气象新闻的写作与编辑,目前还没有文章论述,所以这也是气象传播研究中的理论空白,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四是研究队伍结构不合理。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从事气象传播的研究人员多是各地方气象局的
11、研究人员,只有很少的院校老师和研究生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更不用说传播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了,这不可防止地会造成研究视角的偏失,所以随着气象传播研究的开展,更多专家学者的参加,未来的研究视角、研究领域都会有所扩大。 综观我国当前的气息信息传播研究现状,可以发现该领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气象传播实践,而气象传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又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传播学的理论与气象领域又有很多的契合点,伴随着我国气象传播事业的开展,相信气象传播研究也将有新的开展。 都市类报纸科学传播现状调研报告 群众传播媒体是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现代形式多样的群众传媒中,报纸以其信息量
12、大、覆盖面广、传递及时、可供反复阅读和思考、报道翔实深入等特点脱颖而出,成为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的重要媒体。xx年进行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通过报纸所获取的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比例为44.9%,仅次于电视媒体。其中立足于都市、面向普通市民的都市类报纸,具有版面多、信息量大、价格低、报道内容广、报道角度多等优势,更是在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以xx年3月1日31日期间发行的大连晚报和半岛晨报a、b版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了“大连地区都市类报纸读者对科技报道报道的期望的调查,以期能全面准确地分析这两家报纸科技报道的现状。 现状 1.科技报道数量偏低 从科
13、技报道报道数量来看,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大连地区都市类报纸刊登的科技报道数量太少或是较少的读者人数所占比例共计为75.4%。经笔者统计,xx年3月1日31日期间发行的大连晚报的a、b版新闻报道共2758篇,其中科技报道共63篇,所占比例为2.28%,平均2.03篇/天;半岛晨报的a、b版新闻报道共3065篇,其中科技报道报道共55篇,所占比例为1.79%,平均1.77篇/天。 2.科技报道内容覆盖面较窄 从科技报道内容范围来看,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大连地区都市类报纸刊登的科技报道涉及范围太少或是较少的读者人数所占比例共计为70.6%。由于两家报纸所刊载文章的侧重点不同,笔者根据其内容实质按
14、照14大类进行了“抽象归纳。大连晚报相比照拟突出的是医药健康方面的报道,共9篇,占科技报道总量的15%,而根底科学、军事科学、历史考古、科技人物等受众比较感兴趣的方面那么交了白卷;半岛晨报相比照拟重视生命科学、航天科学、科技动态方面的报道,而根底科学、信息技术、科技政策等可以为受众提供众多科技信息方面的报道为零。 3.科技报道形式较为单一 从科技报道形式来看,调查结果显示,喜欢阅读图片式科技报道的读者所占比例为41.0%,喜欢阅读故事式科技报道的读者所占比例为28.7%。但两家都市类报纸大多数的科技报道都是以陈述事件为主的科技消息,所用科技图片量较少。其中,大连晚报科技图片量为平均0.65幅/
15、篇,半岛晨报科技图片量为平均0.56幅/篇。科技专题报道方面,只有大连晚报的特派记者与“中国大学生北极考察活动同行,刊发了迎接北极第一缕曙光“中国大学生北极考察活动专题报道。而科技通讯、科技特写、科普小品等形式的科技报道在两家都市类报纸上未见踪影。 4.科技报道来源各有千秋 从科技报道的来源来看,大连晚报和半岛晨报获取科技报道的途径不尽相同。在xx年3月1日31日期间,大连晚报比较重视本地新闻报道,由本报记者采写的报道数量为38篇,占总报道量的60.32%;转载其他媒体报道的科技报道和其他媒体特供稿的数量共为24篇,占总报道量的38.2023%,还有1篇报道没有明确标注来源;半岛晨报比较青睐转载其他媒体的科技报道和其他媒体的特供稿,数量共为39篇,占总报道量的70.91%;而由本报记者采写的报道数量仅为16篇,占总报道量的29.2023%。 5.科技报道记者采写能力有限 科技报道记者是否具有较强的采写能力是科技报道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经笔者调查发现,大连地区都市类报纸科技报道记者情况堪忧。其中大连晚报科技报道记者只有1人负责与科技局、信息产业局、高新园区等部门沟通,专业背景为播送电视新闻专业;半岛晨报科技报道记者同样只有1人负责与科技局等部门沟通,专业背景为新闻专业。 对策建议 都市类报纸在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中扮演着非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