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精神党课讲稿 教学对象:普通党员和基层干部; 教学目的:理解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具体任务和要求; 教学重点:重点讲清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开展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和丰富内涵,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授课过程中可在适当的地方选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间:1.5个小时。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就明确地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任务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开展社会主义市场
2、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大力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开展的精神动力 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进步,既表现在物质文明上,又表现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上。特别是在现时代,随着社会前进步伐的加快,未来世界的较量,精神文明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既成认在社会生活中,经济开展有着最终的决定作用,
3、又成认精神的巨大能动作用。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精神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够使“人心凝聚,精神振奋,使一个民族成为“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关系极大,一流的民族必须有一流民族特有的文化素质作底蕴。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是一个不能够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自己伟大足迹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也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民族。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
4、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而形成,随着中华民族的开展而开展。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文化传统始终没有中断。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核心,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我们珍贵的精神财富。它活在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对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成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民族。 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民族文化传承、培育和开展民族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立足本国而又面向
5、世界的、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我们要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离开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现实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活动只能在前人所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根底上展开,不能没有本民族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养。只有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根底上,民族凝聚力才能有“根,精神文明建设才有深厚的根底。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过去也是将来开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在21世纪能否再造辉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是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
6、统,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站在时代前列、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要努力挖掘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教育资源,继承和开展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在现代化建设中努力弘扬和提升中华民族精神。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开展阶段。在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面对改革开展稳定的艰巨任务,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面对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的不断增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能不能保持和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繁荣我们的民族文化,这关系着
7、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我们一定要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努力发挥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奉献。 二、中华民族精神是一座伟大的精神宝库 所谓民族精神,指的是一个民族在其生存和开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和开展起来的思想意识、品格风范和文化传统的总和。它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延续开展的思想根底和精神动力,是一个民族相对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性特征。在历史开展的长河里,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创造辉煌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精神。概括起来说,中华民族精神最突出的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8、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祖国,是“千百年来稳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就是对这种深厚感情的深刻认识和理性总结,它历来是发动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团结统一是我们民族的荣耀传统。中国人民在维护本民族尊严的同时,向来尊重其他民族和主权国家,爱好和平是我们民族的伟大风范。中国人民向来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界,勤劳勇敢是我们民族的优良品质。“刚健有为是中华民族的特色,“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的坚强性格。这些民族精神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发奋
9、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不断开展壮大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的结晶,反映了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优良传统。中国有悠久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但作为文化传统,毕竟其中有精华,还有糟粕。对祖国的文化遗产,对待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当然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坚持批判继承的方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既强调要肃清封建剩余思想的影响,又强调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开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继承下来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得以提升,成为新文化的有机组成局部,也就是在
10、传统的根底上创造新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同样有着必然的联系,具有强大生命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营养,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和开掘,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目的统一到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 从历史上看,在我国文化领域中有两种传统,既有在长期历史开展中形成的古代的优良文化传统,又有中国人民在近现代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
11、、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开展,做到古为今用。同时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所以具有高尚精神的属性,这是由其自身特有的内在素质所决定的。中华民族精神包含着许许多多绚丽夺目、闪闪发光的伦理精神,诸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公而忘私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舍生取义的英勇献身精神,“执法不阿的清正廉洁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独立精神
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团结精神,“居安思危的忧患精神,以及“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勤劳俭朴的美德,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祖先高尚品格的提升,如同一股永流不绝的圣泉,滋润着炎黄子孙的道德生活,培养着中华儿女立身做人的思想道德情操。 对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我们更要发扬光大。革命文化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先进分子和广阔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扬弃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成分,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形成了新的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以及
13、“六十四字创业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这些精神,并把它们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使之成为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精神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它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精神实体,它同中华民族各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密切联系在一起,具体地存在于中华民族各个时代的时代精神中,从而不断充实和开展自己的内涵。就新时期我国来说,要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并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就是要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
14、五种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五种精神,既包含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因此,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一定要努力使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和巨大精神动力,并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容,使之更加发扬光大。 三、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开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工作。我
15、们一定要按照十六大精神,高度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局部,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要积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进一步使民族精神深入人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道德知识是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品质的首要成分。同样,对民族精神的认识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前提条件。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党组织和所在单位的教育引导。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各类主题宣传教育、各类精神文明创立活动,广泛地开展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
16、工作。在现代社会,群众传媒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我们宣传教育最根本的载体。要努力发挥好报刊、播送电视的作用,充分宣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宣传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宣传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开展民族精神的奋斗历程,宣传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开展民族精神的历史性奉献,更好地使广阔干部群众认识到,伟大的民族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责任感。 要注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定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中。万丈高楼平地起。精神文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