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墨子之所染篇心得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幼年家贫,毫无家学,对国学经典无从涉猎。长至入学后,语文数学仅是入门而已。逮至小学四、五年级,方翻阅三国演习和西游记。从邻家借阅,用繁体字写成。懵懂读其局部,兹是读古典作品之开端。及至中学阶段,幸赖语文教材之文言作品,始涉古典作品。而立之后,对经典作品备感兴趣,读儒家经典。几读之后,始感儒家之华而不实,实乃国民思想一大束缚。国民思想假设求得根本之解放,非破除儒家之囿围、思想之禁锢。故转而功读墨家经典。感二者之区别乃前者是贵族哲学,维护贵族统治之工具;后者是平民哲学,从平民之角度观世界而演绎出来之学说。墨子出身平民,其兼爱、尚贤、节用、尚同、非攻、人文教育
2、与科技教育并重之观点,追求兼爱、平等之政治理想,暗合思想根底,佩服至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经济变革和开展达至今日之高度,假设想继续深化,必需有根深之文化根底。儒家讲究中庸,扣那么鸣,不扣那么不鸣,缺乏进取精神,缺乏积聚财富之动力,缺乏对草根平民关心之胸怀,对国家经济的更深开展缺乏新教那种骨子里进取动力。唯有墨家精神,摩顶放踵,以利天下,表达对平民之深厚关心,远甚于儒家精神。 儒家重人文教育,意在学而优那么仕,功利思想重。墨家人文与实践教育并举,其科技成就实乃中华古代科技史上之一奇葩。墨子其人也是技艺高超之工匠,墨家强调做中学,换成今日之语言,强调动手能力之培养,实乃今日职业教育之鼻祖,其目
3、的是为平民寻求安身立命之技能。教学内容涉猎天文、几何、力学、光学、数学等,均有深厚造诣。 古代思想家,大多又兼教育家。收徒办学,教学中宣传并完善其思想。诸子百家诸流派都重视教育,以实现本学派之理想。惟道家例外,其独善其身,无兼济天下之意愿。儒家从人性善恶入手,强调教育之于人格开展之重要。孟子认为人性善,仍需要教育才保证人性不会由善变恶,正如三字经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荀子认为人性恶,须通过后天教育,才能改变人性,由恶转善。墨家未卷入人性善恶之讨论,以其救苦救难之使命,应社会需求之目标,说教行义,办学收徒。 有感于墨家教育之平民性、实用性、应时性,思量深探墨家教育思想,选读墨子之所染篇。墨子是譬喻大师,以染丝所见,比喻教育之重要、治国亲贤臣之必要。染于苍那么苍,染于黄那么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己那么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古代以染料染布,布色随染料颜色而变:染料为青色,那么布青;染料为黄色,那么布为黄;染料色变那么布色变。墨子在此譬喻周遭环境之于个人影响重要,左右个人命运;人才对于家国之重要意义,决定国家和家族命运。墨子在其文章中,举多例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身边人对其人之影响。列表如下: 第3页 共3页