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摘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如何推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是各大高校应当重视和考虑的关键问题。本文从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指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以此为基础阐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促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关键词: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企业所面临的国内与国际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势
2、在必行,那么如何推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文化素养、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型人才是当下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 对于我国众多高校,应用性人才是其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来说,高校在培养学生成为财务管理领域专业高级人才方面的目标定位各不相同。但从实际状况来看,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已经与最初的目标定位相偏离。138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大众教育”依然是我们教育模式的主流,因而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也很难培养出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在这样的状况下,高校应当对财务
3、管理专业相应培养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并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和调整。另外,好多教师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认识和理解比较模糊,因而在课程教学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也会影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与最初的目标定位相偏离,并出现脱节现象。(二)传统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模式的限制 在我国诸多高校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其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2269-270在平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仅仅是机械性的传授理论知识,而与学生的
4、互动交流较少,这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大多数高校中,财务管理专业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诸如实验室、教学设施等还不够完备,与专业相关的公共实验课程也比较少。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受到限制,这对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三)教学内容过度重复,导致课时紧张财务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繁杂。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专业课程教师普遍抱怨课时不够用,不能进行全面的讲解和完整的课程安排
5、。然而出现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主要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过度重复,教材的编排不够合理,交叉与重复现象比较严重。例如,在财务管理中资金时间价值章节与成本核算章节中货币时间价值方面的内容,知识体系和框架方面的交叉重复也会导致教学内容编排的重复,最终引起课时紧张。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一)财务管理专业学科性质的内在需求3财务管理专业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是以培养和造就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的。不同于学术研究类型的学科,财务管理专业并不要求学生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及全面的了解,而是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来对专业知识框架进行设置,注重在
6、基础知识及实用性知识方面的了解和掌握,是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应当充分考虑社会发展趋势及生产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职业岗位相应实际需求作为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评价标准。然而,不少高校过于注重对学科体系的建设,而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人才培养偏离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因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进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企业越来越关注财务管理对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414-16一方面要求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的运作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
7、,另一方面要求其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从而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及风险防控等环节提出有效的、合理的建议。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众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所培养出的学生存在知识层面狭窄、思维模式比较固化以及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较弱等问题,很难满足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企业所面临的国内与国际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因而其迫切需要具备扎实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应用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实际需求也要求高校应当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推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三)就业形式的现实需要当前的就业形势存在这样的矛盾,就是企业迫切
8、需求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而众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就业困难的窘境,而出现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诸多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得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不足,不能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所需;(2) 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编排偏离生产实际,且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缓慢,诸多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其实践经验比较匮乏,对于实际问题的把握和解决上能力不足;(3) 5专业课程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机械传输而忽视学生实际,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将导致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
9、能力不足,对教师过于依赖,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将致使学生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 因而,高校应当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措施(一)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对财务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财务管理专业相关课程应当秉承扎实基础,拓展学生知识层面的原则对专业必修及选修课程进行编排和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其专业方面的业务能力。664-66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应当注重财务管
10、理专业各应用型课程的基础知识,整合知识架构,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知识群与课程群。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一方面要保证学科之间的衔接性与系统性,另一方面应当结合课程培养的目标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注重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二)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应当充分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实际需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运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进行引导和启发,注重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不应当完全依赖教材,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的传输,而应当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与工作岗位需求,
11、将具体的案例引入教学过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在教学方式方面,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探索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三)借助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因而其课程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的重要性,因而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可以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开辟实践训练的平台,安排学生去合作企业学习,了解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通过
12、实习和锻炼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还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以教学-就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实现定向培养,从而培养出满足岗位实际需求的适用型人才。(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师不但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当具有丰富的专业领域实践经验。因而推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高校应当注重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积极邀请或聘用企业财务职员、财务经理来校讲学,促进其与师生进行经验交流,丰富课堂形式,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层面,进而提升专业教学的质量。四、结语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企业所面临的
13、国内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从而为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推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是当下众多高校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学校应当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并结合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可以从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推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参考文献:1郝丽娜.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商, 2015(11):38.2孙晓琳. 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问题探讨 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 (35): 269 -270.3孙萌颖.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2).4刘贤仕.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例J. 北方经济, 2012(20):14-16.5刘鑫春.对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4(3).6卢利红, 华中煜.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 经济师, 2012(7):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