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篇:论美读后感 论美读后感 论美这篇文章,主要是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关于“美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论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解释了美的定义。 读完这篇短小精悍的学术精作,我读到了苏格拉底对学问的深究,对真理的执着,读到了苏格拉底的谦逊,不耻下问的品格,读到了苏格拉底的知识何其渊博,精神世界何其丰富。这也是我一直以来仰慕、尊敬苏格拉底这一位著名的学术大师的原因。苏格拉底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教会了我们学习、做人与做事的道理。论美让我第一次接触到苏格拉底的严谨的思维。虽暂不看文章内容,就已经让我收获不少,但认真读完这一篇文章,受益匪浅这四个字用到这最适宜不过了。 读完这篇文章,对于美的定义
2、,我有了以下几点认识,同时也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论述我的观点: 1、美是相对的:美是需要比较的,正如文中所说“最美的猴子比起人来 来说是丑的,最美的汤罐比起年青的小姐是丑的,年青的美丽小姐比 起女神也是丑的。世间万物都是联系的,联系是事物最本质的特征,我们不能孤立的看待事物,应用联系、开展的眼光去评价、解决问题。 所以,我认为美是相对的。 2、内涵美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如苏格拉底所说,如果一个事物在外表 上显得比他实际美,它就只会是一种错觉美。我们所要寻求的美是使 事物在实际上成为美的。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我们不 能只追求外表的美丽,更主要的是心灵之美,内涵之美。 3、美是复杂的:美是
3、从古至今,人类一直所追崇的,但也是最难懂的, 对于美的鉴赏又是因人而异的,我并不认为美是一件物品的永久的属 性,美具有时效性,故我们不能单纯的去议论某件物品的美丑。 美是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东西、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如罗丹大师所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观察美的眼睛。美,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人类不能停止追求美的步伐,而人类在寻求美的过程中又不能丧失人的本性,不能遗忘人类心底最美好的东西。要谨记最美的永远不只是外表,而是内心。 第二篇:夸美纽斯教学论读后感 三百年前夸美纽斯的教育智慧 年,大教学论著成。这个时代是欧洲各国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崇尚
4、科学的唯实主义思潮,一浪胜过一浪。新的思维方式日益被人们接受,然而旧的封建制度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仍占统治地位,夸美纽斯的出现为这一过渡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他里程碑似的地位,无人质疑。夸美纽斯,连同他的大教学论,都是时代的产儿。 然而过渡性的时代决定了人们思想的过渡性,即使是夸美纽斯,也难以防止地被时代特点束缚。所以拜读著作的同时,还要加以鉴别地理解,方能有所收获。 本书主要从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普及教育思想与统一的教育制度和教学理论展开论述,完整且详细地构建了整个教育系统。夸美纽斯通过对前人的学习还有对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使其成为理论体系,成为珍贵的财富,为后人学习借鉴。 面对当时教育
5、环境的封建腐败,亦深受其害的夸美纽斯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要扭转这一局面。但宗教神学的世界观还有经院主义的方法仍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改革并非易事。如何使教育的改革顺理成章。夸美纽斯借鉴了“基督的圣光使其的出现合理而且有说服力。夸美纽斯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但信仰并没有成为他的束缚和禁锢,相反地,他突破性地将信仰化作灯塔,指引万千群众奔向光明。 夸美纽斯首先从宗教的角度肯定人的潜能,指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除了生存,人具备别的生物所没有的 活力、感觉与理性,而这些是一个人开展的前提和根底。然后通过“等级原那么告诫人们“我们虽那么永远在往上爬,爬到较高的一级,但是我们仍旧往前进,绝对没有
6、到达最高的一层,暗示教育中学问研究的无止境。如果一个人的心思全在智慧上,那么研究便无止境。紧接着基督教中的“三重又更进一步引出教育就是今生至永生的预备。而这个预备的过程那么要做到“熟悉万物;自我约束;皈依上帝,明智的夸美纽斯就巧妙地将这三件事转化成了“博学;德行或恰当的道德;宗教或虔信,而这条路必然要通过教育去实现。 夸美纽斯创造性地借“自然法那么类比人类的教育过程,揭露批判了旧教育违背自然的偏差,发现了问题,从而去探索教育和教学应有的正确的理论,把人类从神权中解放出来,这在当时无疑是进步的,而且是颠覆性地变革。当然,假设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讲,以自然为指导是很片面的,因为人有自然属性的一局部,
7、但同时也有社会性的一局部。 夸美纽斯先进性地给“人下了一个操作定义,“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他对人的认识是科学完整的,人不是简单的肉体存在,只有实现了潜能,表现出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这种认识对于人类的开展有着着实进步的意义,相当于现代人们常说的“提高人口质量。与此同时,夸美纽斯还用“狼孩儿例子引证自己的想法,我不禁暗叹,现代流行的个例研究远在三百多年前就已经应用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了。 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之后,那么教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最 好呢。夸美纽斯又类比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认为教育应该从幼小的时候就要去实行,并且给出了颇有说服力的几点原因。其一,人生无常,充满变数
8、,生或死,健全或残疾谁都无法预示;其二,行动比学习重要,应花更多的时间在实践上,而非学习;其三,一切事物的本性在较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一旦长硬,就不容易改变了;其四,上帝给了人青春的岁月,那只合于教育之用,别的都不适宜;其五,幼儿时期欲望正在沸腾,思想也很迅捷,记忆正很牢固;其六,在人身上,唯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来的。夸美纽斯经过一番论证,得出最谨慎的方法就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去把人形成到符合智慧的标准。 可在夸美纽斯所处的时代,并非任何人都可以接受学校的教育,更别提在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了。学校是富人权贵的专利,贫穷的广阔人民无权进入,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夸美纽斯对这样的情况深感痛
9、心,他坚持,被排斥的人当中一定有极优秀的人被糟蹋、被扼杀,这不是个人的损失,而是国家的损失。所以他提出青年人应该受到共同的教育,不分贵贱,还大力号召群众一道说服当权者实施普及教育,表现出了极大的民主主义精神。 除了地位的不平等,夸美纽斯还指出当前学校教育体系的不科学,并提出了具体严谨的改革措施。在学校,青年人都能学到一切可以使人变成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所实施的教育不用鞭笞,无须严酷或强迫,要尽量温和轻快自然;教育绝不是虚伪的、外表的,而是真实的、彻底的。夸美纽斯对教育体系的阐释近乎完美,是一种 纯粹的教育理念,没有世俗,没有功利,这是现代教育急需学习的地方。片面最求升学率、美化学校名
10、声,让教育掺杂了太多的虚伪和急躁,教育不再是纯粹为了智慧、德行,而是利益。举个例子,小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临近期末考试,班主任(语文老师)就会频繁占课,自然课、思想品德课统统让位,进行考前“辅导,目的就是为了让整个班级取得好成绩,不难猜到,这和老师的年终奖金也许是直接挂钩的。这明显就是对科目的不平等看待,自然和品德的提高对人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可是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被灌输了这种副科不重要的想法,导致后来越发地对此类科目的不重视。社会经常感慨年轻一代品德素质差,究其原因,上述的这种情况可能首当其冲吧。 有了教育的根本框架,夸美纽斯接下来阐述了几个教育理论自然适应性原那么、教学量力性
11、原那么、直观法那么等等,在此我只谈谈对“教学量力性原那么的体会。之所以特别关注这个理论,是因为我曾经一直对于现代教育的一个现象非常不解,那就是,在全球性的奥数比赛中,中国经常是无悬念夺冠的国家,但在全球性的学术研究(数学方面)中,经常活泼的却是美国等本被甩在身后的国家;考完“雅思准备出国的学生,也常讶异其中数学局部的难度之低,之后在学术领域的开展却不尽人意。当我看了这局部的内容之后,我似乎有些明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就出自“不自量力。 夸美纽斯在这一局部明确指出,教学工作要适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还有其承受能力。 具体内容如下。教学内容必须适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开展的水平,不可超过他们的理解能
12、力;教学进度要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不可使他们负担过重;教学方法要适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使教学来得“容易“轻快;教学科目要适合儿童的天性,因材施教。其实现在开展心理学很大程度也是围绕“适宜这个开展程度展开的,但夸美纽斯能在那个时代做出这样的近乎科学的安排实在难能可贵。我的理解是,在每一个开展阶段都有相应的生理开展作为根底,儿童时期从生理心理两方面都是发育的初始阶段,更多应该进行的是抽象能力如想象力还有性格的培养,而不是把知识一味地灌输给还没有成熟接受能力的儿童。 回到刚刚那个问题,就拿中美两国比照来说,中国的初等教育一直重视的是知识的积累,缺乏创造力等能力的培养,而美国却恰恰相反,从这个角度
13、不难理解,为什么比赛中国行,而研究却不及美国的原因。现在国家也一直很重视这个问题,但决心大于成效,我们也应该秉承夸美纽斯用于革新的精神,发现了问题就要毫不迟疑地去解决问题,即使要排除万难,也必须将教育革命进行地彻底才行。 读完大教学论,我在感慨夸美纽斯伟大的成就的同时,也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德行的培养、行动能力的锻炼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局部;教育不只是存在于学校,它还应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因为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是人类能够使用从教育中获得的东西。书中传递的教育智慧还有很多,除了上述内容,还有分科教学法、纪律教育、统一的学校制度及教学方案等,甚至还涉 及了学校经费如此细致的
14、问题。我想,写到这里不是结束,而是认识教育、理解教育的开始,真正的开始。 第三篇: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读后感 美学作业读宗白华论 lt;世说新语gt;和晋人的美班级:姓名:学号: 美是自由的 读论lt;世说新语gt;和晋人的美 宗白华先生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世说新语的重新阐释和解读,对晋人的美进行了完美的诉说,让我们对晋人的生活产生了无限的神往,而我却在这其中读出了两个字自由。 晋人对于山水的观察,似乎是空前绝后的。宗白华先生说。“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而我却认为,宋人的山水观念是承袭晋人的,宋人的山水画也有对晋人的模仿。晋人对山水的情节,也许是与晋代的玄学兴盛有
15、关吧,谈玄的同时,激发了人们对山水的兴趣。这种兴趣是自由的,是无拘无束的。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多么无拘无束的闲情雅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动乱的时代,是政治黑暗、兵戈不息、文人抑郁的时代。文人对于山水的情节无疑是自身注意力的排泄,与其埋怨时代,还不如游山玩水,痛享人生。这种崇尚自由而又不自由的境遇与境界,是值得怜悯的。 晋人之美,美在人格;人格之美,美在自由。晋人在生活上崇尚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宗白华先生说这是“解脱了汉代以来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的结果。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迎来了时代上的大一统,同时也造成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其实在于文化思想上,没有对错之分,没有好坏之别。“人是生而不自由的,也许只说是人的肉身吧,思想可以是自由的。牛棚束缚了季羡林的脚步,却没有束缚他著书立说的思想。晋人追求自然与个性是自由的象征。人的自由, 归结于人性的自由;人自由了,人与人所构成的社会也就自由了。 晋人重视人与人的交往,崇尚高级的自由社会交往文化。在晋代,“玄理的辩论和人物的品藻是这社交的主要内容,“玄理的辩论,是思维活泼度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