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G/T209-201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JG/T209一2007建筑消能阻尼器。本标准是对JG/T209一2007建筑消能阻尼器的修订,与JG/T209一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一增加了“金属屈服型阻尼器、屈曲约束耗能支撑的术语和定义”的规定(见3.3、3.4);-增加了“金属屈服型阻尼器、屈曲约束耗能支撑的分类和标记”的规定(见4.3、4.4);增加了“金属屈服型阻尼器、屈曲约束耗能支撑的技术要求”的规定(见6.3、6.4);增加了“金属屈服型阻尼器、屈曲约束耗能支撑的试验方法”的规定(见7.3、7.4);增加了“不锈钢”的规范引用文件规
2、定(见2),增加了“黏弹性阻尼器耐火性”的规定(见6.1.3.4):增加了“黏滞阻尼器耐火性”的规定(见6.2.3.4);修改了“黏弹性阳尼器”的定义)(见3.2,2007年版的3.1.1):修改了“黏滞阻尼器设计容许位移、黏滞阻尼器极限位移”的定义(见3.3.4和3.3.5,2007年版的3.2.5和3.2.6);修改了“黏弹性阻尼器标记、黏滞阻尼器标记”的规定(见4.1.2和4.2.2,2007年版的4.1.2和4.2.2);修改了“黏弹性阻尼器外观”的规定(见6.1.1,2007年版的5.1.1):修改了“黏弹性阻尼器主要材料质量要求”的规定(见6.1.2,2007年版的5.1.2);修
3、改了“黏弹性阻尼器尺寸偏差”的规定(见6.1.1.3,2007年版的5.1.3);修改了“黏弹性阻尼器耐久性”的规定(见6.1.3.2,2007年版的5.1.4.2);修改了“黏弹性阻尼器其他相关性能”的规定(见6.1.3.3,2007年版的5.1.4.3);修改了“黏滞阻尼器钢材”的规定(见6.2.2.2,2007年版的5.2.2.2),修改了“黏滞阻尼器尺寸偏差”的规定(见6.2.1.2,2007年版的5.2.3);修改了“黏滞阻尼器性能”的规定(见6.2.3,2007年版的5.2.4);修改了“黏弹性阻尼器产品力学性能试验”的规定(见6.1.3,2007年版的6.1.4):修改了“黏滞阻
4、尼器产品力学性能试验”的规定(见6.2.3,2007年版的6.2.4);修改了“出厂检验的规定(见8.2.1,2007年版的7.2)。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东南大学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议埋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云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南京液压机械制造厂有限公司、常州兰陵橡胶厂、上海材料研究所、南京丹普科技工程有限公司、青岛科而泰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隆诚实业有限公司、无锡市弘谷振控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英谷桥梁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圣丰建筑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爱群、黄镇、张志强、程文禳、苏经宇、李黎、曾德民、苏毅、高向宇、马东辉、尹学军、左江、左晓宝、叶正强、叶列平、叶继红、叶燎原、吕西林、刘伟庆、刘康安、苏幼坡、李惠、李宏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