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doc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65565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23年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23年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23年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23年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2023年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陈育林 今年以来,银行业信用风险呈加快暴露趋势,对守住风险底线、推动银行业深化改革、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提出了重大挑战。为科学应对严峻的信用风险形势,笔者在对当前信用风险暴露表征、成因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入剖析的根底上,就如何找准各方定位、推进风险化解、危中寻机乃至化危为机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当前信用风险暴露的主要特点 一风险表现的全面性。银行业信用风险在行业、地区和客户分布上持续扩散。一是行业内整体反弹。从相关数据来看,全国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普遍呈加快暴露趋势,其中大型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劣变趋势更为明显。二是地域上普遍反弹。从去年二季度开始,银

2、行业信用风险从珠三角、长三角到黄三角,由南向北呈阶梯式蔓延;今年开始,信用风险又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逐步扩散;而且风险开始出现在银行、信托、融资性担保机构甚至民间融资之间相互交叉感染的苗头。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压力较大区域和民间金融比拟活泼的区域,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三是客户集中反弹。不仅大中型企业信用风险暴露加快,而且小微、农户贷款不良也开始普升。以山东为例,截至2023年6月末,山东大客户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0.26%,小微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0.4%,农户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1.61%。 二风险发生的集群式。联保贷款,作为经济上行期解决企业 1融资担保难题的创新方式,却随着互联互保的

3、非理性扩张和经济面的调整,“意外地使单体客户风险被放大并蔓延及整个担保圈链,引发担保圈链企业的“火烧连营。调查显示,担保圈链一般沿产业链或行业在区域客户集群内构建,经营规模、整体实力、贷款金额等接近的企业之间更易形成互保,并通过关联企业、上下游客户、关系人等形成层层担保圈,涉及银行众多、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多米诺骨牌效应已成为当前企业集群风险暴露的形象描述,甚至一家中小客户的突发风险即可诱发区域性群体风险事件。 三风险暴露的复杂化。当前银行信贷“大户情结的路径依赖依然存在,扎堆追逐本地优质客户,局部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甚至普遍跨区域授信,导致信贷资源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团集中。而

4、这些企业多为当地支柱企业,政府、银行、企业与职工各方利益错综交织、互相博弈,关系经济金融社会秩序稳定。风险发生后,地方政府往往在“保银行还是“保企业中摇摆,涉及央企情况那么更加复杂,由于央企在地方地位的相对超然性、银行客户关系维护的相对重要性,其地方子公司发生授信风险时,需理顺的关系更复杂多元、处置难度也更大。 信用风险加快暴露的原因分析 一“去产能化中的金融阵痛。产能过剩是眼下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尤其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5大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国务院专门印发化解指导意见,要求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但银行在化解过剩产能中对相关行业的信贷政策普遍把握较严,局部行更甚至基于避

5、险考虑直接对相关行业“一刀切。“去产 2能化和“去信贷化交织,整个行业包括局部优质企业资金紧张,经营稍有波动即可导致资金链断裂。加之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外贸形势未见实质好转、企业经营困难与资金链紧张叠加,银行业信用风险管控压力持续加大。而我国银行业自2022年启动改革以来,尚未经历过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考验,“逆周期风险管理能力和经验的缺乏,进一步加剧了信用风险的暴露。 二“形式合规下的信贷文化。目前,各银行对抵质押担保均有明确规定,以便在第一还款来源无法落实时更好地保障银行债权。但这一理想化的合规性安排,在实践中已发生异化。银行在审贷过程中过分注重形式和要件审查,客观上使抵质押担保成为信贷审批的

6、必备和前置条件。局部基层行从自身理性出发,为迎合上级审贷标准及自身利益,往往只关注担保手续的有无,而不关注实际担保补偿能力,甚至主动为企业寻找担保方牵线搭桥,导致担保有名无实、担而不保,个别担保操作方式甚至成为各方都心知肚明的行业“潜规那么。在行业上行期和企业经营正常时,风险尚能掩盖,但一旦一家企业或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风险便沿担保圈链快速蔓延,使单体风险演变为群体乃至区域性风险。 三“倒金字塔式的鼓励错配。银行鼓励机制虽历经多年改革,但压力责任往下走、收入报酬往上提的“倒金字塔式错配未得到根本转变。业绩考核年年加压、层层加码,而客户资源总量有限,基层行只能加大对已有优质客户的信贷额度配给,而无

7、法全面顾及其总承贷能力和他行授信情况。同时,免责条款缺失,责任追究时基层人员首当其冲,权责利不匹配导致基层信贷人员风险报告动力缺乏,甚至成心隐瞒企业真实经营情况及风险状况或在风险暴露前辞职,导致风险 3信息在行内上下不畅通,延误对风险的及时准确判断和处置。 四“多元开展下的经营偏差。对已发生风险的多家大额授信客户分析说明,多数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与其非理性多元开展有关,局部投资甚至涉及房地产或过剩产能等高风险行业。涉猎陌生领域往往使企业无法准确预估资金需求、行业前景和风险状况,且在工程贷款获批难的情况下,企业大多用短期贷款支撑长期工程投资,并寻求民间“搭桥资金周转。侥幸心理下“期限错配必然导致任何

8、一笔资金融入行为在资金规模、融入时点等方面出了偏差,都将直接绷紧企业资金链条。而在整体市场环境、产业政策、行业开展乃至环卫平安要求等发生变化或剧烈波动时,资金链条断裂风险最终不可防止。 对信用风险管控的几点思考 一定位要准。信用风险的管控首先应找准政府、企业、银行与社会的利益平衡点,在均衡各方利益的前提下科学推进。而在这一过程中,监管应始终坚持对风险前瞻预判的核心主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客户的监测预警,及时提示风险、防微杜渐。风险暴露后,要借助专业优势,积极作为,推动地方政府调动各方资源加快风险处置,用政府信用填充市场信用缺乏形成的“信用空洞,构建

9、起“银行为主体、市场为手段、协会为依托、监管为协调、政府总牵头的风险化解体系。 二方法要活。信用风险管控应注重原那么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一要区别对待。针对风险实际,一案一策,分类施治,既要对恶意逃废债务的失信企业严厉惩罚,也要为暂时出现困难但有市场、有效益的诚信企业慷慨解囊,更要对经营无望的“僵尸企业尽快处置。 4二要同业合作。指导银行业协会推进行业自律、合作和信息共享,完善大额授信联合管理和债权人联席会机制,形成大额授信管理和风险处置中的行业“共同音,实现银行业“抱团取暖、“抱团维权、“抱团开展。三要党政支持。加强与地方党政的沟通汇报,积极出谋划策,推动建立地方金融稳定基金或财政资金发起设

10、立的担保公司,发挥各级党政部门在风险处置中的“稳定器和“根据地作用,增强市场信心。同时,还应注重加强舆论引导,防止因舆情发酵引发事态失控,推动形成有利于风险处置的舆论环境。 三效果要实。善于从重大风险事件中反思和拓展信用风险管控思路。一是风险处置要扎实。要坚持真实处置,在充分暴露问题和风险的根底上,确保处置措施的落地,确保风险的一次性处置到位,不留问题和隐患。二是圈链解构要务实。担保圈链是风险集中爆发的导火线,必须真实解构,切断风险传递链。应主动选择局部代表性强的担保圈链,指导银行找准关键点,开展解构工作,并总结经验教训用于指导全部担保圈链的破解。三是责任追究要严实。要严格责任追究,建立远期风

11、险暴露责任追溯机制,加大对上、对高管的责任追究力度,以惩戒的震慑力催促银行真正汲取教训。四是长效机制要夯实。组织对每个案例风险暴露原因、处置情况、经验教训进行梳理,逐一形成案例并在适当范围内共享,催促全部银行以此为鉴、警钟长鸣,动态、持续地反思、改良信贷管理,防止重蹈覆辙、屡查屡犯。 四改革要深。信用风险的不断暴露,总根源还在于银行治理机制改革不到位。要善于化危为机,将信用风险集中暴露转化为推进银行治理机制改革的机遇,早日实现银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推动改革鼓励机制入手,形成权、责、利对等的鼓励约束体系, 5坚持业绩与风险考核并重,解决基层员工敬业心、执行力和责任感不强的问题。从回归

12、经营信用本质发力,修改信贷制度,完善客户评级、日常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建设等薄弱环节,使信用管理真正“名实相符。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为落脚点,协调各方尽快构建涵盖教育、征信、惩罚的全方位、全区域信用体系,大幅度提高失信本钱,使失信者无资可转、无处可逃、无路可跑,让信用真正成为企业和企业家的生命线、银行员工的声誉线,形成信用风险防范的整体社会环境。 作者系山东银监局局长 6 第二篇:当前南海形势的分析与思考当前南海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北接中国广东、广西,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面积为3,500,000平方公里的深海盆

13、。四周较浅,中间深陷;平均深度1,212公尺,最深处达5,559公尺。西部有北部湾和泰国湾两个大型海湾。汇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以及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中国在南海中的重要岛屿有海南岛和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以及黄岩岛等。 一、南海的战略意义 一、丰富的资源是中国崛起的重要保障 南海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数据显示,南海海域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大约有180个,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我们称之为“第二个大庆。仅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这个区域里边一半的

14、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布在中国所主张管辖的海域之内。海底资源还包括有各种金属矿产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海洋开发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岛海底资源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利用价值。现代科学还发现海洋蕴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压力差能等海洋动力资源,假设能科学地加以利用,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二、地处“两洋接合部,对中国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南海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参军事战略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我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

15、多数海上通道。从航道上来讲,每年大约有4万多艘船只经过南海海域。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90%以上的石油输入要依赖南海这个航道;经过南海航道运输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总贸易额的三分之二。就中国来讲,通往国外的近40条航线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航线经过南海海域。彻底的收复南海,对于我国保证运输航道的平安,冲破第一岛链的包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南海方向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战略缓冲区 南海具有十分广阔的地域空间,同时,中国在南面需要宽大的战略缓冲区。如果能有效地控制南海,那么,整个中国华南地区的战略纵深就可以延伸大约1000海里;而如果只控制海南岛周边,中国华南地区的战略纵深就只有几十海里。因此,保证对南海的有效控制,对于我国华南地区的平安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南海问题的产生及现状 一、历史上的南海 自古以来,中国就对南海有用无可争议的主权。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在南海航行,发现一群珊瑚岛礁,这就是今天的南沙群岛。唐代以后,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到达这一带海域从事捕捞活动,中国历代政府也随之对南沙群岛进行管辖。明朝,1405年,郑和舟师扬帆远航,揭开了七下西洋的序幕。至宣德八年1433年闰十二月初九,郑和共7次率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