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对贷后管理的思考.doc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800361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对贷后管理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3年对贷后管理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23年对贷后管理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23年对贷后管理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23年对贷后管理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2023年对贷后管理的思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贷后管理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行业务的不断开展,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大幅上升,陆续建立了系统性的风控体系和内控制度;尤其在资产业务风险管理方面,通过制度设计和岗位别离,有效减少了信贷业务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批环节的信用风险以及道德风险。但在贷后管理环节,执行效果明显不如贷前和贷中环节,各类检查和审计报告中评价贷后管理薄弱、流于形式的描述屡见不鲜。就如何改良我行贷后管理工作,本人结合实际工作体验,从经营理念、制度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 一、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缺乏分析 1、过度依赖规模扩张的经营理念导致“重贷轻管的思维模式长期存在 近十年是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的黄金时期,为了保

2、持较高的增速,各项业务考核指标逐年攀升、刚性增加。在强大的业绩指标压力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主要围绕扩大存贷规模来做文章。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信贷业务的工作重心仍是新业务推广、新客户拓展和新增贷款的投放上;相比之下,贷后管理以及风控管理相对弱化,形成了“重贷轻管的思维模式。 2、岗位职责设置约束力缺乏 目前商业银行贷后管理职能大多由业务经营部门负责,在岗位职责上主要由客户经理承当,由于约束监督不到位,客户经理很容易出现不尽职甚至渎职情况。局部银行在大中型客户的贷后管理上实施了“管贷别离的信贷经理制,但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加之信贷经理与客户经理同样归属业务条线,迫于业务考核,存在即使发现问题也无法充

3、分披露或延缓暴露问题。 3、贷后管理制度体系化建设缺乏 传统的贷后管理制度根本上是围绕大中型客户建立的一套“大一通的管理操作流程,缺乏差异化贷后管理指导。局部银行虽然在贷后管理制度中提出差异化贷后管理的思路和想法,但缺少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配套的操作系统,执行效果不佳。此外,优化创新的信贷产品散落在各项产品的管理操作规程中,没有与贷后管理制度体系有效衔接,导致局部产品维度的贷后管理形同虚设。 4、鼓励约束机制缺失 一是对经营机构的绩效考核鼓励以业务开展为主,鼓励约束的导向性导致贷后管理在基层单位成为一项被开工作。二是对客户经理以及贷后岗位人员缺乏约束鼓励机制。贷后过程管理绩效鼓励和负鼓励都很少,

4、只有在贷款出现不良后,才启动问责处分机制。同样,贷后岗位人员与所管理客户经营业绩不挂钩,存在贷后“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5、贷后与贷前、贷中环节衔接缺乏 贷后检查“查而不纠、屡查屡犯现象无法铲除的原因,除了上述分析因素之外,没有实现贷后管理与贷前申报、贷中审批环节的有效衔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与信贷投放环节衔接,对贷后检查和审计发现的问题,无法通过限制业务申报、控制贷款支用甚至压缩回收贷款等有效措施来催促整改,使贷后管理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二、改良贷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转变思维模式,正确认识贷后管理的作用 在利率市场化、融资脱媒化大趋势下,各级经营者在经营理念上要转变观念,提高对

5、存量客户的重视和精细化管理。贷后管理是存量客户管理最重要的局部。尽职的贷后管理可以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风险预警。通过有效的贷后管理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快速化解,可以起到降低风险化解本钱、减少经营损失的作用。二是存量客户深度挖潜。应该认识到贷后管理的过程是稳固客户关系和业务需求挖掘的契机。三是以管理创造价值。通过抓好贷后管理中的根底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杜绝客户信用评级中断、贷款临时性逾期等增加经济资本占用的事项发生,直接创造价值。 2、完善贷后管理制度体系化建设 一是有机整合客户维度和产品维度的贷后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二是贷后管理制度应明确制定差异化贷后检查流程和内容,并

6、根据不同产品风险特征和审批要求,制定标准化的检查要点和模板。三是创新小微企业管理制度和模式。针对小微企业客户可以创新开展贷后管理外包模式:即将上门走访、资料收集等环节的工作外包给第三方效劳公司,由外包人员将相关检查资料整理后提交给银行贷后岗人员,由贷后岗批量开展贷后检查和风险排查。“贷后外包既解决了效劳能力缺乏的问题,又能通过批量处理方式降低管理本钱,还能发挥外包人员的独立监督作用。 3、整合岗位设置、明晰管理责任 一是设立单独的信贷管理部门,独立开展贷后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二是在岗位职责上遵循“谁经营谁管理的原那么,明确客户经理为贷后管理第一责任人;同时,在信贷管理部门设置贷后管理岗,整合信

7、贷经理、风险经理的贷后管理职能,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客户经理是否按照要求完成贷后管理各项规定动作,核查客户经理所做的贷后检查记录和结论是否恰当,以及对客户经理检查发现或内外部信息披露存在风险信号进行跟踪管理;并不定期深入贷款企业,对客户经理检查结论和客户风险进行实地核查,落实贷后管理“四眼原那么。 4、强化贷后鼓励约束考核 一是在经营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增加贷后过程管理的量化评价考核指标,促进经营机构重视贷后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增加客户经理风险薪酬考核比重,建议加大授信业务风险薪酬比重,并将大局部风险薪酬与客户经理在贷后管理的劳动付出和履职程度进行挂钩,并按照“尽职免责的考核原那么清算客户

8、经理应得风险绩效,提高客户经理贷后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对贷后管理岗人员设置明确的量化考核指标,将贷后管理岗绩效适当与经营业绩挂钩,与客户经理共享绩效、共担风险,二位一体,提高贷后管理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5、加强贷后管理与贷款申报、授信审批环节的衔接 一是建立贷后管理与授信审批的联动机制。将贷后管理资料、检查报告纳入存量客户授信申报资料中,利用授信审批审查机制对贷后工作质量进行审核校验,以此有效提高贷后管理工作执行力和检查报告质量。二是建立贷后管理与信贷业务经营部门的联动机制。将贷后检查和内外部审计发现问题的客户提交信贷经营部门,通过控制贷款支用、限制业务准入等方式,催促客户完成风险事项整

9、改,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第二篇:贷后管理在贷后管理中贷后管理 在贷后管理中,重点抓“一提高和“四到位。“一提高:即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客户经理学习、考试,实行考试过关,持证上岗。提高贷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四到位:一是人户合一落实到位,将现有的各资产类客户全部落实到客户经理,并以文件予以明确。二是管理工作责任到位,支行与管户经理都签订了相关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管理责任,鼓励方法,增进了管户工作责任心。三是贷后管理手段到位,按贷后管理要求,对贷后管理的方式、方法、时间要求、文字分析等全部实施到位。四是信贷自律监管到位,做到每季一次常规监管,检查面到达100%。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

10、信贷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对发现明显危及贷款平安的风险信号,及时果断执行客户退出。几年来,共对主要股东或控制人涉及赌博、企业经营业绩下滑、关停等57家客户实行了预见性有效退出,并收回全部贷款。 针对局部媒体称银监会提高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银监会相关负责人4月26日表示,银监会对于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仍为11.5%,和此前表述并无变化。2023年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2.27%,农业银行为11.59%,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8%和12.58%,交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2.36%,均高于监管机构提出的11.5%的资本充

11、足率监管底线。分析人士表示,在完本钱轮再融资后,五大银行的资本补充可以满足未来两年的业务开展,从目前情况看,商业银行短期内并无股权融资压力。 央行在14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今年各银行要强化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的平安性,防止信贷资产质量下滑。在房地产领域,要防止出现假按揭、“次级房贷的出现。 央行要求,银行要强化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切实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理工作,严格控制、审慎发放并科学管理新增平台贷款。 同时,严格实施差异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防止出现假按揭和“次级房贷,严禁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投资投机领域。同时,合理调整信贷投

12、向和期限结构,降低贷款集中度风险,缓解资金期限错配问题。 报告要求,银行要强化资本约束机制,提高资本质量,根据资本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拓展业务,加强内部积累,增强资本约束机制的有效性。近年来,央行一直在积极地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合理提高银行业稳健性标准。报告透露,我国在研究以信贷/gdp为指导变量,建立银行体系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并运用差异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鼓励金融机构执行更加审慎的资本要求。同时,要在银行系统内拓展压力测试应用范围,完善数据根底和技术方法,逐步将其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央行要求加强对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非存款类金融机

13、构的监督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以及民间融资行为的关联性风险,进一步夯实银行业稳健运行的根底。上海证券报2023-06-15李丹丹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不会影响银行平安 多位金融业内人士和专家指出,由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多发放给“铁公基等中长期工程,因此,今年年内不会集中爆发大规模“违约风险。但随着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累积,中国银行业不良率可能会上升。专家认为,应长期关注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政策风险。如果有关部门出台“急刹车式的清理措施,可能误伤某些合规工程。 风险短期可控。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多投放于地方的“铁公基工程,贷款周期至少在

14、3到5年,年内不会爆发大规模“违约风险。数据显示,从2023年9月“四万亿刺激方案出台到2023年6月四部委联手整治地方融资平台不到两年的时间,地方融资平台总额大约为1.5万亿元左右。即使按照社会融资总量的10%估算,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总额也只有2.5万亿元左右。 鲁政委表示,在目前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认定工程,不能因为某些地方工程有政府的“影子,就“一棍子打成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同时,应尽快清查工程,判定哪些工程符合当地经济开展,不能容忍那些不合规的工程继续获得大额贷款,防止风险继续积聚。另外,对于那些偿付能力确实有困难的地方融资平台工程,政府应多承当公益性工程债务,并积极引

15、导民间资本进入其他工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目前的问题资产在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总额中的占比拟小,风险在短期内可控,即使“违约也不会影响整个金融业的平安。 不良率上升无碍银行平安。 鲁政委指出,下半年我国银行业不良率有可能触底上升。从历史数据来看,每一次投资潮后的突然“急刹车,都会带来银行业不良率的触底上升。因为资金链的突然断裂,必然会使在建工程出问题。而且,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连年实现双降,目前的不良率很低,理论上已经很难再降了。 郭田勇认为,未来某些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在归还能力上也许会出问题,导致不良贷款的绝对量会更大,那么相对于今年紧缩的信贷总规模而言,不良率肯定会有所提高。但是,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即使有所上升,也不会影响银行的运营和平安。 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发布的压力测试报告指出,未来中国银行业不良率可能会上升,但上升幅度会低于国际评级机构的猜想。预计到2023年,商业银行不良率会在1.71%至2.30%之间。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表示,银行业不良率上升主因之一,是2023至2023年大量增加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4万亿刺激方案中,七成由地方政府出资,而大局部资金来源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