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州温实小副校长述职报告:成为美好 写在前面: 各按其时,成为美好。 这个两个短语自从蹦进视野后就刻进了脑海,甚是喜爱。尊重规律,顺势而为,向上生长,各种绽放-这不就是理想的教育,甚至是理想的生活与工作的状态吗。 我想,我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至此吧。 一、出发:朝向美好 2023年9月,任行政工作的第三年半,分管德育工作的第二年,从校长助理转为副校长,心仍惶惶:一那么因为依然还是新手上路,实小曾承载的荣誉与辉煌,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在提醒我责任之重,成长之刻不容缓;二那么在任校助分管德育工作的一年中,虽有一些工作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多少工作是真正对准育人目标的,是真正遵循教育规律的,而其
2、中所谓的误差,耗去的会是教师的精力与激情,学生的成长之关键期,失误不起-我工作方式的正确于否,将关乎很多人。 这些惶惶之感,并未因为一年的校助经历而削减,反因职位而增长。 这些惶惶之感,倒也并非坏事。其中所包含的对教育的敬畏之情,使自己能在工作的外表热火与平稳的情况下保持很大程度的警醒;对自己的不自信,倒也成了能开放自己,从不端架子摆姿态,真诚交流学习,收纳各种意见建议的心理根底;而与卓越之间差距的觉察,在造成眼高手低的痛苦的同时,倒也是进步的强大动机。 但惶惶同时也带来了比较多的犹豫迟疑。我需要勇气,支持,和方向。 我一直很庆幸身处好的团队:经验丰富的政教祝主任,资深大队辅导员小谢同志,和一
3、大帮有激情有责任感也有梦想的老师们,能一起群策群力,并能对我这个新手副校耐心等待,这些,都给了我莫大的勇气与支持;而职位带来的不一样的视角,也让我能更宏观更本质地去思想教育,由此而生发了一系列求索行为:参加各种学习,阅读各类文史书籍,与更多的教师、专家交流hellip;hellip;试图找到通向卓越之路。 佐藤学在学校的挑战一书中提到这么一句话。卓越性并不是指谁比谁优越,而是指无论何等困难条件下都能各尽所能追求最高境界。 不纠结于结果,对卓越本身的不懈追求就已是卓越; 不看绽放得如何,朝向美好的生长姿态就已成为美好; 因此,行动吧。 二、行动:让学校成为会聚美好事物的中心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
4、新曾说。要让学校成为一个会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将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带到学校当中,让孩子们在这些事物中得到最丰富的滋养。 (一)德育课程:让德育成为美好 德育,虽然朝向很美好,但是是最容易被做成不美好的事情了:严苛之下易出成效,但过多的斥责与惩罚非但不可爱,还有可能是对人性的背道;柔软的碎碎念,虽也许会有唐僧效应,但其中的烦躁与心不在焉是会取代温暖感的;而无处不在的加扣分,虽使学生惴惴,但回忆起来我想也是没有美好之感的。如何让老师们摆脱或暴君或唐僧或城管的角色,让德育抵达学生心灵,是我分管德育工作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我给出的答案依然是-唯有让德育进课程,让德育工作者成为课程实施者。 课程,我的理解就
5、是有目标,有过程。不是一次次一哄而上,曲终人散的活动叠加,而互有关联,彼此衔接,共同指向育人目标的教育行为。本学年中为此而做的努力如下: 1.年段德育课程 工作及成效: 继2023年度开展特色班级建设工作后,各班级有了班名班标等标识系统,也制定了班规等班级制度,但是如何使这些标识与制度落地,从教室墙上走进学生心里,2023学年中开展的年段德育课程,就是以年段学生身心特点,将德育落地所进行的尝试。 在2023学年中,开展的特色课程如下。一年级日诵课程,结合一年级学生行规习惯养成的每日诵读;二年级环保课程,从设计调查问卷到社会实践的能力养成;三年级旅游电影课程,让学生学会分享见闻及通过电影赏析来进
6、行品德塑造;四年级十周岁成长课程,以十周岁为契机,通过宣言,成长礼等仪式和小鬼当家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承担责任;五年级名着课程,让学生在读名着、品名着、演名着的过程中渗透作品所含的价值导向;六年级毕业课程,让学生在校最后一年中展示风采,体味成长。 与之前的学校包办相比,年段课程的开展给了教师们更多的自主权,更适合本年段学生的特点,学生参与兴趣盎然;与之前的年段活动日相比,活动的开展不再是一天的热闹,而是在一学期或一学年中做出过程。 反思与改进: 但是仔细思考上学年中的年段德育课程,结合学期末各段长及班主任的工作汇报,还是发现如下问题:a.年段活动的育人目标表达得不明确,因此开展的过程中还
7、会偏离德育宗旨,为了活动而活动,有些活动会成为学科类的活动;b.各年段之间的课程互不关联,没有指向共同目标,形成序列; 于是思考。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即我们希望实小出来的孩子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再将这些素养分解成各段的德育目标,使之成为年段德育课程的中心。 基于这样的想法,在经过屡次与段长、思品组长、心理老师等德育工作团队的探讨后,提炼了如下核心品质关键词:一年级自理;二年级沟通;三年级坚持;四年级关爱;五年级勇气;六年级责任;年级段以核心品质为目标,以一本书、一首歌、一首诗、一堂 班会课/思品课、一部电影、一次活动、一个仪式、一篇宣言等为载体,并列出德育工作的年段行事历,将品质培养落到实
8、处。 2.summer老师讲故事 工作及成效: 每周给全校学生讲一个故事,一年以来除出差外没有间断过-这是我很引以为豪的坚持下来做的一件事儿。做此事之原因一是身为分管之人士,跟全体学生讲话之场合不少,而以自己的性格和讲话方式,都较难与严肃的训话与谆谆的教诲联系起来,倒是较适合故事;二是因为细思之,于小学生来说,训词与教诲也许会飘过,但故事却容易被理解与记住,一个故事所蕴含的德育之理,可能胜于说教; 因此,每周抽一个课间操后的五分钟时间,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坚持下来,倒也成就了summer老师讲故事这一专栏;除此,在新生的入队仪式,期初的开学典礼、期末的结业典礼、志愿者发动大会等看似正式的场合,也
9、有不那么一本正经的summer教师讲故事。 虽只有一周五分钟,但正因为其短,更需精,每周五分钟的故事之后,其实也是有很多翻书上网及半夜瞪着眼想的工夫,平均一个故事背后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是不夸张的。但是,看到发光体这个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学生们认同,成为他们的品德追求,发光体与小冰块之比喻能被班主任老师们运用到班级德育之中,听到学生问summer老师你怎么还没讲故事啊我们可喜欢听你讲故事了等恭维之语,还是觉得-值了。有一天,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看着我说summer老师,我觉得你就是一个发光体。 那一刻,我觉得我整个人都飞起来了。 反思与改进: 我始终有的惶惶之感在此时发挥了作用:反思。还是有很多问题待解
10、决的:a.每周一个故事的活儿其实是比较累人的,且我一个人在做,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有越界包办。并且某些学生看我的眼神里我怎么觉得有那么点点值得警惕的个人崇拜倾向。怎样将更多的德育工作者卷进来。b.每周的故事,都需应景,并结合当时学校活动等等,但这个故事和那个故事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于是,本学期做出如下改进:一为设置发光体征集信箱,让更多的同学和教师参与到发现周围的带正能量的人和事,并默默地挖出更适合讲述故事的人物,扩大summer老师讲故事的讲师团;二为故事内容结合年段核心品质与月行规重点,使故事能形成序列,更明确地指向育人目标; 3.各种活动做出过程 工作及成效: 我有时觉得,没有过程的活动
11、就像是调料-有味道,但却不能滋养人。而德育部门,那么是活动开展最多的部门。自2023学年以来,我们就试图将活动做出过程,有明确的目标和进程,如消防演习、地震演习等,从以前的一堂课的事情,到现在的为期一周的课程:周一晨会,周三summer老师讲故事,周四校园电视台,演习前一节课统一上关于火场/地震逃生的课;再如春游、军营体验、运动会等,都尽量使活动能有将进一周的足够的前期预热明确目标的过程,上学期,针对接二连三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也以此方式进行了估计是州温市小学的首例防暴演习,收效也甚佳。 经过这样的调整,对于学生与教师不仅有了缓冲期,不会感觉被学校活动牵着跑;更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更真切的收获
12、; 反思与改进: 由于是全校性的活动,活动过程常常是政教部门全全筹划,其中和各年段的关联性是做得不够的;本学期尝试各年段结合年段核心品质关键词,以此切入,做出过程,以运动会为例,全校性的过程引领只能是从合作、竞争等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观切入,而年段操作下,如一年级,可以结合关键词自理,引导学生赛前怎样处理道具,怎样找到自己的场地,看台上怎样管理好自己的东西等;更适合本年段学生身心特点; (二)志愿者工作:让学生成为美好 小脚丫学生志愿者工作,可以被称作我们学校的德育特色之一,关于德育特色我曾经想过,学校德育,是否一定要有特色。为何要搞特色。我的理解是:如果特色,只是为了打响品牌,为了更有区分度和知
13、名度,那是完全可以不要这个特色的;而如果特色,是建立在学生群体特点和因此而生的学校育人目标上的,那这种特色是有意义的。实小的学生,确实是群体的某些共性,而这个共性又确实是和其他学校的孩子有别的:我们的学生群体一那么多数为独生子女,二那么孩子根本都是城市孩子,且父母家人对孩子相当重视;孩子们得到爱的渠道很多,将之视为理所当然,却缺失感恩之心,关心之情与负责之念;怎样让学生有付出爱的行动。怎样让学生在习惯于被效劳时也能有给他人提供效劳的时机。小脚丫学生志愿者工作正是因此而生。 工作及成效: 2023学年以来,在学生志愿者工作的开展上做了如下尝试:a.成立了如护绿志愿者、安保志愿者等数十支志愿者队伍
14、,每个队伍配备指导师,定期开展志愿者活动;b.以志愿者代替班干部称谓,大队部同时为志愿者效劳中心,大队委同时担任志愿者队队长,弱化学生的干部思想,强化志愿者效劳理念;c.志愿者效劳进作业,在寒暑假作业中表达志愿效劳工程,并整合少年宫,图书馆等资源,和一些社会公益场所输出志愿效劳; 反思与改进: 经一学年的实践,出现问题:a.志愿者队伍的指导相当消耗时间精力,而指导师均承担学校的很多工作,难给予具体及时的指导跟进,导致一些志愿者队伍有名无实,处于瘫痪状态;b.志愿者工作难评价,而没有及时足够的评价,学生易半途而废;c.一些志愿者效劳是即时性的,难持续; 本学期中尝试如下改进。a.将志愿者效劳计入
15、学生的学业评价栏,以质性评价为主;b.将志愿者队分为即时性志愿者与持续性志愿者两类,其中即时性志愿者包括局部校志愿者队伍,各种大型活动临时招募队伍等,由学校政教部门主管,而持续性的校志愿者队那么将管理下发,二年级以上每位学生向班主任申报志愿效劳,学生志愿者的效劳范围为二年级学生以班级效劳为主;三四年级学生为班级、家庭效劳;五六年级学生为班级、家庭、社会效劳;逐步拓展效劳范围。学生在申报阶段需拟定评价人,由评价人签名,知晓,在评定阶段根据学期表现,结合评价标准,在评价表上计分签名。期待评价的跟进能促进学生志愿者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三)家校互动:让家长成为美好 佐藤学对学习共同体的设想中提到。学校是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地方,是教师作为专家相互学习的场所,也是家长和市民参与教育实践进行连带性学习的场所。家长,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一方面,不是旁观者,抱怨者,而是美好事物的一局部,可将其会聚到学校中,成为教育的资源,大拇指家长讲坛及大拇指家长义工团正是因此而生;另一方面,也是待成长的个体,需要向更美好生长,大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