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处理好领导感觉和群众感受关系的调研报告范文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深入研究抓基层党建假设干辩证关系的通知要求,近期,x县委组织部成立调研组,对“处理好领导感觉和群众感受的关系开展了调研。调研组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窗口随机咨询、体验等方式,了解群众对县委县政府推行的一些重大工作的意见建议;实地走访了县行政效劳中心、观背村、新作塘村等,召开了座谈会,认真听取各界对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工作的客观评价、意见建议等,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正确理解领导感觉和群众感受评价标准,是指人们在评价活动中应用于对象的价值尺度和界限,人们价值认识的反映,它说明人们重视什么、无视什么,具有引导被评
2、价者向何处努力的作用。以什么为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实质上是一个对谁负责、让谁满意的问题。上级是政策制定者,基层是工作落实者,群众是实施承受者。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房子漏不漏水,只有住在里面的人才知道。群众对基层工作感受是最直接、最真实、最有发言权,而且经历了历史的检验、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阔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但同时,上级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措施的实质也是为了惠及广阔人民群众,是从另一个角度推动基层实施好、效劳好、开展好广阔人民群众,这也必然要求上级部门领导对基层工作有一定的考核和评价的权利和义务。标准体现工作导向,反映价值取向。那么,一项工作的成效,或者说
3、是否成功,它该如何评价和界定,我们认为应该从它的价值出发点、评定者是谁、结果导向性等着手分析。(一)基层工作的价值出发点应当是落实好上级政策和为群众谋利益辩证统一。当前,基层工作对上是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各部门的部署,对下是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效劳群众。这决定做好每一项工作,应该既要是落实好上级的目标要求,同时也必须是维护好群众利益。(二)基层工作的评定者应当是上级组织和群众同等重要。基层工作的好坏关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地见效,基层工作的具体内容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上级组织和领导以及广阔群众承受着基层每一项工作的结果和成效,他们对项目的发言权应该都是直接的、对等的。(三)
4、基层工作的评价导向应当是促进上级方针政策和引导教育群众相辅相成。基层工作该如何做好,从哪些方面努力,评价结果的导向应体现在对政策落实的反响与改进,也应体现在引导教育群众积极参与上来。综上而言,领导感觉和群众感受理应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都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让群众满意,是工作落到实处的根本要求。让领导满意,是工作的现实要求,干出成绩,实质上也是为群众谋利益做奉献。二、存在问题和现象在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的时候,不少地方都注重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一些示范点、样板工程,很多创新实践都放在这里,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认可,领导感觉都很好,有的还作为“典范向外宣传推广
5、。但实际中,推动的这些工作,群众往往并没有获得什么好处,也没有热情参与其中,认可一般。这里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工作标准简单以领导认可为主,以“虚为实,被动应付。当前,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千头万绪,大多同志疲于应付,为体现工作有成效、有成绩,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上级认可、主推、关注的事情。从出发点看,这可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在这种“务实的方式方法的效果上往往是“发虚的。在调研中我们发现,85%的基层干部认为工作时间和精力都被上级检查所主导,无法把工作做实做细,更多是看领导的“处方下单开药。比方,有的单位严格落实“三会一
6、课、主题党日等政治生活,上级检查督查,从账本上看,学习记录样样留痕迹,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但调研中,83%的党员群众反映开会单纯是为了开会,学习方式单一、内容枯燥,对于会上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认真落实,甚至还有是直接让党员签名补会议记录。(二)工作动力主要是党委政府推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基层在落实上级政策的时候,存在“歪嘴和尚念歪经,往往简单作为,一刀切,没有深入思考群众的实际需求,没有结合本地实际融会贯穿,因此常常很难到达预期的效果,发动不了群众参与。前些年,各镇(街)经过教育创强工作,中小学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幢幢教学楼、综合实验楼拔地而起,教室里配置了价值上万元的电视一体机等。上级
7、领导检查考核都认为“创强在增加优质教育学位、完善现有教育教学设施等方面立下了汗马功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各镇工作都是雷厉风行,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各项硬指标。但是,创强是否就是真正的把乡镇的教育问题解决呢?调研中,80%基层群众反映,对于“创强群众并非不理解、不支持,只是他们也有难处,创强把村里的麻雀学校都进行了调整,不少学生分片撤并到镇中心小学就读,学生要长途跋涉到镇中心小学就读,来回交通和安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上级领导在考核验收时,更多关注是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对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关注不多,导致群众认同的缺失,得不到群众的衷心拥护。(三)工作目的往往是为了得到上级的试点、帮扶,
8、不是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着手。创新的前提应该是扎实的根底,群众想看的,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工作创新。x在引领党员群众投身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上,这些年创新建设了一批党建“网红村,包括新作塘村、松树岗村、田牌村,等等。这些“盆景,上级领导来看感觉很好,竖大拇指。但领导走了之后,老百姓对这些东西一点都不看,参与热情很低,觉得这是应付上级检查做的工作,觉得不具有普遍性、可复制性,成不了一片风景,惠及不了更多老百姓。而且,我们的示范点花架子的多,真功夫的少,也没有看到哪几个项目给当地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化,带来多大的好处。(四)工作成效追求“轰轰烈烈,不是为了提升群众获得感。x县建设了全省示范的行政效劳中心,把
9、各单位窗口部门集中在一起,这项工作制定与落实的初衷是为了更高效地效劳群众,但是由于需求调研不精准、工作方式不够恰当、沟通不到位,群众的实际评价与工作的初衷有较大差异,结果是好事没办好,群众利益没有很好实现。在行政效劳中心的调查显示,群众认为目前办事很方便的占x%,比较方便的有x%。办理审批事项前要经过咨询的占x%,对中介效劳满意的仅x%,x%的受访群众表示对其所办事项所要提供的资料范围不清楚。办事群众和企业反映办事流程与期待有差距,受理窗口跨部门信息共享难,仍有一些部门互为前置的现象,导致群众在各个部门间来回奔波,如一受访群众办理农医保,因户口簿年龄错误,需要结婚证来证明,而其结婚证遗失又需要
10、户口簿来证明,陷入“死循环。三、原因分析(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还不牢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意识没有入心入脑,没有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有的领导干部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做工作只是为了求形象、出政绩,没有倾听群众呼声、汲取群众智慧、维护群众利益,甚至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不顾实际大干快上。少数领导干部陷入盲目的政绩冲动,唯恐上级看不到自己的努力,不愿做打根底、利长远的铺垫性工作,把工作重心放在立竿见影上,处处要装潢些亮点、打造个样板,将有限的人力物力付诸于外在形式的求新求异上,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二)效劳群众的能力不够、方式不当。基层领导干部对上级各项方针政策、惠民举措了解不透、把握不全,简
11、单生搬硬套推开工作,不能高质量、高效的落实好上级工作部署,业务不熟不能及时效劳好群众。同时,对群众诉求反映不能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发扬民主、积极沟通联系,导致落实上级政策时候,不能体现实际具体差异,不能及时反映群众需求,导致施策不精准。(三)工作作风不严不实。有的基层领导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晔众取宠,挖空心思编造“新思路、杜撰“新经验,树“典型、做“盆景,结果外表如火如荼,实那么一地鸡毛,自己乐在其中,群众苦在其后。有的抓工作不讲实效,不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工作汇报或总结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四)评价导向以领导为主
12、。基层干部为求政治利益及本位思想而善做外表文章,很大程度上与工作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尽科学合理有直接关系。当前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标准,还是评选评比、考核表彰,主动权、主导权都还是掌握在上级组织和领导中,广阔群众的话语权、批判权比重很低。很多时候一些干部往往把工作好坏的标准定位在上级的评价和态度上。有的地方民众参评大多是走过场,没有约束力,不能正确反映群众赞成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群众反对的就坚决纠正。四、对策建议历史告诉我们:“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只有始终把群众放在最高位置,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夯实党的执政根底,永葆党的生机。因此,新形势下要正确
13、处理好领导感觉和群众感受的关系,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效劳群众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探索和改进:一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工作观。牢记党的宗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正确对待群众,始终把群众的意愿作为第一信号,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每一个项目、每一项工程、每一个决策,都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考虑群众承受能力,看能为群众带来多大好处。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思想,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入到基层,减轻基层考核、督查等各种负担,稳固和健全基层组织,特别要加强村级、社区的社会管理和效劳力量,让基层凝聚精
14、神、集中全力做好各项惠民实事。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敢担当善作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开展规律,在推进每一项政策与政策时,必须把解决群众感受最强烈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调研研究,俯下身子到群众中去,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分析具体情况,理清问题性质,按照事物的开展规律对症下药。制定方针政策、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要考虑群众能不能得到好处、能得到多少好处,力戒“情况不明决心大、“拍脑门、“想当然。基层工作要有创新、有实效,基层干部要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消极不抱怨、不等待不观望,主动想事、善于谋事、敢于干事,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甩开臂膀,担当作为,使开展成果更好惠及民众。三是从严要求精准抓好
15、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干得好不好、实不实、行不行,人民群众和广阔基层干部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群众满意是制定方针、执行政策的初衷。要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加广阔基层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提高执行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策部署,严格按照节点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同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牢把握贯彻落实为人民,实践创新为人民,摒弃墨守成规地依葫芦画瓢,不唯上,不唯下,只唯实,结合自身实际,将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四是建立严格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评价工作,既要看结果,也要看过程,更要看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多少。坚持以上级考核为主、丰富考核方式,打造“开放化考核评价机制。“开放化的考评机制,首先是考核者的多样化,改变“重上级评定、轻同级评议、缺群众评价的评价机制。进一步建立一整套严密的组织评价与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评议相配套的有效制度,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切实提高效劳效率和质量,重点突出群众评价和认可的评价比重,实现量化考核,完善考核程序,以良好评价导向推开工作有序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