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经验 坚持城乡统筹整合救助资源大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社会救助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开展观,以健全机制为关键,以优化整合资源为核心,以创新救助方式为重点,统筹协调,稳步推进,根本建立了政府救助为主导、社会救助为辅助、其它救助为补充,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标准化、保障法制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水平全面提高,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根本生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坚持整体推进,构建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长效救助机制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配套工程。我们着眼于增强救助质量,提升救助效果,积极
2、推动建立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长效救助机制,有效提高了社会救助体系的运行质量和承载能力。 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统一管理的领导机制。积极向市政府建言献策,全力争取,多方协调。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都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列为全市工作重点,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民政、财政、教育、建委、劳动等部门为成员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调度会议,通报工作情况,研究制定措施,统一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实行救助资金市、区、乡三级财政按比例分级负担制度,标准市级财政救助资金发放程序,制定硬性落实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救助体系健康运行。 二是发挥
3、民政的主管职能,完善各部门有机配合的协作机制。民政牵头、部门协作是建立城乡救助体系的必要手段。我们把建立救助制度纳入目标责任管理,在深入调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根底上,报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XX市乡镇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方法。工作中,充分发挥民政主管职能,加强与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与配合,主动定措施、拿方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狠抓落实。各单位按部门职能,分工负责,具体落实各项救助措施,由民政部门负责限期督办到位,确保了各项救助政策的衔接顺畅和各制度要素间的配套,形成了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条块结合的网络,发挥了社会救
4、助体系的整体效益。 三是发挥社会力量的补充作用,形成标准的社会资源整合机制。全面实行社会捐助制度化,在全市开展以“扶贫济困为主题的“慈心一日捐活动,有多家单位捐款总额都在万元以上。推行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强福利彩票销售网站标准化建设,稳固彩票市场的主体地位,发行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开展,截止目前已完成销售额万元,为福利事业提供了充足的基金。坚持慈善救助重点化,认真筹备,积极运作,成立了慈善总会,募集创始资金达多万元,为开展慈善救助事业打下了坚决的根底。慈善总会成立后,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救助唇颚裂儿童工程、救助贫困白内障儿童复明活动、救济山区贫困教师“烛光工程等多项慈善活动,有效扩大了救助的社会
5、影响,为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救助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坚持城乡统筹,构建与本地经济社会开展相适应的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标准既城乡有别,又要相互协调;社会救助资源既要城乡共享,又要向重点倾斜;社会救助方式既要考虑城乡共性,又要表达各自特点。因此,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开展。我们立足本地实际,进一步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建立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根底,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一)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不断提高农村救助水平。针对以往农村特困救助标准低、救助面窄的问题,从年起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6、,保障线标准为年人均元。建立起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标准分别为元、元;用年左右的时间,投资万元将乡镇敬老院更新改造一遍,使集中供养率到达以上,逐步实现以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为主体、包户扶养为补充的五保供养全覆盖。 (二)完善城市低保救助制度,努力扩大城市低保覆盖面。在实施分类施保、动态管理的根底上,将我市城市居(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原来的元调整为元,今后随着经济的开展适时做出调整,城市低保资金实行分级负担。同时,对低保对象家庭存在的特殊困难,针对性地予以专项救助和特殊扶持,力求减轻低保人员的家庭负担,改善其生活状况。对低保对象中的
7、“三无人员按每人元进行一次性特殊困难生活救助;进一步为安排好城市困难群众的冬令生活,对所有低保家庭和临时特困家庭,每户一次性发放取暖救助金元,发放资金余万元,救助人。 (三)全面推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就医难问题。长期以来,看病难、就医难一直是困扰城乡困难群众的老大难问题,许多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此,我们充分调查研究,拓展救助基金筹集渠道,在全市建立了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市财政每年列支万元作为市级城市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对未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市属低保对象,在规定病种范围内按不同情况分别给予元、元、元的救助。对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个人应交纳的合作医疗费,由区
8、、乡财政全部承担,免费为其办理新型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对因患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过重的城乡群众,在经医疗补助的根底上,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农村特困户就医时,享受医疗减免的优惠政策。今年以来,共发放大病医疗救助金万余元,救助人,困难群众看病难、就医难得到有效缓解。 四是大力标准教育救助制度,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生活困难而失学、辍学。对城乡特困学生实施教育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依法保障城乡困难群众根本权益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此,我们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党政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特困助学活动中来,初步形成了资金来源、救助对象及救助形式多元化的特困助学机制。一
9、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推进慈善助学。月份,通过积极争取,市政府拨付万元、市慈善总会拨付万元,资助名特困高考新生,每人发放元助学金;北美华侨联合会通过省慈善总会救助我市一年级特困学生名,每人每年元助学金。同时,为余名特困大学生减免各种费用、获得助学贷款及特困补助提供方便和帮助。二是积极协调工会组织,大力开展特困职工子女入学活动。今年,市工会系统共资助特困职工子女名,资助资金近万元。三是协助团市委等部门,开展社会助学活动。今年,积极协助团市委、莱芜日报社及莱芜公共频道等部门,全力开展“资助寒门学子、构建和谐莱芜活动,有名优秀贫困大学新生被社会各界人士认捐。通过以上措施,全市贫困学生无一人因家庭贫
10、困而不能按时入学或中途辍学。 同时,进一步整合政府各部门及民间各方面的救助资源,标准完善了自然灾害救济制度、建立健全了城乡住房救助制、法律援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制度、就业援助制度,形成了综合配套的救助合力,社会救助整体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 三、坚持管理创新,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救助运作模式 创新无止境。围绕全面落实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注重在改革上做文章、在创新上下功夫,构建起管理标准化、审批程序化、发放社会化、监督经常化的科学有效的社会救助运作模式。 一是实施分类管理,建立标准有序的科学运作模式。对城市低保,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低保工作
11、动态管理的意见,将低保对象分为、三类,对“三无的鳏寡老人、病残人员、孤儿等类对象,进行常年全面保障和重点救助;对无固定职业和收入,或因重大事件、疾病致贫的类人员,半年为一周期进行专项保障;对具有就业能力而暂时失业的类人员,以鼓励就业为主,进行临时、低标准保障。对农村特困户,根据困难家庭的贫困程度,分为三个档次,按照不同标准实施分档救助。同时,对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作为重点特困户进行救助,在同等经济收入情况下,对无劳动能力和常年有病的人员,相应上调一个档次。实施分类管理后,对各类救助对象进行了重新审核、分类申报,分类存档,使救助认定更加准确,资金发放更加合理,救助效果更加公正。 二是改革审批方式
12、,完善自下而上的逐级认定程序。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个人申请,村民委员会调查、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张榜公布,乡镇人民政府复核,区民政部门审批的三级认定程序。对城市低保,严把家庭收入核实关和申报材料复查关,并要求按时报送最低生活保障复核表和收入情况证明材料,有特殊困难的家庭还必须提供有关医疗、教育费用证明材料,有效防止了“不是低保吃低保的现象。对灾民救济,由村委会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布后,上报乡镇民政办公室审批,核发灾民救济卡,灾民凭卡享受临时救济待遇。乡镇民政办公室每半年对灾民进行一次复核,对已不需要救济的,收回灾民救济卡。在乡镇敬老院建设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工程申报程序,各乡镇敬老院建设的
13、方案和规划,均须先报各区政府审核同意后,以区政府的正式文件报市政府审核。通过实施严格的审批申报程序,保证了各类救助内容的标准、有序,维护了救助工作的公平、公正。 三是创新发放形式,拓宽畅通的社会化发放渠道。为确保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我们积极探索社会化发放形式,把各类救助资金通过银行直接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每季度发放一次,由各区财政部门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农村低保对象花名册,通过银行实行社会化发放,农村低保对象凭农村低保证和存折到银行领取低保金。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发放一次,通过银行实行社会化发放。对集中和分散供养的五保资金,明确规定由区财政部门负责统一筹集三级五保供养资金,建立社会保障资金专户,封闭运行,直接承担起社会化发放的责任。市里下拨市级资金也通过银行直接拨付到各乡镇敬老院或分散五保对象手中,从而使社会化发放率到达。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